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阳人•走近你我他——乡贤、人民公仆沈培新

九子山樵

<p class="ql-block"><b>我是青阳人,走近你我他</b></p><p class="ql-block">——<b>乡贤•人民公仆沈培新。</b></p><p class="ql-block">安徽省女作家石楠在纪念沈培新《他曾为我举过灯》的文章中说:“一个人走了,还有人记着他,怀念他,他就是一个好人,好干部,一个了不起的人。”</p><p class="ql-block">沈培新(1936~2012.3),安徽省青阳县蓉城镇火焰山沈家人,享年77岁。他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参加工作。先后在合肥师范专科学校、合肥师范学院、省人事局、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教委、省文联、省委宣传部、省政协供职。曾担任过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在省城工作几十年,在官场,他的升迁是凭着对党的忠诚,凭着实干,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p><p class="ql-block">沈培新在世时,在安徽省文化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不张扬,不摆架子,不盛气凌人。他有一股书生气,青丝丝的,面带微笑,温文尔雅,像个绅士。他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只要在职权范围内的事,能帮上忙的尽力为之。他的同事和朋友给予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沈培新生前生活小照</span></p><p class="ql-block">原合肥市市委书记郑锐说:“在每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十分执着、敬业,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团结人,能够在其工作范围内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使大家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这实在是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雪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老部长就是那种永远活着的人。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有自己的境界,而人们记住的恰恰是他的这种精神。”</p><p class="ql-block">他为沈培新写了一副挽联:“一身正气真君子,两袖清风大写人。”</p> <p class="ql-block">说了这么多,讲几个具体例子吧。</p><p class="ql-block">其一,在芜湖铁山宾馆和秘书、司机同住三人间。</p><p class="ql-block">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讲了一件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刚调任办公室秘书的李明阳随沈培新去芜湖,到铁山宾馆登记住宿时,为节约费用,他特地要了一个三人间,他和司机睡两边,沈居中铺。时值盛夏,沈坐在床上阅文件,准备第二天讲话,房间无空调,只有一个电风扇,热得他不停地用毛巾擦汗。看到李洗好澡,沈对他讲,我们出去走走。散步中,沈指着路边不远处一幢房子对李说:“明阳,以前出差我一般住在那里。”一句话提醒了李,赶紧给沈换了房间。沈时任省教委副主任,按规定是单独住一间房,便于接待来人和夜晚办公。初来乍到的李秘书第一次出差没有经验,安排不当,沈没有批评他,而是悄悄提醒。观人入微。一件小事体现出他谦逊友善,平素待人的优良作风。</p><p class="ql-block">第二件小事。</p><p class="ql-block">据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韦君琳回忆,有一次,他找到我家,开门见山地说:“小韦,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淮北那边有个聋哑学校的孩子们书画搞得非常好,我想为他们在合肥办个书画展览,作一次宣传。想请你帮我搞搞筹备工作,了却这个心愿。这不是组织下达任务,我是以一个朋友来请你的哟。”我见他态度如此诚恳,又是为了鼓励残疾孩子积极进取,就马上答应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这个特殊展览在安徽画廊成功举办。此后,沈主任还找省城部分书画家为聋哑学校赠送了书画作品,支持学校发展。</p><p class="ql-block">第三,为安庆市女作家石楠张罗开新作研讨会。</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石楠到省城参加政协会议,遇见沈培新,当他得知石楠出了一套三卷本的女画家系列丛书(画魂-潘玉良传/ 海魄-杨光素传/ 美神-刘苇传)。他非常高兴,说要给她举办个新作研讨会。2000年10月8日,石楠新作研讨会,由安徽省文联、安庆市文联和省政协科教文委联合在省政协12楼主席会议室举办。省内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学者来了三十多人,是个高级别的研讨会。石楠以与会者出席,自已没有参与筹备,没有花钱,连吃住都是他们安排的。沈主席是为基层作家办实事做好事的好领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石楠著作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沈培新先生不仅为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竭诚服务,而且也不忘为家乡人民多做好事。他曾多次率领省城文艺界的名家、学者到青阳采风,宣传青阳。1997年春,他率领省文联杂协、曲协、剧协、作协、摄协、民协和舞协等七大协会主席及著名作家、书画家共40多人的团队到青阳采风,并出版了一期《大九华》专辑,大力推广、宣传青阳县。</span></p> <p class="ql-block">2009年,莲峰云海景区负责人找沈老帮忙,委托他找陈锦华先生为景区题字。他答应试试,于2010年1月某日到陈锦华家中,请他题写“莲花峰生态园”园名。他还將求墨宝的过程记录下来,交与都总说:“我将北京求字经过整理记录给你,省得后人考证麻烦。”沈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办事认真、严谨,此可为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陈锦华在北京会见沈培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9年,沈培新等在莲花峰生态园考察</span></p><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沈老将自己收藏的100多幅当代名人字画和几百册名人赠书捐赠给青阳县博物馆、图书馆。他说:“我不是企业家、金融家,无力在生产领域和投资方面为家乡出力。捐献字画与书籍,只是一片心意,一丝情意,希望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作点小小的贡献”。赤子之心,爱乡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沈培新先生一生勤奋,笔耕不辍,忙里偷闲著书立说,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文学》等数十种报刊杂志发表200万字文章。其中部分论文汇集成《岁月流韵》、部分随笔、评论、散文编为《岁月流金》的书。他担任主编(编委会主任、主审)出版的专著、书籍有《茂林悲歌——皖南事变全景扫描》、《安徽新四军人物》第一卷(上、下册)、《走近新四军》、《新四军在安徽》、《纪念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70周年文集》、《铁军文化研究》、《美的旋律》、《党与人民心连心》、《走进陶行知》、《圆梦之后》等十几本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谓辛勤耕耘,硕果累累。</span>同时,他还筹划拍摄了《徽商情缘》电影和《桃花女》、《风流谢家村》、《家》、《陶行知》、《月映月圆》等电视片,均获得了中央宣传部和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聂皖辉评价道:<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个从乡村野寨走出来的青年,经过奋斗,官至”五品”,一生颇多建树,身后能留下一笔“文化遗产”,也算是可以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沈培新书法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沈培新自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