吃凉面

汶水老儒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儿,有入伏吃凉面的习俗。俺娘说:入伏吃凉面,清爽一夏天。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季节就是夏季,这其中,除了能下河摸鱼、树下捉蝉外,重要的一项就是入伏能有凉面吃。</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些庄户人家生活条件很差,除了逢年过节来客吃点面食外,平常饭桌上就是棒子窝头、地瓜、瓜干、煎饼之类,很难见到面花花儿,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掺上野菜、树叶才能度过。而入伏恰恰是在麦收之后,家家户户都有点麦子,所以初伏这顿凉面还是舍得吃的。而且伏天人们苦夏,厌食,胃肠功能差,凉面正适合胃口。</p><p class="ql-block"> 记得初伏这天傍晌午的时候,从坡里锄地回来的母亲满头大汗,脸晒得通红,到家赶紧洗把脸,就上面翁里拿面瓢盛出白面,倒在缸盆里开始和面。娘说,硬面面汤软面馉馇。我们这儿管面条叫面汤。擀面条和的面要硬,这样擀出来的面条利索,煮出来也不粘,吃着嘴里滑顺。和完面后,母亲就放下面板,先用一根短擀面杖使劲擀,把面擀成一张大饼的形状,再换一根长擀面杖擀,擀薄了就把面一层层码齐,然后右手操刀,左手五指挡刀,只听“哒、哒、哒·····”一阵急切而有节奏的切面声响起,过一会儿,母亲抓着切完的面一抖,细如金丝的鲜面条就放在盖垫上了。</p><p class="ql-block"> 而后,母亲就拿出从生产队菜园里买来的新鲜黄瓜、西红柿和芫荽洗净,西红柿切碎,葱姜芫荽切成末,先将锅里倒上油烧开,葱姜爆锅,倒入西红柿翻炒至黏糊,再加入开水煮,开锅后将碗里去壳的鸡蛋搅匀,轻轻而均匀地洒入锅中,翻俩滚儿后,放盐和芫荽末,立即起锅,卤子打好了,盛在瓷盆里凉着。接着水烧开后放入面条,开锅后用凉水一点,盖锅盖,开锅再点一次,再开锅就行了。然后迅速将面条捞到预先盛有从井里刚打上来的凉水的盆子里拔着。这时,母亲再把黄瓜切成丝,码在一个瓷盘里,从坛子里拿出点春天腌的香椿芽洗一下,切成末,把麻汁倒在一个小碗里,放一汤匙;再用蒜臼子捣上一下蒜泥,加上点醋搅匀也倒在一只小碗里,放一汤匙。我们帮着把这一切摆上饭桌时,卤子也不热了,就开始吃凉面。面条里除放卤子外,再根据自己的口味拌其他佐料。母亲看我们狼边吞虎咽边说好吃,脸上就洋溢着自豪和幸福感。我那时虽然小,但已经懂事,吃这顿凉面全家最累的是母亲,吃的最少的也是母亲,她都是先让别人,自己最后一个吃,而这时,桌上所有的食物已所剩无几了。条件好的人家中伏和末伏的时候还要吃凉面,而我们家年年就是初伏吃一顿,这成了我脑海中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今年初伏我家仍沿袭了吃凉面的习俗,但与母亲做的凉面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自从九十年代母亲身体不好到二零零一年去世,通算起来,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吃到老人家做的凉面了,并且永远再不可能吃到,母亲的凉面也就成了永恒的记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