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人生之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才是我们越来越接近的年龄段标配的一种豁达。</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在看一档有关苏州节目时发现,我好像没有去过周庄。但家人说“怎么可能?你去过苏州几次怎么可能没去过周庄。我自己也把周庄与去过的西塘乌镇几个江南古镇混淆,不确定自己是否去过!</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昨天我们年轻,那是年龄;今天我们年轻,那是心态;明天还想年轻,那就做梦去吧!</p><p class="ql-block"> 为解决我的周庄“历史遗留问题”,时隔十年再次来到苏州,再赴一场梦中的江南水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若没到过平江路,你怎算懂得姑苏</b></p><p class="ql-block">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也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时苏州称“平江”,取名源于此,所以有“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的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 平江路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意味着八百年来这里的街巷格局基本没有改变,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于繁华闹市中保留的这么一处清静古朴的平江路,用两侧的横街窄巷把</span>小桥流水人家串起来,保留着这座城市古往今来的生活印记,让我们还能依稀看到中华古典街巷之美,体验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p> <p class="ql-block"> 白墙青瓦、木栅花窗的老房;丹青淡剥斑驳的老墙;<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风摇曳的</span>藤萝蔓草;河道婉转的房屋回廊,一步一景,借景掩映,始终如画。</p> <p class="ql-block"> 木船摇曳,船娘哼唱,房屋枕河。岁月的斑驳写满墙,时光的皱纹爬满窗,老街的韵味在绿水中荡漾……</p> <p class="ql-block"> 街道旁古朴的民房,虽已改造成店铺,但被浓厚的生活气息吞没。小店的招牌和墙上的涂鸦都充满文艺气质,酒吧和咖啡馆也都极低调地将自己隐藏在横街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 一座座架在河上的石桥,宋代的厢使官走过,明朝的卖货郎走过,清代的洪钧和赛金花走过,如今你我也可以走过。</p><p class="ql-block"> 桥下木船慢悠摇晃,岸边那一扇扇形态各异的窗棂仿佛在透露着里面曾经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悬桥巷27号,是同治七年高中状元,从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的洪钧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让洪钧名声大噪的是188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到了洪家。</p><p class="ql-block"> 洪大人专门给他的这个三房姨太太造了洪家大院的“第七进”房,使得<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赛金花悠闲而滋润地</span>在江南水气氤氲的平江路院落里舒展着……</p> <p class="ql-block"> 1890年洪钧作为清朝政府的公使,带着赛金花从西方四国“载誉”归来,这时候的赛金花已经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在社交圈里翻云覆雨,自然成了中国第一代的“交际花”。</p><p class="ql-block"> 他们回到苏州,回到平江路,住进悬桥巷29号,还带回来一架钢琴。世事无常,不久洪钧谢世,年轻貌美的赛金花无限感慨地离开悬桥巷29号去了上海,开始了真正属于她的名妓生活。</p><p class="ql-block"> 虽然他们在平江路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却成为平江路上一段永远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走过石桥走过悬桥巷,依稀觉得那街角会走出那个风韵犹存优雅的赛金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七里山塘,是否还是老苏州人记忆中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市卖莲藕,春船载绮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p><p class="ql-block"> 山塘街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位于苏州古城西北。</p><p class="ql-block"> 唐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虎丘与古城交通不便,河道不畅,易致水灾。于是组织,开凿水道,由闾门护城河直达虎丘,并与河运贯通,再把挖掘的泥土填堆成长堤。</p><p class="ql-block"> 这条河道叫山塘河,沿河夯实的堤路称为山塘街,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span>又因长堤是白居易主持修建后称“白公堤”。</p> <p class="ql-block"> 山塘街至今已有近1200年历史。自建成以来,就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来到这里,整个山塘老街至今仍保留着一街一河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古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是苏州古城风貌的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 相传朱元璋开创明朝,派刘伯温视察苏州。发现七里山塘处,山塘河状如卧龙,有龙脉抬头之势,可能出天子,便筑了七只石头狸猫死死压住龙脉,保明朝江山稳固。</p><p class="ql-block"> 如今,山塘的石头狸猫还在,但明朝的江山早已去矣。</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山塘,不得不说说千年古街上松鹤楼的那道蜚声海内外的江南名菜“松鼠桂鱼”。</p><p class="ql-block"> 传说乾隆三下江南时,一次信步来到松鹤楼,见到湖中有着条条桂鱼,便要提来食用,当时那鱼是用作敬神的祭品,不敢食之,但圣命难违,当差的只好与厨师商量,最后,决定取鱼头做鼠,以避“神鱼”之罪。当一盘松鼠桂鱼端上桌时,只听鱼身吱吱作响,极似松鼠叫声。尺把长的桂鱼在盘中昂头翘尾,鱼身已去骨,并创上花刀,油炸后,浇上番茄汁,甜酸适口,外酥里嫩,一块入口,满口香。乾隆吃罢,连声叫绝。</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今天的松鼠桂鱼全然没有故事里的那么生动美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夜幕降临,山塘也热闹起来。古老的“东方水街”熙熙攘攘。</span>古寺、古街、古牌坊、古会馆,精雕细刻古色古香;窄窄的河道古老的拱桥上人头攒动;白墙黛瓦的明清建筑披红挂绿<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老街浓缩了七里山塘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绚丽灯光,把山塘河映照得如梦如幻,仿佛看到昔日繁华的景象。凝神细听,古老悠远的吴韵在人们耳边轻轻呢喃。</p><p class="ql-block"> 一条山塘街,一艘画舫,一杯香茗,一曲评弹昆曲……千年老街,是否还是老苏州人曾经记忆中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明代民歌《大九连环》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线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苏州博物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2006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新旧馆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15年以前,我受邀在那里做点什么。从那以后五六位市长来去匆匆,我告诉他们,你们不需要我,你们不需要现代化建筑,你们需要的是一个城市保护计划,还需要净化水系。我告诉他们,一旦水变清了,我就会回来。这么说非常不客气,就等于直接说不。他们很愿意听取意见,其实以前没有人真正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去治理水源,城市就会死亡,他们并不反对我这么说”</p><p class="ql-block"> 这段选自2021年l月首版的《贝聿铭全集》的文字,让我们知道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贝氏家族与苏州有着600多年的渊源,这座城市曾滋养过他的祖辈。</p><p class="ql-block"> 他描述这件作品时说:“我认为,苏州博物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建筑,当地政府也想要一种传承精神,我有机会尝试做一件能与古城融为一体,同时又能表明我们正处于21世纪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能尽我的微薄之力报答生育我的那种文化,我认为,那是形成一种崭新的中国本土建筑风格的唯一手段,这就是中国建筑复兴的开端过程”;“苏州的园林是诗人文人画家做出来的。他们把做园当作是作诗作画一样,可是现在那样的人才几乎没有了,我也不是这种人才,可是我还想要试一试,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伟大的苏州博物馆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相比于贝聿铭的其他公共文化类建筑,苏州博物馆的规模要小得多,它小心翼翼地置身于古老的城市中心,散发着柔软的气质,“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体现“苏魂”又不拘于“苏式”。</p><p class="ql-block"> 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体现了苏州传统民居的最大特点。</p> <p class="ql-block"> 苏州博物馆的门面不算突出,进入博物馆前,有一个庭院,婉约有范儿,就像园林多给人的印象,总是欲言又止。</p><p class="ql-block"> 为了还原古城风格,贝老要求博物馆大门口的铺路石一定是由人工打磨的金山石,所以没有一块是完全相同的。据说当年可是将石样专程送往美国经贝老认可以后才铺到街上的。</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厅四通八达,可以到达博物馆的主展和辅助展馆以及休闲场所。推开大厅北面透明玻璃的落地长窗,豁然开阔,主庭院的全景由此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走进苏州博馆,就像坐在船上,沿着河道欣赏粉墙白璧的古民居一样。</p><p class="ql-block"> “水很重要。”贝聿铭说,“中国的花园有三个基本元素组成,水、石头和植物。”</p><p class="ql-block"> 大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池底铺满鹅卵石,水面上飘着睡莲,红色的锦鲤游来游去。一座时直时曲的长桥贯通湖面。池塘对面错落有致的粉墙下是层峦叠嶂的片石假山。拙政园中一片绿“红杏出墙”,借景生情绿意盎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水中倒影出整个建筑的造型,布局错落有致,满目山水,可谓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立在水中央,果然有一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 主庭院内,一件由切片岩石构成的作品,沿着长长的后墙铺展开去,这面墙的设计灵感来自贝老儿时生活的狮子林,石料来自泰山余脉,由贝老派人亲自挑选。</p><p class="ql-block"> “在2005年,我去了那里,这些石头都摊在地上。我坐在中间的一张桌子上,就是现在池塘的位置,盯着那面墙看。一副画作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宋代大画家米芾的云山图。现场有一台起重机,他们能够按照我的意思移动石片,上下摆放。我这样做了大约一个星期,终于得到了看起来相当不错的东西。至少它是我们在苏州博物馆有限的空间里做石头假山的一种方式。若要说我做的事情对未来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不敢这么说,但至少这是利用石头在三维空间去重新尝试米芾作品的一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 庭院中的那片墙,是贝老的神来之笔,“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它似乎要将山水画卷一直从院内延伸到院外,倘若院子足够大,那“画卷”便能成就一幅《新千里江山图》。</p> <p class="ql-block"> 新馆的内庭院布局很精巧,有一个主庭院,还有若干个小庭院,紫藤园便是其中一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紫藤园中有两颗紫藤,其中位于西南面的一颗紫藤还有一个小故事,</span>贝聿铭大师回忆说:“在博物馆旁边的大宅子(忠王府)里有一个小庭院,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画家在那里种下了一株紫藤花。他的名字叫文徵明,我问他们我是否可以摘下来一个枝,中国的花匠同意了。折下来后用嫁接的方法移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在它在这里渐渐长大,</span>将来有一天他们会切掉其余部分,让移栽来的紫藤成为主干,这个花园会被称为文徵明花园,吸引很多很多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如今两颗紫藤盘旋而上,枝蔓在紫藤架上相接。游人在文徵明手植藤的子孙藤下喝茶,定会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让光线来做设计”,贝老借鉴传统建筑的“老虎天窗”的做法,将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开在屋顶的中央部位,与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自然光线透过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活动区,形成了“虚实相结合”的明暗对比。</p> <p class="ql-block"> 百叶窗形式的顶部把外面的光影带到室内;正六边形的窗“移步换景”正好把园里的石榴树竹子一一框住;水道载着缓缓而下的流水在墙上“勾画”出了“山间叠石”写意画。</p> <p class="ql-block"> 2020年苏博火了一把,《国家宝藏》第三季,温婉优雅的姑苏城入选,一起探究苏州博物馆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均在《国家宝藏》中提及:一是真珠舍利宝幢,制作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子的容器;二是文徵明先生手植藤;三是微缩明式家具,出土于明代内阁首辅王锡爵的夫妻合葬墓。</p><p class="ql-block"> 除了三件国宝外,苏博还有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的万件藏品。</p> <p class="ql-block"> 2006年苏州博物馆开幕之际,英国媒体撰写的文章中谈到:“我们看到白粉墙的房子上都是低矮的灰色屋顶,飞檐在四面水光的簇拥下,画出优美的弧线。高大的建筑石材镶嵌在耀眼的白墙上,池塘中奇妙的倒影和实景交相辉映。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亭子在水中熠熠发光,石桥两侧有高大的竹子。整个博物馆都是层层叠叠的院落,里面种着银杏松树和柳树。”</p><p class="ql-block"> 苏州博物馆不仅是“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送给这座城市的礼物,也是他对水乡的礼赞,贝聿铭先生也亲切地称之为自己的“小女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周庄,早就在梦里见过的江南水乡</b></p><p class="ql-block">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的一阕《忆江南》,让古今多少人对江南的秀丽风光神往不已。</p><p class="ql-block"> 吴冠中曾经说过,“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水乡小镇,都没这儿美”。</p><p class="ql-block"> 江南之美,就美在江南的水,周庄,是一个汇集中国水乡之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不是旅游旺季也不是周末,很容易订到了周庄口碑最好位置最佳闹中取静的民宿最俏的河景房。</p><p class="ql-block"> 重重院落,层层门厅,木雕门楼,古风犹存。看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积厚流光为哪般!</p> <p class="ql-block"> 窗外一幅水墨画映入眼帘,动如炊烟,静如古屋,栩栩如生,宁谧温馨。流淌着清澈山泉水的小河绕屋而过,水流的声音贯穿了整条深长巷弄,潺潺流水,清澈的可望见鱼群悠然来去……</p><p class="ql-block"> 果然,周庄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充满了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p><p class="ql-block"> 早就在梦里见过江南水乡,却从未体验过什么叫“有一种生活叫周庄。”</p><p class="ql-block">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四面环水的周庄,犹如泊在湖上的一片荷叶。清一色的石板路,临水的老房,恍惚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品读九百岁的水乡。</p> <p class="ql-block">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漫步周庄古镇,那参天的大树见证着沧桑的岁月,满目的藤蔓诉说着过往的云烟,那临河而建的房屋讲述着曾有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周庄,地处江南水乡腹地,位于上海、杭州、苏州之间。</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周迪功笃信佛教,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周庄”。然而,真正使周庄发展壮大的是富商沈万三。</p><p class="ql-block"> 沈万三,姓沈名富,字仲荣,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豪,因为他太富有了,又排行老三,所以得了个万三的俗称。(万三,是“万户之中三秀”的意思)浙江南浔人,元至顺年间随父沈佑迁居周庄。</p> <p class="ql-block"> 沈万三头脑聪慧天赋异禀,利用周庄水利条件,把内地的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等运往南洋,又将海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等运回中国。以前叫“通番”,其实就是国际贸易。沈万三的财富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传说沈万三有个聚宝盆,里面的财富是用不完的。</p> <p class="ql-block"> 沈万三从明代中期起就已经成了年画上的财神。生前把攀附权力的本领也发挥到了极致,曾资助张士诚政权,又成为朱元璋开邦建国的第一赞助商。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后来不小心得罪了朱皇帝被借机流放云南,直至客死他乡。</p> <p class="ql-block"> 沈厅,为沈万三后人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建造,坐落于富安桥南侧的南市街上,被誉为“江南民居之最”。原名敬业堂,清末更名松茂堂,沈家希望财源广进,像松柏长青。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有一百多间房屋占地两千多平米。</p> <p class="ql-block"> 沈厅是江南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四周走廊楼阁相连,可骑马通过,故称走马楼。走马楼长约200米,呈“回”字形格局,规模之大,故称“江南民居一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楼上有个相夫窗,据说哪家好儿郎上门提亲,小姐就在楼上的窗口往大厅瞄上几眼,如果看中了就抛个绣球下去给他。沈万三思想之开放,他的女儿地位之高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厅里有张半边桌名叫“合欢桌”,当男主人外出时,就用半边摆设,男主人回家后,就将桌子拼接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span></p><p class="ql-block"> 沈厅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两百多年,在江南一带的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 目前,周庄60%以上建筑均为明清以及民国建筑,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60多个砖雕门楼,除了沈厅,还有张厅。</p><p class="ql-block"> 张厅原名怡顺堂,本是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奎后裔在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卖给张姓人家,改为玉燕堂,前后七进,七十多间房屋占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画栋,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 张厅没有沈厅那般富贵大气,但也有小资的调调蕴藏其间。厅旁箬泾河穿屋而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所谓“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span></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周庄,有一股浓郁的香味飘满小镇,那是满大街的万三蹄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关于万三蹄有一个小典故。</p><p class="ql-block"> 明初,朱元璋当皇帝后,全国避讳说猪(朱)。一次,朱元璋到沈万三家做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看后故意刁难,问他怎么吃。如果沈万三用刀,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顺治他的罪(意为杀猪)。沈万三灵机一动,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骨头来切肉,化解了难题,这也有了万三蹄的传统吃法。</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觉得很好吃,询问菜名,沈万三想总不能说是猪的蹄膀,于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的蹄啊。“万三蹄”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在沈厅第七进的餐厅里,可以看见几桌酒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万三家宴八大碗。最中间的那道菜就是万三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现在万三蹄可是团园的象征,所谓“无蹄不成宴”。</span>此蹄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极其讲究,烂熟适度,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p><p class="ql-block"> 来到周庄,当然不要错过这道当地美味,而沈厅酒家的万三蹄最为正宗。</p> <p class="ql-block"> 周庄“三分是水,二分是桥,剩下的一半是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周庄现有14座古桥,每座桥除了风格不一,还</span>有着自己的一段历史,有着传承不朽的故事,“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万千姿”,古镇的桥滋润着古镇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周庄古镇正门入口附近的青龙桥,传说一个读书人进京赶考路过一条小河,见河面雾气升腾,好似一条青龙飞升而去。读书人认为是好兆头,果然金榜题名,于是捐资在家乡修建了这座桥。</p> <p class="ql-block"> 福洪桥在周庄的西面,又称红桥。据说当年太平天国的军队在此遭到伏击,把福洪桥的河面都染红了,所以当地人就称之为红桥。</p> <p class="ql-block"> 太平桥,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p> <p class="ql-block"> 水乡的桥多是自然的,然而,周庄的桥都是名桥,确是其他古镇少见。</p><p class="ql-block">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部电影,使梯云桥变成了外婆桥。这桥又叫褚家桥,清乾隆二十九年陶允成募修,道光七年陶保宗重建。张艺谋和巩俐改变了他的名称,也吸引的人们注视周庄这个水乡古镇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 富安桥,始建于元代,后由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出资重建。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楼阁建筑,桥四周有四座楼阁,桥身用金山花岗岩精工而筑,桥栏和桥阶用武康石堆砌。</p><p class="ql-block"> 桥的阶梯上刻有吉祥浮雕图案,桥身四侧飞檐翘角的楼阁,宛如阁中飞桥,又像桥上建屋,桥楼合璧,相映成趣,为江南桥、楼之冠,是古镇周庄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群湖四周抱,水托一个庄,双桥做钥匙,船停家中央。”</p><p class="ql-block"> 周庄真正名扬天下当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副油画。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在苏州画院杨明义先生的陪同下,坐船来到周庄,之后以双桥为题材,创作出油画《故乡的回忆》。这幅油画被选为联合国首日封图案,由美国石油大亨阿曼德·哈默购买后于1984年11月访华时将它赠送给邓小平,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从此周庄也跟着蜚声世界。</p> <p class="ql-block"> 郁达夫说,江山亦要文人捧。陈逸飞画中的桥名为双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位于水乡中心位置,由世得和永安两桥连成。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丁字型的河流,位置非常奇特,形成一步跨两桥的奇特景观。一横一竖两座石桥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span>这把“钥匙”打开了周庄的大门,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 “周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陈逸飞的话在耳边响起。</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长街曲巷,还是其中最市井的生活,都溢着生活最本真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将自己捕捞到的各种鱼制成咸鱼干在鱼市中出售,悠扬的吆喝声伴着鱼干鱼虾特有的香味,江南味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有道不尽的温婉柔情,古镇的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乡愁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来,冲动太大,自从踏上大陆那一刻,我的心灵就在经受人生的第三次振荡。第一次,是19岁到巴黎见到埃菲尔铁塔;第二次,是荷西的死;这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流泪。”</p><p class="ql-block"> 三毛一到周庄就哭了,连连道“我来晚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三毛离开古镇一周后,生活在古镇的作家张寄寒追寻着三毛的足迹,写出散文《三毛在周庄》。三毛机缘巧合读到这篇文章,开始与张寄寒通信。</p><p class="ql-block"> 然而三毛失约了,几个月后,寄寒得到了三毛自杀身亡的噩耗。为怀念三毛在周庄的短暂停留,也为了让世界各地的三毛粉丝有一个缅怀交流之所,张寄寒将古宅改建成了今日的三毛茶楼。吸引着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慕名前来。</p> <p class="ql-block"> 在周庄还隐藏着一条了汇集了“各路高手”的街道——贞丰民俗文化街。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贞丰12坊为代表,</span>将周庄的历史遗迹、文化印记、生活风味、乡土情怀最大程度地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苏绣坊、土布坊、竹编坊、源丰顺酒作坊、豆腐坊……每一个坊里的手艺人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p> <p class="ql-block"> 酒作坊里的酒香远远的就吸引着我们。“一缸酒经过发酵、沉酿,最终能够品尝,一共需要四年时间。”源丰顺酿酒的工艺为家族祖传,始于道光年间,酒香飘过两百年。</p><p class="ql-block"> 土布制作工艺是的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纺车织机富有节奏的编织着水乡原味淳朴的生活情调。</p> <p class="ql-block"> 踏上石桥,周庄顿时立在眼前,街道古屋参差着,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桥下的水流淌的如镜子一般,古桥、水巷、老宅、灯影交织如画,倒映在河面上,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江南夜色。</p> <p class="ql-block"> 此刻,古老的双桥不仅是逸飞笔下的油画,更是一幅灵动的夜色图卷。</p> <p class="ql-block"> 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最富传奇色彩的世界名桥,由一块块石板搭起来,古人朴素的力学支撑了百年历史的石桥,不禁要问“是画家成就的双桥还是双桥成就画家?是世人成就了周庄的名气,还是周庄承受了世人的沉重?”</p> <p class="ql-block"> 游走在周庄,入目皆风情,随处有故事,每一寸土地,每一件风物,都在时光里显得越发古朴。</p><p class="ql-block"> 人在巷中走,景从人中身,在这迷幻的夜色中,就像走进的另一个时空……</p> <p class="ql-block"> 座座古桥头顶过,岸岸人家次第来。坐在船头,让心在水面上飞翔。伴着桨声灯影,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船慢悠悠地沿着河道前行</span>,古桥、水巷、老宅都披上了彩色的霓裳。一边哼着歌摇,一边品着阿婆茶香,看夜幕深沉点点星光,那是一种朦胧美,那是一首水乡版的枫桥夜泊。</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最南端,是有着“水中佛国”之称的全福讲寺,梵宫重叠、阁楼峥嵘、碧水环绕,悠远钟声和空灵禅音伴着星光和湖面,佛光点点、禅意寂寂。</p> <p class="ql-block"> 南湖湖边,周庄的标志性建筑全福桥如精美的项链卧于湖面,平静的湖水倒映着他的倩影。</p><p class="ql-block"> 长桥卧波,月光皎洁,月色与长波温柔缠绵,你是否也有昔日张翰辞官回乡的“莼鲈之思”!</p> <p class="ql-block"> 光影之间,周庄的夜色美得撩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伴着夜色,听一曲昆曲,水磨唱腔,低吟浅唱……</p><p class="ql-block"> 光影诉说着故事,夜色书写着长诗……</p> <p class="ql-block">浅笑嫣然,浮舟水云间;</p><p class="ql-block">春风拂面,轻赋诗梦入尘烟。</p><p class="ql-block">惊鸿一面,宛如梦里千百次的见;</p><p class="ql-block">着一袭素衣,洗尽铅华妙舞清歌意阑珊。</p><p class="ql-block">繁花无言,你在云水间;</p><p class="ql-block">年华似水,沾染如花的容颜。</p><p class="ql-block">缱缱绻绻,流年花絮随风飘散,</p><p class="ql-block">一壶香茗,轻叹年华,何处不是水云间……</p><p class="ql-block"> 唐风宋韵、夜色周庄,恬静温婉,灯火阑珊……</p><p class="ql-block"> 周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风貌,古朴温柔的吴侬软语是我心中忘不了的梦里水乡。</p> <p class="ql-block">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未还乡,还乡须断肠。”</p><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坐在石桥上,旁边酒吧里的音乐竟然让我这匆匆的过客有一种淡淡离别的忧伤,夜色如水,水乡如画,若干年后我是否还能记得这白墙黛瓦、小桥人家、桨声灯影、枝头繁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总是这样,到达不同的地方,听着他人的故事,体验不同的生活,最后回到自己的故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