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下旬,我入伍来到原福州军区守备三师十团,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营生活,于1973年2月初与三十多名分配到通信连的新兵一起,来到了晋江县石狮镇附近的宝盖山上的通信连营区。</p><p class="ql-block"> 宝盖山上有座当地著名的姑嫂塔,连队的营区就在姑嫂塔下南侧一块不大的平地上。两座苏式营房并排而建,座北朝南,营房前面是一块操场,操场的西侧是饭堂,东侧是团通信股的仓库,在操场左下方还有一座平房,是电台一台和修理所的住房;在操场的右上方有一座单独的房子,是总机房。这几座建在山坡上的一层营房呈U字型,南面就是一马平川的晋江大地,天气晴朗时可以隐隐约约看远处的金门岛。</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三十多位新兵身穿崭新的绿军装,背着被包扎着腰带,在罗自力付连长的带领下,分乘两辆解放牌军用大卡车来到宝盖山上的通信连营区。连长雷春根、付连长徐安民;指导员林寿长、付指导员曾文金等连队领导已在操场迎接我们的到来。雷连长,江西丰城人1964年入伍,干练威严,讲话简单扼要。林指导员,福建闽侯人1961年入伍,身材挺拔,说话声音洪亮。徐付连长也是1964年入伍的江西丰城人,曾付指导员也是1961年入伍的福建闽侯人。巧了,正付连长,正付指导员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i>雷春根连长</i></b></p> <p class="ql-block"> 由于退伍老兵还没有离队,我们新兵没有下到班排,而是集中学习训练,住进操场东侧的通信股库房,由四班长廖明友负责新兵排。<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班有11名新兵,分别来自福州、武汉和山东。</span>班长是沈汉辉,来自通信班,是69年入伍的福建诏安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i>前排左三为沈汉辉班长,后排中间为廖明友班长</i></b></p> <p class="ql-block"> 宝盖山海拔不高,如果在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山上走走看看,还是很惬意的。但山上条件不好,长住在此就比较艰苦了。山是石头山,植被很少,风沙常伴;山上缺水,连队百十号人用水靠打井过日子;徒步爬山汗流浃背则是家常便饭;春季绵绵细雨,阴冷潮湿;夏季台风肆虐,经常钻坑道避风。</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跟随连队出操,原来百十人的连队,突然增加了三十多名新兵,队伍浩浩荡荡,老兵们都很好奇地注视着我们这批新兵。随后几天排长、台长们经常光顾我们新兵排,找这个聊聊、找那个写字看看,后来我们才知道是准备分兵到各排(台),通常先挑电台的报务员,然后才是报话与有线兵。一天晚上正在休息,沈班长进来对我说:“修理所郭技师找你”,我赶快起身迎了上去,看到一个穿着四个兜军装的干部进来,很和善地了解我一些基本情况,问了一些问题。第二天我就被告知分到修理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到通信连的福州同乡有四人,我到修理所、唐兴忠到电台当报务员、唐钟鹏到报话排、刘友榕到通信班。我与兴忠很快就要去军部、师部集训了,我们四个老乡坐在寒风凛凛的操场边互相鼓励,当谈到要在这山上过三年,心里还是有点发怵。但谁会想到我们后来会在山上生活工作五年多时间,我还在通信连这个连队战斗十二年;谁会想到宝盖山会成为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谁会想到43年后的2016年,我们福州几位老乡一起组织了一百四十多位通信连战友开展“重回宝盖山,难忘战友情”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i>2016年10月我们三位老乡回到宝盖山上的通信连营区,营区已废弃多年,但我们依然感到非常的亲切。</i></b></p> <p class="ql-block"> 连队是部队基层的战斗单位,绝大多数的当过兵的战友都在连队生活过,我军的很多优良传统和作风都会在连队的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不是写在书里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贯穿在连队生活的分分秒秒。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在一个连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一起流汗甚至流血,少则二、三年,多则七、八年,朝夕相处情如兄弟。</p> <p class="ql-block"><b><i>我们修理所三位战友当年就住在后面这座房子</i></b></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刚到连队,并没有那么多的感受。每天从吹号起床到出操洗漱,从一日三餐到整理内务,从队列训练到政治学习,从班务会议到熄灯睡觉。我们正慢慢地融入到连队火热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那时正值春节,营区也稍加布置,连队宰杀大猪,购买鱼蟹等年货,也吃了年夜饭,也能感受到一点过年的喜庆气氛,但让我们新兵奇怪的是,老兵的脸上并没有多少笑容,喜庆氛围中透着一丝的压抑与沉重。</p><p class="ql-block"> 1973年2月17日凌晨送退伍老兵的一幕,着着实实震撼了我们新兵的心灵,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什么叫战友情深。</p><p class="ql-block">下篇“洒泪送老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