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游戏中发现了不起的儿童——《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阅读有感

Chenqi

<p class="ql-block">  《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27页中指出:安吉幼儿园课程的理念,首先是相信儿童。其次,坚信真游戏就是真学习。教师行动的原则是“最大程度的放手和最小程度的介入”,我们在反思中彻底 颠覆和含弃了成人对幼儿游戏的预设和控制,确保“玩什么”“怎么玩” “与谁玩” 都由儿童自主决定。我们保障了儿童的游戏权利,保障了真游戏的机会,即保障游戏的空间、材料和时间。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篮球与呼啦圈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视频中我班三位小朋友陆毅、王紫灿、周仕杰他们在户外游戏中只是用篮球和呼啦圈,却玩出了新花样。</p><p class="ql-block"> 游戏分享中,陆毅、王紫灿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游戏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分享环节中孩子讨论出了多种多样的玩法。</p> <p class="ql-block">  视频中是第二天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又创新了玩法!</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次小小的游戏分享,孩子们利用呼啦圈和篮球创造出多样的玩法,看似简单的材料,孩子却越玩越出彩!</p> <p class="ql-block">  书中53页中也提到:同种材料,使用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游戏效果截然不同。当儿童可以不受约束地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他们对材料的探索会更加的深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滚筒与木板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视频中小朋友们用滚筒和木板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游戏“自制小滑梯”。可是顾锦程却不敢往下滑,觉的有点危险⚠️,他就让薛昊轩又去拿了一个木板,薛昊轩立马又去拿了一个木板把两个木板拼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安全滑下来啦!</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一次尝试之后孩子们又拿来了垫子,这样滑下来就很安全了。</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进行“放手游戏”前孩子们看见滚筒只会钻进滚筒向前爬,也不会把木板搭在滚筒上。当儿童去探索滚筒、木板其他用法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会去制止,并且继续引导儿童如何去“正确”使用材料。这种“正确”的材料使用方式,看似非常符合常规,实则无形中抹杀了儿童的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用“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要求自己时,我们发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孩子们消除了对材料玩法的限制,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就会层出不穷。</span>滚筒不仅仅是用来滚,木板也不是用来搭建攀爬,两种材料组合也可以发明出新的玩法。</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调整、尝试、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着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了主动性、坚持性、创造性等学习品质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最大程度地放手,最小程度地介入”这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我们的信任就是对他们游戏最大的支持。就像书的名字一样,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放手,把游戏真正的归还给幼儿,让孩子们在真游戏中去发现、去探索,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儿童!</p>

游戏

儿童

滚筒

木板

材料

玩法

放手

孩子

呼啦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