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ay1:西宁~门源~张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宁,古称西平郡,取"西陲安宁"之意,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她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也是各种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在这里并存。</p><p class="ql-block">西宁最让我留恋的还是~美食,手抓羊肉、老酸奶、烤肉、酿皮、羊杂汤😋😋😋</p> <p class="ql-block">羊杂</p> <p class="ql-block">梨汤</p> <p class="ql-block">羊排</p> <p class="ql-block">白切羊肉</p> <p class="ql-block">老酸奶,微甜带酒糟味,不错不错(´-ω-`)</p> <p class="ql-block">今天正好赶上青海湖环湖马拉松,为了防止堵车,我们选择早上7点从西宁出发,途经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今晚抵达甘肃省张掖。(西宁~门源油菜花海,车程140公里2.5-3小时,门源~张掖七彩丹霞,车程260公里4小时)。</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向北,左昆仑、右祁连,夹道而行。沿着最美国道G227,从青海西宁途径门源,今天晚上抵达甘肃张掖。</p> <p class="ql-block">我们即将翻越达坂山(祁连山脉之一脉)</p> <p class="ql-block">我们即将翻越达坂山(祁连山脉之一脉),穿过了全国最高的达板山隧道,进口路面中心标高3792.75米,是海拔高度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道路隧道。</p> <p class="ql-block">走出达阪山隧道,映入眼帘是满山翠绿,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美丽。</p> <p class="ql-block">达板山停车场也是门源油菜花三个观赏地点之一,正是油菜花盛开季节,高处眺望门源百里油菜花,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达阪山停车场,有很多卖小吃的摊铺,价格合适,民风淳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卖气球的回族小哥。他知道我给他拍照,他还整理了一下帽子。</p> <p class="ql-block">准备好了么?</p><p class="ql-block">门源百里油菜花来了!</p> <p class="ql-block">航拍闲云</p> <p class="ql-block">航拍闲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门源油菜花海来了,气势壮观!北依祁连山,南邻达坂山,绵延上百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span></p> <p class="ql-block">航拍闲云</p> <p class="ql-block">花了五元钱,到当地农家油菜花田里拍照,我选择了靠着雪山的油菜花田。</p><p class="ql-block">五元钱,您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p> <p class="ql-block">天上的小马驹儿,就像我心一样,奔腾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守候了1个小时没有看到岗什卡雪峰,要离开时,雪峰露出一角,仿佛与我们在道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海拔5254.5m,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峰顶常年白雪皑皑,也是门源境内群山之首。</span></p> <p class="ql-block">再见岗什卡雪峰!</p><p class="ql-block">我们驶出没多久门源就下雨了,感谢老天爷。</p> <p class="ql-block">朝着张掖方向出发!</p><p class="ql-block">途经祁连山大草原,穿过了俄博岭到达了扁都口。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不用风吹草低就可以见牛羊。</span></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地植被根系不牢固的原因,当地饲养的是绵羊,而不是山羊。</p><p class="ql-block">满山遍野的羊啊</p> <p class="ql-block">当然被牛羊拦路也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中的“丹霞”两个字,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地质学使用。张掖七彩丹霞,被中国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也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被称为“中国的彩虹山”。</p><p class="ql-block">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群,形成于600万年前,面积约510多平方千米,坐落于祁连山山北麓,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p> <p class="ql-block">直接刷身份证进景区,乘坐景区交通车进入,我们从北门进北门出。游览路线是2154,3在维修中没去,5由于时间原因(懒得走)没去。</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在景区交通车上拍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号观景台“七彩仙缘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具有最高的观景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号观景台“七彩云海台”,最大的观景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阳光太充足,快速浏览一遍后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站,4号观景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号观景台叫做“七彩虹霞台”最适合看日落,不愧为最美观景台!!!</span></p> <p class="ql-block">20:10</p> <p class="ql-block">20:20</p> <p class="ql-block">20:25</p> <p class="ql-block">20:30</p> <p class="ql-block">20:34</p> <p class="ql-block">Day 2:张掖~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远眺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他~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明开国勇将冯胜缔造,洪武年间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班师回朝途径此地,见此地地形狭窄、险要,南有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有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又有讨赖河天险可据,遂决定在此地建关筑城,扼控咽喉,于是便有了这巍峨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p><p class="ql-block">前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p> <p class="ql-block">航拍闲云</p> <p class="ql-block">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p> <p class="ql-block">他就是嘉峪关!</p><p class="ql-block">嘉峪关因修建于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城墙等部分组成“城内有城”,它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沿关外的道路走进内城,从嘉峪关的大门进入,穿过40米深的门洞,走民道到关内,或者过会极门走官道,过柔远门到将军府,再过光化门出朝宗门到关内。高大的城墙让宽阔的道路变得幽深,走在这样的路上让人不自觉地有了敬畏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悬壁长城是黑山上,始筑于明嘉靖十八年,原长1.5公里,为片石夹土墙,现存长城750米,其中有231米的黄土夯筑城墙攀援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壁长城”。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绝壁。</span></p> <p class="ql-block">Day3:鸣沙山月牙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敦煌莫高窟</span></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p><p class="ql-block">“山泉共处,沙水共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什么原因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没有被埋没?因为地势影响,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往山上流,所以月牙泉不会被沙子埋没。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span></p> <p class="ql-block">为啥我拍的月牙泉有点胖?</p><p class="ql-block">因为走不动,坐在半山腰拍的。</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p><p class="ql-block">鸣沙,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气候与地理因素影响,造成以石英沙为主的细砂粒,因风吹震动,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能猜出这是啥?</span></p><p class="ql-block">是我高大的身影🤣🤣🤣,30米大长腿</p> <p class="ql-block">国之瑰宝~敦煌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没有拍摄照片,但整理了数字观影与讲解员的解说词</p> <p class="ql-block">本次有幸欣赏到的石窟:第17窟、第390窟、第397窟、第419窟、第420窟、第427窟、第46窟、第71窟、第79窟、第61窟以及第96窟。</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看到这么多窟?</p><p class="ql-block">在等待进窟时,我跑到旁边的石窟里蹭课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敦煌名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 “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p> <p class="ql-block">1.缘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千佛指的是石窟内顶上绘制的千余个小佛像),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span>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span>当时有一个名叫乐尊的禅师,途经此地歇息,正值黄昏夕照,突然抬头望见三危山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显身其间(估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佛光)。乐尊以为是佛显圣,便把此处当作圣地,满怀虔诚,雇人在这个断崖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其后又有一个名叫法良的僧人,效法乐尊,开凿了第二个洞窟。莫高窟的历史就从此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3.现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十九世纪末,王道士到莫高窟。此时莫高窟十分荒凉,崖间上的通道多数已经毁于战火,一些洞口已经崩塌,底层的洞窟已为黄沙掩盖,这里只有一些粗通汉语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喇嘛居住。王道士在莫高窟定居后,香火渐盛,他把信徒们施舍的钱财节省下来,开始按照自己对道教的理解来重修和改造莫高窟。他所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清除底层洞窟中的积沙。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在清理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时(此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时开造,为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坐像后面的北墙塌了,藏经洞携同其内的5万册经典书籍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所藏遗书以佛教典籍最多,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敦煌遗书以汉文最多,又有吐蕃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阗文、梵文、吐火罗文、希伯来文等多种古代民族文字,成为研究这些古代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藏经洞遗书它又成为分别研究起自东汉、中经两晋、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盖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资料。敦煌学家姜亮夫教授认为"整个中国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4.藏经洞之谜</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有藏经洞?又是谁放进去的呢?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一是避难说:</p><p class="ql-block">景德三年(1006年),信奉伊斯兰教的黑山王朝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很可能很快传入敦煌,莫高窟的僧徒们,考虑到战争的灾难,于是就把寺院历代保存下来的经卷、文书、档案以及佛像画等全部封存在此洞里,然后外筑补壁,并绘壁画掩人耳目。后因僧徒也逃战争之难未归,洞窟颓废,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风沙淤塞,竟因此幽闭近800年。</p><p class="ql-block">二是废经存放说</p><p class="ql-block">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很多废旧的经书无处存放,也不能销毁,于是被僧侣们放在储存室内封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今学者们还没有定论。</p> <p class="ql-block">5.<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span></p><p class="ql-block">早在1879年,匈牙利地质学家拉乔斯·洛克齐(LajosLoczy)参加塞琴尼伯爵探险队到过敦煌。1902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国际东方学会议上,洛克齐报告了敦煌莫高窟保存的精美壁画和雕塑。斯坦因也正是从他的朋友洛克齐那里听到了莫高窟的情况,这就更进一步刺激了斯坦因到敦煌考察的欲望,所以,在1904年,他在向英国政府提交的第二次中亚探险计划书中,就将考察的地区扩大到甘肃敦煌。1906年4月,斯坦因踏上征途,开始第二次中亚探险。1907年2月,斯坦因从楼兰遗址出发,沿罗布泊南的丝路古道,经过阳关,3月12日早晨,斯坦因一行到达敦煌。此前,斯坦因在喀什聘请了一个中国师爷-蒋孝琬,作为他的翻译和助手。斯坦因初到敦煌时,并不知道莫高窟发现藏经洞的事,原准备在敦煌稍事停留,考察莫高窟,补充一些粮食和饮水后,前往罗布泊进行考古发掘。但不几天就从一位定居敦煌的乌鲁木齐商人那里听到莫高窟发现藏经洞的情况,斯坦因当即改变注意,动身前往莫高窟。</p><p class="ql-block">3月16日,斯坦因来到莫高窟,这时候,王道士已在藏经洞门上装上门锁,并亲自掌管着门锁的钥匙。斯坦因到来时,碰巧王道士外出化缘未归,但他仍从一个小和尚手里看到一卷精美的写本,这使斯坦因欣喜若狂。他决心留在敦煌,等待王道士的归来。这期间,斯坦因返回敦煌县城,雇了一批工人,考察并发掘了敦煌西北的长城烽燧遗址,获得大量汉代简牍。</p><p class="ql-block">5月21日,斯坦因返回莫高窟,此时,王道士也已化缘归来。由于前几天莫高窟正在举行庙会,往来香客很多,为防止好奇的善男信女可能进入藏经洞,王道士用砖块代替木门,堵住了藏经洞的入口,这使斯坦因非常失望。于是,斯坦因说他是来莫高窟拍摄壁画照片的,只字不提藏经洞之事,而是通过蒋师爷和王道士进行了初次接触。蒋师爷向王道士表示斯坦因愿意提供一笔捐款帮助他修理洞窟,希望能看到一些写卷,王表示同意,但当蒋师爷表示斯坦因实际上想购买一些写卷时,王道士立刻警惕起来。一方面藩台衙门有封存藏经洞的禁令,另一方面王道士也怕这样做会被别人发现,对他本人和他所做的"功德"不利,因此,王道士拒绝了斯坦因的要求。接着,他提出请王道士领他参观洞窟内正在进行的修建工程,王欣然同意。在参观过程中,斯坦因虽然对王道士的新塑像极为鄙夷,但他却从中发现了王道士对宗教的虔诚,因而借机表示对王道士的敬佩,王道士对斯坦因渐渐有了好感。接着,斯坦因又向王道士吹嘘说,他是玄奘的忠实信徒,又娓娓动听地向王道士述说自己是如何追寻着玄奘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历经千难万险而来到敦煌的。这番话果然打动了王道士的心。当夜,王道士悄悄地将一捆经卷交给蒋师爷拿给斯坦因进行研究。说来也巧,这些经卷的题记表明,佛经是玄奘从印度带回并从梵文译为汉文的。这个偶然的巧合,给斯坦因带来新的希望。第二天,斯坦因对王道士说他之所以能在这一天看到由玄奘带回并翻译的佛经,完全是圣人玄奘在冥冥间作的安排,目的是让他把这些来自遥远的印度的佛经送回原来的地方。王道士是一个十分迷信的人,斯坦因这番话使他感到这一巧合的确是神的召示。入夜,王道士拆除了封堵藏经洞的砖墙,向斯坦因打开了藏经洞之门。</p><p class="ql-block">进洞之后,在昏暗的油灯下,斯坦因看到"经卷一层一层地堆在那里,密密麻麻,散乱无章。经卷堆积的高度约有10英尺,后来测算的结果,总计约近500立方英尺。藏经洞的面积大约有9平方英尺,剩下的空间仅能勉强容得下两个人。"由于洞窟太小,光线又暗,不便阅读,王道士就允许斯坦因把几捆卷子移到洞窟前室的一间小屋。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又将窗户用纸糊上。之后,每天夜里,由王道士入洞,取出一捆捆写本,拿到小屋里让斯坦因研究。由于写卷越来越多,斯坦因放弃了原来准备叫蒋孝琬给每个写本都编出目录的打算,只是从他的考古学标准出发,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选择写本和绢、纸绘画。最后斯坦因捐出一笔钱作为酬劳,送给王道士,并约定在离开中国之前,除他们三人外,不向任何人透露这些写本、绘画的来源。对这笔交易,1921年,斯坦因在其出版的考古报告里写道:"当我今天回过头来检视我用4锭马蹄银换来的无价之宝时,这笔交易简直有点不可思议。"6月中旬,斯坦因带着从王道士手中获得的藏经洞文物,前往安西"探险"。四个月后,斯坦因在返回敦煌附近时,给王道士写了一张字条,蒋孝琬拿着字条又秘密去了一次莫高窟,从王道士手中得到了230捆文书。16个月后,装满24箱经卷和5箱经过仔细包扎好的绢画、刺绣等艺术品,便平安地存在伦敦的英国博物馆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录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据不完全统计,英国人斯坦两次来莫高窟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p><p class="ql-block">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p><p class="ql-block">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p><p class="ql-block">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掠走约600件经卷。</p><p class="ql-block">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p><p class="ql-block">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到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p><p class="ql-block">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掠走彩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敦煌藏经洞陈列馆的石碑上,有著名学者陈寅恪因藏经洞文献流失而发出的慨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再见•千年莫高窟</p><p class="ql-block">《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敦煌石窟),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编著。全书共六卷,收录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所拍摄: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画等照片。就敦煌石窟而言,最早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就是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考察团,他们来到莫高窟以后,进行洞窟的编号、测绘、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p><p class="ql-block">从伯希和考察团拍摄到今天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当中,由于自然、历史以及人为的关系,洞窟已经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时完好的彩塑壁画,到了今天早已不存,但却在伯希和图录中意外得到保留,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虽然历经长期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保留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个朝代的洞窟492个,其中保存历代壁画4.5万平方米(不包括重妆后覆盖在内壁的),彩塑2400余身(不包括影塑),唐宋木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再见莫高窟</p><p class="ql-block">再见敦煌</p> <p class="ql-block">又见敦煌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手撕羊肉,近十年吃过最好吃的羊肉,肃北羊,在敦煌驼峰酒店附近的天顺园</p> <p class="ql-block">Day4:当金山~南八仙~水上雅丹(水上雅丹与后续第5~7天的游记在《青甘大环线(二)》内)</p> <p class="ql-block">踏上G215,翻越当金山。</p><p class="ql-block">甘肃再见!</p> <p class="ql-block">途经长草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风力发电</p> <p class="ql-block">荒无人烟的戈壁滩</p> <p class="ql-block">途经苏干湖</p> <p class="ql-block">网红黑独山</p> <p class="ql-block">也许他会孤独,仅作为游客的观赏地。</p><p class="ql-block">也许他会悲伤,因为周边没有黑色的山。</p><p class="ql-block">但长久以来,他屹立在那里,见证着这片广袤辽阔疆土的兴起!</p> <p class="ql-block">防沙石</p><p class="ql-block">防止更多的沙子吹进公路</p> <p class="ql-block">继续G215,早上7点出发行车7小时终于到达南八仙了</p> <p class="ql-block">南八仙</p><p class="ql-block">中国面积最大的魔鬼城,有着“戈壁荒漠”的孤美,因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会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p><p class="ql-block">提起“魔鬼城”,我们都会想到新疆,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新疆的三处雅丹魔鬼城,总面积也不过百余公里,而在青海省柴达木冷湖地区,雅丹总面积却达到2.1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前柴达木盆地还是一个巨大的古湖的时候,这里可能是一个湖底岛。随着古湖逐渐干涸,湖床露出水面,岛上的地面由于断裂和流水冲刷,分裂成若干的土石堆,加上数以百万年、千万年强风的反复吹拂,带走了土石堆上的大量砂砾,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模样。</p><p class="ql-block">说起雅丹,20世纪初一些罗布泊的考察学者,在罗布荒原上发现大面积的隆起土丘的地貌,询问当地人地名,而向导误以来问这种地貌形态当地的称呼,按照当地维吾尔话雅丹(陡峻的土丘),最早发现在罗布地带,最大的青海。雅丹地貌,也称风蚀残丘。它的形成,固然是受风蚀、沟蚀、重力崩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风蚀作用。风蚀二字,倒是相当准确地表达了雅丹地貌的成因。强风从上下左右多角度地切割和剥蚀,就将大地雕琢成这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艺术品。当然,不是在一朝一夕,也不是在三年五载,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从雅丹的造型来划分,可以分为龟背型、槽垄型、烽燧型、立柱型等等多种类型,无论哪一种造型,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南八仙,1955年八位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里,在返回途中,铺天盖地的黄沙笼罩了荒漠,她们在这被称作"魔鬼城"的地形中迷失了方向,仅有的标志也被掩埋,干渴饥饿向她们袭来,第三天,当寻找她们的队员发现他们时,她们却永远长眠在这亘古的荒原.地以人名而生,为纪念八位光荣的女地质队员,在她们牺牲的地方被称作"南八仙"。</p> <p class="ql-block">航拍明</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水上雅丹,请大家看青甘大环线(二)。</p><p class="ql-block">美篇一篇只能上传100张照片,开会员的票票省省吧,请看第二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