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序</p><p class="ql-block"> 陈君庆文好山水收藏,2009年春,他要我画《山水百图》,初始感觉很为难,最后还是荅应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才告完成,幅虽不大,却是用了我最大的心力。画界有画“百”之流行风,“百虎图”、“百马图”、“百松图”、“百米长卷”……不胜枚举。画一百只虎,一百匹马,一百棵松树,要各具姿态不雷同,还要统一于画幅之中,实在是太难了。想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经常到故宫博物院看古代绘画,记得唐代韦偃画的一幅长卷《放牧图》,画中一千二百余匹马,或卧或走,或奔或跃,大大小小或聚或散,絲毫不觉得有雷同重复之感,俨然有大漠气象,颇为震撼。观今之“百”者,看不过十,即有掩卷困乏之意。山水百图亦然,画一百幅意境、章法、笔墨、设色不尽相同的山水画,谈何容易,为了画好这一百幅小画,除了自己常画的构图之外,只好从以往积累的写生画稿中寻找灵感,居然找到了很多不曾画过的意境或构图,终于完成了这一百幅山水画。这其中仍难免有雷同之处,但我的能力止于此,只好留有遗憾了。画家追求完美,却又永远做不到绝对的完美,今天看似完美,明天回过头看又会有瑕疵,但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去完善艺术,艺术的发展和高峰就是代代相传的艺术家不断创造不断积累而成的,从来不是那一个人完成的,只不过历代有成就的大师和名家创造的多一些,贡献大一些,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山水百图》的创作,我由此想到了几个问题:一是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法心源”这一艺术论断的正确,它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规律,仍是我们山水画家创作的方向、恪守的法则。二是回味可染恩师提出的“釆一炼十”的主张,对一个山水画家的重要性。三是一个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不能只局限于画一地之景色,眼界一定要宽,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要胸有千岩万壑。</p><p class="ql-block"> 一个山水画家没有大自然的滋养,仅从传统或别人的故纸堆中讨生活,或者闭门造车,名之日“写自己心灵”,画的画谁也看不懂,犹如“皇帝的新衣”,这不是一个画家,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临摹制作的工匠和欺人的骗子而已。记得以前有一个工笔花鸟画家,渲染技法还算熟练,不会创稿,只能靠别人提供的白描稿制作渲染着色,当没有了别人的稿子,这个画家竟然画不成一张画。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范例,但正是说明了生活积累的重要,“外师造化”的重要。师造化一定要做到胸有丘壑,像前人所说“饱游饫看”,在胸中存储山川意象。大自然的四季朝暮、风雨晦暝,一定要认真观察,熟悉其特点、特征和变化规律。即便有了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还要有取舍、夸张、概括等艺术手段的处理,才算做到丘壑在胸。有些人到生活中去浮皮潦草地跑马看花,拍几张照片,只是得到空空泛泛的印象而已,观察极不深入,即使画了些资料,也很概念,拿回来也没有多少用处。因此“师造化”既要“饱游饫看”,观其大象,更要对景写生,“近取其质”,认真刻画。这次创作《山水百图》若没有多次游历名山大川的体验和写生速写的积累,是难以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搜集到了创作资料还必须要“釆一炼十”,这是可染恩师提出的主张。要做到“釆一炼十”,更加不容易,釆是到大自然中写生观察寻找大自然的美和搜集创作资料,有了资料束之高阁不用等于没有。所以还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艺术再加工和提高,要十倍于“采”的功夫去“炼”。这好比釆到铁矿石,还要冶炼才能成钢。“炼”是艺术加工,写生的资料终究不是创作,还要在意境、章法、笔墨、设色等艺术手段的艺匠处理,才能较为完美,才能成为艺术品。这是一个艺术家一生要做的工作,决非易事,唾手可得。</p><p class="ql-block"> 一个画家眼界要宽,学识要广。可染师曾说,要看遍天下名迹,游遍天下名山。天下名山之多是难以游遍的,但尽量地做到多游多看是可以做到的。如今传媒众多,电视、杂志、图片、上网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美景,它可以开阔画家的眼界胸怀,增长见识。造物之神奇,千奇百怪,往往美就蕴藏在这“奇”和“怪”之中。一个画家如果只画一处景观,对其他美景不看或知之甚少,只能说这个画家眼界不宽,所见甚少。更何况天下名山或雄伟、或险峻、或清秀、或幽深,各有其美,各有所长,取其所长所美集于一体,创造出理想的山水境界,作画才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画出最美的画幅。</p><p class="ql-block"> 艺术需要“情”,要有感而发。戏曲演员表演角色要带着感情进入角色,音乐家演奏时要充满激情进入到乐曲的境界,古往今来,这是艺术家公认的一条准则。作画也不例外,必须带着情感作画,要有感而发,否则就是无病呻吟了。可染恩师说,他作画时不希望有人在旁边打扰,他说作画犹如进入战场,要全神贯注、高度集中地去作画,不能有絲毫的懈怠。然而有人却说“作画无情乃是大境界”,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作画者没有情感还是作出的画没有情感,果真如此,岂不和大猩猩作画一样了吗?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发达的大脑,会思索、有思想、有情感、有文字,如果人没有了情感,岂不是回到动物本能,为了吃喝去生存。因此,作为艺术是万万不能没有情的。山水花鸟画固然不同于人物画可以直接去宣扬某种思想,“成教化,助人伦”,作为审美范畴中的山水花鸟画,它引导、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却是不应推卸的责任。中国文学中的诗词写景写物的很多,都是缘物寄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景物本无情,但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景物也有了生命,有了灵性。画家画景也是把自己的情感审美表现在景物里,达到“物我两忘”,这是山水画的高境界,是一个山水画家永远追求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这些小画也许再过十年,回过头再看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是必然的,但我会再努力提高,这就是艺无止境。</p><p class="ql-block"> 辛卯秋记于津门不惑堂陋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崖上人家秋正酣》,49x45cm,2009年</p> <p class="ql-block">《近水人家》,49x45cm,2009年</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里人家》,49x45cm,2009年</p> <p class="ql-block">《泼湿黄山几段云》,49x45cm,2009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