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任我游 之三

柳絮杨花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九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天的旅程已经接近尾声,今天开始返程。大巴车从黔南州的荔波出发,沿着云贵高原经黔东南地区驶向湖南的怀化地区。路上的高原美景令人惊喜。一会儿大雨滂沱,一会儿晴空万里。雨一停,雾就从藏匿的山谷汹涌而来,开始像是薄纱,又像是炊烟,尔后化成白茫茫的云海,缠绕在苍翠的山峦间。只觉得云在山中飘,人在画中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黔东南的榕江县,我们到了地处黔、湘、桂3省交界的从江县增冲村。这个侗寨已有600多年历史,最有名的是增冲鼓楼,鼓楼建于清康熙十一年,是全国现存最老的侗寨鼓楼,没有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5年邮电部曾以增冲鼓楼为版本,发行了一套侗族建筑纪念邮票。让全国都知道了增冲村这个侗寨,于是“藏在深山无人识,一朝识得满堂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增冲这个自然村的山水环境与古朴的鼓楼、风雨桥、杆栏式民居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侗家的民居特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条小溪绕寨缓缓流过,村中水塘比比皆是。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流水,水道有的任其袒露,有的用青石板盖上。其实这也是贯穿全村的防火水渠,几百年来增冲从未有过火灾隐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增冲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青山环抱,溪水潺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侗族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让人顿觉时光倒流,暂且忘记城市的喧哗,尽情地感受乡村独有的这份恬静。</span></p> <p>第十天</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贵州的从江县行车260多公里,就到了我们湖南的怀化市会同县。两座新建的鼓楼远远地欢迎我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会同县的高椅古村是中国十佳古村之一,也是我省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村落。高椅古村位于巫水河畔,因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五十多年前,长沙曾有大批知识青年到这里安家落户,度过了他们不堪回首的青春年华。今天我们走进高椅乡,重温知青岁月,百感交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高椅古村小巷众多,且曲折蜿蜒。每一条巷口都极其相似,如同迷宫一般。现在村里到处都设有路标,游客也就可以放心游玩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古村建筑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村里现保存有明洪武13年到清光绪7年,连续500年间的古民居建筑上百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红黑鱼塘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左塘是用来养观赏鱼,故名红鱼塘。右塘用来喂养食用鱼,故名黑鱼塘。两池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池。现在成了古村的重要景点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高椅的每栋屋子都是一本无言的书,记载着悠久古老的故事。很多原住民依然在这里平静的生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穿行于村落之间,荷塘、篱笆和稻田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还有那赶着一群鸭子的老农民。这就是大山深处的人间烟火,也是古人说的“避世绝俗”的好地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见识过丽江古镇的妩媚多情,感受过平遥古城的悠悠古韵,也留恋过周庄水乡的江南风情。但高椅古村的这份神秘与宁静却是独有的,如一坛陈年的老酒,历久弥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让芙蓉楼声名远播。全国目前共有两个芙蓉古楼,一个在江苏镇江,一个在我们湖南洪江。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王昌龄由江宁丞谪贬为龙标尉,龙标就是今洪江黔城镇。有王昌龄这样的著名人物曾在黔阳为官的史料,足以成为黔阳古城的骄傲。芙蓉楼、送客亭、龙标胜迹、米芾和颜真卿的真迹等标志性古迹,显示了黔阳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碑廊是和芙蓉楼主楼同时期修建的,廊内收藏有元、明、清及民国多位著名书法家的真迹碑刻共二百余方。如唐代颜真卿的“麻姑山仙坛记”碑,宋代米芾的“西山书院”碑及黄庭坚的“选宅”诗碑,宋末元初赵孟頫的“前赤壁赋”字碑,岳飞的“墨庄”碑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龙标胜迹门建于清中晚期,门楣正中为“王昌龄送客图”,乃清代状元龙启瑞的祖母、著名女画家黎彩苹根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勾勒,著名泥塑家肖登瀛先生所塑。两侧为春夏秋冬四季图。胜迹门向河岸倾斜两尺多而不倒,其倾斜度已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上的奇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芙蓉楼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之誉。主楼背廊临江,楼上有明轩可远眺。沅水缓缓流淌,杨柳依依含情。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风流蕴藉,雅韵犹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11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洪江有着悠久的经商历史,是滇黔与沪汉之间水运的必经之地。洪江古商城现仍保存着许多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镖局、钱庄、商号、洋行、盐仓、青楼、报社、烟馆、会所等。一座古商城恰似一幅直观反映明清时期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span></p> <p>第十二天</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家带着旅行的收获,带着彼此难舍的心情,平安回到家中。这次“美丽贵州行”对我们35个6、70岁的老人而言,是一次身体、生活上的考验。旅途中,我们老当益壮,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景则乐满于怀,“踏遍青山人未老”!每天都有令人感动的事情发生,一幕幕温馨友爱的场景彰显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正如我们的宵安团长所说:实践证明,比起游览美景的喜悦更让人感动的是朋友间不分彼此、亲如一家的友爱,以及充满着温馨、和谐、幸福气氛的团队精神。此次旅行收获的不仅是照片、纪念品,更多的是加深了朋友间的相互了解,使我们的心更加贴近,使我们的友谊再次升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此,一并感谢沙阳、农夫、宵安、云儿等朋友为我和姚老师拍摄的人物照和集体照!辛苦你们了!</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