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的美篇

天馬行空

<h3> 漫步福州上下杭</h3> <h3>我们希望以历史文物、风貌建筑为载体,通过老字号、老故事、名人轶事,集中展示老城记忆和地方文脉,进一步凸显上下杭特色商贾文化,全力打造福州近现代商业文化地标</h3> <h3>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上下杭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见证了早期福州与世界的贸易接轨,见证了八闽早期的贸易繁荣。</h3> <h3>福州市台江区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杭”其实是从“航”音衍化的。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头。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h3> <h3>三捷河就像福州三坊七巷的安泰河,南京的秦淮河。夜幕来临,成为达官贵人的温柔之乡。</h3> <h3>三通古桥位于下杭路东头,曾是福州一景。始建于清代嘉庆丙寅年间(1806年),石构拱桥,二墩三孔。桥墩为船形,颇具气势。所谓“三通”,是指城内三条小河通过此桥。河流、水位没改变之前,三条小河同时在桥下涨潮、退潮的奇观,令人拍手叫绝。</h3> <h3>鹿森书店的定位是要做“品味阅读与品质生活的推动者”。成熟的餐饮体系加上温馨舒适的装饰环境,让复合型的鹿森书店一开张,就成了上下杭景区的网红打卡点。</h3> <h3>该书作者卢美松。1944年9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著名文史学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曾任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编审,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现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会长,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h3> <h3>该书作者刘立身,为福建省财政厅原厅长,曾主管过福建省商业饮食服务行业工作。该书创作历时七年,作者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写尽闽菜各流派及地方风味小吃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并结合福建环境气候、传统文化、居民构成特点,旁征博引,追根溯源,全面阐述闽菜谱系的形成与发展,可读性强。</h3> <h3>《闽菜史谈》的作者在讲演《上下杭古街文化与老字号》。</h3> <h3>清进士吴玉麟诗:五保三街浑热闹,更无人上钓龙台。真正是五个保,三条街上杭下杭、潭尾街,现在鹿森书店对面街是潭尾街。</h3> <h3>星云大师:30多年来,我们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佛光会,甚至有几千个分会,几百万的会员。我们在50多个国家建有200多个寺院,像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休斯敦、纽约、芝加哥等地,都有我们佛光山分院。所以,我们不光说传教,应该说是传播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h3> <h3>硋,就是“瓷”的福州话。因此地以前专卖瓷而发财,故永春、德化的发迹者合建永德会馆。</h3> <h3>永德会馆的“永德”系永春、德化两县的简称。会馆地址命名“硋埕”真实记载着永德人长期在此经营瓷器的史实。永德会馆地处素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之称的上下杭街区,是一座中西文化相融合的传统建筑,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重修于光绪年间,民国二十年重建。</h3> <h3>星安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有二百三十多年。桥上的青石已经磨得圆润锃亮,发出幽幽的光芒,安卧在树荫下,枕着流水,见证着曾经的繁华。</h3> <h3>星安桥旁有古迹法师亭。那时,来往的客商、进京赶考的举人,必先向桥亭的陈法师行香叩拜。举人行香是为金榜题名;游宦的官僚行香是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创造政绩、官升三级;而行商的烧香则是为了大发利市,遇到大铺家;寻常百姓烧香则是为了平安纳福。</h3> <h3>属道教的法师亭,隔河就是一座大寺庙。难怪有人说,几百年来,人居上下杭,水涨财就旺的秘密在于:佛道儒三家和谐共处。</h3> <h3>大铁锚。</h3> <h3>现在,下杭路181号,多了一个身份,它成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81号曾是罗氏绸缎庄——“棉纱大王”罗祖荫的店面与住宅。民国初期,其创始人罗翼庭在上下杭经营布匹生意,次子罗祖荫继承家业后,罗氏的布匹生意迎来鼎盛时期,单单棉纱存货量的价值就达五千两黄金</h3> <h3>罗氏绸缎庄位于下杭路181号,建于清末,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罗氏绸缎庄共四进的院落中,第三进建筑格外讲究。斗拱、雀替、悬钟、槅扇等木构件精美,特别是第三进院落的通长杠梁引人注目。杠梁的长度是13.24米。这是上下杭众多古厝中,最长的杠梁,堪称“镇厝之宝”。</h3> <h3>第四进右边是木雕展:田螺姑娘。</h3> <h3>第四进左边:杂技。</h3> <h3>上杭路入口处。</h3> <h3>作为一个漆器艺术馆为什么要取名大有斋呢?其实还是寓意吉祥的意思,就是大有可为。大有斋主要展示的是漆器,我们致力于将大有斋打造成非遗传承基地,非遗文化展示基地、非遗文化教育基地以及非遗文化的一个交流平台。</h3> <h3>位于上杭路134号的高氏文昌阁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依大庙山而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331平方米。后山原为高氏书斋。</h3> <h3>采峰别墅,位于福州市上杭路,始建于1920年,由爱国华侨杨鸿斌出资建造,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因号称“采五峰之灵气”,故名采峰别墅。别墅融合西式营造工艺与中国传统建筑。</h3> <h3>上杭路174号浦城会馆,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天后宫,供奉着海上女神妈祖。由于上下杭是水运贸易的聚集地,因此大部分的会馆都设有天后宫,借以祈祷水运平安。早些年,天后宫里面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跟紫禁城一样。</h3> <h3>上下杭·金银里”商业步行街,将继续挖掘老建筑等传统文化资源。加大餐饮首店、酒吧、国际知名品牌等招商大度,不断充实经营业态,丰富消费层次,打造人气旺盛、配套完善、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高品位商业步行街。</h3> <h3>走进星河巷,别有一番洞天福地:澡堂、书场、茶摊并称为老福州的“休闲三宝”,都囊刮其中。</h3> <h3>“张真君祖殿”殿前是古河道渡口,榕阴蔽日,景观优美。达道河流经这里的三捷河,双向流入闽江,涨潮时出现“圣君殿前河水两头涨”的独特水文景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水”喻为“财”,明清两朝直到解放前夕,上、下杭地区的“商帮”抱着“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视此为“福地”和发财的“聚宝盆”而纷纷云集,奉张真君为“商神”,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并把“金融公会”、“商事研究所”设在殿内,作为发布商情信息的中心。 由此可见,上、下杭地区作为“闽商”的发祥地之一,对促进福州南台商贸及其文化的繁荣,与张真君祖殿的存在,密不可分。</h3> <h3>这是清末民国时上下杭的民谣:鼓楼前炊肉包,肉包估未熟,海防前泡扁肉,扁肉直漏漏,鼎边抆三捷透,鼎边白井井,卵黄精夹蛋饼,蛋饼呀糟糕,卖淘衣塔仔兜,中亭街带鱼,索头是索头。买术米下琯头,术米呀好嗲,白面后洋里,白面真威风,大庙山好凉风,有风不无店,福聚吃馆店,馆店索大群,买烛到大同。</h3> <h3>王庄阿咪现在已经成了福州大排档的代名词,在许多人尤其要带外地朋友领略福州大排档魅力时候,王庄阿咪成了首选。但上下杭的王庄阿咪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大牌档,它已经成为上下杭一景。</h3> <h3>这是一百多年前,外国人拍的送尚书陈文龙回莆田的船及摆设。</h3> <h3><br>陈文龙宋代状元,当参知政事(副宰相),抗元而死。元代封为忠肃,明英宗时敕在福州建祠,定名昭忠祠。为福州商业水上保护神,福州人封其为水部尚书。实际他当的官比尚书还大。</h3> <h3>因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所以,福州人通称这些庙宇为“尚书庙”。陈文龙也被民众称为“尚书公”。陈文龙进入了福建民间信仰的神祇行列,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现象。</h3> <h3>陈文龙为南宋后期状元,福建莆田人,与文天祥同时代人。水部尚书为民间传说为“天帝”所封。有史可查的是明代崇祯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和加封“镇海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