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家园之七十七——腊园村

无边

腊园村位于郴州市宜章县白沙圩乡莽山之麓,乐水之滨,是一座陈姓族人聚居的血缘古村落。2020年金秋十月,我行摄到此,并宿村中一夜。 据腊园村陈氏族谱记载:其先祖闻中公千户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奉调由茶陵卫率军至宜章笆篱堡戊边,领兵镇守西莽二山,十年功成,特封四品军功都尉。永乐二年(公元1404)闻中公移居腊园奠定基业,繁衍生息。 据资料,村落始建于明代,这里民风淳朴,以耕读为主,明清时村里出过几位举人,民国时还出了一位国民革命军少将。他们出去做官、经商、云游四方才积累了财富,回村建房盖屋。现存的古村落建筑多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村落占地面积6462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0平方米。村内如今仍保留200多幢清代中晚期传统风格的民居。 <p class="ql-block">给女主送的百岁寿匾“淑慎遐龄”</p> 腊园古村的单体古民居均为青砖墙小青瓦两层砖木结构的清中晚期建筑风格,单脊硬山顶,双垛封火墙,瓦面两倒水,街道平直,小巷曲折,石板铺地,整个村落的建筑规划格局是户与户各分,墙与墙相连,四面八方都是巷道,在这里看不到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天井院那样的封闭式院落,更看不到江浙民居那样的房屋四周的绿树翠竹和门前的潺潺流水,看到的只是湘南民居这样的两侧高墙夹峙的巷道,巷巷相似又道道不同,外人进入就像走入迷宫,很难找到出口。村子古民居多联排建筑,布局比较整齐,青砖墙夹成小巷,见巷见墙不见宅。许多人家的门楣及门窗、额枋、梁柱等处都有精美的雕饰,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动物和精美的植物花卉以及人物故事图案,这些建筑装饰雕刻所表现的内容都离不开儒家的忠、孝、仁、义和福、禄、寿、禧,离不开象征这些内容的动物、植物、器物、人物的形象。且表现出湘南工匠精湛的手艺。<br><br> 腊园村的屋角石很高大,高的至少有1米八以上,一是富足,二是屯兵坚固 巷子的尽头留下的插门杠的石孔,以前只要把所有巷子门插上,外面的人就进不来,屯军的后代注重安全防卫。 村民陈小军家里还保留了祖上的老物件,他说祖宗留下的,坚决不卖。 谁知道这个物件的用处吗?往下看,答案在最后 古民居的立面效果十分丰富,住宅门头装修精致,且颇有雅趣,整个村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各家各户的门头。<br>腊园古村落在门上所反映的文化也比较集中突出,成为一种特殊的“门文化”。村落门文化表现的内容很丰富,有影壁门头、砖门头、木门头、屋顶门头等,各类门头上有的有砖雕、木刻、灰塑;有的有绘画,博古器物。有的有书写或刻写文字,但它们都采用浅浮雕,平整而不唐突,所以总体都保持一种简洁明快的风格。这些文字不是宅名而是先民喜爱的人生格言或理想追求。例如:“和为贵”、“寿如山”、“贻谋远”、“忠孝持家”、“潜室遗风”、“丕振家声”、“星占多贤”、“景星耀临”、“海阔天空”、“崇德广业”、“浑金璞玉”、“乐善家风”等等。在这块历史上相对封闭的土地上,现实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与人生理念仍然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它们都反映在住屋的大门上。这种门文化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中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民间艺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村民日夜生活在其中的建筑恰恰为这种艺术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尤其是建筑的重要部位大门,成了民风民俗最佳的表演舞台,于是一幢古民居建筑的门,不单单是一个出入口,还成了艺术的载体,从而成为丰富多彩的门文化。虽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破坏不少,但很多被抹上石灰遮盖而保存下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br> “福曜临” “奎聚璧联” “和为贵” “寿如山” “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崇德广业” 意思是崇尚美德,扩大基业。 “贻谋远”、“海阔天空”、“白沙旧迹”、“景星耀临” “潜室遗风”指的是宋朝陈植,温州永嘉人,字器之,号木钟。宁宗嘉定间进士。少师叶適,后从朱熹游。为明道书院干官兼山长,从学者甚众,称潜室先生。以通直郎致仕。有《木钟集》、《禹贡辨》、《洪范解》等。<div>“福自天来”、“星占多贤”、“忠孝持家”</div> “丕振家声” 丕是大的意思,振是振作,丕振就是大振;丕振家声就是把家业的风范、传统,大大的振作起来了。<div>“泽思前烈”意思是怀念前人的功业。<br></div><div>“福自天来”</div><div>文革期间被抹掉写上“兴无灭资”</div> 宗祠中厅最显著位置的雕花斜棚上,“乐善家风”大字十分显眼。在腊元村,“乐观做人、乐善好施、善良诚信”的家风盛行。清乾隆癸卯年间,族人陈应元,借本银280余两给近村刘才远,多年未还,当时可说是一笔很大款项,但陈应元不催不逼,信其有钱了会还。后其他债主将刘才远诉至县衙,叫上债主陈应元参加。刘才远禀告县太爷:“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清苦,现已无米下锅,请县太爷、债主爷开恩详查。”陈应元听其所禀,见其贫寒,体谅其难,顿生恻隐之心,当即回复县太爷:“既如此,本人债务自愿免其偿还!”当即退约了债。县正堂特赠“慷慨仗义”之匾,悬挂陈氏宗祠,以彰之德。陈名宦,精通医术,开设“寿世堂”诊所,医术好、品德高,凡属贫困者就医均免费拿药,并在家中常备斗笠等雨具,如遇雨天,赠伤患者雨具回家。陈名宦之乐善之举,远近传扬。 村里还出过一位抗日壮士陈子英,国民党军少将,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在一次与日军激战中,营长阵亡,他即代营长,在最后一战中,指挥全营四天未下火线,阵地九次失而复得,全营几乎死伤殆尽,他腿中两弹,手术时没麻药,他任医生挖肉取弹,未吭一声。宋希濂军长当面誉称他“猛张飞”,后又参加滇缅远征军作战,八年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这次来到腊园村,得到村里的热情相待,村里有人家办事,安排我用餐,村干部安排我住村委会,可见“慷慨仗义”、“乐善好施”的家风依然得到了传承。 设计别致的衣帽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