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8加上76等于多少?”小外孙相羽脱口说:“是164!”,“那88减上76呢?”小外孙一昂脖子回答说,“是12!”。我很惊诧,小外孙下个月28号才过五岁的生日,反正我如果像外孙那么小,是不会的。我忙问小外孙,“你是咋知道的。”小外孙自己搭梯子拿算盘,因为他看见算盘就在大立柜上。</p><p class="ql-block"> “他可能是在幼儿园学的,大家都会。”老伴如是说。我不知道,只是知道小外孙两岁多时,车标特熟,什么本田、奥迪、长城、标志等二十多个车标他都能说出来,可能男孩爱车吧。现在每个家长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投入都是不眨眼的,带来的幼儿教育的繁华。跆拳道、游泳、蓝球、画画、乐器、英语等都是生财之道,反正这类的广告奇多,特别是暑假来临之际。我说,如今是奥特曼时代。</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老伴与女儿争执起来,女儿的态度是让小孩自然发展,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家可能与别的家庭不同,一般来说年纪大的老人溺爱孩子,但老伴是反对派,家庭群里有一段话是老伴说的:“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不苟同,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是大人的一种推脱。”对孩子,对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哈,我好像在什么电视剧里看过这样的剧情。叫我说,这是瞎摆活,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分歧就多了。我记得在小时候,父亲新打了一个碗柜,边上赫然写着,“生活为了吃饭,吃饭为了生活。”</p><p class="ql-block"> 困难的时期,能吃饱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那时候哪有接送孩子的习惯。好像上小学,大一岁邻居大哥哥延富带着我去报名的,插队也是自己拿着户口本去消户的。那个时候,办事也简单,不像如今,水涨船高,学校门口乌泱泱的都是人,路边停满了小车,人家都是这样的,我不这样也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 昨天有几位朋友给我转发微信,而转发的文章是的老朋友中科大阮耀钟写的,阮老在文中写道,“我们的教育有个口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抓得很紧,这种补习课,那种培训班,几乎使人眼花缭乱,小学生就忙得不得了。我们的教育是前紧后松,高考前很用功,很努力,考上大学后就放松了。”而诺贝尔奖拿的多的发达国家却相反,上大学奉行宽进严出 ,专家治校。“而如今,我们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却纷纷跑到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去接资本主义的班。”我想起来了,这两天的新闻都是这,中国500个留学美国的学生,被拒签。</p><p class="ql-block"> 确实,中国的孩子是聪明的,阮老这样说,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人才? 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阶级性,没必要给 教育强加什么政治使命。”呵呵,阮老搞了一辈子教育,年龄也过八十了,有人说:“人老了,其言也善。”</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人也跑吧,下周二开车与同学去大别山鹞落坪避暑。老伴她不去,在家要带两个外孙,无私奉献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