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道湾煤矿工人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80年代矿区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矿原办公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姚冬雪(右)张学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2010年5月,为了编辑《一0三团志(2001~2010)》,我前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明珠小区一0三团八道湾社区采访、搜集资料。在社区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胡桂萍介绍了社区工作情况、煤矿工人现状、煤矿安置情况后,我同社区工作人员胡桂萍、王景水、李红玲驱车到已经关闭的原乌鲁木齐市八道湾一0三团煤矿现场察访。</p> <p class="ql-block">社区居委会主任职责</p> <p class="ql-block">社区党支部书记职责</p> <p class="ql-block">社区服务工作人员一览</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小车经过七道湾地区、八道湾片区后,在乌鲁木齐市32中前过沟、通过8015煤矿、穆斯林墓地旁、一0三团原陶瓷厂、三建煤矿过山口到达原乌鲁木齐市八道湾一0三团煤矿现场。在矿区原水房向东西方向观看,原建的工人居住的二排18间砖木结构的房屋屋顶已经拆除;水房南边的工人居住区还有人员正在拆搬物品;向下在看,沟下、沟上居住区只剩残墙断壁;一号井、二号井、三号井、四号井、大井的井架已不存在,只剩煤场堆煤留下的黑色印迹,还有稀少的树泛着绿色。走进煤矿工人俱乐部,只见残砖碎片,舞台的位置清晰可见。走进工人毎天上下班必经的通道上,“家以和为贵、矿以安为本”等安全生产标语清楚可见。在充电室里,“充电工职责”制度还挂在墙上。在矿办公楼,办公楼已拆去二层,在一层库房里还有破损的奖状。在矿区工人最好的二层楼房前,我们一行作了简单的交谈后前往陶瓷厂片区。</p> <p class="ql-block">原二排工人住房</p> <p class="ql-block">远望矿区</p> <p class="ql-block">工人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下井通道</p> <p class="ql-block">被拆的充电房</p> <p class="ql-block">散落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被拆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被拆的矿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矿工楼房前交谈</p> <p class="ql-block">在陶瓷厂,社区工作人员看望了还在居住的老人,询问了她(他)们的家庭情况、并嘱咐他们保护身体、注意安全,随时与社区保持联系。在陶瓷车间,工人们还在工作、生产产品。社区工作人员嘱咐个体负责人:安全生产、保持沟通。</p> <p class="ql-block">走进陶瓷厂</p> <p class="ql-block">和留居的老人交流</p> <p class="ql-block">还在冒烟生产的陶瓷厂</p> <p class="ql-block">耐火砖产品</p> <p class="ql-block">工人工作</p> <p class="ql-block">在社区办公室里,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留存的原煤矿资料进行整理登记,后遗交团档案室保存。</p> <p class="ql-block">办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同社区工作人员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左起:李红玲、王桂兰、王景水、胥执高、胡桂萍、钟莲花。</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我回川探亲。5月24日,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古镇游览时,接到蔡家湖镇人大张副主席电话,说青投公司吴先生要与我联系有事交流。随即告知吴先生联系电话并相互加了微信交流。回疆后,我把已回五家渠市的信息告知吴先生。6月3日晚,吴先生微信约去原八道湾煤矿、九道湾煤矿实地察看一下,我同意。6月4日早上9点,吴先生驱车同我一起前往乌鲁木齐市。在乌鲁木齐市原一○三团建化厂作暂短停留后,随后驱车前往一○三团原九道湾煤矿,实地察看、拍照、录视频后前往乌鲁木齐市八道湾原一○三团煤矿。</p> <p class="ql-block">在九道湾煤矿原张涛商店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九道湾矿区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小汽车驶进七道湾地区后,视角变得已经模糊,这那是11年前的七道湾?小汽车进入八道湾片区,原来的面貌已不存在。通过询问,小汽车在原国营煤矿前左拐进入新修的大桥,大桥前进地有八道湾社区办公地,在办公地前方设有可以小汽车出进的栏杆,栏杆左侧有禁示牌“塌陷区域 严禁进入”。再经询问得知,只有一条山路可以上山,汽车沿着穆斯林墓地旁艰难上行,到达原三建煤矿对面的小山包上再没有车行道。我们下车步行到原一○三团八道湾煤矿山口山包上瞭望:原一○三团八道湾煤矿矿区已经被黄土填充,留下的只有汽车、大型机械碾压的痕迹和车道,在矿区最高点工人居住区还有几棵树成为绿色的风景,原矿区东面的山坡上逝去的工友还默默地看着矿山的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八道湾定位图</p> <p class="ql-block">八道湾片区社区门前</p> <p class="ql-block">通往穆斯林墓地旁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矿区绿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被填充黄土的原八道湾煤矿矿区</span></p> <p class="ql-block">煤矿工人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八道湾矿区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转身向南瞭望:原三建煤矿井口只剩一块禁示牌;原陶瓷厂只有近3米的烟囱还矗立着。站在另一个山头瞭望:原国营煤矿已经高楼林立,原8015煤矿的井架在东二环道路前留下历史的印迹,七道湾的农田已经不存在,展现的是宽阔的道路、密集的小区……</p> <p class="ql-block">原三建煤矿井口禁示牌</p> <p class="ql-block">原陶瓷厂烟囱</p> <p class="ql-block">现国营煤矿片区</p> <p class="ql-block">七道湾湾地区</p> <p class="ql-block">东二环道路同原8015煤矿井架</p> <p class="ql-block">返回时,乌鲁木齐市32中、八道湾地磅、八道湾邮局、鑫丰工贸公司等地的历史画面任浮现在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现国营煤矿片区面貌</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市32中学</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市八道湾一○三团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八道湾镇的东北部,距乌鲁木齐市中心仅18千米。东与乌鲁木齐市矿务局碱沟煤矿相邻,西与自治区三建煤矿接壤,南为乌鲁木齐市草场山,北同地窝堡乡煤矿相连。东西长0.97千米,南北宽0.50千米,矿区占地56.3公顷。</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八道湾煤矿居住图</p> <p class="ql-block">八道湾一○三团煤矿原为自治区公安厅煤矿,后移交兵团工交部。1970年4月,转交一O三团经营。1989年,投资16.59万元,将2号井工人上下班爬梯通道改造为罐笼提升两用生产人行通道。1982年,自筹资金5万元,恢复重建3号井。1990年,投资112万元提建4号井。1994年7月,投资380万元,建年产15万吨的竖井,1998年投入使用,为煤矿生产主井。新建竖井从设计、工程质量、辅助设施、提升能力等方面,经测评为兵团团办煤矿第一井。2002年,投资90万元,购置井下胶带运输机3台,实现井下运输机械化。2004年,投资157万元,将原用的木材支护改用液压金属支护,采煤方法由原仓储式改为液压支架悬移放顶式,提高了资源回采率和安全系数。</p> <p class="ql-block">一号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号井管理人员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前排左起:白德景、牛学友、李元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后排左起:向树国、赵志清、胡明荣、徐朝亮</span></p> <p class="ql-block">二号井</p> <p class="ql-block">三号井 四号井</p> <p class="ql-block">三号井口安全会</p> <p class="ql-block">三号井井队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三号井部分工人在井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号井管理人员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前排左起:秦大胜、周学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后排左起:连国杰、胥执高、刘永然</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2年,由于矿区长期井下采煤,造成矿区内部分职工住房墙壁裂缝成为危房,加上住宅区地下煤炭需要开采,矿党支部决定并报团批复,在原米泉市明珠小区购买商品房,购买商品房的干部、职工享受房改政策。当年在明珠小区购买商品房的住户170多户。为了解决职工上下班的问题,2003年,矿购买大客车一辆,专门接送职工上下班。</p> <p class="ql-block">2006年,由于自治区煤炭厅给矿划定的开采范围,不能长期生产,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农六师企业国有产权处置办法》、师办会[2006]11号文件精神,同意将煤矿产权进行转让。并决定煤矿于2007年1月1日停产。团将转让申报材料在师国资委备案,请新疆宏盛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煤矿资产进行评估,委托五家渠方正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公开拍卖。</p> <p class="ql-block">拍卖期间,团依据师发[2006]54号“关于师有关煤矿关闭后职工安置的意见”精神,成立清产核资、人员分流、资产处理、后勤保障4个工作组分别开展工作。团发[2007]112号文,对八道湾煤矿关闭后煤矿采空区内干部、职工、退休工人整体搬迁、住房安置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在2008年11月8日前结束。安置期间,解除劳动关系170人,办理下岗失业优惠证162人,享受失业金162人,享受伤残待遇的伤残人员67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17人,享受住房补贴的219户,回收居民旧房135户。</p> <p class="ql-block">2009年3月,为了便于社区统一管理,做好安置职工、家属的各项服务,团党委会决定:成立八道湾煤矿留守办公室,八道湾留守办设党支部,聘任胡桂萍同志为八道湾煤矿留守办党支部书记,王景水同志为八道湾煤矿留守办公室副主任,钟莲花、李红玲同志为八道湾煤矿留守办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2001年,有住户356户,总人口1369人,职工319人。2010年,总户数371户。在职、退休的223户,其中乌鲁木齐市173户,昌吉市3户,五家渠市6户,阿克苏1户,团保温砖厂7户,团建材化工厂1户,蔡家湖15户,内地17户。下岗失业的100户,其中乌鲁木齐市96户,石河子市1户,内地3户。家属及其他人员48户,乌鲁木齐市36户,蔡家湖6户,内地4户,外县2户。</p> <p class="ql-block"> 自1970年建矿到2001年底共产煤256.39万吨,生产陶板335.8万块,创产值8915.88万元,上交税金229.82万元,利润218.73万元。2002年至2006年共生产原煤68.85万吨,产值5769.5万元。最高年产煤为2003年18.5万吨,最高年创产值为2002年为1431.3万元。</p> <p class="ql-block">1970年,一○三团在乌鲁木齐市八道湾地区购买原兵团工交部封闭的废弃煤井两口,派砖厂厂长李学兰带十几人准备房屋,修复旧井。当年5月份正式组建八道湾煤矿。又从甘沟煤矿调来技术员张鹏选和部分有经验的生产工人。下半年即产煤1.46万吨,盈利9.3万元。</p> <p class="ql-block">建矿初期人工提升煤炭</p> <p class="ql-block">矿区煤质好,储量大,距乌鲁木齐市区近,销售方便,便作为一○三团主要工业单位发展。陆续调配干部,增加工人。刚恢复的矿井,采煤水平浅,距地面垂直130米。靠自然通风,人工镐挖,架子车运输,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只靠苦干。那时人员工资低,新建单位负担轻,成本低,煤的销售情况也好,自1970至1979年底,产煤56.2万吨,产值806.54万元,交税金53.24万元,上交利润249万元。</p> <p class="ql-block">八道湾煤矿生产的煤炭</p> <p class="ql-block">为了支援农业连队抗旱,开发了用于渠道防渗的釉面陶板,成立陶瓷厂。延续生产到1983年,共生产釉面陶板335.8万块,产值67.16万元。只以每块0.2元,低于实际成本价调给连队。作为对农业的补贴。</p> <p class="ql-block">八道湾煤矿陶瓷厂生产的陶瓷砖</p> <p class="ql-block">1975年,由矿代团在九道湾地区开发腐肥原料风化煤的生产。1978年,单独组建为九道湾煤矿,划走投入的简易生产设备及开办以来的投入共约15万元。</p><p class="ql-block">1974年,原接矿时的采煤水平已采空。为了急于求得效益,只延深20米即开拓巷道采煤。这一不合理的延深采高,使这一水平的采煤不到5年,1980年已采完。新延深的60米采煤水平(地面垂直210米),尚未准备就绪。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就在原采空区的水平上,以采煤柱和解放火区来维持生产,安全无保证。</p><p class="ql-block">1974年,东北松树镇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98人。全国进行煤矿安全大检查,当时昌吉州农垦局组织以宋秉琦副局长为首的检查团来矿进行安全检查时,被勒令停产整顿。并安排师工交处工程师邢风阁和一○一团工程师陈庆敏来矿设计机械通风线路,改变自然通风面貌后方许正式生产。</p> <p class="ql-block">1980年,是八道湾煤矿最困难时期。机械通风尚未形成,整顿时期不能正常生产。主管生产的领导因身体原因不能深入第一线指挥井下工作,工资不能及时发放,职工情绪不稳。一○三团党委组成以政治处主任蒋承新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八道湾煤矿,听取群众意见,民主选举干部,副厂长李守法选为厂长,原在井下一线工作的吴邦新和胡云鹏被推选进新的领导班子,分别负责井下的生产和安全工作。</p> <p class="ql-block">矿政治指导员徐灜洲深入井下检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为适应煤矿发展生产的需要,1980年春,选送胥维一、王明永两名青年矿工去新疆煤矿学校脱产培训两年,结业回矿任职技术员。1981年,又选送一名副矿长去新疆煤矿学校短期培训,回矿后主持井下工作。同年,团分配煤校毕业生、军垦二代的赵猛到煤矿任技术员,4个经过专业学习的矿工,为以后煤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80至1982年的整顿恢复时期,争取到治理煤矿安全的专项贴息贷款3万元,建成了生产主井的通风系统,购置了抽风机,改自然通风为机械通风。同期,完成了延深60米水平的采煤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1980至1982年生产原煤12.48万吨,产值188.24万元,上交税金10.88万元,亏损32万元。</p><p class="ql-block">1983年,自筹资金恢复了B14~B20小群槽原废弃煤井一口。采区水平距地面垂直120米,定为三号井,年生产能力3.5万吨。1984年投入生产。</p><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一○三团以八道湾煤矿为基础,和九道湾煤矿、甘沟两煤矿组成一○三团煤炭公司。1989年撤销公司建制。</p><p class="ql-block">1983年到1990年,为八道湾煤矿的兴旺发展时期,共生产原煤69.74万吨,产值1409.6万元,上交税金46.68万元,创利润25.7万元。</p> <p class="ql-block">矿评为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p> <p class="ql-block">除扭转亏损外,还办了十件实事,矿区面貌也有所改善。</p><p class="ql-block">一是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修建了办公室、职工宿舍,矿子校教室共1800平方,又修建了职工浴池,增加了井下工人的班中餐,为使工人能吃上乌鲁木齐市的自来水,在原八道湾煤炭营业处修建了储水池一座。</p> <p class="ql-block">掘进工作面瓦斯气体检测</p> <p class="ql-block">工人在井下食用班中餐</p> <p class="ql-block">二号井口矿工留影</p> <p class="ql-block">二是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意识,修建了符合公安部门要求的火工品库房,购置800Cm穿孔机一台,安装载人提煤两用罐笼设备一套,减轻了井下工人上下班的劳动强度。购置推土机一台。</p><p class="ql-block">三是添置了安全教育系列音像视听制品,不定期地对全矿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每个工人都能自觉地搞好安全工作。</p> <p class="ql-block">工人在矿阅览室阅读书刊</p> <p class="ql-block">四是提高了矿山自救能力,扩建了救护队,培训了专职救护队员9人,救护器材修理工1人,添置了救护设备,增加了充氧泵,新购矿山救护车一辆。第一任救护队长王崇学;第二任队长贺金虎;第三任队长何家中;第四任队长王景水。矿山救护队除做好煤矿救护工作外,还支援甘沟煤矿、附近友邻煤矿、大黄山煤矿的抗灾救护工作。</p> <p class="ql-block">矿救护队</p> <p class="ql-block">救护队员杜泽彪</p> <p class="ql-block">矿救护队3分钟集合</p> <p class="ql-block">五是改变和提高了销售条件,投资6.2万元,与附近兄弟煤矿联合修通了进入乌鲁木齐市的黑色沥青路面,便利了用户的运输。前后购置和改装自卸车3辆,扩大了自销煤的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单位的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六是1984至1986年,经兵团厂长(经理)轮训班脱产轮训矿长,副矿长3人,选送煤校代培3年制1人,选送西安通讯学院学习煤矿机电二年制大专文凭一人,选送成都煤炭干部学院培训一人,培训专职瓦斯鉴定员9人,经公安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放炮员20多人。提高了干部管理和工人安全生产的素质。</p><p class="ql-block">七是改革了分配制度,在1981年运输工试行计时加奖励,1982年试行掘进工、作仓工超进尺奖励的基础上,1985年全面推行计件工资制。1986年,推行了无定额工作与班次产量挂钩制。1987年,推行管理人员,地面勤杂人员与全矿产量效益挂钩制。这对提高直接生产工人的积极性和非直接生产人员对生产和效益的关注,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八是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全矿各个工种的岗位责任制,原材料定额耗用领发制,安全奖励制,请销假制度,干部和救护队员值班制和火工品库房警卫人员交接班制,以及井口入井和升井的检身制度等。</p><p class="ql-block">九是规范了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每项工程施工前,都由技术人员制好图表及说明材料,将作业程序,安全措施,材料消耗,验收标准向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和井下带班人员讲解清楚后方能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和带班人员随时检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必须返工,返工时间不记工日。</p><p class="ql-block">十是对井下工人进行了人身伤亡保险:凡参加井下工作的工人,都在水磨沟区保险公司投了人身伤亡保险,由单位统一向保险公司按年度交纳保险金,出险时由单位统一结算。</p> <p class="ql-block">1988年5月,团对矿安全生产进行检查</p> <p class="ql-block">卷扬机房检查</p> <p class="ql-block">木工组检查</p> <p class="ql-block">1988年,八道湾煤矿荣获农六师文明单位称号,八道湾煤矿炊事班荣获农六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p><p class="ql-block">1989年,八道湾煤矿女职工委员会荣获农六师“先进女职工委员会”称号。</p><p class="ql-block">1991年,八道湾煤矿女子基建班荣获农六师“先进女工小组”称号。</p><p class="ql-block"> 1988年,八道湾煤矿炊事班荣获兵团“三八红旗集体”称号。</p><p class="ql-block">1988年,兵团授予八道湾煤矿“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锦旗。 </p><p class="ql-block">1990年4月,八道湾煤矿党支部被兵团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八道湾煤矿女职工委员会荣获兵团“先进女职工委员会”荣誉称号。煤矿多次被评为团的“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单位”。煤矿工会多次被团评为“先进工会”“先进职工之家”“模范职工之家”,井队被团工会授予“先进工会小组”。</p> <p class="ql-block">1988年,八道湾煤矿女职工李荣英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煤矿先后曾有多名干部、工人荣获农六师、一○三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女职工委员会第二次大会</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尹明生荣获团安全行驶百万公里优秀驾驶员</p> <p class="ql-block">团先进个人张万才</p> <p class="ql-block">团先进个人刘永然</p> <p class="ql-block">团先进个人陈建忠</p> <p class="ql-block">团先进个人李元田</p> <p class="ql-block">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9年,九道湾煤矿因井筒被乌鲁木齐县青湖乡煤矿越界采煤而倾斜透水,无法继续生产,一○三团决定将人员全部并入八道湾煤矿。</p><p class="ql-block">1993年4月至1998年4月九道湾煤矿承包给乌鲁木齐市东山区欧昌明经营,承包办法为每外销一吨煤,给八道湾煤矿交资源及设施费9元。承包期满后经团同意将该矿区经营权以25万元卖给欧昌明。矿区所有权仍属一○三团。</p><p class="ql-block">1991年2月28日凌晨,矿生产主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事故,井下16人遇难。迅即逐级上报一○三团、农六师、兵团、自治区煤炭厅,安监局、劳动人事局。兵团当即拨款10万元,师、团各拨5万元。全团所有单位和各兄弟煤矿也都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总计约5万元,全团个人捐款11364.55元,其中有年仅八九岁的小学生。煤矿职工个人捐款5088元。总计收到援助27.8万元。这一事故,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邹家华曾作两次批示,中央煤炭总公司和全国总工会领导也亲临煤矿了解善后工作情况。</p><p class="ql-block"> 邹家华对2.28事故再作批示</p><p class="ql-block">据3月14日兵团办公厅《每日一报》,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邹家华,对一○三团八道湾煤矿“2·28”瓦斯爆炸事故再次作了重要批示。批示全文为:“一定把家属的善后工作做好,要把这一事故弄清,以后还要举一反三,把煤矿的不安全隐患找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我师正在认真贯彻落实邹家华的两次重要批示,并对全师各煤矿的安全生产作了部署。</p><p class="ql-block">(摘自《五家渠报》)</p><p class="ql-block">事故发生后,经自治区矿山救护队的大力支持,煤矿协助启封。自治区煤炭厅、安监局检查通过,停产105天后煤矿恢复生产。这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历时两个月,耗用人民币62.75万元,停产整顿105天,年终亏损57万元。</p> <p class="ql-block">鉴于2.28事故的惨痛教训,1992年,矿作出了三项整改措施,一是投资2.5万元,购置自救器200台,凡入井人员必须配带自救器。二是作出井下灭尘工程的投资计划,通过农六师、兵团、自治区煤炭厅上报中央煤炭部申请拨款。同年12月,煤炭部批准计划拨款38万元,专建引水灭尘工程。矿区无水源,饮用水是从营业处所建储水池拉运,井下抽的水只够浴池使用。灭尘用水只能从九道湾深井抽水越过山坡建两处扬水站送到矿上。因资金不足,动员职工集资29万元,经两年努力,完成了引水工程,共耗资84万元,矿集资46万元,职工集资款1996年还清。三是开发了水炮泥的制作,2.28事故后,矿领导深感井下放炮堵炮眼的材料是防止瓦斯爆炸的关键问题。即选派人员去农六师下属大黄山煤矿学习制作水炮泥的生产技术,购置了生产设备,1991年7月开始制作并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团安全生产检查</p> <p class="ql-block">充电房及二号井口配套设施</p> <p class="ql-block">矿区有了水,矿党支部动员全体职工绿化家院厂区,经几年不间断的努力,所有能绿化的地方都种上了树,厂区到处一片葱绿,有条件的家庭小院,也都种上了果树、花木和蔬菜,使矿区面貌有了很大的改现。</p><p class="ql-block">1990年,新建与三号井贯通的四号井一眼,备作安装罐笼使用,新建修理工房,库房与职工宿舍计2000平方,可解放出原建筑所压煤源,延长服务年限十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新建修理工房</p> <p class="ql-block">1992年,矿创办第三产业,生产地板砖,餐巾纸,均因产品质量差无销路而停产。开办的井下用阻燃风带,承包给个人经营。</p><p class="ql-block">1993年,与附近煤矿联合投资,架设了与市区的通讯线路,开通了国内直拨电话。1997年7月由乌鲁木齐市电信局总线取代。</p><p class="ql-block">1995年,先后购置了30型和50型装载机各一台,前后购置自卸车三辆,更换213小车一辆。</p> <p class="ql-block">矿购汽车</p> <p class="ql-block">1993年设计地面垂深296米,年产量15万吨,双箕斗提升大井一口,井筒直径3.2米,断面8m2,总投资380万元。申请贷款250万元,自筹130万元。对外招标承包,1994年7月动工,1997年底建成。</p><p class="ql-block">1996年,投资7.66万元,建30吨地磅房一座。</p><p class="ql-block">1998年,大井地面配套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运行良好。</p><p class="ql-block">1999年,安装了井下和井口刮板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p><p class="ql-block">1991至1999年共产煤87.8万吨,产值4489万元,上交税金89.5万元。</p> <p class="ql-block">二号井安装井架</p> <p class="ql-block">井下皮带输煤机</p> <p class="ql-block">2000年开始,国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乡镇个体煤矿进行整顿。</p><p class="ql-block">2000年9月以后,矿离退休养老金由社保局统筹,给煤矿减轻了负担。</p><p class="ql-block">到2001年底,两年生产煤30.51万吨,产值2022.7万元,上交税金27.52万元,盈利301.3万元。还清了建新大井的全部贷款,更新救护车一辆,债权收回小车两辆,投资84万元购置井下运输输送带设备一套。</p><p class="ql-block">2001年,煤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干部9人,培训过的技术工人100多人,专职救护队员9人,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工人20多人。</p><p class="ql-block">煤矿自1997年4月到2001年底,四年多未发生一起重伤和死亡事故。</p> <p class="ql-block">原六师副师长张林泽从二号井口入井检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矿第七次安全知识竞赛</p> <p class="ql-block">安全生产千天表彰大会</p> <p class="ql-block">颁奖</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工人俱乐部现场</p> <p class="ql-block">2001年,八道湾煤矿有固定资产1148.52万元,生产设备在兵团同级煤矿中属领先地位。生产条件已达国家煤炭安全部门对地方国营煤矿要求的标准。</p><p class="ql-block">2001年,对新建双箕斗提升大井继续投资50余万元,购置矿井安全设备,当年产煤16.95万吨,产值1344.7万元,盈利282万元,还清了新建大井的全部贷款。</p><p class="ql-block">2002年,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总投资158万元。其中从湖南湘潭矿山机械厂购置井下胶带运输机3台,总价90万元,使煤矿井下运输全程机械化。</p><p class="ql-block">2003年,贯彻新煤安(2002)95号,关于《新疆小煤矿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通知精神,投资24万元,购置工人入井配戴安全自救器及井下防爆设备。又陆续投资6.5万元,兴建60平方米的电教室,并配备34英寸彩色电视机、VCD、录像机、摄像机。又购进《安全法规讲座》《煤矿安全知识》光碟、录像带、添置桌椅50套。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利用电化教育设施,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法》教育。</p> <p class="ql-block">安全知识竞赛</p> <p class="ql-block">颁奖</p> <p class="ql-block">2004年,投资157万元,将木材支护改为液压金属支护,采煤方法由原仓储式改为液压支架悬移放顶式,提高资源回采率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这种金属悬移支护材料,还可以回收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p><p class="ql-block">2005至2006年,相继投资235万元,购置安全生产配套设备。但由于自治区煤炭厅给煤矿划定的采区和采深所限,不能长期生产。经呈报农六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师国资委以师国资发[2006]62号文,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及2006年11月8日《师长专题办公会议纪要》(师办会[2006]11号)精神,同意将煤矿产权进行转让。团依据农六师发54号《关于师有关煤矿关闭后职工安置意见》的精神,成立煤矿改制领导小组,下设清产核资、人员分流、资产处理、后勤保障4个分组。</p><p class="ql-block">2007年1月1日,乌鲁木齐市八道湾一○三团煤矿正式停产。一○三团指定原工会主席胡桂萍、带班安全员王景水为煤矿临时负责人,处理遗留事宜。</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市八道湾一○三团煤矿存在以来,历任八道湾煤矿政治指导员有:陈国生、郭光辉、刘堂修、徐灜洲、张万才、吉振山、吕勇。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桂萍。</p><p class="ql-block">历任八道湾煤矿矿长有:李学兰、郭光辉、陈国生、王国田、张万才、李守法、胡云鹏、王明永、胡明荣、姚冬雪、胡明荣。副矿长叶明清、高军、张国栋、李蓉江、杜泽彪、侯新建等。留守办副主任王景水。</p><p class="ql-block">一号井井长胡明荣、赵直清、安通队长向叔国,带班安全员:李元田、牛学友、白德景等;三号井井长刘永然、安通队长周学礼,带班安全员:奏大胜、连国杰、胥执高等。</p><p class="ql-block">历任八道湾煤矿工会主席有:马莲英、杨乐超、张万才、王明永、王法悦、张国栋、胥执高、赵直清、胡桂萍 。</p> <p class="ql-block">煤矿工作,安全为天。为了完成年度安全生产计划,确保安全生产上一个新台阶,从1991年以后,煤矿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以建立岗位规范化操作、岗位培训、电化教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班前会、班后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每年春秋季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活动按井队、片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抓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第二阶段主抓反“三违”工作;第三阶段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矿安委会要求,各井队、各片区要制定出各自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矿协同工会、群监站将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巡视、抽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处理和整改,对“三违”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活动结束后,对被评出的先进班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1994年,三号井队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1997年4月到2001年底,煤矿未发生一起因工重伤和因工死亡事故。</p> <p class="ql-block">矿举办“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p> <p class="ql-block">“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p> <p class="ql-block">矿举办第九次安全知识竞赛</p> <p class="ql-block">八道湾一○三团煤矿存在期间,开办了幼儿园、小学校。1996年,因邻近煤矿采煤塌陷,造成小学校校舍裂缝成为危房。后学校停止教学,学生分散到乌鲁木齐市32中学或一○三团上学。幼儿园教师刘扣英。小学校长田成军,教师曹天珍、何兆臣、刘惠琼、李玉华、吉振山、段陈宗、李建、李海、张玉成等。也曾有工人的女儿米春晖被清华大学录取。</p> <p class="ql-block">矿小学校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小学校组织参加矿举办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煤矿小学教师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为丰富工人、家属的业余生活,煤矿工人俱乐部进行了二次整修,并增添灯光、音响设备,每周六、周日举办舞会,并举办多种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煤矿还有一支业余文艺演出队,文艺演出队除在矿内表演外,还积极参加一○三团、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组织的文艺演出。煤矿还兴建了灯光篮球场,组建了篮球队,并参加一○三团组织的篮球赛。</p> <p class="ql-block">首次迪斯科舞比赛</p> <p class="ql-block">合唱比赛</p> <p class="ql-block">法律知识竞赛</p> <p class="ql-block">保健讲座</p> <p class="ql-block">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歌咏比赛</p> <p class="ql-block">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歌咏比赛</p> <p class="ql-block">工人俱乐部活动现场</p> <p class="ql-block">妇女知识竞赛</p> <p class="ql-block">庆国庆女子篮球赛</p> <p class="ql-block">扇子舞</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扇子舞</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诗歌朗诵会</p> <p class="ql-block">庆祝香港回归卡拉OK、交谊舞比赛</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歌咏比赛</p> <p class="ql-block">团领导参加矿活动合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团组织的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矿组队参加团歌咏比赛</p> <p class="ql-block">矿文艺演出队参加团演出留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团歌咏比赛人员在猛进水库留影</p> <p class="ql-block">矿文艺演出队参加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文艺演出合影</p> <p class="ql-block">矿篮球队参加团篮球赛合影</p> <p class="ql-block">矿篮球队在矿子校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明珠小区八道湾社区办公室,社区党支部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桂萍为老党员马铁尚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座谈会上,党员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功绩,纷纷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社区党支部走访慰问老人</p> <p class="ql-block">“光荣在党50年”党员马铁尚</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八道湾社区党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注:感谢杜泽彪、胡桂萍、贾月霞、程建英、王景水提供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p> <p class="ql-block">欢迎提供八道湾煤矿历史图片,加微信18099358133,提供图片可加入美篇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