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小米的33位家长,我从哪里来——华侨大学尤梅幼儿园中二班主题课程故事记录

由于这学期我怀孕了,肚子也越来越大,我们的班的孩子讨论的越来越多,吴老师是怎么了?和魏老师不一样,肚子为什么越来越大呢?是要生宝宝了吗?宝宝是男的还是女的?宝宝怎么进去又是出来的呢……主动寻找答案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基于孩子的问题,我们班开展了“我从哪里来”的课程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去解开这个奥秘。 过程一:集体讨论“我从哪里来” 由于肚子越来越大,孩子们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姐姐指着我说:吴老师,你要生宝宝了吗?锦涵说: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利用早谈的时间开展了讨论,宇菲说:妈妈说我是从垃圾桶捡来的。子昂说:我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妈妈肚子很舒服。佑佑说:是从医院生出来的……孩子们答案五花八门的,说说着大大哈哈大笑。<br> 我从哪里来”对孩子来说即神秘又好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表达了千奇百怪的想法,他们确信自己说的是对的!孩子们的想法非常有趣。<br>《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对他们进行了基本的性教育,避免了幼儿对其错误的认识,使孩子们对生命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br>  而幼儿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开展了集体讨论。<br> 班级幼儿的讨论声越来越大,看到他们兴趣这么高,我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并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并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表达和倾听不同的答案,也学会了以开放的方式讨论 过程二:调查问卷 为此我们班决定针对这个问题做一次课程,并对每一户家庭做了调查问卷。家长们对本次调查问卷也是积极回应,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好的建议分享给我们。 班级幼儿已有集体讨论的经验。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孩子聚焦了共同经验,寻找到事物的规律。为了更好的了解,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更好的了解呢,孩子讨论出,可以回家问爸爸妈妈,于是有了调查问卷。<br>  <br>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虞永平先生在《以班级为基地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一文中说到“班本化课程围绕着幼儿的兴趣、问题而展开, 以促进班级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它为本班幼儿“量身打造”课程, 提高课程的适切性, 给予幼儿探究调查问题的机会, 使得幼儿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体验课程。”既然孩子们对我从哪里来这么感兴趣,我们决定追随孩子的兴趣点,围绕“兴趣、问题”展开;第二,从资源方面考虑利用家园配合,完成问卷,梳理经验。 过程三:小威向前冲 在一次户外活动,弟弟:我知道,爸爸没有办法生孩子,他负责播种,妈妈负责生孩子的。齐齐:爸爸妈妈结婚后,肚子里就有宝宝,慢慢地出生了,就是我。祉阳:妈妈生妹妹地时候,我一起在旁边,妈妈地肚子一天天的大起来,可神奇了……单纯通过教师的讲述,多数孩子都不会理解,需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这生命的神奇。绘本《小威向前冲》生动、传神地讲述了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故事,课后三三两两的孩子还不忘继续翻看绘本故事。<br> 相信现在很多的家长,老师都想对孩子进行性启蒙教育,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开始,也不知道要怎么开口,于是给小朋友讲述绘本阅读故事《小威向前冲》,在读绘本故事的时候就把性知识教给孩子了。<br> 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到3岁的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自己有初步的认识,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周边的一切充满好奇,经常会问很多问题,最多的就是“我从哪里来” 《小威向前冲》被称为“幼儿性教育启蒙”的第一书,由绘本改编的性教育短片也一度风靡全球,世界性畅销绘本,深受妈妈们喜爱。绘本用故事的形式告诉了孩子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从而更懂得珍惜、欣赏、爱护生命。这本书也是借阅率很高之一的书 过程四:成长的过程 在一次户外中,听到孩子们在讨论着,宝宝在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啊?怎么吃东西啊?……由于孩子们的答案各种各样的,于是我让孩子带着疑问回去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探讨。<br>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迫不及待的讨论着各自的答案。利用视频和图片,孩子们知道了肚子里的小宝宝是通过脐带来获得营养的 通过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大概了解到了孕育过程是非常神奇的——一颗圆溜溜的受精卵,住在一个叫做“子宫”的小房子里,通过和妈妈相连接的脐带输送营养,慢慢地长出了小手、五官,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胎儿。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宝宝在肚子里,一步步成长的过程,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家长带着孩子去寻找相关的物品并感受。 当孩子有问题的抛出,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一起探讨并寻找答案。再通过物品来更直观感受。 过程五:男生和女生? 有一天,王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吴老师的宝宝是妹妹还是弟弟?女生觉得是妹妹,男生觉得是弟弟。就在这时齐齐问道:为什么有的是男生有的是女生呢?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找到了医生妈妈,希望她能告诉大家答案 活动中通过绘本《小鸡鸡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医生妈妈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方式,科学地解答孩子们的疑惑,让他们直观了解性别的形成 活动中通过男孩女孩的图片对比观察和愉快的游戏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结了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征;通过观察男孩女孩入厕场景视频,强化了幼儿的性别意识;最后通过操作游戏“送礼物”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自我,巩固了幼儿对性别意识的感知。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又比较有趣味性,所以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致较高 过程六:我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 我在妈妈的肚子里会做些什么呢?我会吃饭吗?我穿衣服吗?我有头发吗?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孩子们,通过图片、视频,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会经常运动、会游泳、会偷偷地吃饭,还会吃手指呢!孩子们好奇的摸着我的肚子讨论着。 我在妈妈肚子里又是怎么样的呢?老师给我们看了我在妈妈肚子里的照片,原来我在妈妈肚子里是这样的:有时卷缩着,有时像在游泳,有时又拳打脚踢,孩子们一个个都惊呼不可思议,现实结合想象,让我们一起画一画在妈妈肚子里的我吧!<br> 孩子们发挥想象,画一画在妈妈肚子里的自己,满足孩子表达的愿望,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过程七:妈妈怀孕很辛苦 妈妈肚子里有个我是什么感觉呢?让我们一起问问妈妈吧?“妈妈,我在你肚子里一个月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我在你肚子里七个月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呢?”“妈妈,你生我的时候又是什么感受呢?”孩子们向妈妈调查记录了妈妈怀孕整个过程的感受:原来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侯妈妈这么不舒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生我的时候那么那么地痛,妈妈真是太不容易,太辛苦了。<br> 妈妈肚子里有我的时候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可以在肚子上来感受一下辛苦怀孕的妈妈。于是在五一期间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怎么来保护鸡蛋。模仿妈妈保护肚子里的小宝宝。看,这就是我的宝宝,我带着宝宝走路、学习、……走路得慢一点,小心摔跤伤到小宝宝;上厕所的时候真不方便,蹲都蹲不下;做游戏操得更小心了,千万别跳,小宝宝会不舒服的……<br> 蛋宝宝伴随孩子一整天的生活,为了不让蛋破碎吗,每个孩子各出奇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在活动中,他们体会到了保护蛋的不容易,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个别孩子的蛋碎了,十分的伤心。 过程八:妈妈我爱你 爱,要大声说出来!班上的孩子通过问卷和体验了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刚好结合母亲节活动,孩子说道:要谢谢妈妈这么辛苦地把我生下来,要谢谢妈妈每天这么辛苦地照顾我,要谢谢妈妈陪我慢慢长大!于是回家后孩子都做了有爱的小任务。<br> 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跟妈妈表达爱意,知道妈妈的艰辛。了解到妈妈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引发孩子爱妈妈,懂得要关心自己的妈妈,在家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办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刻体验地体会到妈妈工作的辛苦。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是让孩子体会爱接受爱。 生命教育一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但是要如何帮助孩子直观、科学地理解,并不容易。这次活动起源于孩子们对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的好奇心,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从绘本了解婴儿的诞生的过程到自己照顾“蛋宝宝”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与妈妈的不容易。<br>  通过图片、视频、调查表、绘本等材料,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生命的开始,体会妈妈怀孕时的辛苦,孩子的社会经验、知识储备通过这一班本课程有了很大的提高,妈妈们都反映孩子又长大了、懂事了,幼儿园的教育很走心。<br>  在这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br>

孩子

妈妈

幼儿

肚子

宝宝

讨论

绘本

课程

过程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