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0年6月西安市西大街</p> <p class="ql-block"> 在我32年的军旅生涯中,曾有过两次雪域高原战斗生活的经历。1956年至1959年,我奉命进藏,参加开辟拉萨航线和平叛作战。平叛作战胜利后,军区空军给我荣记了三等功。十年后的1969年11月,为了保卫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221核基地(简称矿区),兰州军区空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组建空军第二高射炮兵独立第八团,我被任命为团参谋长,又第二次走上了雪域高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6年青海省西宁市</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地空导弹部队的保密规格很高,对外称543部队。调入地空导弹部队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历史绝对清白,个人政治合格,经上级党委批准,而且是高职低配(团职担任营职,营职担任连职),方可调入地空导弹部队。我是兰空范围最早进入地空导弹部队的人员之一,已在导弹18营有过三年的工作经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青海省海晏县</p> <p class="ql-block"> 导弹八团组建后,驻青海海晏二二一厂乙区。当时,二二一厂也称矿区,位于海晏金银滩,该厂建厂后,这里被列为禁区,牧民不能进入。厂区四面环山,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有条小河穿过厂区和福利区进入下游入湟水,地理位置十分独特。部队进驻时根本没有自己的营区,都是借住二二一厂福利区的家属楼,团直机关和直属连队住地十分分散,真有藏兵于民之感。到了冬季楼房还有供暖,条件很是不错。</p><p class="ql-block"> 后来团机关和直属分队搬到一个叫温都口的山沟里,这个偏僻小山沟,是原某高炮团撤编后遗留的营房,海拔3700多米,远离公路,条件十分艰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1年摄于青海省海晏县地空导弹团</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主要任务是保卫该核工业基地。当时,这里还布置有一个高炮师。文革时期,遵照中央军委命令,部队的任务就是要地防空,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上级要求要对部队进行正面教育,必须保持高度稳定,不参加、不介入地方的各项政治活动。当时,工厂里两个派别间的斗争很激烈,随意抄家,搞打砸抢等一系列极左活动,有一个支左的头头几次来部队找我,让我带领部队参加地方有关活动,都被我婉言拒绝了。</p><p class="ql-block"> 导弹24营进驻青海时,阵地设在门源县永安城,后又移防刚察。至今,我依稀记得,由鱼米之乡杭州组建的24营,进驻青海门源后,部队一直住在帐篷里,由于环境落差大,干部战士思想极不稳定,部队管理十分混乱。根据团党委决定,我到24营蹲点整顿了半个多月,我一方面找干部战士谈心做稳定思想的工作,一方面发动各连开展卫核使命教育,激发大家守卫核基地的使命感和光荣感。后来随着营连主官的调整,部队管理混乱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p><p class="ql-block"> 那时,为了保证防空作战任务能够很好完成,首先要保证部队思想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常年坚持吃住阵地,兵器的各种参数调至最佳值,每日例行一小时的战备检查,并逐级上报;二是各级指挥所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演习,有时还组织部队进入一级战斗演习;三是每周对兵器进行维修,各级指挥员值班时必须置身于指挥所;四是按战斗要求组织兵器理论训练,联合操作和机动转移训练。</p><p class="ql-block"> 战备训练情况每半年由本级和上级领导机关组织考核,除对战士考核外,还要对指挥员进行兵器理论考核和组织指挥以及应变能力的考核,我每次考核都取得良好以上成绩。</p><p class="ql-block"> 高原地区有几个特点:一是天气寒冷,每年除8、9两个月可穿绒衣外,其它时间都要穿棉衣,到了冬季,部队取暖主要是烧火墙,这是青海特有的一种取暖方式,就是把房间隔墙内部垒成弓曲形通道加烟囱,走廊垒有土炉子,烧炉子时火会顺着风道循环走到墙的各处,使整个墙面都是热的,这样屋子整体温度就提高了;二是夏季凉爽,也没有蚊蝇;三是风沙大,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为风季,刮大风时满天黄沙弥漫,人在外面呼吸都感到很困难;四是空气稀薄,呼吸困难。我早年就患上的心脏病就和当年两次在高原工作,长期缺氧有很大关系;五是生活困难,主要是蔬菜供应短缺,做饭时,不论是煮稀饭还是下面条都必须用高压锅,否则饭都很难做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862年3月兰空司令部通信演习</p> <p class="ql-block"> 在八团任职八年时间里,最令我难忘的是七十年代初两次组织部队野营拉练的经历。组织部队携带装备机动转移,这是根据上级指示组织部队带兵器到指定地区执行战斗任务。这种携带装备机动转移主要是锻炼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以及部队机动转移和野外生存能力,它主要针对突然“敌情”命令部队转移到某地担任防空作战任务,撒收兵器,组织摩拖化开进、占领阵地、展开兵器、调试维护兵器、制定作战方案(预案)等实地演习,部队要求进驻民房,实施野炊。</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野营拉练是带兵器摩拖化开进到青海省天俊县,由于当时的公路大都属于临时性的,路面窄,坑洼多,有的地方要过河,兵器机载重量大,行驶速度相对缓慢,但部队努力克服道路差、气候状态恶劣等因素经过26小时的摩托行军,基本按预定时间安全抵达目的地,经勘察测量该县以西区域一开阔地符合战术要求,我们就迅速展开兵器,开设指挥所,制定作战预案组织演习,完全符合战备要求后立即报上级指挥所,即刻担负防空作战任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0年12月青海省海晏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空导弹团组织司机公路拉练</p>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天俊县位于青海湖区西北方向约120公里,以牧业为主,居民主要以藏族为主,平时穿着藏袍,食物多以肉食和藏耙为主,居住帐蓬,过着游牧生活。藏族同胞为人忠厚、善良、诚实、勤劳勇敢。县城住有部分汉族工作人员,说是县城,其规模也就相当于内地一般小镇,仅有少数几家商店,一所医院和小学。</p><p class="ql-block"> 部队在此驻防一周,住在临时搭建的帐蓬或拖车内,以野炊为主。野营拉练期间,部队除担负战备任务外,就是做群众工作,调查社会状况,同时也接受群众教育。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差,蔬菜供应几乎没有,肉食主要是牛羊肉,但地势比较平坦,视野开阔,当时,正修建路基的青藏铁路就从这里通过。</p><p class="ql-block"> 部队野营拉练主要锻炼撒、走、打、住的能力,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使部队增强野战条件下的生存能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拉练是遵照兰州军区指示,组织汽车驾驶员拉练,这次拉练由我带队,全团汽车驾驶员分三批进行拉练。这种拉练主要是因为军车肇事太多,为此规定每个汽车驾驶员必须参加一次徒步拉练。</p><p class="ql-block"> 拉练规定自带被装,携带武器和炊具沿汽车公路行走,来回路程不少于400公里,住民房,主要体验人与路、人与汽车的关系,让他们对行人与汽车驾驶员进行换位思考,增强汽车驾驶员的群众观念和安全意识。</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拉练过程中一直是沿公路行走,一路上只要有汽车开过就会尘土飞扬,呛的人都不敢吸气,再加上道路不平坦,汽车颠簸很厉害,让走在路上的行人感觉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特别是有的驾驶员遇到行人不减速,无论遇到坑、泥、水照样横冲直撞,给路上的行人溅一身,所以经过拉练体验后,每个汽车驾驶都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一定的反思,再开车上路时的确有很大转变,遇到路上有行人而且有泥水时都会减速慢行,行车安全驾驶的意识普遍提高了。拉练的过程是锻炼人的意志、耐力,特别是负重长途连续行军对战士们教育很大。</p> <p class="ql-block"> 我在导弹八团生活战斗了七年,虽然当时环境十分艰苦,但做为共和国这块神秘土地曾经的守卫者,我一直深感自豪和骄傲。人生路漫漫,有些记忆在岁月的侵蚀下会慢慢消失,但高原军旅的战斗生活经历,就像雪峰上晶莹剔透的冰雪,在我心灵深处永远不会融化,不会消失,几十年过去了,那份神圣的使命与荣光从未远去。</p><p class="ql-block"> (2011年4月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