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都会发现自己的肚子松垮下去的现象,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孩子把肚皮撑松了”,其实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腹直肌分离造成的,并且在怀孕期间,腹直肌分离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p> <p class="ql-block">那么,怀孕是怎么导致腹直肌分离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腹部肌肉的结构,腹部肌肉从内到外分为3层,腹横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腹直肌。腹部的3层肌肉为肩部与骨盆之间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为胎儿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孕期,随着胎儿的增大,腹部逐渐隆起,而腹部的肌肉也因为胎儿的生长逐渐向外、向两侧伸展,分离。在分娩之后,子宫收缩并恢复正常位置,腹部空间变大,但已无胎儿压迫,腹直肌分离也就没有意义了,可是腹直肌却因长期的分离而无法自行恢复原状,加上产妇在产后照顾新生儿时不可避免的一些弯腰、用力的动作,会让腹腔内器官填充腹部空间,进一步阻止可腹直肌的合拢,从而造成病理状态的腹直肌分离。文献显示。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高达90.8%。</p> <p class="ql-block">腹直肌分离的自测与标准</p> <p class="ql-block"> 检查方法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将头部及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可增加手指数目或把手指向两侧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目前腹直肌分离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常用Candido等的分类方式:将脐、脐上4.5cm、脐下4.5cm作为三个测量点,只要有一个位置出现大于2cm的分离即可诊断,并取最大值作为诊断依据,分离的宽度2到3cm为轻度,3到4cm为中度,大于4cm为重度。报道显示,腹直肌分离超过2cm,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 腹直肌分离不单单只是会影响美观,还会造成腹壁松弛,脏器移位,疝气,便秘等。如果出现腹直肌分离应尽早治疗</p> <p class="ql-block">1仿生电刺激治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仰卧位,将2对电极片分别贴于腹中线两侧2cm,脐上2cm和脐下2cm各一片。</p> <p class="ql-block">2自主训练 </p><p class="ql-block">连续10次为1组,每天进行3-4组。</p> <p class="ql-block">特别提醒很多患者产后42天复查时往往盆底肌松弛和腹直肌分离同时存在。目前主流观点是先进行盆底康复,待盆底肌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时,再进行腹直肌分离的治疗。如果选择同时进行盆底康复和腹直肌分离的康复,建议每次治疗时,先治疗盆底肌,再治疗腹直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联系我们井陉县医院三楼产科门诊82042865 820428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