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br> 您好!<br> 临近期末,暑假即将来临。确保同学们安全度过假期,是社会、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孩子的假期生活离不开您的指导、教育和督促。为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确保生命安全,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和谐、愉快的假期。请您在暑假前,抽出一点时间仔细阅读下面的安全教育知识,注意做好自己孩子的疫情防控、防溺水、交通(步行、骑车、乘车)安全、居家安全、人身安全(防盗、防骗、防拐、防网络陷阱)、饮食安全、外出活动安全(旅游、探亲、娱乐)、心理安全、汛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br><h3> <font color="#ff8a00" style="">一、加强疫情防控</font></h3> 虽然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疫情还未完全结束。疫情反弹,防控不可松懈!暑假期间,全体学生家长要高度重视个人防护的重要性,请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处,更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此时此刻,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切不能放松警惕,要确保不因个人原因影响学生假期后的上学。<br><font color="#ff8a00">二、预防溺水事件</font><br> 夏季天气炎热,溺水事故高发。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要求从5个“紧盯”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学校要求学生和家长作了书面承诺。因此家长要加强对孩子防溺水教育,增强孩子防溺水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家长要再次让孩子重温少年儿童防溺水“六不”。<br> 有条件您可以教会孩子掌握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的能力,还要让孩子知道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不宜盲目下水营救,避免造成更多伤亡。如发现有学生在水边玩耍或游泳,不管是不是您的孩子,请您能及时进行劝阻,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br><font color="#ff8a00">三、注意交通安全</font><br> 假期里,孩子们外出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他们的交通安全格外让人担心,孩子们在骑车时被车辆撞伤、刮伤的事故时而发生。虽然一些事故属于意外,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但如果家长能在平时注重一下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这些意外完全可以避免。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在假期中遵守交通规则,以免发生意外。 <font color="#ed2308"> 步 行</font> 1.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在马路上迂回穿行。<br> 2.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br> 3.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边走边玩手机或做其它事情。<br> 4.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br>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方可穿越马路。<br> <font color="#ed2308"> 骑 车</font><br>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必知的交通规则。<br> 2.在道路上要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划分车道要靠右边行驶。<br> 3.通过路口时要严守信号,停车不要越过停车线;不要骑车逆行;不扶肩并行;不攀扶其它车辆;不在便道上骑车。<br> 4.在横穿4条以上机动车道或中途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br> 5.骑车转弯时要伸手示意,不要强行猛拐。<br> <font color="#ed2308">乘 车</font><br> 1.不要搭乘超载的机动车辆。<br> 2.出行时,一定要乘坐有营运资格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不能乘坐没有营运资格的“黑车”。<br> 3.在乘公交车时,一定要在站台上候车,避免发生交通事故。<br> 4.切不可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避免会车时被车辆或被路边的树枝、广告牌等擦伤、撞伤。<br> 5.不能携带鞭炮、汽油、硫酸等易燃、易爆和化学危险物品乘车。<br> 6.乘车时,一定要排队,等到汽车停稳后再上,如果人多拥挤,就等别人上完后再上,或者等下一班车。<br> 7.等候地铁列车时,请务必站在黄色安全线后,列车进站不要探头张望。<br> 8.乘坐私家车时,不要探出天窗外,若车辆紧急刹车则有可能伤及脖子和肋骨。<br><font color="#ff8a00">四、留意居家安全</font><br> 孩子放假了但家长没放假,有些家庭觉得自己孩子年纪大,可以让他自己在家,但往往留下了安全隐患,居家安全同样重要。<br> 家长们要做好家庭阳台、窗台、楼顶平台等区域安全防范措施,教育孩子不攀爬、不向楼下抛扔物品。要保持地面干燥,以防湿滑摔倒受伤。要将易燃易爆、锋利、高温、有毒或其他对孩子有危害的物品、玩具及家中药品放置好,防止孩子接触玩耍。教育孩子不擅自玩氢气球、商品包装防腐剂、干燥剂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教育孩子不随意把东西放进口、耳、鼻中,不随意把东西套住头和脖子。要教育孩子不玩火柴、打火机、蜡烛、点着的蚊香等,不乱拉电线,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通风,使用后及时关闭。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家长不在家时,告诉孩子不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灶具等、不私自拆卸插座、插头,不乱设电线、电源、插座和电器。防范孩子把手、小刀等伸进插座玩耍。告诉孩子不用湿手、湿抹布去接触电器或电源插头。不使用“三无”电器,不在同一接线板上同时使用多种大功率电器。教育孩子如遇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成人或报警。拨打110、119等电话时,要快捷告知接警人员地点、火情等关键信息。身处火场,让孩子掌握基本自救技能:高楼遵守向下逃生基本原则;会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棉被裹身躯逃离;逃离时要弯腰甚至匍匐前进,不要站立行走逃生;不坐电梯,沿楼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撤离;衣服着火时,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也可以往身上泼水灭火。<br><font color="#ff8a00">五、警惕人身安全</font><br>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暑假期间,家长一定要告知孩子一些防盗、防骗、防拐、防网络陷阱知识,让孩子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br> <font color="#ed2308"> 防 盗</font><br> 1.在睡觉和出门前,检查室内门窗是否锁好。<br> 2.提高防范意识,对上门的陌生人要严加盘问,不要随便开门。<br>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br> 4.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br> 5.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入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110报警。<br> 6.可以在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陌生人。<br> <font color="#ed2308"> 防 骗</font> 1.与同学一起外出不要拉开很大的距离,避免走失。<br> 2.若在公共场所发现受骗或受到威胁,应立即向人多的地方靠近,并寻求帮助。<br> 3.教会孩子不要向别人透漏个人隐私。<br> 4.家长要教会孩子经常与小朋友结伴同行,而不要单独去一些公共场所或者偏僻的地方。<br> 5.要教会孩子,警察叔叔、银行保安、商场工作人员等都是可以第一时间求助的人。<br> 6.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短信、电话,谨防各类诈骗。<br> 7.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易相信中奖、航班取消、包裹违规、民意调查等涉及钱财、个人身份信息的短信电话。<br> 8. 谨防兼职上当受骗。 <font color="#ed2308"> 防 拐</font> 1.不搭陌生人的便车。<br> 2.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br> 3.教会孩子不单独与素不相识的人同乘无人看管的电梯。<br> 4.向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br> 5.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br>防网络陷阱<br> 暑期很长,网络极易引起孩子兴趣,还可以打发时间,但孩子的戒备心不强,很容易上当受骗,家长需提醒孩子提高防备,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br><br> <font color="#ed2308"> 防网络陷阱</font> 1.保护个人信息。上网的时候,不要将重要的信息如家庭地址、个人电话等告诉陌生人。<br> 2.不要轻信网友。家长要提醒孩子网上交朋友要谨慎,聊天时避免谈及隐私,也不要轻信网友,做出一些与陌生网友见面等不理智的事情。<br> 3.不沉溺网络游戏。家长应该督促孩子,不去网吧、酒吧、电子游艺厅等未成人人不宜进入场所;控制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不玩渲染暴力等不健康网络游戏;谨防充值游戏吸金,只要是涉及钱的事儿,都要慎重考虑,都必须询问家长。<br><font color="#ff8a00">六、注意饮食安全</font><br> 夏季天气热,湿度大,孩子抵抗力相对较低,如果饮食不当容易引起腹泻、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道疾病。许多家长会事先为孩子做好午饭,中午孩子自己热一下就行了。留饭菜有一定的讲究,最好是当天早上做,并放入冰箱保存。过凉的水和食物都应该让孩子在常温下放5-10 分钟后再吃,尤其是在感觉特别热的时候,不能马上吃太凉的东西。告诉孩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注意不要随便吃街边小吃摊上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和肠胃疾病发生。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font color="#ff8a00">七、防范外出伤害</font><br> 暑假期间,家长如果带着孩子出外游玩、探亲或者娱乐,这时候家长也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及时向孩子讲一些安全知识,避免孩子因为贪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br><font color="#ed2308"> 外出旅游</font><div> 1.选择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旅游,并签订旅游合同、购买相关保险。<br> 2.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不做危险性游戏,不追逐疯打。<br> 3.假期期间,到游乐场这种人多的地方,一定不要让孩子离开大人们的视线。<br> 4.要特别注意当地的气温,暑期天热出汗多,要保障有充足的饮水量,多喝白开水、果汁、酸梅汤、绿豆汤等夏日消暑饮食,避免过多冰饮。<br> 5.居住的房间如开空调和风扇的,要控制好温度,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使人易着凉感冒和中暑。<br> 6.外出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必备上药品,因为很多景点和旅游区买药不是很方便。<br> 7.亲子游出游前应查询旅游地的环境状况,避免前往公共卫生条件不佳的国家或地区旅游。<br> 8.入住酒店时,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索取酒店联系卡。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要大喊“救命啊”,发出求救信号。<br> 9.教会孩子背诵家庭电话号码、地址、父母单位等信息。<br> 10.学习、掌握车辆、轮船、飞机突发意外的自我保护知识和处置常识。<br> 11.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一些人口较多、人员层次复杂、安全设施不健全的地方。不去尚未开发、开放的景点旅游。<br> 12.时刻注意孩子的行踪,最好手牵手,不要分开,有特殊情况,也要让孩子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br> <font color="#ed2308">外出探亲</font><br> 1.带孩子外出探亲,去到一个陌生的地域,家长不要太麻痹大意,要防止孩子走失。<br> 2.在外出的路上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特别是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在车流密集的地域。<br> 3.把亲戚放在房间角落里的锐利工具事先收起来,摆进工具箱,不要让孩子轻易拿到。<br> 4.有客人来访,厨房就成了最忙碌的地方,这也是“危险”最多的地方,绝对不能让孩子进入。</div> <font color="#ed2308"> 外出娱乐</font><br> 1.不要在公路边、山边、建筑工地、生产区、轨道和标有“高压危险”等危险地方玩耍。<br> 2.远离电线杆、高压线、变压器和铺设电动装置的水源。<br> 3.控制运动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尤其上午10:00到下午15:00。<br> 4.白天到户外,要做好遮阳保护,尽量到有树荫的地方。<br> 5.如若中暑后,要马上转移到通风凉快的地方,及时补充水分;可用风扇加快空气流通、冷水擦拭身体等有效措施,对身体进行降温,严重的要打120就医。<br><br> <font color="#ff8a00">八、加强心理安全教育</font><br> 暑期是孩子与父母相处时间最长的时候,家长也有大把时间和孩子沟通,这时候不仅仅要做好沟通工作,也可以适时加强小朋友的心理安全。家长可以建议小朋友多与家人、老师沟通、交流,与正直开朗、积极乐观的朋友、同学交往;要教育孩子不抽烟、不吸毒、不喝酒、不参与非法组织、迷信活动,不看黄色音像和书籍。要不玩渲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游戏,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多宽容他人,不逞强欺弱;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问题尽力自己解决,同时学会请他人帮助解决;学会感恩,管理情绪,开心过好每一天。 <font color="#ff8a00">九、汛期安全教育</font><br> 暑假,正是雷雨天气的高发季节,希望家长们在家认真做好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教育您的孩子注意防雷电、防暴雨袭击。请家长们配合好学校,教育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br> 1.放假期间,如遇雷雨天尽量不外出,雷电发生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要远离铁栏、铁件等金属物体及电线杆,躲避雷雨不要选择大树下及高楼旁等。<br> 2.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要关闭电源,不赤脚行走,不在电线杆附近行走,不在树下避雨,遇到积水路段要避开。<br> 3.在家时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以上就是一些暑假安全提醒,家长们一定要多给孩子们强调几遍,特别是低年级家长,一定不要忘了!相信在您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关怀下,孩子一定会在浓浓的亲情滋润里渡过一个充实、快乐且有意义的暑假。在新的一学期到来之时,能够以健康、愉快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br>各位家长朋友,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再忙、再累,也要尽到监护人责任,切实保障孩子人身安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孩子假期的安全健康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的暑假。<br><br> 放假,安全不可放假!<br> 学校希望每一个家庭<br> 都能知晓安全常识<br> 避免事故发生<div> 一起畅享暑假的惬意时光<br><br> 府谷县第四小学<br> 2021年7月8日<br><br><br>文章撰稿:蔺建平<br>编辑发布:王杰军<br>责任审核:郭建平<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