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墨浪桃李春风尽</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写在母校双林中学裁撤之后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沈晓龙</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之二:学校大事记略</b></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47年秋,经镇上多位乡绅、有识之士四处奔波,多方呼吁,双林镇上第一所中学——双林蓉湖补习学校(双林中学前身)诞生。</p><p class="ql-block"> 校董为莫良夫、沈邨人、费畏三、沈子庄、徐海涛等。</p><p class="ql-block"> 莫良夫,镇西土山人。1927年11月,国民政府吴兴县临时县党部成立时,即为党部五委员之一。1932年冬,任吴兴县党部第一任肃反专员,即中统特务组织首脑。抗日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参谋。抗战胜利后,继续从政。解放初期,被人民政府镇压。</p><p class="ql-block"> 费畏三,即著名书法家费新我的胞弟。1937年初,曾在镇上主编《乡声报》副刊“涵漾”,发表许多文章,为抗战呐喊。1979年,协助曾任双林中学党支部书记时任双林镇党委书记的陈正,筹划创办“双林墨河画苑”。1982年,帮助其兄费新我重建虹桥东堍“还金亭”。曾参与创办双林文化中心油印刊物《墨浪》,并四处搜集双林民谚、民歌、民间故事,为日后编写《双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提供了宝贵资料。其子费昌满曾为双林中学食堂工人,小名“阿多”,已退休。阿多师傅的女公子,即费开云,为我语文组同事。畏三先生祖孙三代,先后为双中服务,实属难得。</p><p class="ql-block"> 沈子庄,为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传人,曾任湖州市武术家协会副主席。抗战期间,避居苏州,因习拳与费新我先生成为莫逆。1990年,沈子庄老人在浙江省第九届体育运动会上荣获吴式太极拳冠军。</p><p class="ql-block"> 沈邨人,为双林美大协布店账房先生。</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学校首招一个班,30余名学生,租借东栅油车弄一民宅厅堂为教室。</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48年,校董会延聘车文山为校长。</p><p class="ql-block"> 其间零时校址几经迁徙,先后在西栅祥和茧行(原双林丝厂附近)、织旋漾北斗姆阁道观、沈家桥东天成里等处赁屋上课,直至1949年解放,改名为“私立蓉湖初级中学”。</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50年,吴兴县文教科,委派查寿洪为第二副校长。首届初中,18名学生毕业。</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51年,学校初具规模,有初中教学班6个,但初三毕业班很多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退学,或出外学生意,或回家种田,学生只剩下20来人。为此,县文教局通知初三年级并入“私立菱湖青树中学”。</p><p class="ql-block"> 据51届初中毕业生潘梦幻(曾任上海外高桥中学校长,曾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1995年,曾热情接待母校领导和班主任到外高桥中学交流学习。)回忆,并入私立菱湖青树中学时,因为原来的通学生要多出住宿费和生活费,又有好几位同学辍学。</p><p class="ql-block"> 到青树中学去的十几位学生中,有一个叫“王惠民”的男生,一直是第一名。初三毕业演出,他独唱《黄河颂》,潘梦幻负责全部朗诵。可见,这批双林去的学生在青树中学是出色的。</p><p class="ql-block"> 尤其出类拔萃的是王惠民,他初中毕业后考上了杭高,高中毕业后又考入西安航空学院,被选为学生会和团委干部。可惜“反右”运动时,他说了一些反对“反右”的话,组织上要他检讨,他非但死不认错,还擅自离校回家务农了。在没有户口和粮油等任何票证的困境中,一直熬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还是母校没有忘记他,最后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帮助下,进了双林中学教物理和劳技课。</p><p class="ql-block"> 我读高二时,王惠民老师好像已经在教书,但他没有教过我。我对他的印象是,有一天下午,全校师生在篮球场不知开什么大会,他和刚来的年轻女教师李莺同台男女对唱,歌声赢得阵阵掌声。另外,听人说王老师还会裁缝,会打毛线,衣服做得极好,常有老师买了布料请他做衣裳。但不幸的是,如此才华出众的王老师,不久便因病过早地去世了。</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52年秋,始以墨浪河畔西港口原“育婴堂”为固定校址,沿用发展至今。</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53年,县文教局任命严务本为第一副校长。</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56年,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公立浙江省吴兴县第二初级中学”,并向周边乡镇招生,初中教学班扩大至8个。</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58年春,为适应大跃进形势,经上级批准,试招春季高中班一个,学生约40名。3月,任命阮荣江为校长。</p><p class="ql-block"> 在大跃进的热潮中,全校师生勤工俭学,在池塘南北建成简易平房教室4排16间。</p><p class="ql-block"> 秋季开始正式招收高一新生,学校由初级中学发展成为一所县属完全中学,改名“浙江省吴兴县第二中学”(简称“吴兴二中”)。</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59年,湖州市委决定各县属中学校长一律由县(市)领导兼任。10月,吴兴县文教局副局长胡廷楼兼任吴兴二中校长,阮荣江为副校长。</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60年2月,吴兴县双林区委书记袁仲铨兼任校长。正式成立校党支部,阮荣江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首届高中学生40人毕业,成绩优越,高考升学率88%,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周文清考入“浙江美院”(“中国美院”前身),后成为著名书画家,曾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杭州市文联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 同年冬,国家首次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新兵。62届毕业生罗开富等6名学生应征入伍。罗开富,后成为著名记者,被誉为“徒步重走长征路第一人”,曾任《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62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规定各完全中学一律由省教育厅统一管理,学校改名为“浙江省双林中学”。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学校高中部停招新生一年。</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65年,学校办学规模又完整至初、高中12个班。经上级批准,复又更名为“浙江省吴兴县双林中学”。</p><p class="ql-block"> 本年7月,因学校62年停招高一新生,故无高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66年——1968年上半年,“文革”期间,学校被迫停课,3年未招新生。</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68年9月,开始“复课闹革命”,恢复初中招生,共招收初一班5个,学制2年。廖昌林为校革委会第一副主任。</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70年9月,恢复高中招生,招收高一班2个(当时称两个排),学制2年。10月,厉浩调任校革委会第一副主任。</p><p class="ql-block">(以下附录1972届高中校友徐成荣先生《双林中学学农分校》一文)<br data-filtered="filtered"></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双林中学学农分校</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徐成荣</div> 1970年下半年,在“复课闹革命”的口号声中,双林中学招收了因“文革”而停止招生达五年之久的第一批高中生两个排(仿效部队编制,称班级为排):莫蓉、镇西、塘南三个公社和双林镇上的部分同学共40多人为一排,编为四个班;苕南、重兆二个公社和镇上的部分同学共40多人为二排,也编为四个班。<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其实,这个“复课闹革命”实属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你不“闹革命”,他就不让你“复课”,你“复课”了,还得“闹革命”。所以,尽管招了生办了班,但“文革”的种种“革命”行为却时时干扰、冲击甚至左右着学校的教学秩序,学校不得不以相当的精力,来应付诸如“三忠于四无限”、“批判封资修”等各种各样的“革命”活动。特别强调学生必须“学工、学农、学军”,以实现“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学工、学农、学军”这三学中,学农最受重视,双林中学特意在原苕南公社邢窑(当时称新胜)大队创办了一所学农分校,我们双林区五社一镇的近百名学子,就有幸成为了“双中”历史上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学农分校的学生。<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学农分校设在邢窑大队的一座庙宇内(经过“破四旧”,庙宇与民房无异),全称为:浙江省吴兴县双林中学学农分校。正殿当教室,偏殿当寝室,两个排在一起上课。刚去时条件较差,教室、寝室、伙房等还需扩建和整修,我们就自己动手解决。记得一次一船砖运到了乡下,师生们冒着细雨干劲冲天地搬砖上岸,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为此,语文老师沈晋坤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突击运砖两万块》,抄写在黑板报上,那优美的文笔令我们倾倒,羡慕不已。<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为了更好地学农,经学校与当地生产队协商,给我们聘请了农民老师,还划了几亩田给我们耕种。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对此轻车熟路,对镇上的同学却勉为其难了,但他们热情很高,尽管他们不习惯赤脚,在田埂上甚至都走不稳,还是照样下田劳作,垦田、插秧、施肥、除草……一步不落,一身汗一身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坚决、勇敢地同“骄、娇”二气作斗争(这是当时学校德育教育的要求之一)。农民老师姓王,五十来岁,身材魁梧,结实强壮,精熟农活,是传统农耕的一把好手,对我们种庄稼要求很严,只要我们有一点点做得不到位,他就会严肃地给你指出并要你纠正,大家都很敬重他。由于缺乏肥料,我们就摇船到双林镇上扒垃圾,挑着竹篰,拿着扫帚、畚箕,走街串巷四处“淘宝”;镇上的同学则利用邻居、亲戚、熟人等关系,放下架子四处掏鸡窝,那可是上好的有机肥……一船船肥料运到乡下,施到田里,看着庄稼蓬勃生长,最后获得丰收,我们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自豪感。<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们还去了马腰公社杨华大队伍大夫村,同南浔中学设在那里的学农分校进行联谊、交流。这次活动带有学军的成分,我们打起背包,高举旗帜,一路口号一路歌地步行到那里,借用群众的锅灶自己做饭,晚上就打地铺,睡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南中”学农分校也请有农民老师,也耕种着田地。交流中,我们说我们是到“南中”参观取经来了,希望他们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他们则说欢迎“双中”来“南中”传经送宝……。几天以后我们要回双林了,“南中”师生和当地群众热情相送,还真有点依依不舍的味道……<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半年以后,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我们撤回到了“双中”本部,尽管学农分校的牌子还挂在那里。我们的下一届不去分校住校了,农忙时去“学”一下农,也只是“意思意思”,双林中学学农分校就此名存实亡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双林中学学农分校已成为历史。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容否认,不容篡改,不容抹杀,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也无关紧要。回眸那已然远去了的“学农”往事,那曾经的点点滴滴,竟是清晰如昨,近在眼前,是那样的割舍不下。个中滋味,就像是在嚼一枚青果橄榄,有点涩,有点甜,还微微的有点苦,却越品越有味,满嘴清爽,唇齿留香……<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71年1月,厉浩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革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9月,因林彪事件,学校停招高一新生。</p><p class="ql-block"> 10月,钟衡卿调任校革委会副主任,李家琪为教革组组长。</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73年1月,双林镇委副书记徐顺陞兼任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陈正调任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7月,因71年9月未招高一新生,本年学校无高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 1974年,建成墨浪河北岸西上下各4个教室的二层教学楼,楼上为教师办公室及物理实验室,楼下为高二年级教室。 </p><p class="ql-block"> 同年,池塘西侧紧邻义门弄底二层办公楼及大礼堂竣工,朝东楼上为校长室、团委办公室、小会议室,楼下为教务处、油印室、阅览室。</p><p class="ql-block"> 我在校读书的头两年,因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数剧增,学生寝室非常紧张。大礼堂曾一度被用作我们不同年级好几个班男生的寝室。现在回忆,大礼堂里根本没有水龙头,没有厕所,真不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对付过来的。另外,这样大的寝室,房大门大,窗多人多,全天候不能闭户。尽管我们这些农村孩子非常穷,但还是有比我们更穷的小偷惦记光顾。一天半夜里,有位同学大喊:“有贼骨头!”这还了得,一下子满礼堂男生睡梦中惊醒,喊叫声、追打声、脚跺床板声、手敲脸盆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鸡飞狗跳”之中,小偷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我们还在各自的床位上虚张声势。</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p class="ql-block"> 1977年9月,陈正任党支部书记、校革委会主任,杨奎林任党支部副书记、校革委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77年冬,浙江省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校设考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陈正调离学校任双林镇委书记,潘善承调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同年6月,吴兴县恢复中考统一招生考试。</p><p class="ql-block"> 7月,国家恢复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学校设考点。</p><p class="ql-block"> 9月,学校恢复初中三年学制,通过统一中考,从周边公社招收农村学生初三班两个,本校初中部毕业生大多直升高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杨奎林任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80届高二(3)班邹勤同学获浙江省青少年羽毛球女甲单打冠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1年,县市合并学校,始定名为“湖州市双林中学”,沿用至今。 </p><p class="ql-block"> 81届高考,学校可谓创造奇迹,由78年招收的两个初三班直升上来的高二(2)班(理科重点班,正副班主任为王振华、陈三士老师),苕南曹建军同学高考总分491分,名列全市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在美国。塘南潘建根同学、苕南庞金强同学高考成绩分别以488、483分,名列全市理科第二、四名。高二(1)文科班(班主任沈晋坤老师)的高考成绩也同样令人振奋,其中陈哲文同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冯柏华同学考入上海财经大学。</p><p class="ql-block"> 同年,为改善住校生的住宿条件,在紧邻西港口食堂东北位置,第一幢三层学生寝室楼建成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由学校初中部直升高中的王福强同学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指导老师陈三士),后考入中科大,今在美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3年,在老食堂东侧建成第二幢三层学生寝室楼,学生住宿条件大为改善。</p><p class="ql-block"> 同年,凌亚禄老师获“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称号;陈永林老师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4年,墨浪河北岸东临天主堂位置一幢三层教学楼在原最南一排平房教室位置建成(今学校东大门进校最东首)。<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一年,高中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学校没有高中毕业生,高考轮空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 11月,陈三士被任命为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10月,杨奎林任党支部书记,温思雯、钱伟民任副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6年,由香港爱国同胞沈炳麟先生捐资建造的“蓉湖科学馆”大楼在北校门南第一排平房教室位置落成。“江南书画巨擘”谭建丞先生题写馆名。</p><p class="ql-block"> 7月,钱伟民任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7年7月,王佩强调任双林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 87届高考,高三(1)文科班李雯同学高考成绩名列全市文科外语类第一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8年,语文组青年教师羊刚获省教坛新秀一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填埋校园中间池塘,拆除其南北两排平房教室,建成250米环形煤渣跑道及操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胡小龙任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2年6月,寿文煜调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7月,在浙江省青少年网球比赛中,校网球队代表湖州市参加比赛,陈薛敏、章丽莎同学分获浙江省青少年网球比赛男、女单打第一名;陈薛敏/朱明、曹锋/沈晓娟、章丽莎/陶园园分别获男甲、女甲、女乙双打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9月,陈国强老师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3年上半年,学校建成标准网球场(今行政大楼东北角停车场),7月,浙江省中学生网球比赛在我校举行。</p><p class="ql-block"> 9月,在第七届全运会上,学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奖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4年10月,张泱任双林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6年,拆除墨浪河北岸西原二层教学楼,新建四层教学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7月,招收机电专业中专班一个,与“锐狮传动链集团有限公司”联办;招收经贸大专班一个,与浙江农业大学联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7年2月,程效宪任双林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 11月28日,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校庆,千余名校友冒雨前来参加庆典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8年秋,学校停止初中招生,两年后完成初中部剥离,成为湖州市教委直属的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9年,学校征用墨浪河南岸20亩土地,拆除原莫蓉砖瓦厂遗留之高烟囱,相继建成250米塑胶跑道及足球场。填埋墨浪河河道东至塘支弯底,浇筑为进校大道,东与双林镇爱国路连接。</p><p class="ql-block"> 同年,购进原双林丝厂紧邻学校西北区的三幢宿舍楼,经改造装修及空地再建,1—4号学生寝室楼先后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0年,在20亩征用土地的西半区,完成二层师生食堂餐厅和体育馆(风雨操场)的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1年1月,学校东校门启用。</p><p class="ql-block"> 7月,沈建康任校长,周连江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2年9月,紧贴西港口河岸的3层6个教室的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3年5月,校友罗开富向母校图书馆赠送《红军长征追踪》(一、二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为省二级重点普通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 2月底,校友罗开富回母校,在科学馆阶梯教室作“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9月,学校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拥有29个班级,1600多名学生。</p><p class="ql-block"> 10月,在老田径操场中间位置新建行政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7月,高三(8)班应届高中毕业生章娴被空军飞行学院录取,成为湖州市首位女飞行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7年10月4日,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0年1月,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女飞行员梯队的校友章娴回母校看望老师,并向母校赠送《国庆60周年阅兵纪念图册》。</p><p class="ql-block"> 5月,55届初中校友、中科大教授黄吉虎回母校看望并与师生座谈。</p><p class="ql-block"> 11月,沈文根任双林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2年12月,在原三层学生寝室楼北幢位置,新建5号学生寝室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9月,沈文根兼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徐剑威任双林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9月,学校成立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为沈晓龙、周家荣、俞玉轩、姚景旺、吴春鑫等。</p><p class="ql-block"> 10月,学校首次开设日语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学校首次招收日语教改实验班。</p><p class="ql-block"> 8月,在原大礼堂位置(拆除后曾一度用作停车场)新建U形高三教学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9月开始,学校废除长期以来教研组办公的格局,改革为年级组办公,却因办公室或大而无当,或小而分散,年级组办公一说终成纸上谈兵,学校原本紧密有序的生命肌体遂至分崩离析,加之此后“撤校”流言甚嚣尘上,学校人心日益摇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11日,学校如期举行70周年校庆,罗开富、潘建根等新老校友几百人相聚行政楼报告厅,远在美国的王福强等校友发来祝贺视频,最后一次为母校庆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学校停止招收高一新生,对公账号及校名被取消。原高一、高二学生在原校继续学习一年,在职教师另行分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学校办学将彻底终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7、9)</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