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在邓颖超临终之前,她恳切地对我党提出了唯一的遗愿,不过邓颖超的遗愿遭到了我党的拒绝。</p><p class="ql-block">邓颖超的遗愿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我党会拒绝呢?</p> <p class="ql-block">1904年,邓颖超出生于广西,她是将门之女,父亲是南宁镇台邓廷忠,在邓颖超三岁时,她的父亲受清廷迫害,被流放到了新疆,客死他乡。</p><p class="ql-block">家里没有了顶梁柱,母亲杨振德扛起了一切,好在父亲在做南宁镇台期间,家中攒下了不少的家底,所以生活上还说得过去。</p><p class="ql-block">1915年,邓颖超进入天津第一女子师范读书,开始接受新式思想的教育,并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与周恩来等人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p><p class="ql-block">同年,邓颖超与周恩来一起创办了爱国组织觉悟社,在觉悟社的这段时期,邓颖超与周恩来日渐相熟,两人一起发表进步文章、组织学生活动。</p> <p class="ql-block">1920年,周恩来去法国勤工俭学,邓颖超也在这一年进入北京师大附小教学,在北师大附小教书的五年时间里,邓颖超还参加了妇女解放运动。</p><p class="ql-block">当时有不少女性受到邓颖超思想的感召,开始思想上的觉悟,并投身革命,其中就包括赵一曼等人,正是年轻时期的这段经历,为日后邓颖超的革命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帮助。</p><p class="ql-block">而远在法国的周恩来同样在为革命事业奋斗,在法国的那段日子里,他经常会想起邓颖超,时间越长,这股思念就越浓烈。</p><p class="ql-block">终于,周恩来提笔写下了一封信,他要将这股思念之情告诉邓颖超,周恩来的告白信让邓颖超慌了神,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邓颖超接受了周恩来,并在1925年8月二人结为夫妻。</p> <p class="ql-block">婚后不久,邓颖超就怀孕了,但当时革命斗争危险重重,有后代就意味着有软肋,所以邓颖超瞒着周恩来放弃了这个孩子。</p><p class="ql-block">一年后,邓颖超再次怀有身孕,但这孩子命短,刚生下来就夭折了,而且此时国民党正在四处捕杀共产党人,邓颖超还没出月子就四处转移,最终落下病根,再也无法生育。</p><p class="ql-block">1934年,邓颖超又得了肺结核,此时组织正准备进行长征,邓颖超知道自己跟不上部队,为了不拖组织后腿,邓颖超申请留下来,当被组织上给驳回,组织上特批邓颖超坐担架跟随部队转移,可以说她是带着疾病走完了长征路。</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邓颖超忙碌于儿童事业,她找人说服宋美龄,从国民政府手上争取到了儿童救济金,并用了七年时间建立了53个保育院,救助了近3万战争孤儿,这些孩子当中,有不少在日后成为了科学家、工程师,他们都有一位共同的母亲,那就是邓颖超。</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当起了贤内助,一直到1976年周总理离世,失去了爱人的邓颖超似乎没有了精神支柱,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p><p class="ql-block">或许是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一日,邓颖超将自己的秘书叫到身边,对她嘱咐道:“我死以后,不允许大张旗鼓搞追悼会,更不能为我建立纪念馆,我死后的骨灰撒向大海,让我跟恩来相聚,另外,我的积蓄全部上交国家,我的所有文件交给中央文献研究室处理。”</p><p class="ql-block">除了交代这些事情之外,邓颖超还立下了两份遗嘱,第一份遗嘱上写道:“请杨德中、李琦等六人全权负责自己的丧事操办。</p><p class="ql-block">而她的第二份遗嘱,从来没有发表过,因为这份遗嘱上记录了邓颖超弥留之际的请求,她在遗嘱上写道:“如果我病危,不要进行抢救,依靠抢救苟活那么几日,实在是痛苦,也浪费医疗资源,请让我实施安乐死。”</p> <p class="ql-block">这第二份遗嘱,在邓颖超弥留之际,由生活秘书上交给中央,可是等到了邓颖超病危的时候,没有谁敢站出来真正按她遗嘱的意思办,组织上、医院里都是全力在抢救她。</p><p class="ql-block">但人力有穷时,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还是离开了人世,组织上按照她的交代,将她的骨灰撒在了曾撒过周恩来骨灰的江河湖海之中,让他们二人能够再一次团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