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家!故乡种植着游子的根,乡情是每个远走他乡的心灵最温暖的归宿。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四十年前的老家院落,已经残破不堪,没有了院子的轮廓,但还是不能阻碍我对它的眷恋和思念。周围被树木、杂草所覆盖,从缝隙里望去,有几只残缺的窑洞依稀可见,附近还有几棵红枣树,当时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恐怕亦不是从前早树上的枣了。这里承载着我儿时美好的记忆以及浓浓的乡音,乡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每想起它、以及和小伙伴玩耍的情景,我都是激动不已,仿佛就在昨天,虽已是人是物非,但却,仍是惟独对我情有独钟,那里曾是我的天,陪我渡过了快乐的童年。我的家乡宁县焦村,下个村大队坡头队,村子不大有30来户人家,被一条主路分为路南和路北。村口有一个大捞池,主路靠北,捞池依南而筑。捞池算是村子里的标志建筑物。四季有水,供村里人洗衣,牲畜饮水,雨后的夏夜,青蛙的鸣声,清脆悦耳,回荡在整个村子,伴随着人们入睡,涝池夏天是的游泳池,秋天丰收的麻朵,堆 成舰队一般,等候麻线成熟,却成了小伙伴的小划船,到了冬天,却成了溜冰场。旁边有几棵大柳树,树下是人们聚集最多的地方。夏夜乘凉的人闲谈、孩子们的嬉戏笑语,异常热闹。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捞池一旁有一条长坡,尽头沿着小山路,通向一个 叫路南的大山沟,沟茆与沟豁相连,能被耕种的面积极其有限,村民们尽其利用,种植着各种果树,也有野生的树种,这些果树的果实和野果,便成了人们各季的应季水果了,小伙伴们更受青睐。对面的原茆上住着和我们同饮一泉水的井坳村,远处树木茂盛,到了夏天绿茵茵一片,冬天的远处,隐约可见炊烟袅袅升起,下雪天白茫茫一片 ,被雪色勾勒出村庄的容貌更有一帆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坡道两旁,依次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紧挨着捞池的路北面,是一个很宽阔的大场,供粮食作物打碾凉嗮的场所,最边上有一间房屋,供看守粮食人居住,大场最里面位置有一排房屋,供贮存粮食所用,其中有间房屋顶上还盖有一层小房屋,也就是高厦子了,由土台阶连接地面,这些台阶也被小伙伴们,磨蹭得很光滑。站在高厦上便看到村子里的全貌。大人们常制止不停,小伙伴们总是争先恐后,整个房屋看上去很神圣,感觉就像现在童话故事里的城堡一般。背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好几间相对简陋的房屋是饲养室。中间有好几道土墙相隔,隔墙拐了几道,像极了电影里的地道,小伙伴常在期间玩打仗、捉迷藏的游戏,好生热闹。院子一度还是村子里的一个手工花爆生产场地。大场北面,有几户人家住着大地坑院子,另有一个大不也不小的地坑院子,里面也饲养着牲畜,最边上的一只窑洞是个独立的小院子,是村子里一所小学校所在地,当时还没到上学年龄的我,总要去学校,背着奶奶用各样花布拼成的小书包,里面装着毛泽东选集的红皮小书,去学校了。老师就是邻居大叔,上、下课听他手中小铜玲,感觉很神奇。老师们同学们也很喜欢我,记得有一次,因为村子依沟居住,时常会有财狼出现,也许是老师听见狼从窑顶走过时的声音吧,吓得老师同学用课桌、板凳使劲顶住门板,不敢出声,整个上午不再上课了。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学校了。到了上学的年龄,这所学校已被撤并,至今记忆忧新。上学要去三、四里以外的大队部所在地的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路再靠北住着几户人家,有两条小路通向路北大山沟深处,对面原茆是坳刘村的路店队。舅舅家就在那里。其中有条小路通往舅舅家,小路很神往。这条沟相对较大较平坦,另一条小路下去住着更多些人家,村子里耕种面积最大的就算山里被整修成的梯田了。也有大小不同的树木,其中不乏各类果树,最多的要属枣树。山沟里有一条河道。夏天庄稼、树木、成了村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从原头望去更是一番景象。枣子成熟的季节,红、绿相间间,有着小伙伴的身影。到收获季节村民们都去采摘,分给个家各户,村民们无不喜悦,有些家庭还有富裕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换回点其他用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捞池的另一边是通往县城唯一的一条小路,每年夏天在离家不算远的肖金镇,都会如期举行一次物资交流会,其实是牲畜买卖集会,在那个耕种靠人力、牲畜的年代,牲畜显得格外重要,经过县城的早盛,正宁南原的人门吆着牲畜赶集时,总会经过我们村子,这个季节会给村子里增添几分热闹的氛围。有时还会在村子里住上一晚,往返途径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人们总会在山边,割些青草,作为牲口的食材,为村民们、增添点经济收入。其中也有不少小伙伴们的参与,无比快乐。有的小伙伴还在路边摆起茶水来,茶叶当然是果树叶蒸煮自制的,一时间村子里更像一个小集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记忆里的涝池很大,我家院子也很大分前后院,农家院落由于父亲的勤劳、智慧、修建得很别致,多种水果树木,合理的分布在院子里,干净整洁,春末的牡丹、芍药花,次第开放,成了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重要场所,去往别家的小路也很宽敞,我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岁,后来我家搬迁到现在的老家 坳马村了。可那里对我的印象很深刻,那里留着儿时的记忆和憧憬。现在的捞池小了很多,也干枯了,家没有了院子的轮廓,只剩下一条小道,路也很窄,走过时仿佛能掉下沟渠,这可能就是从小到大的视觉差吧。现在各家都住进了平地修建的崭新瓦房,那块宽阔的的大场,和饲养所在地沿路也修起了一排排整齐崭新的大瓦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小伙伴们,从春天开始,由埂边的野蔬,到夏天的瓜果,秋天的核桃、冬梨,大枣葵花籽,等等,都是填饱我们的肚囊的食物,现在想起来也有种满满的幸福感,感谢大叔大妈的宽容!那时填饱肚子,就是当时人们最大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小伙伴们时不时趁着大人们,下地干活的时候,去趟不远的县城,路上也能瞧见另一条从沟底河道一旁通往县城小道的风景,小伙们不少到县城边上印刷厂废弃的纸堆里, 捡些稍稍大的纸片回来,用针线缝起作为练习册,还有五颜六色的小纸屑,当作的玩具无比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还想再躺一次小河,操从前的小路去趟县城,看看银西高铁,和从村子的尽头架起的高架桥。银西高铁的洞子就是从我们村子路南的山沟里穿过的,从前通往县城唯一的小路,现在已是柏油马路。河道上,架起了高高美丽的桥梁。从此,村子的人们,去看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柏油马路、火车洞、高铁桥,成为我们村子里,又一道的风景。所有这些变化无不集现着我们国家的富强。从此,家乡致富的道路,会越来越宽敞。祝愿我们村子里的人们,日子过的越来越好。我会常回家看看,再叙旧情,延续乡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看到如今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人们安居乐业,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父老乡亲、因为有你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得以幸福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之芳华,民之泰安!这里我用一首短句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思华年!东去春来大雁归,少年风景梦中回。芳年华月何日还?暮年回首情已远,几度夕阳几度秋,似水流年岁如初。始来多往事随风,风雨残年亦欣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爱故乡炊烟升起的时刻,那是我平凡却温暖的人间烟火。我爱故乡一抹夕阳映照下的暮色,那是游子忘不了的乡村日落。我爱我出生的地方,这古老小小的村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于辛丑年乙末月的夏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家现在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现在老家门前,在监控摄像头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监控摄像头下拍摄的85岁高龄老母亲,的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县城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