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家乡20多年,好久没有感受到炎热难耐的夏天了,没想到却是在异国他乡,又重温了这样的炙热。傍晚时分,坐在附近大学长长的石阶上,仰望星空,看流动的飞卷的云,听燥火的蝉鸣,看余晖下群戏的飞燕,不知不觉沉浸在了遥远回忆之中。</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也是三伏的天气,老家的知了,着实多得不知疲倦,似乎一整天都在叫着。白天有孩子拿高高的细竹竿,用一块烧焦的车胎皮黏在竿头,悄悄地粘知了,到了晚上家里太闷热,大人们三五一堆摇着蒲扇在街里乘凉,聊着家长里短。一群半大孩子,就去一片片的碗口大的杨树林摇知了。那时候我家附近有一大片杨树林的自留地,不大不小刚刚可以摇晃动,夏天那里知了最多,每天都有丰厚收获。天黑透每人抱一包麦草,由大一点的孩子带领,有时也有大人们参与。把麦草一堆一堆分布在林子里,然后点燃麦草,大孩子就开始摇树,叫嚷着,欢闹着,摇不动就用脚跺,只要树身一晃动,知了就在树上扒不住了,四下漆黑,它就奔向火堆,啪塔啪塔都雨点般砸落在地,正中圈套。小的孩子高兴的喊着捡着,不一会儿,黑压压还在扑棱唧唧的知了,全部聚捡到桶子里,等一堆堆火差不多快燃尽时,这片林子的知了也基本全部被俘获。就着还有点火星的火堆,把知了全部埋进去,大家就在火堆旁边聊天,嬉笑打闹,巴望着知了快快烧好。一股焦香的味道,实在馋人。差不多的这个季节,农村过年腌的腊肉大部分都没有了,青黄不接的,这个也算是见着点荤腥了。一个个拿根木棍从火堆里扒拉出烧的焦黑的知了,实在不好看,掐头去尾,再剥开背上又黑又亮的硬壳,里面是粉嫩冒着热气带着香味的肉丝,像最好的里脊肉,嗯,好香。可惜只有一点点,也就塞个牙缝缝,个个吃的却津津有味,吧嗒个嘴儿,抹抹嘴巴上的黑灰,很是满足,就这样蹲在火堆边吃完,约定明天再去的地方,乐此不疲。那个时候的我可能做梦也梦不到,会有现在的异国长旅,今生虽有不足,却没有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