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美篇

落花时节又逢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相信很多想去寺院朝圣的人,都遇到过如此经历:当朝圣的念头出现,定好什么时候去,往往会在快要出发前遇到突发事件而推迟。过了好些时日,才恍然想起,说好的去某某禅院怎么没去成呢?为什么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功德太大了,我们的“业障”就会阻碍我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怎么举例呢,就如一个人习惯了阴暗,突然给他阳光,他就觉得不自在,不舒服,他会抗拒。有的人想去某某山,突然间又觉得一个人去没有伴要不就再等等吧。或者干脆就不去了,感觉还是呆在家里舒服。有的人决定要去时,突然又有事情,然后一障碍,就不去了,这也是障碍之一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的人,等以后再去,可是谁能保证以后,一定能去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消除业障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朝圣之行,就是我们所说的脱胎换骨,把业障身转化为福德智慧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佛教名寺五台山, 上去五台山的人,多半是内心有过不去的结。过去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等闲莫向塔中行;不为礼拜恭敬事,纵有恒沙福也倾”。也就是说,我们去三宝地,要么是求一点智慧,要么是修一点福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虽然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进到五台山的人,只知道跑跑道场、烧烧香、拜拜佛,这个就是近山而不知山了,有的让佛菩萨保佑全家大小人平安、身体健康;有的求菩萨保佑自己升官发财;有的是求子女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等等。其实准确来说,不是求,而是发愿。佛教中其实是没有“许愿”“祈求”这个念的,而只有“发愿”。何为“发愿”,发愿是先从自己做起,先承认自身的问题,而后以自己努力改正为前提,加之努力用功,最终达成愿求,或者说是与所求相对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整个五台山人间烟火最接近的当属五爷庙,大多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希望能把自己内心的愿望告诉五爷,只是发愿的过程大多数人可能没注意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发愿不要只为自己,要转变心念去利益更多人甚至更多众生,这样功德自然广大,发愿也更加正面。求财,愿意救济贫苦。有好的婚姻伴侣可以利益父母子女等等,这比自私的发愿强得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