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革命圣地,弘扬井冈山精神——攸县小博士学校教师井冈山之行

Flora Chen ฅ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它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br>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革命的力量纷纷汇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胜利的方向。<br>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7月7日至8日,攸县小博士学校教师们开启了一场井冈山之行。旨在瞻仰革命圣地,弘扬井冈山精神,跟紧党的步伐。同时也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br> <p class="ql-block">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漫长而又枯燥。但面对即将到达的井冈山,教师们的心情是激动无比的。汽车驶出井冈山收费站,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井冈山地标。教师们纷纷下车,在井冈山地标上进行合影。中午休息过后,开启了井冈山两日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在井冈山的第一天。我们前往参观了根据地旧址茨坪毛泽东故居和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走近这些沉浸着革命沧桑的旧居,看着这里的一砖一瓦,那些艰苦奋斗的记忆,仿若在眼前重现。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了井冈山的军民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房间里的一根灯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p> 来到博物馆,跟随着耳边的讲解,老师们了解到了黄洋界保卫战、红军洞、挑粮上山、八角楼的灯光、三湾改编、长征出发等一系列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我们的灵魂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震撼,使我们更加透彻的理解了初心,信仰等词的真正含义。 在井冈山的第二天。教师前往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和黄洋界。烈士们的身躯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存于人间。教师们在大厅中默哀一分钟,缅怀先烈。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个陵园里,祭奉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四万八千多名革命先烈,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只有一万五千多人,无名英雄达到三万多。此外,还有76位建国后逝世的重要领导人和老红军。这些为国捐躯,奉献一生的革命烈士的故事,直戳大家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1928年9月,黄洋界保卫战打响,井冈山军民在红军主力在外敌军大举来犯的不利形势下,以三个营兵力对抗第四个团进攻,不但成功保卫革命根据地的安全,还一举击溃来犯敌军,创造了土地革命战斗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耳边仿佛回荡着枪声,炮声;踏上黄洋界这片土地,忍不住感叹当时的艰辛战争环境,胸中激荡着革命热情。眺望四面环绕的群山,深深的感受到了今天幸福来之不易。 在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红色土地上,两天的革命传统的思想熏陶,涤荡着大家的心灵。我们被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这段井冈山之行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生难忘。<br>  牢记“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的井冈山精神,把井冈山精神落实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那些腥风血雨的岁月已成为过去,井冈山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每一个教师的心中,发扬光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