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2016年7月12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建川博物馆不仅在国内第一次将多达30余座博物馆汇集在一起,而且还进一步将各种业态的配套如酒店、客栈、茶馆、文物商店等汇集在一起呈现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和中国百年文博旅游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原刘氏庄园所在地,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br />博物馆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4件。<br />博物馆以"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br />建川博物馆</font>占地500亩,已建成开放25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建川博物馆聚落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博物馆"的概念</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人民日报论坛:《从历史走向未来》<br>……建川博物馆聚落规模之大,实物之多,品级之高,陈列之新颖,建筑之精美,让参观者赞叹感佩。……</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曾说:“建博物馆、收藏文物是为了记录和还原历史,这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心灵都直面民族创伤,让战争的记忆成为民族的思想资源.”并且,樊建川建馆的宗旨是让世人铭记历史:“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历史.”</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抗战文物陈列展</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参观后留言:……三千多万军民牺牲了生命,不是为了哪一个党。是为了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尊严,和子孙千年万年的未来所做的牺牲。……</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正面战场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由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题写的馆名:《国民党抗日军队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威风凛凛不屈不挠的中国军队士兵塑像</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br />中国将领孙立人、刘放吾等将领率领中国远征军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7500多英军、美籍传教士、记者以及家属,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们授勋章,由此中国远征军声名大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仁安羌一战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威风。<br />塑像为时任中国远征军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刘放吾,湖南桂阳人。黄埔六期生以及陆军大学七期毕业。<br />历经"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抗战,武汉抗战。<br />1942年春,率中国远征军113团,在缅甸仁安羌一举击溃日军33师团,解救英缅军第一师、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以及家属7500余人。<br />该役是清朝中叶鸦片战争百余年来,中国在境外的首胜。<br />消息传出,震惊中外。国民政府为中国军队杨威异域特定每年四月二十号为"国军克复仁安羌解救英军纪念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刘放吾与妻子柳振如1933年在苏州</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为了保卫缅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1月初日本大举进攻缅甸,英缅军一路溃败,急急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br />中国即成立远征军进入缅甸,以掩护英军撤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br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br />图为英国军队的头盔</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4月14日,日军第33师团进攻仁安羌之荒本部队,击溃宾河南岸的英缅军。原田部队也夺取了沙斯瓦、东敦枝等地。<br>当日下午2时,曾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鉴于前线情况紧急,面告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要求中国远征军迅速予以援助。<br>图为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以及英缅第一军司令斯利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英缅第一军司令斯利姆要求中国远征军紧急增援的手令</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英缅第一军司令斯利姆手令(中文)译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时的英军司令斯列姆将军在其回忆录《反败为胜》中记述这段往事时指出,英缅军由于粮水不继,在烈日炽烤下干渴难熬,原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击,死伤严重,陷于崩溃。<br />图为并肩战斗在滇缅战场的中英二国友军战士</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先期到达皎勃东地区的中国远征军第113团,按照英军司令史莱姆的命令,在刘放吾团长的指挥下,于17日进抵宾河北岸,并于18日拂晓,向该地区日军展开攻击,将其击溃。</font></h3> <h3>军旗猎猎,威武雄壮。</h3><h3><br /></h3> <h3>中国远征军整装待发</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入缅中国远征军在行军途中</font></h3> <h3>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h3> <h3>仅存的仁安羌战役实战照片</h3> <h3>中国远征军以少胜多解围仁安羌</h3> <h3>中国远征军第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h3> <h3>中国远征军第38师113团刘放吾团长</h3> <h3>获救的英军士兵欢呼中国远征军万岁!</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刘放吾将军生前回忆:「当时我们面对的是战斗力很强、配备也很精良的日军第33师团……他们不但有战车和大炮,还有一队飞机。18日凌晨,我的部队在协同作战的英军战车及配属炮兵的掩护下,向宾河北岸的日军采取两翼包围态势,开始攻击。这样一来,敌军包围了英军,我军包围了日军,日军腹背受敌,形势不利,但仍持其精良配备,负隅顽抗,同时以巨炮及飞机向我军阵地猛烈轰射。我军以昂扬战志,必胜信念以及炽热活力,除施以两面夹击外,并向敌正面反复冲杀,直到午后4时,敌军伤亡惨重,放弃阵地,纷纷涉水逃窜。」<br>已抵前线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令113团即刻渡河接应被围英军。19日拂晓,第113团逼近日军阵地,并于下午2时,攻克了501高地,激战至傍晚6时,收复了全部油田地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自4月17日的三昼夜激战中,中国远征军刘放吾团以1个团的兵力抗击日军1万余人,迫敌弃尸1200多具后向马圭逃窜。<br>是役,刘团长救出了当时已经绝望的英缅军第1师和装甲第7旅官兵7000多人、马1000余匹和300余辆各种车辆,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br>他们在被中国军队解救后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国军队万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仅以一师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刘放吾团长至今保存当年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一面签满日本侵略军33师团官兵签名的武运长久旗</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仁安羌解围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域御敌首次取得辉煌战果的一次战役,并作为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光辉战例而载入史册。<br />4月20日也因此被定为"克复仁安羌解救英军日",战功卓著的刘放吾团长也得到了表彰,由上校荣升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中国远征军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br />中国远征军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战事之后,刘放吾团长由上校晋升少将。<br />1948年刘放吾在台湾,受到孙立人"兵变"案株连,生活清苦。退役后,以卖"煤球"为生,人称煤球将军。<br />加之一个名叫林维章的香港骗子,冒充刘放吾将军,骗取曾参加英缅战争,时任驻港三军英缅军总司令的费士廷的信任,招摇撞骗,大发横财。后东窗事发被捕入狱。成为轰动港台的"真假将军"案。<br />1963年10月18日,台湾《征信新闻报》刊出对刘放吾将军的专访,真假将军案真相大白谜底揭晓。"仁安羌大捷"真实背景方为被世人知晓</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1992年6月10日,时任英国国防部长马尔科姆·里夫舍德致函刘放吾:“今天是仁安羌战役50周年。我愿意在此向你及你团官兵对英军的支援,表达最诚挚的谢枕。”</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4月20日,仁安羌大捷50周年当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彼得·威尔逊致函这位将军:“我很高兴与你一同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缅甸仁安羌大捷。我知道你亲历大战,且对50年前这段历史记忆深刻。只有热心忠诚的人,才能领军在战斗中取胜,或奋不顾身参加战斗,你已经证明了自己出类拔萃的才能。身为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团长,你曾面临解救英军、美国记者及传教士的艰苦战斗,虽然兵员损失三分之一,你及官兵仍然克敌制胜,完成任务。你的英勇,促成战役捷报。”<br>美国洛杉矶议会议长迪恩·巴纳也于同日向这位将军致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1992年7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致函刘放吾:“在战役大捷50周年,我愿意再代表国家,感谢你解救500余名美国记者、传教士以及数千英军的英勇行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1992年4月11日,洛杉矶《世界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芝加哥的卡尔登酒店大厅拜访刘放吾老将军。<br>撒切尔夫人紧紧握住93岁高龄的中国抗日老将军刘放吾的手,再三感谢他50年前于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美籍传教士、记者以及家属7500余人的壮举。</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992年4月初,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美国芝加哥会见定居洛杉矶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将军, 与刘老将军合影留念</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撒切尔夫人与刘老将军畅谈。<br>刘放吾答复撒切尔夫人面谢时说:我是个军人,打仗是我的职责。英军是并肩作战的友军。友军遭危难,救援也是应该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台湾国史馆与文献室重修中国远征军当年出征缅甸,重修“仁安羌大捷”历史,<br>为“仁安羌大捷”史实正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2011年12月23日,时任中国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马英九颁发褒扬令,表彰陆军少将刘放吾参与一二八淞沪会战、八一三上海会战等重大战役,以及于缅甸仁安羌力战日军,为盟军解围的卓越贡献。</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仁安羌大捷"半个世纪后,台湾当局为刘放吾将军补发一枚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2012年9月16日英国二战英缅第一师老兵费兹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首度造访美国,拜访刘放吾老将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中国台湾驻美代表处军事代表团团长黎贤圣少将,以一面“中华民国”国防部建国百年纪念牌赠与费兹派翠克,感谢他著书还原仁安羌战役历史真相。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2013年1月13日,刘放吾将军后人在缅甸仁安羌当年的作战现场,也是113团伤亡最惨重的地方501高地建成"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纪念阵亡在那里的父辈,为他们安灵招魂。</font></h3> <h3>亦碑亦塔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h3> <h3>刘放吾将军的众后人</h3> <h3>缅甸仁安羌501高地"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碑文</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刘老将军当年“仁安羌”的英姿再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建川博物馆收藏的曾经的日军碉堡残骸,时时提醒我们以史为鉴后事之师</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为建川博物馆题词国民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犯我中华,虽远必诛</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