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铁路湖北与陕西交界的大山中有个将军河车站,,因为境内有条发源于大巴山、神农架的一条叫将军河的河流在境内汇入汉江,铁路边有个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湖北省郧阳地区郧县)将军河村(原将军河公社)而得名。<br> 这条河流为什么叫将军河,历史上有没有将军出现已无史可考,然而1970年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工程襄渝铁路开工,铁道兵一师千军万马奋战在襄渝铁路湖北段,一师一团和所属部队就驻扎在将军河边的山头上,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享誉全军的“登高英雄”杨连第生前就是一师一团一营一连的副连长。<br> 从此将军河边有了金戈铁马、军旗猎猎,有了年轻的战士和威严的将军,铁路工地的炮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战士用双手铺架越河跨江的大桥,穿山越岭、逶迤在汉江两岸的钢铁巨龙成了鄂陕交界、秦巴山区流动的美丽风景线。<br> 铁道兵一师一团把团部建在山头上就是一段军爱民、民拥军的的佳话。 1971年一团部从武当山下老营转战将军河,把团部机关放在那里成了大问题,襄渝铁路一团鲍峡到胡家营20公里辖区内都是大山,七分山二分水一分地,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一团党委认为部队不能在去挤占老百姓已经很少的土地了,要为当地人民雪中送炭,团党委经过反复踏勘考察,决定把团机关建在将军河边的山头上,为了不占用农民有限的土地,有的连队就把营房建在不长庄稼的乱石河滩上。<br> 当年的铁道兵报刊登了一团机关选址的通讯,“在襄渝线鲍胡段新线一团机关住址选址上团党委把当地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与农民争土地,团长石银才、政委刘恒泰通过反复踏勘考察,决定把团部建在将军河边杂草丛生,布满岩石的山头上,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称赞和铁道兵党委的表扬”。 (图为1971年铁一团领导在老营一团司令部门口合影前排左5/6/7分别是团长石银才、政委刘恒泰、参谋长贾文禄) 这座被将军河”几”字形环绕的山头像一尊仰头的卧虎,指战员们习惯称“虎头山”。山脚下沿着老河口至白河公路依山傍水分布着原将军河公社、一团仓库、汽车连和一营一连(杨连第连)。<br> 上山的公路被称为“三道拐”,是三个“之”形的盘山公路,还有两条上下山的小路,一条从食堂(俗称大灶)后面下山,山下是老白公路将军河大桥和和机械连抽水机站,一条是从灯光球场下山,山脚下是汽车连和杨连第连,团里很多干部战士上山下山都是走这两条小道,炼就了一副铁脚板。<br> 山上以灯光球场和露天舞台为中心分布着团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服务社和修理连、通讯警卫连,每天部队的起床号,开饭号、集合号、熄灯号和出操的口令声此起彼伏,山上山下方圆十里都能听见。 (图为时任一团团长后任一师副师长的石银才叔叔) 灯光球场是晚上山上最热闹的地方,指战员们最喜欢篮球运动,晚上打比赛篮球场灯火辉煌,一开始四周没有围网,有时候传球大了篮球就直接飞出球场滚下山去,大部分都找不到。第二天从小路上山的干部战士和老百姓就会把拾到的篮球带上山。<br> 节假日演节目、放电影这里就更热闹了,舞台上就是团电影组、宣传队的试片室和排演场,寒暑假部队子女到部队都喜欢的电影组、宣传队玩,每年的春节、八一、十一部队都会有大型庆祝活动,铁道兵、湖北省、武汉市等各级慰问团都到部队慰问一线部队和民兵及地方政府和群众,舞台上下就成了热烈欢腾的不夜城。<br> 舞台后是团后勤处机关,隔马路是团司令部,在往山上走就是团政治处和团机关小食堂(俗称小灶),政治处后面就是团生活用水的蓄水池,顺着山脊往上走就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春天鸟语花香,秋天红枫尽染的美丽景色。 (图为战士在将军河公路桥留影) (图为战士在将军河铁路大桥留影) (图为今天的将军河虎头山原一团部旧址,山下高楼是原将军河公社所在地) 铁一师一团部在将军河边山头上驻扎近九年,先后参加了武当山、白云山等隧道,武当山、鲍峡、将军河、胡家营等车站建设,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和水电站建设。襄渝铁路在十堰七跨将军河,留下了许许多多士兵和将军的故事,这条河成了名副其实的将军河<br> (感谢铁一团叔叔和建肃哥拍摄保存的照片,撰写耿金和2021年7月8日23点天津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