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旗渠精神

油田六中弘毅社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陆游</span></p> <p class="ql-block">  为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培养高尚的情操,磨练坚强的意志,传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建党100周年火红的7月,油田六中弘毅社团的成员在晁老师的带领下,赴林州红旗渠进行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站在渠埂上,抬头是陡立千仞的悬崖,俯首是深达百米的峡谷。渠水悬在半空,静静流淌。</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为结束河南林县十年九旱的历史,10万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锻造了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  受气候、地形及地质条件的影响,林县土薄石厚、水源稀缺,历史上“十年九旱”。据1995年版《红旗渠志》记载,在红旗渠修建之前,林县550个行政村中,有307个村人畜饮水困难,有100多个村要跑5公里以上取水吃。</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清水到处流”“生活日日好”的梦想,1960年2月,37000多名干部群众奔赴修渠工地,劈山填谷,开山凿渠。</p> <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面对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材料、物资缺少的“三无一少”情况,红旗渠工地党委提出了勤俭建渠、艰苦创业的方针:“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不等不靠——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采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林县人民喊出了荡气回肠的豪迈口号:“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工地是前方战场,机关、厂矿、农村就是后方阵地,前方开山劈岭,后方全力支援。历时10年,10万修渠大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在太行山上凿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希望之渠”。</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艰难岁月中,杨贵带着林县的老百姓,推着小推车,赶着牛车、马车,拉着自带口粮和炊具,浩浩荡荡开往太行绝壁之上。他们悬空除险,大力抡锤,如鹰击长空,如蚁啃大象,靠着原始的锹、镐、镢、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劈开太行。</p><p class="ql-block"> 为了修建红旗渠,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6人重伤致残,他们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艰苦奋斗的壮歌。</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同学们文明有序地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是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一座展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展厅通过“千年旱魔、红旗引领、太行丰碑、山河巨变、精神永恒”五个部分回顾当年的修渠历程,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不忘艰难困苦,不负使命重托。</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大家身临其境感悟那段艰苦又光辉的历史岁月,深切感受当年30万林州英雄儿女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恢弘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  以身作则、真抓实干的指挥长马有金,舍小家为大家、为红旗渠而献身的吴祖太,舍身忘死、把生命交给革命事业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哪里有危险就在哪里干的钻洞能手王师存,因陋就简、知难而上、为红旗渠测绘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土工程师路银,舍己救人的李改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神炮手常根虎,踏着父亲的血迹、完成父亲遗志、13岁投身红旗渠工程建设的“小黑豆”张买江,迎险而上、专捡重担挑的王磨妞,著名红旗渠劳模“铁姑娘”郭秋英……</p> <p class="ql-block">  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直击我们的视觉,真实感迎面扑来,仿佛身临其境,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到“人工天河”的宏伟浩大,对创造“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而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通过观看沙盘模型,更直观的了解了红旗渠水系。</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补充能量</p> <p class="ql-block">  中午13时,队员们精力充沛,大家拾阶而上,沿红旗渠主干渠朝“青年洞”方向进发,沿途领略太行山的雄、奇、秀、险,以及红旗渠工程的浩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登上虎头崖,穿过一线天前往青年洞。</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前,同学们面对鲜艳的党旗,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p> <p class="ql-block">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渠,还是林州人民树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是中原儿女刻在太行山上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灵魂。它继往开来,引领着奋斗者的追梦之路。</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使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观与美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一段磨砺心智的文化旅程,这是一份生命成长的珍贵纪念。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同学们在行走中阅读历史,在体验中感受精神,在快乐中完成教育。研学返程途中,同学们纷纷表示,研学活动已结束,学习永远在路上。学习红旗渠精神,传承先辈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将继续,要用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勇往直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红旗渠精神必将在同学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内化为刻苦学习,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动力,开出红旗渠精神之鲜花,结出红旗渠精神之硕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注:本篇部分内容转自央视新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