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甲昌</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的永兴五中</p><p class="ql-block">永兴教育界曾经有过一段佳话:一中的设备,二中的质量,三中的交通,四中的伙食,五中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一座神圣的校园,掩映在风景如画的石溪河畔。</p><p class="ql-block"> 她没有高大的门楼和围墙,也没有雄伟壮观的办公楼、教学楼、更没有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宿舍楼。</p><p class="ql-block"> 她没有耀眼的校牌、龙飞凤舞的校名。</p><p class="ql-block"> 她毫不起眼,一块不大的操场,几栋简陋的房子。从桥头沿着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大路走往校园,路边一排排粗壮的樟树矗立身边,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校园,风雨无阻。路的尽头,右边是食堂,每天饭菜飘香;正面是综合楼、集老师办公、住宿于一体,每天身影怱忙;从综合楼拱型门洞进去,一天井阴森地横卧其间,走过天井回头看到一株柏树高耸于云,像一尊天神守护在天井傍。向前看.一栋土砖青瓦的三层楼房跃入眼中.楼下长厅两边厢房里住着几户老师,黄校长一家住在左边,楼上分住着离校远的男、女同学。白天、悠静安祥、晚上灯火星星.熙熙攘攘。</p> <p class="ql-block">一条通道横亘在综合楼的后墙下,两端分别通往大礼堂和教室.大礼堂可容三、五百人,舞台虽小,却能上演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教室左边通往两排低矮的平房.前排只有三间、是我们这届高中三、四、五班的家。家虽破旧了点,但入校的兴奋和激情让我们忽略了这一切。后排有四间。教室之间隔有小屋,是老师住房,班主任方老师就住在小隔间里,无怨无悔、兢兢业业。那时的老师真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主体建筑在连绵起伏的山脚下.一条黄色的泥土路通往后山,路边一株百年银杏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 再说母校 一 永兴五中</p><p class="ql-block"> 校园是人生起步的摇篮,是产生梦想的地方。离别五十年.母校还是让我们那么上心,让我们那么挂怀。让我们思之若梦、梦牵魂绕;让我们饮之若甘.甘润心田。是什么让母校有如此魅力?</p><p class="ql-block"> 母校是一幅精彩的风景画,她依山傍水、古树参天、小桥流水、稻花飘香。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让她天然雕饰。不是神笔描绘胜似神笔描绘,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如画的风景让她名扬永兴教坛。成为母校一张金光闪耀的名片,让广大身处画中的学子给名片粘住了心,贴住了脑,只要心在动、脑在转、这辈子怎能忘却!</p><p class="ql-block"> 母校是一首抒情的诗,诗是从笑口涌出的歌,是 无形的画。创办于1958年的母校一永兴五中,办校规模由小到大,办校层次从低到高,几辈人的求学历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中考、高考铸就了她的辉煌。汝知否?七十年代未恢复高考起到八十年代初,永兴五中高考上线人数竞超过百年名校永兴一中。郴州地区(改市前)的高考现场会数次在母校永兴五中隆重举行。无尚荣耀让我们母校焕发了青春,披满了霞光。永兴五中从名不见经传到名扬湘南大地,辛辛学子闻香蜂涌而至。五中的春天让石溪欢唱,古树新装。一批批走出校门的学子分赴大江南北,三湘四水,活跃在祖国各行各业,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添砖加瓦,也为母校增光添彩。写下了一首首母校的赞美诗,让母校永垂青史,名扬后代。我们铭感母校,怎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母校是首动听的歌,歌与诗是天生的和谐姐妹,歌是劳动和创造,是生活的旋律。它是力量、是号角、是火花。百年人生,十年校园,求学的时间短暂却珍贵、校园生活的促狭却铭刻在心。同在一间教室、一块球场、一处宿舍、一处食堂。让我们心贴一处,劲使一处。一起苦、一起难、一起累、一起乐、一起哭和笑。你中有了我,我中有了你,彼此在心中已打下不磨灭的烙印。学习、劳动、锻炼、欢笑的音符随青春的燥动而跳跃,校园歌曲就由我们平凡而不经意地谱写,自己写的词、自己谱的曲、一辈子会唱忘吗?</p><p class="ql-block"> 母校是一道七色的彩虹,不经风雨,不见彩虹。我们离别母校后,母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革新,人口的漂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过境迁,八十年代末随着重点班、重点校的烽火燃起,永兴五中在丢失优质生源后也丢失了发展机遇,暗然了神色,“永兴五中”的校牌一度南飘到原永兴八中的校门上,东部山区广大百姓怨声顿起,五大乡镇的县人大代表共同呼吁:在里鱼塘恢复永兴五中。县领导顺从民意,把南飘的永兴五中校牌挂回了里鱼塘矮塘铺农校(五七干校旧址)。几年后,又在里鱼塘墟上兴建校园,如今一座崭新的永兴五中校园矗立东山脚下。心中的丰碑再次耸立,我们又怎能不释怀?</p><p class="ql-block">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求学的母校旧址只剩孤楼、断壁、残梁、古樟,她不是逝去,而是换了种方式重生。如今、旧址上树木葱茏,野草茂盛,风景更加迷人。预示着她没有悲伤、没有痛苦,也告诫着我们这些学子不必沮丧、不必愤慨、不必感叹!沧海桑田、天道轮回、我们可追忆、可崇敬、可瞻仰;因为母校化身为另一道风景,让我们来印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一年七月八日</p><p class="ql-block"> 曾甲昌</p> <p class="ql-block">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在千秋。</p><p class="ql-block"> 甲昌同学系湖南省重点高中永兴一中学府高级中学教师,大学本科学历。高中曾毕业于龙兴之地——永兴五中。一生扑在教育事业上,服务于人民,贡献于祖国。桃李满天下。感恩母校,再说母校——永兴五中,以表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深度好文,推荐给大家赏读。</p><p class="ql-block"> 一一曹学顺</p> <p class="ql-block"> 谢谢曹学顺同学转发的甲昌同学的深度好文。拜读后感觉从走夜路走到了天亮。看了上次转发的前文。犹如走进了酒巷,闻到了酒香,但遗憾的甲昌同学的下文今天才得欣赏。恰如美酒佳肴齐摆眼前。细品佳酿,沁入心脾!甘醇而有回味。荡气回肠,通体舒畅!真不愧为佳作。建议在永兴南风杂志上发表。让在永兴五中毕业的学生中都欣赏佳作,共同学习并感怀!让五中的毕业生在祖国大地上奋发向上!为五中增光!</p><p class="ql-block"> 一一袁公著</p> <p class="ql-block"> 看了甲昌同学的再忆五中,感同身受,浮想联翩!世界那么大,五中就是心中最美的那个旅游景点,好想好想去看看,看看那满眼浓绿的古樟,云雾缭绕的山丘,金色翻滚的稻浪。石溪的潺潺流水,再从溪水里抓几条小鱼,拾点枯枝残叶,来个野外烧烤。带个帐篷,从月亮和星星的窃窃私语中悟出朗朗的读书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心随绿波逝水去,蓦然回首见彩虹。</p><p class="ql-block"> 一一阳阳</p> <p class="ql-block"> 读甲昌《再忆五中》有感</p><p class="ql-block"> 肖明华</p><p class="ql-block"> 你与同学们此前以名种各样手法,妙笔生花似的对母校各个方面都进行过全面生动的描写。没看此文时第一念头就是:还有什么可写,怎样写?读完后第一感觉;不但比先前写得更全面,而且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一、学校的风景如画。二、学校的辉煌成就。三、学校的丰富生话。四、学校的时过境迁。最后一段更写出了新意。拟人的修辞手法,巧炒地表达了对母校的眷恋。情深意切地诱导同学们,母校旧址虽孤楼残壁,但操场上仍草茂树壮。同学们不必沮丧,更不要悲痛,这是母校化身为另一道风景让我们铭记!</p><p class="ql-block">拳拳之心,感人肺腑!</p> <p class="ql-block"> 两次拍母校,两次写母校。引起同学们对母校的追忆、念想。寒门出孝子,名校育英才。有万千学子如此赤心报校恩,永兴五中虽衰尤荣!持续一周的释放让同学们受累了,该告一段了。谢谢同学们的支持、鼓励!</p><p class="ql-block"> 曾甲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中师生相聚群</p><p class="ql-block">遍地桃李尽显能</p><p class="ql-block">相聚群里忆母校</p><p class="ql-block">石溪湾里多欢笑</p><p class="ql-block">曾经师生流血汗</p><p class="ql-block">勤奋建校为那般</p><p class="ql-block">如今母校您在哪</p><p class="ql-block">荒草丛里去找她</p><p class="ql-block">某个领导遭报应</p><p class="ql-block">放弃东部育能人</p><p class="ql-block">母校一时没了娘</p><p class="ql-block">随便送人在寄养</p><p class="ql-block">如今名存实已亡</p><p class="ql-block">五中学子断衷肠</p><p class="ql-block">何日还能再辉煌</p><p class="ql-block">希望在前但渺茫</p><p class="ql-block"> 张国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永兴县第五中学</p><p class="ql-block"> 永兴县第五中学是永兴县东部的一所县属完全中学。是著名诗人原野牧夫的母校,他的高中时代就在学校当时所在地鲤鱼塘石溪湾畔度过的。学校现址背倚雄奇壮美的罗宵山脉,校园内楠樟成林,绿草如茵,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校园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67.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0.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56%,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在岗教职工95人,其中本科学历52人,大专学历43人;高、中级职称58人。教学楼、综合楼、田径场、篮球场、10000平万米的校园文化广场以及宿舍楼遥相呼应,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科学分离,“动”“静”结合,布局规范合理。 学校内设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工会、团委及学校产业办。</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永兴县第五中学</p><p class="ql-block">简称</p><p class="ql-block">永兴五中</p><p class="ql-block">创办时间 1958年</p><p class="ql-block">办学性质 公立高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