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亲爱的爸爸您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从您离开我们后,屈指已到“二七”了,我不知道您在去天堂的路上走的还好吧?我的战友告诉我说:“严冰,多多节哀,老人家到天堂找你老妈去了,天堂没有病痛,没有烦恼,相信他们的相聚一定开心……”,我的战友说的对,您去找我妈去了。这些日子我和您的儿媳孙女天天都在念叨着您,天天都在想着您,感觉到您还在我们身边您那慈祥和蔼的相貌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些日子想念您的同时也想起了许多往事。记得1970年冬天,您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又犯了,我到医院病房去看您还给您剥桔子吃,这时候来了一位甘肃省出版局的女同志,她从提包里拿出厚厚一摞手写的稿纸让您校阅。从您俩的对话中能听出来对方想让您尽快把稿子校阅完,她们要出版您写的书。我这才知道您一直抓紧时间在赶写一部业务著作。那个年代里(文化大革时期)您还敢写专业著作?我都感觉到非常的诧异同时也为您担心,就怕给您戴上“走资本主义白专道路”的帽子。直到1972年冬季,我随部队野营拉练到了永登县,完成开设电话站的任务后和肖站长在县城新华书店转悠,那个年代可是买不到什么书,书店里除了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外书架上基本没有什么书籍,这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玻璃柜里放着一本黄色硬壳精裝本的书,书面上写着《肿瘤的鉴别与诊断》著书人就是爸爸您,真没想到您的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出版了。虽然我为您出版专业著作感到骄傲和高兴但还是为您担忧,在那个什么都要“大批判”的年代里,您写书没有得到任何的“报酬”还给您带来了许多的烦恼。从您出了专业著作后,在军区总院也泛起不小的波浪,在这个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里又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多数的业务人员都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常有人在我面前羡慕的说道:“你爸爸真不简单发表了不少的论文,还出了一部著作呢”,但是也有少数个别人向您发难,说您走“白专道路”,“只管拉车,不看路线”,还有人说您的著作不是您写的,是集体汇编的,甚至还有个别领导说您写这种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把他们放到那里去了?后来香港要发表你的著作让您签字向香港出版社授权您最后没有答应,因为那时候香港可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地区怎么能发表社会主义的东西呢?您的这本著作也就是我在永登县的书店里见到过,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您用心血撰写的这本著作。为什么家里您的书架上从来没有摆放过?您也没有提起过这本书后来的故事,直到您离世后我们兄妹都不知道它的下落,也许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2年,我妈的病情也挺重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全国性的病理学术会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邀请您参加,妈妈不能再陪你外出了,考虑到您的年龄大了,我怕您出行不方便就决定陪同您一起去,到了厦门开会期间,我才体会到您在全国病理界的威望和知明度,与会代表都非常的尊重您.记得吉林某医院病理科、天津某医院病理科、云南某医院病理科的几位主任都提到您写的那部著作,他们说七十年代没有什么临床病理教课书,当年他们就是拿着您写的这本临床病理实用工具书走向病理诊断事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亲爱的爸爸您为党工作到70多岁才离休,退下来还为患者做诊断,许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记得白银市有一对兄弟俩上门找您为他们的父亲做诊断,来人说他们的父亲为了搞清楚诊断曾去了兰州和白银8家医院,结果是4家医院是一种诊断、另4家医院又是一种诊断。为了给老人看病已经是负债累累。您在显微镜下看过之后很自信的写下了诊断报告,并告诉这兄弟俩人“我的诊断不会错的,你们放心好了,我会负法律责任的”,最后在诊断书上签名又盖章.当这俩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给您诊断费的时候您是坚决不收,事后您告诉我凡是疾病缠身贫困交加的农民是不会收诊断费的.还有一对30多岁的两口子来家找您诊断,我从他们的表情里就能看出那种焦虑、期盼、等待的复杂心情,当您认真的告诉女方“你患的不是乳腺癌,这家医院给你诊断错了”,两口子顿时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一个劲的感谢您.还有一位从嘉峪关来的病人家属拿着“病理切片”找您会诊,从上午10点来到家里您一直看到下午3点多,看来您是遇到难题了,小杨(保姆)把饭做好后一直叫您吃饭,可是您却顾不上吃,在楼上书房里查找资料,翻阅外文书籍,最后综合您多年的经验给这个诊断定下了结论,病人家属也满意的走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您这辈子对业务精益求精,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您在总院干了半个世纪,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做病理诊断没有发错过一份病理报告,没有出过一件医疗事故,相反还纠正了许许多多的错误病理报告,挽救了许许多多病人患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春花秋月摧人老,耋翁顾往知多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烽火硝烟幸躯在,历经百折志不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勤奋刻苦伴终生,淡薄名利厌虚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图门前花招展,但愿事业永振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就是您在您的诗集里对自己一生的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从您70岁离休之后我也在40多岁退休了,我们父子俩退休的时间只相差3年,不过我也感到非常的庆幸,我在2000年前为国家尽忠、在2000年之后为爸爸妈妈尽孝了,这些年就我守您守的多,妹妹也常说您这辈子最有福气,您最喜欢吃我做的饭,每次给您包的饺子做的馄饨都让您吃的津津有味,还不断的说 香。我做的卤鸡卤肉您都说味觉象您小时候在老家吃的卤味,就在您病重的最后几天您还小口的品尝了我为您做的鸡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亲爱的爸爸自从您走后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遗憾了,您给我们留下了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让我们后辈人一辈子都享受不完。我们会永远的怀念您,祝您在天堂和妈妈在一起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儿子严冰于2012年12月15日</span></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的老父亲,曾经是原解放军第十九兵团(杨得志兵团)的一位野战医院医生,建国后50年代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专业研究生,后任兰州军区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成员,曾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医学委员;甘肃省病理医学会主任委员;兰州军区病理医学会主任委员,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践病理学杂志》编委。著《肿瘤组织学鉴别诊断》,是全国全军著名的病理专家,父亲把他的一生都献给病理专业、献给广大的患者病人,他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始终掌握着病理专业的前沿发展,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事故,直到他70岁后才正式离休(享受军职待遇)。进入干休所后,西北地区的许多患者仍然慕名而来,拿着“病理切片”请求父亲给他们做诊断,求诊的病人都来自各个医院诊断不清或者定不了病情结论的病人,父亲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给他们做出诊断报告。在他病重期间,中华医学会病理协会和全军病理医学协会授予他“终身贡献奖”,并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父母亲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军第19兵团(杨得志兵团)野战医院任医生和护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十年代初我们兄妹三个都参军到部队工作,照片二排右一是我们的堂姐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