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续前</p> <p class="ql-block">8月12日:科尓卡大峡谷(Canon del colca)。</p> <p class="ql-block"> 在南美海拔三千至五千米的山地岩壁上,栖息着一种大兀鹰,即安第斯神鹫(Vultur gryphus),又叫康多兀鹫,被尊崇为“安第斯文明之魂” 、“安第斯神鹰”,南美有多个国家将其定为国鸟,足以证明它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的王者,也是科尓卡大峡谷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从奇瓦伊出发,经过两个小村落,沿着科尔卡大峡谷大约几十分钟车程,就到了这个被称为“山鹰十字架”的地方,这里是观看大兀鹰的绝佳之地,到阿雷基帕的游客,很多都会选择来这里,一睹安第斯神鹰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 从阿雷基帕到这里来看神鹰,最好的选择是先到奇瓦伊小镇住下,第二天吃完早餐慢悠悠过来,不急不赶还可以顺路在途经的小村子里逛一逛,时间刚刚好能安排在上午八点以后到达,这个时候大兀鹰就开始出来活动了,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是一天中观赏大兀鹰的最好时间。如果是当天从阿雷基帕来这里一日游,虽然只有不到两百公里的距离,但是走高原山地,行车需要四个小时左右,凌晨早起赶路,就不可避免了。</p> <p class="ql-block"> 康多兀鹫,体长100-130厘米,翼展可达3米甚至更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飞禽。这样体型大、质量大的鸟,单靠着一对翅膀的力量,飞行对它们来说应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然而它们天生是驾驭气流的超级选手,在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中,它们能敏锐地感知到气流的细微变化,娴熟自如地借助山谷中的上升气流,展开双翼,带着自己硕大的身体,轻巧的起飞,爬升。因此它们选择栖息在峡谷的岩壁上,便于借着早晨的热气流上升时起飞,也因此它们每天的活动时间都会在早上八点钟以后,夜里的寒凉渐渐消退,便是乘风高飞的好时机,山间峡谷中最具活力的时间段到了。它们自信地盘旋飞行寻找着食物,顺便活动活动,伸展筋骨,增强体魄,解决了早餐,一般在上午十点以后就懒于行动了,或者回巢休息,以消化早餐食物,直到下午接近傍晚,再开始忙晚餐的活。它们甚至还可以乘着气流滑行,毫不费力地飞越山川峡谷沟壑,进行远距离的往返觅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家子亲亲热热搞点小娱乐,还是亲鸟在引导那只还有些胆怯的雏鸟,鼓励它振翅一跃?</p> <p class="ql-block"> 又是拖家带娃的另外一大家子来了。</p> <p class="ql-block"> 也有好斗的,你看这两只急速地俯冲下来,一个逃一个追,在现场看得真真切切,是真的在打斗。它们是为了一顿美餐还是一位心仪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此刻,面对深谷,我们坐在山崖边边那堵矮墙上,头上天空湛蓝,谷底见不到那条曲曲折折的科尔卡河,眼前的大山峰岩嵯峨,峭壁陡立,峡谷纵深幽长,天高路断,低头抬头间,神鹰展翅翱翔,气定神闲地凌空盘旋,舒展着的翅膀两端,尾羽微微张开,不露声色地平衡着飞行中的身体,姿态孤傲、矫健而又优雅。那种自由不羁,真的让人羡慕啊!</p> <p class="ql-block"> 想起了小时候,夏天泡在河水里的场景,依靠着水的浮力,只需偶尔地划动一下手脚, 就可以轻松的仰面朝天,躺在平静的河面上,看着天空发一会儿呆,着实有一种自由抽离的感觉。可是,人类什么时候也能这样“漂浮”在空气中自由“行走”呢?</p> <p class="ql-block"> 《老鹰之歌》,那悠远古朴的旋律,为你——安第斯文明之魂,而传唱:</p><p class="ql-block">“神鹰,安第斯山的王者,</p><p class="ql-block">把我带回我亲爱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安第斯山,</p><p class="ql-block">我要和我思念的印加兄弟们生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在库斯科广场上等我,</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在马丘比丘和华纳比丘上空翱翔“。</p> <p class="ql-block"> 坐在这山间,让人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8月13日:阿雷基帕(Arequipa)。</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午从科尔卡大峡谷回到了阿雷基帕。</p> <p class="ql-block"> 阿雷基帕是秘鲁的第二大城市,有资料称,在公元前5000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生活居住,而现在的阿雷基帕城,则是由西班牙殖民者负责,建立于1540年8月15日。吃了早餐出来溜街,在大街上偶遇了由不同人群、各种造型方阵组成的游行队伍,他们一路载歌载舞向前行进。原来,后天是阿雷基帕建城周年纪念日,今天在城市的武器广场举行一场建城周年庆典活动。</p> <p class="ql-block"> 冬天的艳阳里,这座将近五百岁的古城,洋溢着青春活力,一片欢乐祥和。</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殖民时期,居住在阿雷基帕的西班牙人比例在全秘鲁是最高的,城内众多的遗迹、建筑及其装饰,交融了本土、欧式以及西班牙风格,整座城市的主要建筑,是用产于当地的一种白里带灰颜色的火山岩建造而成,建筑的外立面基本都是裸石,一片原石的灰白本色,构成了这座古城的底色,因此也得名“白城”。见过不少地方的火山石,近如国内的腾冲,远至冰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像阿雷基帕这种白色的火山岩,相对比较少见到。</p> <p class="ql-block"> 建城不过几百年,阿雷基帕却有近五十年的国家首都历史,足见它长久以来对于秘鲁都是极其重要的,古城区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阿雷基帕大教堂Catedral de Arequipa)</p> <p class="ql-block"> 阿雷基帕武器广场的整个北侧,是西班牙人留下的这座庞大的天主教大教堂。独特的白色火山岩外墙,高高耸立的哥特式尖顶,在夕阳晖光的笼罩下,庄严神圣之中又显得格外温柔美好,引人入境,也许,这正是宗教希望传达给人们的精神向往吧。</p> <p class="ql-block"> 羊驼在秘鲁真是随处可见,羊驼毛的纺织品也是,其品质从最粗糙到很精细都有,那年在秘鲁召开的APEC会议,东道主给各国参会领导人拍"全家福"的国礼,便是一条羊驼毛的大围巾。</p> <p class="ql-block"> 去看看羊驼博物馆,认认这些天来总在困扰自己傻傻分不清的羊驼、驼羊。</p> <p class="ql-block"> 8月14日:纳斯卡(Nazca)。</p> <p class="ql-block"> 一晚卧铺巴士,感觉还不错,早上到了纳斯卡,还有些薄雾,有些些清凉冷意,我赶紧把围巾严实地裹了裹。巴士站门口拉游客的人不少,时间太早,到客栈了还不能入住,存了行李就沿街晃荡过去,开门的早餐店不多,不过广场边的一家餐馆在早上就有供应炒饭了。</p><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开门的店多了,走进一家有沙发的店子,坐下来喝一杯,蹭蹭WiFi ,半天就过去了,自由状态的旅游,就是这么随意。</p> <p class="ql-block"> 沙漠边的镇子不大,如果不是因为有东西吸引游客到访,估计这镇子会更小。没有目的的逛逛街,纳斯卡的精彩留待明天。</p> <p class="ql-block">8月15日:纳斯卡地画(Líneas de Nazca)。</p> <p class="ql-block"> 纳斯卡文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纳斯卡地画(也称纳斯卡线条),最让人们困惑不解的也是纳斯卡地画。</p> <p class="ql-block">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测算,纳斯卡地画大约刻画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处于秘鲁帕拉卡斯文明(公元前600年至公元100年)和纳斯卡文明(公元100年至800年)的交替时期。即先有帕拉卡斯地画,再有纳斯卡人延续了这种行为继续作画,他们按照一定的图形,将地表深色的岩层凿去数公分,让下面的浅色岩层露出而形成坑道线条,由这些线条构成的地画,有长达几公里的直线条和几何图形,有巨型的飞禽走兽,还有格外引人关注的那幅向着外太空招手致意,被称之为“宇航员”的图案,数百个造型极富想象、门类别多的巨型图案,在纳斯卡山地以及荒原上,绵延散布有两百平方英里之广,目前对游客开放观看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观赏这些过于巨大的地画杰作,站平地上,你可能感觉它是一些直线段或者弧线的坑洼地貌,并没有图形的概念,最佳的方式就是从空中俯瞰,所以,我们选择预定了六人座的小飞机来观赏这些惊世之作,不枉此行千里万里跋山涉水。</p> <p class="ql-block"> 登机之前,每一个乘客都必须在预定的飞机公司服务台进行称重登记,他们会根据乘客的体重,科学合理的安排每个人在飞机上的座位,最大程度地保证飞行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这飞机足够小巧,驾驶员、导览解说员加上乘客一共八个人,舱内基本没有多余的空间,座位贴着机身,拿相机拍照,标配镜头的长度就很勉强,有时只能是盲拍,倒是卡片机、手机可以贴着窗看得到取景画面,更方便操作一些。</p> <p class="ql-block"> 来之前看到有游客描述坐飞机看地画的经历,恐惧是其次,晕机非常严重,会导致整个过程体验不佳甚至出现尴尬的状况。说实话,坐飞机去看地画,我是不会犹豫的,也不会有恐惧,但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忐忑,担心因为要让乘客更好的观赏地画,飞机在大幅度左右摆动飞行的时候可能导致晕机。但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眩晕感,更不会恐惧,即使是大角度左右侧飞,也都感觉很好,在宝贵的飞行过程中,大家都认真地盯着地面,不想错过每一幅精彩的图案,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晕呀。也许是在专注于地面,也许因人而异吧。</p> <p class="ql-block"> 回来之后看到照片中的机冀(图片左上角边缘的那一小片灰蓝色部分),差不多是直指地面了,才发现飞机侧飞摆动的幅度还真是有点大。</p> <p class="ql-block">这个机位稍微平一些。</p> <p class="ql-block"> 起飞了,纳斯卡小镇尽收眼底,一半绿洲一半荒漠,当然,观看这景色不是我们起飞的理由,神秘的地画就在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 一片寸草不见的山地荒漠,即使是在飞机上俯瞰,也见不到它的边界在哪里,暗红暗黑的石山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地表的肌理好似水流冲刷绘制一般,流动感的脉络清晰可见,想想这个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长年无雨了无生气的荒原,缺水也不止一两千年了,如此地貌应该是长期风蚀的作用大过雨水冲刷吧。</p> <p class="ql-block"> 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地画图形和飞机观赏的飞行线路。</p> <p class="ql-block"> 这是鲸鱼,在纳斯卡荒原上“游泳”,两千多年前的这里,是一片有鲸鱼造访的海洋吗?</p> <p class="ql-block"> 这只卷尾猴有108米高,它在弹竖琴吗?</p> <p class="ql-block"> 一只近50米宽的蜘蛛;</p> <p class="ql-block">翼展达120多米的兀鹰;</p> <p class="ql-block">约300米长的蜂鸟;</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鹦鹉;</p> <p class="ql-block">一只有趣的狗:</p> <p class="ql-block">植物;</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宇航员”,有30米高。两千多年以前古代纳斯卡人就认识了“宇航员“,而我们到了近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概念,这是地球上的宇航员,还是天外来客呢?</p> <p class="ql-block"> 秘鲁国家旅游标志中的“P”字母,应该是这个螺旋图案的变形。</p> <p class="ql-block"> 连结美洲十几个国家,长度近五万公里的泛美公路,穿这片荒原而过,特别在此处修建了一个塔台,一些不能坐飞机观赏地画的人,可以到这里来观看:一双奇异的手,一棵树、还有被公路切割了的这只188米长的蜥蜴(位于图片左侧)。</p> <p class="ql-block">引自度娘:1939年保罗博士乘坐飞机沿着纳斯卡平原上的古代引水系统飞行,偶尔的一次低头就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对于这些奇异的遗迹,我们心里涌起千百个疑问,突然我们发现夕阳的降落位置几乎正好位于其中一条长线的尾端!过了一会,我们才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书”吗?</p> <p class="ql-block"> 数百个巨型线条构成的图案,人物、动物,直线、曲线,躺在寸草不生的荒原之上,风沙侵蚀二千年,依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服之余,真的会问:是什么缘由驱使古代纳斯卡人做出如此震惊世界又悄无声息的举动,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些画幅巨大、线条精准的图案的?这些图案本身和图形的奇妙构思灵感又来自何方?这些只能从空中看到完整图形的地画代表着什么?尤其让人不解的是,在那个没有飞行器的年代,地画展示给谁看?这又意味着什么呢?等等,等等,疑问何止这一些呀!</p> <p class="ql-block">8月16日:纳斯卡。</p> <p class="ql-block"> 纳斯卡不仅有谜一样存在的神秘地画,另一方面,纳斯卡人也是现实的,毕竟,在这样的环境里,要生存下去,这是一个问题,而水,则是生存下去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已是大家熟知用于沙漠缺水地区引水灌溉充满古人智慧的水利工程,我去到伊朗看过古波斯的坎儿井,也去看了我国新疆的坎儿井,都是了不起的伟大工程,异曲同工的建造原理,一个说是从西边传到了东方,一个说是从东方流入西域,两地“首创”之争一直没有定论。在远隔重洋的纳斯卡高原,有人也建造了引水灌溉的用水工程,就像我们所说的坎儿井,而且,据说年代更早于波斯和新疆,他们修建坎儿井这样的灌溉系统,是从哪里来的灵感呢?</p> <p class="ql-block"> 纳斯卡的坎儿井,暗沟明渠是用鹅卵石砌成,印象中鹅卵石应该来自河滩,修建沟渠需要大量使用,其来源离这里也不会太远,可以想见,曾经的河流已经变成了荒漠,真是岁月千回,沧海桑田啊。</p> <p class="ql-block"> 干涸的沙土地上,一个个螺旋状的竖井圈,建造得颇为讲究,咋看一眼,像极了印加的莫雷梯田,线条均匀流畅,旋转着沉到底部的取水口,沿着螺旋道走下去,一汪清泉能映出你的脸庞。</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工程,就这样在野地里自在地躺着,没有被围拦圈起,没有人看管,也没有人向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外人收取费用。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已经用上了自来水,而沙砾下那股涓涓清流,依然是农村、城市用水的补充。</p> <p class="ql-block"> 纳斯卡高原如此偏僻,如此贫瘠,可是,在土灰色的风沙尘埃里,古代纳斯卡人硬是为自己和他们的后代,营造出一片绿洲,得以与荒芜的沙漠共生存。这样的智慧,同样也是让现代人折服的。</p> <p class="ql-block"> 今晨的天空,一扫昨日的温暖明媚,迷雾笼罩,暗沉阴冷,掠过心头的那一丝窃喜,并不是欣灾乐祸于订了今天飞机看地画的游客,而是庆幸我们自己一路上的好运气。</p> <p class="ql-block"> 坐巴士去利马,晚点四十几分钟出发,还好。</p> <p class="ql-block"> 挥一挥手,我们走了,一路沙漠荒原在右,小镇、村庄、海洋在左,沿着风光奇特的泛美公路北上,我们越走越远,纳斯卡,在身后苍茫的荒漠里,慢慢变成地图上谜一样存在的一个隐身的点。</p> <p class="ql-block">8月17日:首都利马(Lima)。</p> <p class="ql-block"> 利马,此行的最后一站,但其实已经是这一个多月以来第三次到利马了,前两次都是转机休息,住一两个晚上,最多是呆一个白天就走了,这一次多住几天,一来是休整,二来也可以闲闲地逛一逛了。</p> <p class="ql-block"> 黄金博物馆(Museo de Oro del Peru),一个家族藏品为主的私人博物馆,已被秘鲁政府列为国家文物单位。馆藏各个时期的金、银、陶、骨、服饰以及兵器等等物品,数量、品种众多,但是,关于该馆藏文物的真伪,一直都存有质疑。</p> <p class="ql-block"> 嗯,不论是真是假,欣赏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8月18日:利马。</p> <p class="ql-block"> 来利马两天了,一直都是灰暗阴冷的天,地理专家说,这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利马的冬天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利马的老城区,满是殖民时期的老建筑,好像欧洲某个老街,大体量的厚重,小体量的精巧,连接成街道,也是蛮有历史感的,最让人称道的是,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十几毫米的利马,城区绿树花木还不少,更特别的是,马路中间的绿化带设计成了休闲空间和人行通道,跟两侧的机动车道一样的宽。可惜,在灰蒙蒙的天空之下,这一切都变得黯然失色了。</p> <p class="ql-block"> 溜达在利马的街头,阴沉沉冷飕飕的,我想念赤道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8月19日:利马</p> <p class="ql-block">拉尓科博物馆(Museo Larco )。</p> <p class="ql-block"> 古代印加人的纺织水准很高,而且有内涵,不同的线条图案都赋有寓意,一幅织物,便是山川河流以及身边的故事。他们没有文字,却可以用织造物结绳来记事,可惜我无意间把相关的照片删掉了。</p> <p class="ql-block"> 半日阴云半日晴,半城花影送我行。</p> <p class="ql-block"> 哈哈,秘鲁寒流,我们也是晒过利马冬日阳光的啦!</p> <p class="ql-block">8月20日:利马。</p> <p class="ql-block"> 出来一个多月了,返程进行时,今天飞洛杉矶,转机肥家。</p> <p class="ql-block">8月21日:美国洛杉矶(Los Angeles)。</p> <p class="ql-block"> 机场晃一圈,也是入境、出境一样都没少呀。</p><p class="ql-block"> 歇一歇,再起飞,此行第九段飞行。</p><p class="ql-block"> 香港,明天见!</p> <p class="ql-block">8月22日:正点到达香港机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段时间香港机场的运营不太正常,引致一些亲朋小有担心,多有嘱咐,其实我们自己心中也有一丝丝不确定。拿了行李出来,机场到达大厅里一切正常,秩序良好。</p> <p class="ql-block"> 入境,出境,再入境,从冬季的南美,回到了夏季火热的深圳。</p> <p class="ql-block"> 四十天的南美游结束了,焘美女很有心的做了行程线路回顾,全程九段飞行如图(香港至洛杉矶往返;洛杉矶至利马往返;利马至基多往返;基多至加拉帕戈斯往返;利马至库斯科单程):</p> <p class="ql-block">秘鲁境内的行程(红线:飞机;蓝线:租车、火车、巴士):</p> <p class="ql-block"> 感谢大家的关心关注,托大家的福,我们四十天的南美之行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回家咯!</p> <p class="ql-block"> 给阳台上小桌子换一块新桌布,秘鲁吹来印加风。</p> <p class="ql-block"> 然而,谜之秘鲁,秘鲁之谜,风中也没有答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篇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