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孔子的学生子路,姓季,名路,字仲由,常常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子路身材威猛、反应机敏,而且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只要子路陪伴在孔子身边,就无形中生出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即使再凶狠狡猾的坏人也不敢对孔子起什么歹心。在他的保护下,孔子从来没有受过什么伤害。一天,孔子问守卫在身边的子路:“仲由,这么长时间我也没有看出你有什么喜好,你到底有些什么嗜好啊?”子路随口答道:“我喜欢的莫过于佩戴长剑!那样将会为我的形象锦上添花,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开心的。”孔子稍稍皱起眉头,似乎有些不满意,接着问:“那学习呢?你有没有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吗?”子路茫然地反问:“学习?我从来没有觉得有多大的好处!”。孔子叹了一口气,不紧不慢地说:“学习和知识的力量是巨大而无形的!你看看,一国之君需要谏臣的辅佐,才能让国家兴盛;普通人需要明事理的朋友提醒自己的过失,才能提升自身;为人名世也需要不断向他人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博采众长。真正的君子喜欢学习,集思广益,因而足智多谋,做起事情来就会顺利;相反那些不善于学习的人,自以为是,诋毁仁德,对有学问的人心生抵触,这无异推着自己往后退。可见,不学习就会落后呀!”子路耐着性子听完孔子讲述的大道理,等老师一说完,就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觉得并不是完全这样!您看,南山上的竹子没有人扶植,不也一样长得笔直吗?而且用这种竹子做成的箭,也一样能穿透皮革!可见,很多事情没有学习和知识也照样能运行的很好!”孔子见子路还是没有信服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胡搅蛮缠,觉得又气又好笑。他接着子路的话说:“其他的暂时不说,要是能把竹箭修理一番,装上羽毛,再把它削成尖头,那它的穿透力不就是更大了吗?你说呢?”子路一时哑口无言,孔子见状,就趁热打铁,说道:“看一个人,不能仅仅看外表。有的人金玉其外,但是腹内空空;有的人相貌平平,却满腹珠玑,前者虽然悦目,但却流于俗气;后者赏心,也令人起敬。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当子路反驳竹子做成的箭可穿透皮革时,孔子便抓住这句话的不足之处,以修整过的竹箭威力更大去反驳子路,从而使其理屈词穷,哑口无言,并最终认同了孔子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孔子以竹为喻示子路,所比喻的通俗易懂,所开示精辟而深刻的哲理,以理服人,说服了子路。孔子所列举的竹子造箭事例,理论上把“修整过的竹箭威力更大”讲得很清楚了,实践上人人可以自身动手制作竹箭做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竹为喻示子路是孔子深度的言传身教,最终结果子路接受了学习。言传身教是老师和家长的最好教育方法,也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方式,把难教的人都教好了。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要求学生做到的事,孔子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做到;如果孔子做不到的事,绝对不要求学生去做;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育理念。孔子教育成功,成功的智慧在于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始于身边人,从孔子教育子路来说,足够证明这个道理,因为子路是孔子最贴身的警卫员。学史明理,明白教育成功的道理,只有教好自己身边的人,才能有资格教育局外人,然后逐渐扩展、由内而外。进而言之,精准说法。家长做到的事,才能有资格要求孩子去做到;老师做到了,才能有本事说教学生。这是硬道理,告诫家长以及老师千万别当反面教材,否则,越教育越失败。</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候,有一个尚书刘南垣,有很多弟子在朝为官。他对这些弟子一直都很关心,总是对他们给予关怀与教育,引导他们走在正道上。老尚书告老还乡,在家过着清静悠闲的日子,还经常与乡里缙绅谈论一些国家和地方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自己弟子的处境和行事非常挂念。这一日,老尚书与一些人谈论一些事情,谈论间就有人说出了当地一个地方官叫做指使的人,在饮食方面上对下属极端苛责,饮食方面上,稍有不顺心就发一通脾气,搞得整个郡县的官员、百姓都害怕他对饮食的苛求和他的脾气。刘南垣尚书听说后,心里非常不安,便对众人说:“指使是我的门生,他这样做是不好的。我应当设法开导教育他一下。”老尚书就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即刻吩咐家人去请指使到自己家里来,准备开导一下他。等到指使来了,就要款待他。老尚书说:“我准备为你大摆酒席,咱们师徒好好消遣一番,也好好聊聊世事人情,但是你现在有公务在身,我又怕妨碍了你的公务,所以就特别留在家只是吃一顿饭。但是,老婆子还不在家,没有人准备饭菜,吃顿家常便饭,凑合一下可以吗?”指是因为是老师的命令,不好意思也不敢推辞就答应了。从早晨直到下午,饭一直没有出来,指使已经饥肠辘辘了,早就盼望着好饭菜尽快上来好饱餐一顿了。终于等到饭菜上来了,可是只有米饭以及一些简单的蔬菜摆在餐桌上,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美味佳肴”。指使根本无法下筷去吃这样的东西。但是,这时老师还在那边殷勤地劝让,让他不必客气,尽管多吃。指使只好强忍着饥饿,回答说:“老师,我已经吃得非常饱了,再也不能吃下去了。”老尚书知道时机已经到了,放下手中的筷子,严肃而又意味深长地笑着对自己的弟子说:“可见伙食的东西原本是不分什么精粮粗粮的,饥饿的时候,不管是什么粗精的东西,都能够轻易地吃下去,可是,肚子饱了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呀。这也是时势使然呀。”指使这时候,才知道老师今天的良苦用心,顿时汗流浃背了,这样的教育对他来说太及时了。从此以后,他时刻记住着老师的这顿特别的“粗茶淡饭”,以后再不敢因为饮食上的问题责怪人了。</p> <p class="ql-block">老师要善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明朝尚书刘南垣闲聊中了解到自己门生,在饮食方面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虽说是门生不良表现,但是,也有人在老师背后说三道四,老师因此会感到无地自容,出于对学生负责任和爱护,于是采用巧妙的饮食办法教育了门生,让门生觉悟改过自新。学生离开老师身边后,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受到国家法律惩罚,也可以理解为老师教育失败,当时没有教育好学生或者说平时不关心过问而导致恶果。是不是老师教育学生时只言传不重身教呢?刘南垣发现门生的缺点,及时批评教育难能可贵,值得学习借鉴。言传身教,身教最重要。言教代替不了身教,言传只是理论,身教是实践,身教结合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身教做示范,孩子、学生看到了,才是真的服了,模仿家长、老师去做,这样很容易接受,更容易成功。闲聊中偶尔听到了家长和老师谈论,现代的孩子、学生多么的难教育,大多数人都不听话,另做过一边去。不以为然,其实是家长、老师没有做好的榜样,精准地说,只是言传并没有身教。身教不是手把手教的意思,而是用实际行动做给孩子、学生看到,然后让他们按照样子去做而已。</p> <p class="ql-block">《割席断交》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p> <p class="ql-block">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戴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p> <p class="ql-block">《割席断交》的典故,故事里面内容十分丰富,有深意、有内涵,句句蕴藏人生智慧,让人百读不厌,令人回味无穷,具有重要深远的现实教育意义。教育后人,做人要戒掉贪心,廉洁自律;教育后人,读书学习要专心,学之道贵以专,不能三心二意。故事谈到管宁见到黄金不起贪念,专心求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经得起外界诱惑的考验,一心只读圣贤书,必定学有所成。管宁看似愚笨呆傻,不以为然,其实却很有悟性,正是为人处世的高度智慧,以不贪为宝,靠勤劳致富。管宁这种人勤劳又好学,必然不会容易误入歧途的,是言传身教好榜样。因为管宁最懂得“贪”是万恶之源头,因此管宁不贪心而专心,值得后人学习。华歆在菜地见到黄金无主,于是欲望膨胀总是想占为己有,于是,便便生了贪心,走捷径发家致富的念头。可想而知,世间上根本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此说来,不贪与贪心、专心与不专,本来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品,在此说教,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分道扬镳是明智的选择。《割席断交》流传至今,自然而然有流传千古的道理。经历代代相传的典故,必定是沉淀中华文化精华,绝对不会是糟粕。如果是糟粕的话,早已被淘汰了,就不会流传久远至今,一定要断疑生信。</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管宁、华歆两个人各自履行教育职责的初心。同宗同源,言传身教,一个是正面教育的历史教材,另一个则是反面教育的历史教材而已。殊不知,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明显的对比和是非分明,然而,致使人们有个明智选择。正面教育需要反面教育警示,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更加充分体现正面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反面教育也需要正面教育登场演练,让人们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使命。两者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一样的,无二无别。管宁做得好,人们跟着他学习;华歆做得不合情理,人们将会敬而远之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年轻家长们,特别关心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好孩子于家于国于民都有利,敢于教育,善于教育,厚德载育,善教善成,为民立功。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孝顺你,你就必须先做到孝顺你的父母;假如你从早到晚总是要求孩子在校成为“三好学生”,你必须对照“三好学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教好孩子和学生。最低要求你都做不到位,怎么样也教不好孩子和学生。一年到头对于教科书不看一眼,也不翻一下,甚至孩子读书课本是什么样子,你都不知道,老师不备课,也不改作业,你所谓的要求很难以成为现实。殊不知,你要求孩子、学生认真读书,你必须先做到像读书人样子;如果你想让你孩子遵守国家法律,你就必须先做到遵纪守法,最起码不要参加“嫖娼,赌博,饮酒,浪荡,吹牛。”等贪污受贿。你所做的一切,都会给后人留下脚印,后人将会跟着你的原样脚印走下去。之所以“言传身教”很重要,身教比言传更重要。你教好,孩子、学生将会跟着你学好;你教坏,孩子、学生也跟着你学坏。丝毫不差,有模有样,怎么样会走差呢?不信吗?又有一个案例,可以证明一切,看看吧!警示教育。</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人,特别贪好杯中之物,每天下班后,他总是到附近的酒馆喝几杯,经常喝酒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到家。有一天,天空下了鹅毛大雪,地上的雪积成厚厚一层,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样,兴冲冲地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忽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不规律的,又是熟释的脚步声音,于是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刚刚放学,正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踩着他的脚印走过来,看到父亲发现了自己,儿子的小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爸爸你看,我正在踩着你的脚印走路呢!我可以保证每一步都踩得精准,太好玩了!”儿子的话,让他心头一震,立即意识到:“如果我去酒馆,儿子就会踩着我的脚印、顺着我走过的路也走到酒馆去。”于是,他马上改变了行走的路线,坚定地向家的方向走去,儿子照样自己玩着他的游戏,同样踩着父亲的脚印走进了家门。从那以后,当他想要去酒馆喝两杯的时候,就会想起那天发生的事,于是,毅然改掉了喝酒的坏习惯,再也没有去过酒馆。</p> <p class="ql-block">古代监察官员到地方巡查,或在刚上任之时,就会见属下勉励他们说:“你们当中,有的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其次是中书省任命的,再次则是吏部任命的。官职高低虽有不同,但都是国家的臣子。做国家的臣子,奸诈贪婪、不遵守法律,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实上,收受贿赂、谋取私利,所得的利益是很少的,失去的却是很多。与其等事情败露了才治你们的罪,还不如在你们犯错误之前就教导你们。这些话,虽说像是小看地方官,实际上是厚待地方官,虽说像是伤害了地方官,实际上是爱护地方官。如果监察官能真诚劝谕属下的地方官,地方官员必然遵守朝廷制度、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其实光靠刑罚不能使天下太平,只有教育官员使他们不犯法,这才是治理天下的最好办法,这是古代言传身教。现代的言传身教,就是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表率,以身作则。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所以,人们最畏惧和服从的,莫过于纪委监察官。纪委监察官的言传身教与众不同,严格要求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则是言传,以身作则是身教,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也是身教,区别在于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而已。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即是以少数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做守法公民;处分违法乱纪实际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处分少数人教育全国人民,当引以为戒,挽救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共产党言传身教,重在身教。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p> <p class="ql-block">古代中国提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现代中国提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论古今都重视教育,教育在中国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举足轻重不容忽视。今人读古书,看古人名著。今人找不到好老师,就找古代圣贤人,拜圣贤人为老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就是向圣贤求学问、汲取圣贤智慧。以圣贤命名,建立“圣贤教育培养高才读书会群”来获取圣贤真精华和真智慧。对照古代圣贤教育理念逐一落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收到圣贤智慧信息而成为智者,群里面所有的人、所有的愿望总会得到。有一位家长出于好奇心而自愿入群,入群仅用三天时间就读懂了“圣贤教育”四个字的真实内涵,以为自己毕业了,立即退群。入群之前,感觉自己比别人懂得教育;进群之后,通过与诸位家长直接沟通,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同群家长的孩子真正努力,勤奋好学,真的厉害。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家长之间、同学之间、没有互相伤害、没有互相嫉妒,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关注、互相喜欢、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包容,平等团结共同进步,才懂得古人教育微妙,现代人无法超越古代圣贤教育。群里的领导和老师们都能够做到遵循圣贤教育,有才华也不外露,不喜欢引起别人注意也不狂妄自大,正确树立“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品牌形象,学会“海纳百川、谦虚谨慎”从而获得福泽子孙。这位家长,在群里找到了自身存在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与其他家长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而已。为此,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与群里其他孩子学习成绩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不得不承认差异的客观事实、不得不放下傲慢与偏见,从误解变成了理解、增长了智慧。于是,这位家长对今后教育孩子有了新认识和新的教育目标。进群退群自愿为原则,对这位家长而言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大好事,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帮助,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取教训,立马整改,向好的家长看齐和学习,相信这位家长的孩子,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之下,日后更加努力学习,成绩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位家长入群示现时间虽短,但是给群里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身教”课题。只有尊师重道、持之以恒,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位家长示现入群退群,实际上是帮助群里面所有人,也帮助了自己觉悟,天意如此。让群里面所有人,感恩这位家长现身说法。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是鲜明的对比,才能找到教育方法的优劣,才能督促教育的改革,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随着科技水平进步,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网络也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备,一会儿没有网络,都会闲得无聊,不知道做什么。不仅仅是大人,小孩子也一样,也对智能手机有着很大的瘾,经常抱着手机或是平板玩,而且玩手机的孩子年龄有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小的孩子开始玩手机,孩子开始叛逆、厌学,特别喜欢玩手机了。家长一说,孩子乱发脾气,说一句,顶三句,或者爱答不理,有时候还骂父母,甚至像仇人。该上学的时候也不去学校,只知道玩手机,厌恶老师,不愿读书,上课不感兴趣,导致逃课不去学校。当孩子低头玩耍手机,甚至不顾及父母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感受、提出购买高价名牌手机、出现攀比心理现象的时候,其他的同学们正在加大力度,开大马力,分秒必争地投入到学习备考状态中去,以清华大学等名校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然而贪玩手机的孩子,并不会预感失败即将到来,还在梦里玩手机不知觉醒,当梦醒时分才发现“乌龟”已领先,自己已名落孙山,多么的悲哀啊!任何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前因后果。观察周边人,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家长爱玩手机:有些人玩游戏就会上瘾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疯狂地玩耍,几乎玩到天亮,直接影响正常工作;有些人不经大脑过滤,将负面的信息、视频、表情包、连接等满天飞,造成影响很大。这些不良现象被孩子看到了,于是孩子们也跟着学,家长贪玩手机成为孩子的脚印,色情、暴力、妄言等,这些老师和家长都未曾教过也学会了,全部在手机网络学到的,直接影响孩子眼睛视力和读书学习,导致期末考试科目汇总归零,多么可怕啊!为此,孩子参加考试一次又一次低落,一次又一次给家长敲响了警钟。可是,有些家长仍然执迷不悟,我行我素,把玩手机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玩手机如玩命,等于与魔鬼打交道,这样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代的教育理念,值得现代人深思和学习。优秀家长总会放弃眼前利益,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专心为子孙谋划、为后代未来前途着想,严格要求自己,积功累德。言传身教落实在细节中,细节决定成败不容小觑,细节要充分体现在家长身上。当好家长角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先戒掉手机瘾,控制好手中的机,以身作则。家长做到了表率,孩子也跟着做到。只有家长真正落实言传身教,孩子才能够接受家长的教育,然后再用自己的善行给后人树立好榜样。在《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15个字是孔子的一段原话。</p> <p class="ql-block">言传身教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接受教育,听父母的话,听老师讲,将读书好处尽说教,最终自觉求学问。从小就开始教育,老生常谈,让孩子、学生们对劳动有所认识,都懂得基本理论,加上通过劳动者的现身说法、明显对比,进一步加深体会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又是亲眼看到了哪个劳动者更加劳累,为今后人生路有所选择和确定奋斗目标。体力劳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得到实践和经验,还可以得到意志和品质以及身体的锻炼,而这些是在脑力劳动的过程中是换不来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脑力劳动的人可以去做体力劳动的活,与体力劳动相比,当然不如体力劳动做得好,尽管如此都能做,只不过是体力能否坚持长短而已,然而体力劳动的人既无法去做脑力劳动的工作,一分钟也不能做。这就是体力活不值钱的原因,当然是脑力劳动比较累,因为体力劳动只是肢体付出劳动,歇一会儿就解乏了,脑力劳动是身心都疲惫,想要完全恢复需要时间以及很多能量的补充。一般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价值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就是区别所在,正是培养孩子读书的正当理由,当然也有部分体力劳动价值不低于一般的脑力劳动,有时候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显得更重要,这都是个案而言。</p> <p class="ql-block">言传身教,不仅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而是根据单位特性扩展到各行各业的教育方式。言传身教没有局限性、没有时代性、没有国界限定,古今中外实用性,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事情,都离不开言传身教,尤其是身教最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重要资源。做人不能不接受教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天生像圣人一样的智慧,也需要他人教诲,也需要他人训导,更何况是达不到圣人万分之一的凡人。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人,如果不是其畏惧的人所说的话,即使对他再如何恳切地教导,也不一定让他服从。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进行教育的不是其平常尊敬和畏惧的人,也许是自身欠缺身教。言传身教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尤其是,身教比言教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言传身教最佳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加上持之以恒,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满足于现状,不坚持,不努力。凡事只有三分热度,蜻蜓点水。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早怕露水,晚怕黑,中午太阳干不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前怕狼,后怕虎。这些人与持之以恒没有缘,永远不会成功,只能浪费时间,白花力气,到后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只有徒劳的感叹伤感。把“持之以恒”好处讲清楚叫言传,做到“持之以恒”叫身教。寓言故事《乌龟与兔子赛跑》中乌龟最终成为胜利者,动物用赛跑表演的方式,给人类讲经说法,讲什么经?说什么法?讲成功的经验,说“持之以恒”的方法。“乌龟与兔子”用亲身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人类“只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乌龟之所以能够战胜兔子,源于持之以恒。动物如此,人同此理。</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本文列举历史典故,古为今用,聚焦主题,围绕中心,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历史杂谈,顾名思义,本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而不乱,乱而不杂,杂中有序,序中有理 ”。意思是,谈古论今说历史,所知道的都全说了,说得很详详细细,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而且条理清晰不乱,就算乱了,也不会脱离主题教育而感觉不杂,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似乎夹杂,不以为然,文章逻辑性强顺序得当,顺序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有道理。由于每个读者文化素养与个人修养有所不同,所以读者理解能力都有一定差异。事实如此,善根深厚的人一目了然;水平高的专家喜欢专,肯定认为文章结构杂乱。殊不知,作者写文章,为大众而写,为大众所用,不是专为某一个人、更不是为讨好一个人而创作美篇,智慧文化需要有道德之人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属于社会大众。这篇文章较长,由10012个字组成。建议有心阅读的人,多读遍数总会读懂里面的精髓,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感恩:感谢美篇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历史杂谈节目推荐流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推动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年代,你们辛苦了!感谢读者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你们一如既往阅示斧正。欢迎读者分享到各大微信群和朋友圈,如果你的亲朋好友,因你分享转发,而有缘读到了类似文章,必定会增长智慧,你将会自然而然得到无量功德!</p> <p class="ql-block">回馈:实话实说,别人有特长,我没有任何专长,读书写作是我最大的兴趣了。我对社会没有特别的贡献而深感不安,只想用写作方法帮助社会大众弥补自己的缺陷,这是我最大的心中愿望了。让中国老祖宗慈悲加持,致使字字生金、句句美容、篇篇暖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初心使命,如果夜晚失眠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让你睡安稳觉;如果心理痛苦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能解除你心中的烦恼;当孩子不愿意听父母教育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教育方法尽在其中。本来都是非常普通的文章,不如美友写得好,向同行美友学习取经求得进步,让所有文章的内容有深奥的哲理启迪人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为取信于民,尊重历史事实,在创作时候,阅读大量史料求证,然后从智慧角度审视历史;原创作品具有独特性,贯穿古今通达未来。本人创作与众不同的思维,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投稿“读书笔记分享会”,主要是让读者开卷有益,懂得读书写笔记,养成读书做笔记习惯。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本人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解答读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没有超强能力跟学者专家辩论。敬请放过我一马,我会下定决心向社会大众虚心学习。</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8日(星期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