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发表于江苏《钟山风雨》2010.4期</p><p class="ql-block">作者:程济威</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苏北人民医院,前身为浸会医院,系教会所办。</p> <p class="ql-block">扬州解放前夕,当时的苏北军区与浸会医院商定,一致同意将浸会医院划归苏北军区,为部队医院。</p> <p class="ql-block">扬州解放后(约49年8月),根据商定的结果,苏北军区后勤部派汪宝林同志(后为南京军区11干休所师级离休干部)持苏北军区后勤部介绍信到浸会医院接管浸会医院任副政委兼院长工作(任命书将后续下发)。市军管会接到介绍信后即通知浸会医院接待并腾让办公室。因此,汪宝林同志顺利到任并开始了紧张的接管工作。</p> <p class="ql-block">那知第二天,市军管会的领导向苏北行署汇报工作时,时任苏北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苏北区委书记的肖望东同志考虑到,扬州刚刚解放,医疗条件极其落后,不要说扬州,就是整个苏北地区也没有一座像样的医院。因此,决定将浸会医院留在扬州,服务扬州、涵盖苏北。</p> <p class="ql-block">当苏北行署向苏北军区表达了这一新的愿意时,得到了苏北军区的理解,没有肖望东的关心与支持,苏北医院兼並浸会医院的计划便会落空,完整的苏北医院便会与扬州失之交臂。</p> <p class="ql-block">迅即,苏北军区政治部再度发出调令,将汪宝林同志调回。浸会医院一分两半,一半迁入南京並入省工人总院,录属省总工会;一半留扬州融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从此,扬州乃至苏北有了一座属于人民的医院。</p> <p class="ql-block">如果追溯苏北医院120年的漫长历史,汪宝林同志则在这条长河中激起过的一阵短暂浪花,这是一段珍贵的经历,显示汪宝林在浸会医院向苏北医院过度的过程中留下过鲜为人知的,担任过一天“院长”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汪宝林系江苏泰兴人,与黄书祥同乡兼战友。调离浸会医院后,汪宝林抽调至苏北农村工作组任组,后调镇江市任人武部政委,文革时期任金坛县革委会主任及镇江市委副书记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