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长沙 (二) ——湖南精神

初夏阳光

<p class="ql-block">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各地打架的区别:东北人先吵后打,越吵越凶,凶到极处就“噼噼啪啪”的打起来;山东人先打后吵,三句话不对路就要抄起家伙,把人抬进医院再分是非曲折;四川人只吵不打,吵到青筋暴露,骂人的话伤心伤肺,但握着的拳头就是不敢往人身上打;唯有湖南人是边打边吵,文攻武略,拳头不软,嘴里也不示弱。</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认同地域化各地人的性格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差不差,求同存异而已。</p><p class="ql-block"> 对川湘楚人的特点总有点混淆,总觉得那是一个大类人,也从没想着细分下他们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来长沙除了陪吃陪玩,当然顺便也想了解下这藏龙卧虎之地为什么可以诞生那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这是一个值得我探寻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  岳麓山顶往东大门去的半山腰有一块巨型石碑,石碑的正面上书“楚风”二字,碑的背面是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由于同行人的催促,我当时并没有完全看懂,只是大概记得第一段安徽人跟湖南人道歉,又提到湖南精神,匆忙中并没有拍照,但想着这么巨型的石碑,一定是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过后便请教了我们南师大高材生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荣之老师才算搞明白这块碑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块碑的主题正契合了我这几天对湖南对长沙这座城市人文精神的一个总体认知,陈独秀所讲的“湖南人底精神”就是</span>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引起普遍关注的湖湘文化,这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南人特有的一种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湖南人的人格精神从何而来?他们的所作所为,一点一滴都透露出他们的霸气自信和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 一个立于城市中心的辣条博物馆可见一斑——免费讲解辣条历史及制作流程配料,免费赠送所有参观者一包辣条 ,不光是试吃哦,还大气地给带一包回去跟亲朋好友分享,没有任何盈利点!试想哪个商家可以做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给来到长沙的任何一位愿意去了解这个零食的游客,不在乎短期的,或者眼前的利益,那得要多大的底气和自信才可以做到?湖南人可以,因为他们骨子里就有湖南敢为天下先的霸气!</p> <p class="ql-block">  满大街的茶颜悦色——遍布长沙的每一个闹市区,其密集程度绝对可以震撼到你,有人说不出一百米就会有一家茶颜悦色,我说你站在闹市的任何一个点原地转个圈,如果看不到茶颜悦色那就不能算在长沙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贵的房租那么多的人工,茶颜就有自信可以这么密集铺点,没有底气与自信是做不到的!事实是几乎每一家都在排队!</p> <p class="ql-block">  茶颜悦色的密集程度,让你脑补一下!</p> <p class="ql-block">  超级文和友,深藏在一个现代化大楼——海信广场里的八十年代复古建筑,有六层楼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的人,在这里,满满都是儿时回忆,仿佛穿越到了三四十年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超级文和友与其说是一个美食城,不如说是一个拍照打卡的景点。文</span>和友抓的就是打卡拍照这个简单易行、传播度又极广的网红流量。重重叠叠的垂直招牌,营造极富电影视觉的不夜城效果;各种逼真还原的年代场景,都可以成为拍摄道具;再加上当下流行的复古感和所谓的情怀,完全戳中了网红们的痒点,整个商场就像一座摄影棚,角角落落都能拍出大片。</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文和友空间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但是据说其年营收可以做到好几个亿,所以与其说文和友卖的是小吃,不如说它卖的是文化,在抖音、头条、朋友圈等各种自媒体泛滥的当前,流量才是文和友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湖南精神里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逛吃逛吃,拍了那么多美食,找个收藏照片的地儿,极力推荐以下美食,控制好哈喇子哦!(段中福利,插播广告😄)</p> <p class="ql-block">  么子烤肉的烤鸭血,差点错过,一定得尝尝!</p> <p class="ql-block">  长沙臭豆腐,外焦里嫩,鲜香蒜辣。</p> <p class="ql-block">  苏大厨辣椒炒肉,一个菜就可以就一碗饭。</p> <p class="ql-block">  常德津市牛肉粉,劲道爽口。遇到了热心的长沙阿姨,给我们推荐了深藏在居民区菜场门口的牛肉粉。</p> <p class="ql-block">  糖油粑粑,温润甜糯。</p> <p class="ql-block">  果呀呀果茶,不要问好不好喝。据说在长沙能生存下来的果茶(奶茶)就没有不好喝的。</p> <p class="ql-block">  冰粉,跟茶颜悦色一样,必须一天一碗。</p> <p class="ql-block">  口味虾,不同于盱眙龙虾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  除了饮食文化上体现出来的湖南人敢为人先、高度自信的精神,最吸引我去寻找答案的还有湖南人血气方刚,慷慨赴死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这么一则典故: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湘绮先生王闿运到江浙一带讲学,可那里的士人见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就耻笑他。湘绮先生王闿运就做了一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据说甚为骄傲的江浙士人们也不敢再小看湘绮先生了,一个个再也不敢作声。</p><p class="ql-block"> 好一句“大江东去,无非湘江余波!”不是湖南人狂妄自大,人家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啊,霸气侧漏!</p><p class="ql-block"> 从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到近代的王夫之、谭嗣同等数不胜数的思想家政治家,为什么总是湖南人?为什么在民族救亡的道路上勇立潮头,浪遏飞舟的总是湖南人?他们到底有怎样的地域基因,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湖南人这鲜明的属地性格?到底有没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因素与精神渊源?</p><p class="ql-block"> 答案是:当然有!</p> <p class="ql-block">  来,让我们来参观下湖南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湖南的地域特征塑造了湖南人的性格。湖南三面临山,一面临湖,多山之地,使湖南人具有山民的性格特征,先秦之时被称为荆蛮之地,地域特征造就了湖南人倔强、刚烈、强悍、忠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性格,“打落牙齿和血吞”就是这种独特性格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另外,湖南的一湖三湘四水,并未阻断与先进文化文明的联系。 发达的水系成为了湖南人与外界便利交通的渠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南人爱吃鱼,让他们具备了聪慧的头脑。因此,湖南的山水赋予了湖南人山一样的刚毅,水一样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湖南精神很大程度上是湖湘文化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最大的移民省份,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大移民,使湖南全省人口素质实现了更新,更带来了移民所具有的开拓精神与进取意识。</p><p class="ql-block"> 再加上与当地少数民族联姻,吸收了苗、瑶等族强悍、刻苦的习性,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别于他省的特殊的民风——朴实勤奋,刚劲勇悍,尚气好胜,霸蛮任性。</p><p class="ql-block"> 湖南人这种特有的民风士习,后来被形象描述为“吃得了苦,耐得了烦、霸得了蛮”的“骡子脾气”——既有马的刚烈,又有驴的耐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受这种民风熏陶的学子士人,也逐渐形成特殊的士气文风:质朴淳实,不尚浮靡,勇于任事,锐意进取,有血性却又自负好胜。</p><p class="ql-block"> 所以出现了百日维新变法中,在狱中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伟丈夫谭嗣同,他以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p><p class="ql-block"> 为了抗议日本政府颁布鄙视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救醒麻木内斗的中国留学生,也为了唤醒世人,决意以死殉国,《警世钟》《猛回头》的作者陈天华在东京跳海自杀,去世之时年仅三十岁。</p><p class="ql-block"> 还有无数的愿意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的湖南人,他们前赴后继,以最激烈的方式殉国,践行自己革命的誓言,可歌可泣,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也是今天湖南人的骄傲!这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点不可思议——到底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可以舍弃生命去追寻?</p><p class="ql-block"> 我想,“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一定可以更清楚地给我一个答案。</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岳麓山错过了去岳麓书院,一直是我的心结,最后一天起个大早拉了闺蜜坐上地铁再次前往岳麓山,瞻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爱晚亭等历史古迹,我知道此行如果错过这几个地方我一定会倍感遗憾。</p> <p class="ql-block">  地铁到湖南大学站下来,步行百余步,便看到湖南大学门口的自卑亭。心下疑惑,怎么会有个自卑亭呢?只有鼓励人积极向上,怎么会让人自卑?原来该亭名来自于《礼记·中庸》中诗句“若登高必自卑”,警示莘莘学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定要以谦卑的空瓶心态去汲取知识。</p><p class="ql-block"> 我心有戚戚,恍然大悟。</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中心广场赫然伫立着巨型的毛泽东雕像。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条幅已经悬挂齐整。</p> <p class="ql-block">  通往岳麓山的登高商业街,两旁商铺林立,地道的长沙美味小吃价廉物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拾级而上,右拐百余米先去感受下杜牧诗句中“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爱晚亭,也就是尊重下诗人,感受下意境,其实杜牧赋诗在前,后人修亭在后。</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就在爱晚亭南面。我们带着崇敬神圣的心情从后门进入,果然是曲径通幽,鳞次栉比的曲折回廊依山而建,清溪翠林之间,隐见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p> <p class="ql-block">  沐潇湘之雨露,浴岳麓之灵气,这座千年以来贤者云集、不断迸发思想火花的著名学府,虽历尽沧桑而不衰落,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怎能不让我心向往之?</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纪念时务学堂的建筑——时务轩。</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御书楼。</p><p class="ql-block"> “书不贵藏,贵能读”,御书楼已经发展为民间第一图书馆了。</p> <p class="ql-block">  苔横上阶绿,草色入帘青。</p><p class="ql-block"> 一个非常适合读书发呆的地方,清幽静谧。</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的办学从唐末五代开始的,早期由僧人经营。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后,管理权交给儒者。此后,长达千年,岳麓书院一直是儒家教育的圣地和文化学术的中心。千年以来,岳麓书院也是中国文化史上规模最大、延续状态最好、最有名望的书院。</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的昌盛来源于它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山长的道德、学识、社会名望都是出类拔萃的。书院有自己的田产,通过将土地租赁给农民,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老师有优厚的年薪,学生有可观的助学金,居住环境都是一流的。学生以自学为主,每隔十天半月,山长亲自授课。有严格的办学规章,每月都要进行考试,奖优罚劣。</p><p class="ql-block"> 所以岳麓书院曾经汇聚了大批杰出的教育家,其中不乏朱熹、张栻、王阳明这种顶尖高手,文化学术活动一直是岳麓书院办学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  大门两边墙上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升华,也是宋明理学的精髓,出自南宋大学士朱熹手迹。</p> <p class="ql-block">  朱熹、张栻所建立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更是确定了这座庭院的文化学术传播方式。</p><p class="ql-block"> 会讲是不同学派或持不同见解的学者就一些学术问题展开的学术讨论。就现有史料看,南宋书院史上最早的“会讲”,便属朱熹、张栻岳麓之会。</p> <p class="ql-block">  朱张二人讨论学术问题,场面十分热烈。据侍行的学生范伯崇所说:“二先生论《中庸》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但他们在讨论中并不意气用事,学术上的论敌关系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友谊。他们认真、坦率地进行学术交流,为南宋书院会讲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朱熹还在张栻主持的岳麓、城南两书院讲学,湖湘弟子远道来听课者非常多,盛况空前。据说,当时岳麓书院门前车水马龙,“学徒千余,舆马之众至饮池水立竭,一时有潇湘洙泗之目焉。”这虽是后人的夸张之说,但朱张会讲影响很大却是事实。朱熹的讲学,开了不同学派在岳麓自由讲学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  思想的碰撞,激扬几千年的湖湘文化在岳麓书院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难怪湘绮先生敢口出“大江东去,无非湘江余波”之狂言啊!不管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p> <p class="ql-block">  古树参天、清风徐来。推开半掩的门扉,岳麓书院的学生们仍在这座古朴的庭院中穿行求学。</p><p class="ql-block">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承载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国运艰难、命途多舛的历史机遇中的一种担当与责任。</p> <p class="ql-block">  来到长沙,来到岳麓书院,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它不但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政治家思想家,还在和平年代哺育了像“水稻之父”袁隆平之类的科学家院士,相信湖南精神还将以持续不断的韧性,如湘江东去继续在神州大地上回荡奔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