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艺

钟离春秋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早年曾先后在国军部队与国民政府中当过差做过事,算是一名军、政两栖官员。可根据他的实际经历,他自认为只应算是古代谓之“哲匠”(注)的手艺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并不清楚父亲在军营或衙门中从事的是什么具体职务,不过我好像很少见到他去那里公干,平时他总是在家里的工作间中埋头做自己的手艺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工作间他不是在做卤漆制品,就是在雕刻花鸟虫鱼,不是在制作乐器就是在安装收音机,好像成天就没有闲着一分钟,他时刻都在为着自己的作品忙碌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已经熟练掌握的手艺门类还不少,虽不说对木工、金工、雕刻、漆艺或无线电技术等都样样精通,但是至少他能够合理利用这些手艺和技术,熟练地使用家中所拥有的各种工具创作出他想要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业余爱好也十分广泛,圈内人都知道他的琴棋水平还算不错,特别是他所喜爱的中国象棋的博弈能力,在圈中闻名遐迩,难逢对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二胡、板胡、京胡、纏丝竹笛和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水平虽不属上乘,可贵的是他用来演奏的乐器,全是他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就连竹笛发声孔上的蒙膜,也是他在小满前后,亲自去西郊二道河杨家碾的那片河道上,选取并砍下长势良好、叶色墨绿,没有受到阳光直射,在没有污泥处的芦苇(水绿竹)中挑选到的。他再仔细剥去叶,斜向削其茎,从中抽取出芯膜来作为笛膜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制作乐器时遵循的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工艺流程。每当乐器大样制作完毕上了第一道底漆以后,他会在器身上刻上画龙点睛般的古典诗词名句或自题格言警句,在器身的其它部位镶嵌点缀上螺钿,榫接上自己雕刻的马头、龙头或麒麟,接着上漆抛光美化。最后还少不了在诸如笛子、洞箫一类乐器的尾部系上自编的彩絲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去,老成都四门城门洞儿附近靠近城墙内边的马道街上都设有竹木市场,这些市场就是父亲制作乐器材料取之不竭的源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市场上有位卖竹子的大爷曾经告诉我父亲,他是贵州人,他知道贵州的黄平县出产一种专门做洞箫的“黄平竹”。黄平自古以来就以生产洞箫而著名。黄平竹上下一般粗,竹节长度均匀,距离适中,做出来的东西稍加打磨就</span>锃光瓦亮,声音也很容易校准。听罢介绍父亲立即预付了一些定金给这位大爷,让他代购回了一批黄平竹,制作出来的洞箫外观和音效果然不凡,父亲极为满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父生肖马,故名“瑞麟”字“嘉骥”,意即瑞兽、良驹,千里马是也。其名和字寓意都很好,所以凡是他制作的乐器或其他作品上都会刊刻或印上一匹扬蹄奋鬃的奔马形象,其下方再“盖”上一个变体篆字的“骥”字印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所制作的乐器严格说来应该居于当时乐器制作界中的中上水平,但他的漆艺(土漆和洋干漆)水平可能居于业界上乘。一些有识之士或乐器销售商对他制作的乐器爱不释手,常常慕名上门定制或求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他最擅长的手艺还是制作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儿。记得我们小时候他就常与我们一起雕刻制作斗养蟋蟀的竹笼子,以及养鸟的鸟笼子和铁站子(一种像9字形的可临时钉立在墙上,让家养蜡嘴、八哥、白燕儿等小鸟站立的铁质工具)。他能在竹筒上雕刻出精美绝伦的卍字格、篆体寿字格和云纹格等透气格栅的蟋蟀笼,再用木砂纸和节节草蘸清油打磨光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胡椒眼透气孔的蟋蟀笼</span></p> <p class="ql-block">每年夏天,他要带领我们去农村亲戚家砍回竹子,并带回一些为他专门收购的特殊木材。利用这些竹子他教会了我们制作竹制水枪、竹号角和钓鱼竿。完成后在家里后院井坎边提水,与我们一起分成两队用自制水枪打水仗,用竹号角吹冲锋号,用钓鱼竿在金河边钓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银匠手艺是拜成都名匠何世君先生所赐教,所以父亲的银匠手艺传承有序,出自名家。父亲能自己打造各种银器用品,例如全银仿zippo(芝浦)打火机、香烟盒、全银七级浮屠(宝塔)……不仅自用还曾在爷爷的商铺中销售过。抗战时期,美国大兵最喜欢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银器作品,经常前来参观选购。我们小时候兄弟姐妹们手上和颈子上戴的求平安吉利、富贵平和的银颈圈和银手环、脚环都是出自他的巧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不仅是位手艺人,还是一名摄影家。他手头有两部照相机,一部蔡司一部禄莱福来。凡是出差或走亲戚、旅游,他总要挎着照相机和脚架,走一处拍一路,男女老少,风景人物,都是他的拍摄对象。他把成都及成都附近乡镇的风景几乎拍了过遍。截止到1949年为止,他已经拍摄了接近上万张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惜我妈因担心新政后惹事,除留下过少数几张照片外其余的都在壁炉中忍痛付之一炬。要是这些照片没有遭此一劫,如此庞大数量和题材广泛的成都照片,假如整理出来发表,或捐献给档案馆、图书馆或出版社等等,这将对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及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会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冲印照片方便,他自己在家里建有冲印、放大工作室,勾兑药水、洗印、放大照片都是自己亲力亲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最喜欢光顾的照相器材商店是成都春熙西段东口南边(春熙南段拐角处)路口附近的华昌照相器材行,因那里的器材丰富,价格适中,父亲成了该商行的资深客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位地道的手艺人,虽说他出生在家境优渥的商人家庭,他本可以顺利接手家业或者继承祖上遗产,完全用不着他参与劳作,我们全家都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但因他自幼喜好手工制作,在这方面他悟性大且动手能力强,他仍然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在他的父母亲和我母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像不知疲倦的工蜂一样辛勤地劳作着。晚上我的母亲和他的母亲经常催促他抓紧时间休息睡觉,他仅仅在口头上应承着,仍然每天工作到深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他的父亲我的爷爷所开商行中有返修的缝纫机、煤气灯、电石灯、电话机以及其他商品,他不断钻研它们的原理和修理方法,竟无师自通。他主动参与修理的缝纫机及其他机电商品,要比那些专门从上海聘请来蓉的专业机修师傅修理的质量更高。顾客经常点名要这位“小师傅”来修理,搞得那些老师傅脸红筋胀,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济川高中毕业后,爷爷要他继续读书报考大学,他却自作主张志愿降格报考了小天竺街上的南虹艺专(南虹高级艺术职业学校)。在该校学习了一年后,他认为老师的学、技还不如他,学不到什么新鲜有用知识便自动休学了,转而专心在家里搞他自己的创作。由于他对手工制作技术太过痴迷和执着,休学后来年本该去报考大学的,但他对上大学本不以为然,竟然在家一心一意地鼓捣他的手工作品,爷爷奶奶拿他没法只好任由它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干手工活虽然辛苦,但因为这是他的爱好,他自己反倒觉得这是一种超级享受,这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父亲留给我的两件高仿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新政后他参加了社会工作,起初是修建成渝铁路,筑路队被派往简阳驻扎在养马河。筑路的劳动强度特别大,白天日晒雨淋开山碎石铺路,晚上筑路队组织文娱演出活动。队中人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人才济济,有教授、演员、官员、技工……应有尽有。在业余时间就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活动,自娱自乐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文娱演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是演出就要有舞台造型布景和灯光音响等的配合。父亲有多技之长,几乎没有不会搞的技术工作,组织上就安排他带领几个助手,白天在修理厂修理筑路机具或制作演出道具,晚上有演出时就安排他们照看道具和维护全场的音响、灯光照明设施。这些工作对于大强度劳动的筑路工人们来说,应该算是非常轻松的工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全体人员转移到阿坝州开始修筑成阿公路,他照旧在修配厂吃“安胎”干轻松的技术活。人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我父亲因为有手艺,这辈子他少受了多少罪,少吃了多少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农机修造厂曾经生产过类似的小型拖拉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路建成后他们在阿坝州驻扎下来,成立了农机修造厂,他担任了机械方面的技术工作,主要负责钳工和钣金工等方面的加工制作任务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修配厂制造的拖拉机、牛奶离心分离机和专烧牛粪取暖炉灶的产品设计,并亲自制作其钣金、白铁外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牛奶分离器是阿坝州牧民最青睐的用具</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单位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干到老学到老。几十年来厂方对他一直都很器重,只要条件允许都在提升他的技术级别。一开始就将他的级别定为四级,到后来顶格提拔到八级技师,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辛劳了一辈子,为的就是追求纯粹的手艺和技术的精巧。由于不宜言明的缘故,他没有为我们留下一丝半点他过去的作品,我手头仅有两件后来他工作时自制的机工榔头和锯弓(完全按售品样式手工制造,十足可以乱真,如第二图)算是他亲手所做的高仿品,如果把它们当成他的手艺作品的话,那也算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唯一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我的父亲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更没有为我们留下什么惊人的财富,但是他的精湛技艺和对他认定的手艺的追求,以及对他认定的事业从不回头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我一直以他为榜样在继续着他的追求,继承着他的遗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的手艺虽然成就不了唐代诗人李益所写诗句:“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泽”这样的气魄,但是这句诗是他工作时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座右铭!父亲的一生都在追求着哲匠的精神境界,他的一生都是为着自己的手艺而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他真是做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父亲在临终之时,手头还捏着一件他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玩意儿不忍释手。我们也遵从了他的意愿让它随他而去,让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手艺伴随着他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哲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释义:1、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2、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3<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文章已在2021年7月15日的公众号《行脚成都》上发表,链接地址如下,请大家复制并拷贝到一个浏览器中观看:</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M_NKsO1-iNwExDTDgu1Uw" target="_blank">《行脚成都》父亲的手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