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引龙河青年水库原是小兴安岭南麓山脚下的一片沼泽湿地野草丛生一条固东河流弯延曲直如同黑龙江省内的九曲河流那样如同一辙顺流而下,夏天时节我们下工后在那里游泳洗澡玩耍途径我们13分场流入引龙河,1970年上海知青携手天津知青和农工前辈共同奋斗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修建,于1979年基本形成大坝合拢形成规模归属引龙河水库,称之为青年水库!这里方圆百里都知道有这么个水库!这里留下了我们这一代知青的青春年华和汗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引龙河水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龙河</p><p class="ql-block">因河水而灵秀 借火山而闻名</p><p class="ql-block">这条横贯东西的河流是引龙河,河水静静流淌,粼粼水光好似明亮的眼波凝视着秋天山野的秀色,引龙河农场因这条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龙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的固东河林场,像一条丝带蜿蜒流淌,注入讷莫尔河,成为嫩江的二级支流。大河两岸湖泊广布,土地平旷,世界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就分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场北倚莫拉固山,南临引龙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流而下,在270万年前,五大连池火山喷发的火熔岩流淌到了农场西部的焦得布,这就是五大连池14座火山之一的焦得布火山。每逢五一前后,达子香花都倔强地绽放在百万年前火山熔岩的沉积物上,此时树叶还没茂盛,而花海已然绚烂,达子香花也是北国最早的春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逆流而上,镜头升到500米高空,这里是引龙河的上游“青年水库”,因下乡知青修建而得名。俯瞰这个240平方公里的巨大湖面,水光潋滟、松林青翠。一群鸭子在这里嬉戏觅食,和它们相伴的还有嘎牙子、白鱼、鲫鱼、鲶鱼等十多种鱼类,这里总会吸引成群结队的食客来此品尝鲜鱼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龙镇站位于五大连池市龙镇,始建于1933年6月,随着北黑铁路(北安至黑河)修建而设站,后因抗战胜利后被苏军拆毁,1962年国家投资对该铁路北安到龙镇段进行了修复,1989年12月黑河地方投资对该铁路龙镇至黑河段予以修复并通车。龙镇距离哈尔滨405公里,距离黑河240公里。</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知青于1970年5月30日在这里下的火车,开始了农场的生涯。龙镇火车站到引龙河农场场部10公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那高大的龙镇火车站水塔五十余载始终肃立在那里很醒目见到它便知车站到了。著名的抗战红灯记故事便在这里发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原引龙河农场场长党委办公室门口任然挂着醒目的牌子 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p> <p class="ql-block">引龙河农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由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管理。引龙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南缘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多变,河流、荒沟纵横交错。</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原场部的大礼堂以前在这里观看文艺汇演看电影都在这里,保留至今是因为当年在引龙河农场全国各地的知青有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的在他她们有朝一日返乡时能感受到曾经的记忆和情怀一种思念温情的人文关怀,见到这栋楼一种莫名的感受油然而生是伤感是留在心里的痛是我们的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片土地,场部的老一辈领导还是很精心的守护着很人性化的管理着这幢房不让拆迁,使我们能够年过五十载后依然能见到它面貌,心情豁然开朗倍感亲切很受感恩!</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原场部的修理厂,门前的这条路是通往五七干校,三分场,然后下了大岗子就到达引龙河青年水库(全长9公里)顺着这条路往前一公里处便是引龙河东西贯穿公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引龙河青年水库大坝</p> <p class="ql-block">夏季水库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站在岸堤上遥望对岸的小兴安岭南麓茂密的森林,冬季湖面成冰我们能走在冰面上进入森林砍柴取暖白茫茫一片树枝上挂满白霜最冷的时候气温骤降至零下45度,回望我在73年至74年在那里过了整整一个冬季,曾记得最冷的时候达零下47度,东北话贼冷贼冷有时遇暴风雪一下就是半来月更本就出不了门,冬天的早晨9点天刚刚蒙蒙亮,下午3点就进入黑夜,一天吃两顿饭馒头,烙饼窝头,白菜土豆苞米粥条件是很艰苦的我们一路走来回忆过往珍惜岁月!</p> <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是那二三十年,</p><p class="ql-block">那山那水还在那梦里面,</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正年轻,</p><p class="ql-block">青春红得就象火焰。</p><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是那难回首的昨天,</p><p class="ql-block">那血那泪还在那天地间,</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很痴狂,</p><p class="ql-block">一条长路走得那么远。</p><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我们的名字就叫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我们的履历写进革命词典,</p><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我们的心灵与时代一起飞旋,</p><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我们的理想撕成风中的碎片。</p><p class="ql-block">多少坎坎坷坷我们一起走过来,</p><p class="ql-block">多少风风雨雨已经留在从前,</p><p class="ql-block">只想记住那年那月那时候,</p><p class="ql-block">只想告诉后代什么叫磨炼,什么叫奉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年……那月……</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水库的捕鱼港十分简陋我曾在77年至78年在水库的捕鱼队工作两年,(俗称水库渔民)这个水库当年我划着小船到过每个角落,包括上游的沼泽湿地最原始的固东河河流水库源头,记得每年的开春也就5月左右冰融化开时清晨5点就下水库俩人一个船一前一后前者下网后者划船黑龙江五月的天还是很冷的零下五度那水是哇凉哇凉的捕上的鲫鱼供应全场,大鱼3毛5一斤,小鱼1毛5一斤。初夏季节水库里有成群的野鸭库里还有着不明的野生动物和繁多的鸟类。每次返航时初遇晨曦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景色宜人左岸是小兴安岭南麓的茂密森林右岸是黑土地的广阔无垠的田野真是美不胜收,那时我们那里还有心情会顾得上美景辛勤劳作了一清晨赶紧靠岸上船收鱼🐠收网辛苦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笔者于1970年5月27日坐火车离开上海5月30日到达龙镇火车站下乡于引龙河农场13分场水库,1979年1月5日重返上海,经历了九年的北大荒生涯----</p> <p class="ql-block">这十一位是原下乡到引龙河水库的上海知青</p> <p class="ql-block">站在自己修建的水库大坝上合影留念!自豪吧此时此刻的心情难以掩饰当年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路左边通往水库大坝右边则前往小兴安岭南麓的山上森林</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原来是一片菜园子种植的蔬菜有黄瓜西红柿豆角土豆大白菜等供应水库的职工和知青的食材如今已改种水稻子了随着时代的迁移如今的农场职工住在场部开着小车来水库管理真是一代人一代情</p> <p class="ql-block">这条小道是我们当年上工去修水库大坝的必经之路来回走了9年太熟悉留下深深的足迹我们称之为二里地是因为从我们的宿舍到大坝上工有着二里路程</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有四幢房是我们下乡1970年的第一年的国庆节前夕搬住的宿舍国庆节那天下了入冬的第一场雪还记得第一幢是三连女生宿舍第二幢是一连男生第三幢是二连男生宿舍第四幢是四连女生宿舍,二连的后窗正好对着四连宿舍的前面,每天下工后我们总是站在北窗偷偷看四连的姑娘们[捂脸][捂脸]</p> <p class="ql-block">这栋平房曾经是我们知青下乡时住过的宿舍如今是唯一留存下来比较完整的房舍它见证了我们这一代在这片黑土地奋斗了青春年华,五十余载房舍已是破损严重但是它记载着我们曾在这里生活劳动的归宿给予我们留下深刻的青春记忆</p> <p class="ql-block">似曾那么熟悉又似那样的陌生那就是我们当年睡觉的火炕,还是当年用的手功编织的炕席,炕上的煤油灯很醒目下乡之初还没有用上电每晚就靠这小小的煤油灯点亮着光明迩遇这盞煤油灯回想从前下乡时曾用那一丝的光亮书写家信看书读报,更多的时间是守望着窗外漆黑的夜晚默默地抽着烟心情复杂脑海茫然对我而言才刚过十六周岁青春就在这片土地上在这里荡漾。</p> <p class="ql-block">水库老店大马棚对面的水泡子</p> <p class="ql-block">知青乡亲们还记得那座小山吗?山下的三家村农工家舍仍然还在,山下曾经举办过水库知青的拔河比赛,这些都记得非常清晰,深深地印在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上海69届虹口中学,四川中学,市五中学,红军中学,五七中学,北虹中学,海南中学刚满16—17周岁的学生被称之为知识青年刚刚走出校门一腔热血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接受农村的锻炼和洗礼,当年我连什么是贫下中农还没搞清楚下乡去干啥一股脑的屁颠屁颠的就跟着同学们一起去了黑龙江北安引龙河水库插队入户,从此开始了9年的农场人生,其中的青春付出生活与身心的辛酸苦辣就不必言讲,79年重返上海当时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我们都已步入老年一生挚爱的同学知青乡亲五十余载的风风雨雨承载着我们一路走来的情谊将永恒今天我们相聚在上海森林湾大厦金米萝酒店欢聚一堂举杯祝福兄弟姐妹们在奔七的路上健康快乐幸福!祖国繁荣昌盛我们携手共进共享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何谓东北称之为北大荒因此我们这一代赴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顾名思义就挂上了荒友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挚爱一生荒友</p> <p class="ql-block">森林湾大厦金米萝酒店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海宁路乍浦路口以前的胜利电影院对面,以前有很多荒友儿时居住上学和玩耍的区域,现今已全变样了,不过还能找到些儿时的痕迹!时代在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