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见·行中国梦 感恩励志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走进徐州两汉文化发源地 寻访丰沛 拓展深度研学方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是增长青少年知识和眼界的有效方式。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在研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制定本研学活动方案,方案如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活动主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励志远足 研学旅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活动时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1年7月4日至2021年7月6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集合时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早5:0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集合地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参加对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学生及家长(约28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六、出行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安全第一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学生家庭自愿原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七、行程安排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根据时间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天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州博物馆、戏马台、云龙湖景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天徐州汉文化景区、龟山景区、沛县汉城汉宫魂、汉高祖元庙、沛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天瑶盛文化园、刘邦广场、汉皇祖陵文化景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八、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活动全过程要落实集合排队制度,认真做好上车前、下车后、集合等时间的集中点名,必须先点名后登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不得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参加活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3、行进途中不追逐打闹、不插近路、不擅自离队、谨防掉队。</p><p class="ql-block">九、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鲁J81778 </p><p class="ql-block">王笃印师傅(可乘坐37人)</p><p class="ql-block">服务电话13853857095</p> <p class="ql-block">5点30分准时出发,途径济徐高速。9点30分到达淮海战役纪念园林。</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于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2003年5月,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扩建工程。2007年7月,新馆建成开放。</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纪念馆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半径25米、高28米的全景画馆位于其中心。馆内陈展面积1.2万平方米,共分序言、战前形势、战役实施、人民支前和缅怀英烈等6部分内容,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近3000件,复原场景9个,展线1470米。全景画《淮海战役》画布长150米,高20米,以战役3个阶段的主战场为创作背景,用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淮海战役的生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无数烈士</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认真听张导讲“过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老馆</p> <p class="ql-block">新馆</p> <p class="ql-block">战争时期</p> <p class="ql-block">党中央指挥</p> <p class="ql-block">支前老百姓</p> <p class="ql-block">加浓榴弹炮</p> <p class="ql-block">中午孩子们集体交流</p> <p class="ql-block">徐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戏马台</p> <p class="ql-block">户部山古建筑群一角</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黄河古道旁集体交流</p> <p class="ql-block">狮子山楚王陵</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龟山西汉楚襄王刘注汉墓</p> <p class="ql-block">墓道塞石</p> <p class="ql-block">圣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跳龙门</p> <p class="ql-block">丰县 汉皇祖陵</p> <p class="ql-block">大汉祭坛</p> <p class="ql-block">刘邦广场</p> <p class="ql-block">瑶盛公园</p> <p class="ql-block">拓展活动</p> <p class="ql-block">沛县汉城公园</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沛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行程,孩子们总结交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下是,同学们三天的交流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永垂不朽”,是邓小平,陈毅等人评价淮海战役用过的最多的词,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66天的奋战,66天的牺牲,让永垂不朽更加充满深意。淮海战役的伟大与壮烈,不是短短一段历史意义就可以概括的。60万对80万,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歼灭敌军55万余人,这是一场成果巨大的战争;高达所在战争10%的死亡,这是一场应用壮烈的战争。徐州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战略位置重要的地点,淮海战役就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漫延。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从北往南打,攻下了徐州,扬州的门户大开,扬州不保,南京城也就危险,从南往北打,只要占据了整个徐州,整个中原就像一盘散旗。徐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更显示出了淮海战役这一战打赢决定性优势。这场战争让全国民众认识到了人民团结,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要小推车推出来的。”这不仅是对淮海战役最根本的评价,更是战争中所反映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本质。</p><p class="ql-block">李采奕</p><p class="ql-block">2021.7.4.</p><p class="ql-block">诗人对项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成王败寇,这是历史上人物成败评价最直接的标准,而项羽楚汉之争的失败,并没有让他因此背上“无能”的骂名。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是此事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p><p class="ql-block">胜败兵家事不期,</p><p class="ql-block">包羞忍耻是男儿。</p><p class="ql-block">江东子弟多才俊,</p><p class="ql-block">卷土重来未可知。</p><p class="ql-block">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所谓的屡败屡战才是人之常态,要知道隐忍,放长眼光。就像是司马迁一样,懂得隐忍才造就了《史记》。而杜牧本人就是一个十分懂得隐忍的人。虽有凌云之才,但始终郁郁不得志。他不仅在文学上出类拔萃,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理论家。虽没有受到重用,却一直在坚持,相信总会有出众的一天,他写项羽东山再起也是为了激励自己。</p><p class="ql-block"> 而北宋改革家王安石作为出色的政治家,他将革命中的革新精神带入到诗作中。项羽的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他的刚愎自用,所以文章中的“壮士哀”就隐藏了这点原因。天时、地利、人和是任何事情重要的因素,而人和最为重要。项羽失去这点以后,已经无力挽回大业,因此王安石写到,“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作为政治家,也是要提醒自己在推行变法中要重视民心,注重人才。</p><p class="ql-block"> 而李清照作为婉约派词人,她的词大多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欢愉,后来又多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悲痛。又因为她与杜牧,王安石所属的时代背景不同,她的晚年被卷入了国破家亡的时代大潮中,在抗金过程中家破人亡,连自己最亲爱的丈夫赵明诚也将自己抛弃,在这样的经历后,项羽的宁为鬼雄,让李清照颇有感受。记录下了《夏日绝句》,表达了对项羽的赞扬与崇敬。</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人对项羽不过江东的评价,不仅是对项羽的多角度分析,更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对于同件事情有着不一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题乌江亭</p><p class="ql-block">唐 杜牧</p><p class="ql-block">胜败兵家事不期,</p><p class="ql-block">包羞忍耻是男儿。</p><p class="ql-block">江东子弟多才俊,</p><p class="ql-block">卷土重来未可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叠题乌江亭</p><p class="ql-block">宋 王安石。</p><p class="ql-block">百战疲劳壮士哀,</p><p class="ql-block">中原一败势难回。</p><p class="ql-block">江东子弟今虽在,</p><p class="ql-block">肯与君王卷土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日绝句</p><p class="ql-block">李清照。</p><p class="ql-block">生当作人杰,</p><p class="ql-block">死亦为鬼雄,</p><p class="ql-block">至今思项羽,</p><p class="ql-block">不肯过江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瓷之美</p><p class="ql-block"> “功剜明玉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台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溃。诗人徐夤用这两句话,将瓷器百转千回的美演绎的柔和似水而又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这是对瓷器最高的评价,也是瓷器制作的最高境界。China在英语翻译中就是瓷器、陶器的意思。正如尼罗河畔的金字塔让人们认识了古埃及,如今说到埃及,人们无不油然的想到了金字塔,而瓷器恰似引介和展示中国的一张精致的名片。刚出土的瓷片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瓷器来自于泥土,似乎是为了赶赴一场前世的约定,完成一次生命的燃烧。一次炼狱,或许就是一次涅槃,有了火的锤炼,泥土有了筋骨,修得如玉的瓷器。</p><p class="ql-block"> 瓷器不仅是在火中的涅槃,在泥土中的生命,更是中国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瓷器和陶器是人为制作的物品,他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意识,突出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p><p class="ql-block">李采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陵墓文化</p><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人死之后,肉体已逝,但是灵魂应永存,帝王更是不同于凡人,去世之后更应该修筑陵墓,以诉求先帝,保佑江山社稷得以永存。</p><p class="ql-block"> 楚王墓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仓促的葬礼,所谓“依山为陵,凿山为藏。”庞大的规模,工程的浩大,其设施结构的一应俱全,再现了基西楚汉王奢侈的生活场景,也印证了汉代盛行视死如生的丧葬观。但这其中对当今所含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证明前朝的雍容华贵,还是为了体现人民的技术精湛?中华文化的千古流传,中国思想的源远流长,唯有经过历史文物的记载出土来证明。修建陵墓不单是为了安魂下葬。从众多陵墓的特点发现,中国古代陵墓是为了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统一之美。中国文化敬天敬神,但在高台上,人们从不请求上天和神,只是为了让天见证人们要靠智慧保护生命,帝王要靠能力征服四方,而不是寄命于天。这一特点的形成,有着浓厚的文化根源,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框架。那么中国陵墓的的特点是什么?中国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可概括为三种形式:</p><p class="ql-block">1、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p><p class="ql-block">2、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p><p class="ql-block">3、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p><p class="ql-block">李采奕</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序</p><p class="ql-block">灯塔指引了光明,协议带来了战争,团结走向了胜利。</p><p class="ql-block">我不向往战征,但却只能接受战争的残酷,淮海战役,参战兵力多,战场范围广,支前规模大,取得胜利强,历史贡献大。西柏坡的油灯带来了光明,使我们的党寻找到了方向,随之展开的便是那毫无人性的战争。</p><p class="ql-block">一封封决心书呈递在了党手中,一台台的担架奔赴在战场上,一位位革命志士前赴后继……这是属于人民的战争,这是属于中国的殊死一搏。</p><p class="ql-block">"苛以国家生死利″,日本人可以不顾一切的杀骤,我们也可以。只是我们不顾一切的是自己的生命和信念。</p><p class="ql-block">展欣萌</p><p class="ql-block">2021.7.4</p><p class="ql-block">对项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本以为戏马台会人来人往,毕竟是西楚霸王当年在操练兵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本以为在大堂中会有项羽的雄姿英发,毕竟是当年能够推翻秦朝政权的将军。</p><p class="ql-block">一代霸主,一个地区的信仰,却因为洒落豪迈,大大咧咧的性格而结束。他是愚者?不,一定不是,他是个赢家。</p><p class="ql-block">你说他不以统一国家为目标吧,但他又背负着疲倦的身躯去四处征战;你说他想霸权一方吧,却又因为儿女情长和必死的决心,在乌江而自刎。</p><p class="ql-block">但我们回归到项羽本人身上,却又突然明白了什么,在他23岁时就开始独挑大梁,以次将军的身份,为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而出征。他晓勇善战,以少胜多。他的志向很远大,似乎从小就明白了他的职责。于是他弃文弃武,执着于学习兵法,这也为他以后的性格与脾气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它一定是赢家呢?他比较称职,学尽了兵法,将自己毕生所学都用在了他的四处征战。常常是以胜者为来结束每场战争。</p><p class="ql-block">虽然项羽在我的心中并没有太好的地位,但在这戏马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那英勇而又短暂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展欣萌</p><p class="ql-block">3021.7.4.</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我们把西方住的高台称为虚无缥缈,则就可以将中国的高台称之为实实在在。</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们要将西方称为虚无飘渺的呢?那是因为对于西方人来说,天是信仰,是一切的主宰。如果更接近天,则天就会听到他的忏悔,给他以救赎。</p><p class="ql-block">那么中国的高台就一定是实实在在的嘛?中国的高台不仅是一种信仰,而且还是一种事实。以史为鉴,我想是一定的。都说高台多悲风,当洪水来临,贵族依据高台九死一生;大敌将至,刘邦筑高台为大败韩信为大将军,为他所用;娇蛮放纵,唐玄宗筑起高台,只为博美人一笑,在中国,每个高台都有它背后的故事,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p><p class="ql-block">人和神是否能共存,这是个深刻的问题,但在中国人眼中,高台是一种信仰,更是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工具。</p><p class="ql-block">展欣萌</p><p class="ql-block">2021.7.5.</p><p class="ql-block">评价刘邦</p><p class="ql-block">“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首歌,一句话,足以体现一个人的辉煌一生。</p><p class="ql-block">我就是这样认识刘邦的。这豪迈大气的诗歌,这铁骨铮铮的誓言,这征战胜利的喜悦!从深层次来看,它更像是一代帝王,一代君主,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宣告世间太平的消息。于是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朝代--汉朝,一个伟大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p><p class="ql-block">你要问刘邦最厉害的地方在哪里?我认为应该是他知人善任的能力。论治国修身,他比不上张良;论齐家正心,他比不上萧何;论战无不胜,他比不上韩信,但最重要的还是他能够平天下。《大学》中常说天下平先要国冶,国治先要家齐,家齐先要身修,身修先要心正,心至先要知至。刘邦和普通人一样,并不能集齐这所有的能力,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却能懂得急他人之所长,利己利天下。</p><p class="ql-block">其次则是他有大爱之心,或许是在农村长大的原因,他体恤平民百姓,认为只有安抚好大家才能平天下。在汉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刘邦去废除了严刑峻法,减轻了赋税和徭役。所以当时人们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刘邦这一举动,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刘邦,一段历史的印记,一个时代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展欣萌</p><p class="ql-block">2021.7.6.</p> <p class="ql-block">淮海一战,胜败已定</p><p class="ql-block">两种前途,命运决战。此时国统区面积占76%,人口占71.4%,军队有430万人,而共产党的军队只有127万人。这场由粟裕将军审时度势,三次上书发起的战役,究竟会是胜者为王还是穷王败寇。为什么正义的总是胜利的?只因为胜利的总是正义的。</p><p class="ql-block">从以上数据来看,国民党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工人阶级与无产阶级,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历史选择了人民的选择。</p><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是打江山,守江山,而在中国共产党心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p><p class="ql-block">逐鹿中原,决战决胜。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为后方支援的共有88万多辆小车,平均每位士兵的身后就有九位老百姓的支持。人民子弟兵也不会辜负百姓的支持,他们秉承着“只要有一个人,也要和敌人拼”的信念,发挥出以一敌百的实力。“为人民死守阵地,牺牲也是光荣的”这是士兵们的口号;使淮海战役胜利的小推车,是人民的行动;坚守阵地,寸土不让,这是将士们的决心;“路标就是路线,枪声就是目标,追的上就是胜利”这是战争的收尾。</p><p class="ql-block">传承红色基因,开创美好未来,这是我们今天的坚持。</p><p class="ql-block">尹若童</p><p class="ql-block">2021.7.4</p><p class="ql-block">对项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项羽是莽而不是刚,对于政治方面是勇而不智,勇而不谋。他的智谋,是范曾,但他也间接导致了范曾的死亡。</p><p class="ql-block">项羽不能绝对的说他成不成功,只能说他成功过。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将军的位置,他一定是成功的,但他作为一个地方,他一定是失败的。他到底还是太年轻气盛,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少了刘邦的老道与圆滑。这样的项羽只能让诸侯服他的武力,失民心者失天下。</p><p class="ql-block">如果他不再刚愎自用,心胸能够宽阔,对于刘邦处置能够果断,对于投降的城池不屠城,对于范曾能更加信任,对于权力的分配更加合适一些,也许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汉朝了。但是历史上又哪有那么多的如果。</p><p class="ql-block">尹若童</p><p class="ql-block">2021.7.4</p><p class="ql-block">风起云飞,波涛汹涌,沛县是汉文化的开始,是历史的转折点。威虎当当,红霞满天,沛县是革命的圣地,也是红色的墓碑。</p><p class="ql-block">微山湖烟波浩渺,水光潋滟,凝聚着天地灵气,交融着物华文翠,环拥着沛县大地,保护着沛县人民。</p><p class="ql-block">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士兵们在沛县的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宏浑悲壮的乐章,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人民的信仰与追求。</p><p class="ql-block">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英雄的精神永远长存。</p><p class="ql-block">尹若童</p><p class="ql-block">2021.7.6</p><p class="ql-block">佛教与儒家的异同点</p><p class="ql-block">佛教与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人类文化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究竟是该信佛教还是相信儒家?这两个宗教有这很多共性。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 下面我们从三个问题来分析。</p><p class="ql-block"> 1.我们从哪里来? </p><p class="ql-block">儒家关于人形成的因是说人是为父母所生,所以孝敬父母是第一位,推崇孝道。有了社会结构,有了亲疏远近之分也,就有了五伦之说。 佛家关于人形成的因来自于姻缘和合,形成这个世界的各种力量共同作用。强调业力所感,因为没有区别,所以没有分别心。强调万法皆空,即是生命和世界的原始状态。</p><p class="ql-block">2.我们是谁?</p><p class="ql-block">儒家强调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强调社会结构。我们是父亲的儿子、是儿子的父亲、是老板的员工,是下级的上级。我们要做的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也就是责任感。应该做的就是君子之道,成为一个君子一样的人。</p><p class="ql-block">佛家强调万法平等,人人都一样,所以不能有分别心。对待任何人都要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以大乘佛教讲究普度众生。要有慈悲心,理解所有人。</p><p class="ql-block">3.我们往哪里去?</p><p class="ql-block">儒家给人的终极目标是到圣者境界。可以内圣外王,成为社会的栋梁,留言、留名、留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声音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佛家给人的终极目标是极乐世界,即精神世界的最高追求。用出离心、般若心、慈悲心为基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成为一个“善”的人。胸怀天下众生,悲天悯人。用个人言行是修来影响这个世界,让众生离苦得乐。</p><p class="ql-block">从以上三点能够看出,佛教与儒家初发心不同,但殊途同归,终极目标都比较一致。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好,佛教的偏重于精神层面,儒家偏重于现实世界,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影响和改变一个人,从而改变这个世界。 </p><p class="ql-block">尹若童</p><p class="ql-block">2021.7.6</p> <p class="ql-block">海战役的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 从淮海战役的进攻方式来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始终贯彻如一。不管是战术修正前还是战术修正后。</p><p class="ql-block">战术修整前</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孤立徐州。</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p><p class="ql-block">战术修整后</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全歼杜聿明集团。</p><p class="ql-block">在黄海大战的三大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是先攻克目标周围,孤立目标,再智取目标,这首淮海大战的一个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张梓涵</p><p class="ql-block">2021.7.4</p><p class="ql-block">项羽是否能东山再起? </p><p class="ql-block"> 百战疲劳壮士哀,</p><p class="ql-block"> 中原一败势难回。</p><p class="ql-block"> 江东子弟今虽在,</p><p class="ql-block"> 肯与君王卷土来?</p><p class="ql-block"> 频繁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很难挽回,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愿意再跟着西楚霸王卷土重来呢?</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项羽是否能东山再起。那么,项羽是否能东山再起?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项羽注定会失败。</p><p class="ql-block"> 秦末统治,惨绝人寰,农民起义爆发,民不聊生,战乱频发。其中出现两个势力最大的集团:项羽领导的集团和刘邦领导的集团,这两大集团在项羽灭秦后掀起了楚汉之争。</p><p class="ql-block"> 秦灭亡之前,楚怀王有言“先入定关中者为关中王”。秦军的主力都在巨鹿,项羽灭秦时,咸阳的秦军主力溃散,再加上张良。郦食其的辅佐,刘邦才先到咸阳,称关中之王。后来,项羽军队又到了函谷关,被刘邦军队阻拦。这是项羽失江山的第一步,没有对大局的准确判断力。</p><p class="ql-block"> 后来,项羽又邀请刘邦来鸿门宴。当时项羽对刘邦是没有杀心的。可范曾觉得刘邦这个人物不简单,现在不杀,后患无穷。于是安排项庄舞剑杀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指刘邦。项庄因有救命之恩也要求舞剑助兴,不同的是项庄舞剑意在杀沛公,而项伯舞剑意在护配公。后来又在樊哙的是助力下,项羽放了刘邦,却留下了致命的祸患。在坐的张良、范增、刘邦、项伯都知道项庄想要杀刘邦,却唯独项羽不知道。从古至今,对敌人仁慈的都没有好下场。鸿门宴之前,项羽没有抓住杀刘邦的机会;鸿门宴之后,项羽再也没有杀刘邦的机会。这是项羽失天下的第二步。</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项羽的目的与刘邦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同的。刘邦目的是统一天下,让天下姓刘。而灭秦之后,项羽的目的是称霸,这点可以从他自封的封号“西楚霸王”来体现出。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历史趋,秦灭亡是历史趋势,是不可逆的。项羽没有看透社会发展趋势。想当霸主,想让社会回到诸侯争霸时代,是有逆于历史发展趋势的。重蹈覆辙,项羽是不可能打败刘邦的。这是项羽是江山的根本一步。</p><p class="ql-block"> 成王败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却在项羽这里有了特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对项羽的崇敬;“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杜牧对项羽的惋惜。“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这是王安石对他的理性分析。项羽虽不能成王,却得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文人的青睐。</p><p class="ql-block">张梓涵</p><p class="ql-block">2021.7.4</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战争多发生于中原地带? </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历史文化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中保存最好的,并且也是最完整。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其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化都已出现断层,只有中国一直延续,5000年来历史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王朝的更替都伴随着战争的存在,如楚汉之争等。每一次大规模的谋权篡位,都先从中原地区攻起,如吴楚七国之乱。再例如距今最近的一次蒋冯唐中原大战,1930年蒋介石拼尽全力同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地区展开一场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阀混战。</p><p class="ql-block"> “中原”是个地域名词。这个词,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已被当时人大量用于口语和书面语。</p><p class="ql-block"> 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得中原者得天下。赢取中原基本上就可以控制这个国家,握做了国家命脉,中原地带之所以如此神奇,源于它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一、从地理位置方面来看</p><p class="ql-block"> 中原地带不管是连接当时的塞外,还是北方地区,江南水乡,巴蜀地区都是很方便的。可以说夺取了中原就意味着夺取了通往各地的要道,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所有商品贸易,以及战争中最重要的粮草运输都将被控制。</p><p class="ql-block"> 二、从人口方面。来看。</p><p class="ql-block"> 北方有着很多人口,在古代,南方基本上都是原始森林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口不多。当时的中原人口比南方要多很多,掌握着中原也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口。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或者建立王朝的首先条件。而南方地区到宋代才开始全面且大规模的开发。两者相较之下,战争注定多数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三、从土地方面来看。</p><p class="ql-block"> 中原地区土地肥沃。在古代,黄河从这里穿过,导致了这里土地肥沃,而土地肥沃也就意味着这里是天下的粮仓。天下的粮草都会从这里走向当时的各个国家。而南方尤其是东南地区,到了唐朝中期之后,才逐渐成为国家的粱仓。</p><p class="ql-block"> 中原成为各个王朝军家必争的地方,这是主要原因。纵观整个中古代历史,只要是土地肥沃、人口密集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就是战争的多的地方。这些先天性的因素,为战争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张梓涵</p><p class="ql-block">2021.7.5</p><p class="ql-block">从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中国历史上重要时期的特点</p><p class="ql-block">秦汉</p><p class="ql-block">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定时期</p><p class="ql-block">政治:</p><p class="ql-block">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p><p class="ql-block">经济:</p><p class="ql-block">建立了以北方为中心的经济圈,经济发展更加便利,集中主要体现在度量衡和货币等的统一。</p><p class="ql-block">文化:思想文化专制集中从法学正统倒入学正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唐</p><p class="ql-block">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p><p class="ql-block">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昌盛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p><p class="ql-block">政治:</p><p class="ql-block">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时期。</p><p class="ql-block">经济:</p><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中后期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繁荣。</p><p class="ql-block">文化:</p><p class="ql-block">全面繁荣、对外开放、兼容并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清</p><p class="ql-block">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开始逐渐没落</p><p class="ql-block">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落后,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p><p class="ql-block">政治:</p><p class="ql-block">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渐没落。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时期。</p><p class="ql-block">经济:</p><p class="ql-block">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的出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依然居于世界前列。后期逐渐没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后期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p><p class="ql-block">文化:</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仍占据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严重阻碍新思想的出现,不利于中国古代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社会转型期</p><p class="ql-block">政治:</p><p class="ql-block">一党专政,党指国民党。前期政治制度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度、民主自由原则。后期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各地军阀割据一方。</p><p class="ql-block">经济:</p><p class="ql-block">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各地军阀割据一方导致经济发展缓慢。</p><p class="ql-block">文化:</p><p class="ql-block">文化交融最繁荣的时期,许多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和国时期</p><p class="ql-block">政治:</p><p class="ql-block">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础政治制度。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p class="ql-block">经济:</p><p class="ql-block">坚持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政治制度。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经济命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p><p class="ql-block">文化:</p><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文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文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梓涵</p><p class="ql-block">2021.7.6</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徐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时逐鹿中原,今朝贯通南北,因而在徐州开展的战役不计其数,作为时间较近政治意义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淮海战役,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其战略位置与政治意义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战役经过:</p><p class="ql-block">粟裕利用淮水支流的位置特点,采用炸桥断路快速机动的方式,在碾庄经过一番血战合围了黄百涛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在宿州对黄维的增援部队进行包围阻击,延缓其向东推进的速度,从而确保了碾庄加基公式的成功实行,就这样作战环节环环相扣,最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合围杜聿明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p><p class="ql-block">简要分析一下解放军胜利的原因:</p><p class="ql-block">一、地缘</p><p class="ql-block">徐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张长江中下游与黄河河道的区间范围之内,南北高,中间第一,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一手难攻,但能够允许大规模机械化部队作战,另一方面徐州的聚落分布特点是沿铁路线分布。并且小村庄包围大镇子,而共产党占领的地方多山,机动比较灵活,且解放军的目的是。以歼灭敌人一切有生力量为主,因此根据地的得失并非守卫反观国民党,蒋介石的目的是攻城拔寨守住土地,但忽略了人员伤亡,处处防守,处处力量分散加之内部不团结,军队体制腐败,最终被力量集中的解放军击败,从而一溃千里。</p><p class="ql-block">二、民心</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共产党能够发动群众力量,并有了后方的物资保障,反观国军盘剥根据地人民与士兵的利益导致不得民心,最终走向失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政权的稳固或衰亡,同样取决于民心向背。</p><p class="ql-block">梁雁哲</p><p class="ql-block">2021.7.4</p><p class="ql-block">文明的高度</p><p class="ql-block">丰县的天空湛蓝广袤,刘邦的祖先埋葬于此。穿越庙宇的红门,打开历史的回忆,只有一座土堆矗立于此,回想起楚王的龟山汉墓,不禁令人叹惋,汉王的曾祖怎会长眠于一座土堆?但当我深入了解历史,体会过往,转身,才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先祖庙的对面是一座高台,远远望去只觉雄伟壮观,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全部蕴藏于这宏大建筑的结构设计,迈过六十七步就站在了高台之上,四面环顾,天空、远山、青树、庙宇,悠远且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好似高祖在宣告后人:这是汉王朝的高度,更是中华文明的高度。“大风起,云飞扬,归故乡,守四方,”看着天空飘动的浮云,我站在高台之上,四面环顾,终于明白了汉王刘邦衣锦还乡之后的潇洒得意,也明白了大风歌中高祖心情的那种豪迈。“魂魄乐此”,我不知他是否真正达到了逍遥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刘邦的先祖死后只葬于土堆,但他的后世却能筑起高台,并造就文明四的多年的高度反观那些受封的楚王,金缕玉衣的雍容华贵,却在南北朝的风雨飘摇之后被洗劫一空,这很讽刺,像极了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空名虚利不惜争得头破血流,却最后一无所获的结果。胸怀天下才有可能成功成仁,而不是只有小我,没有大爱。</p><p class="ql-block">刘邦给予岁月以文明,他的先祖不像楚王一样拥有华丽的陵墓,只有一座土堆,但他自己却在华夏后人的心中筑起一座文化的高台,我们可以通过这座高台仰望伟人,也可以四处环顾,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审视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梁雁哲</p><p class="ql-block">2021.7.5</p><p class="ql-block">汉文化</p><p class="ql-block">汉朝文化能一直延续流传至今,在于它的多元化与灵活性,汉朝的立国之本是无为而治,采取修养生息的方法来恢复汉朝的经济,重振大汉雄威,而独尊儒术则成为了后来汉朝长治久安的基础,大汉王朝的兴盛也推动了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一、文化分支</p><p class="ql-block">黄河文化</p><p class="ql-block">黄河文化包括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都属于仰韶文化的一种分支,当时出现了磨制石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聚落,农牧业也比较发达。</p><p class="ql-block">南方文化</p><p class="ql-block">主要分布于岭南和吴越地区,其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精湛,反映了南方文化的生活,说明人们当时已经对于陶瓷的制造有了一定的掌握与完善,并形成了一种制陶产业。</p><p class="ql-block">关中文化</p><p class="ql-block">关中文化主要为三秦文化(包括当时的废丘,咸阳,栎阳三地)他的民风淳朴,高亢。我们所知的剪纸,窗花,皮影戏,包括安塞腰鼓,均出自于此。</p><p class="ql-block">中原文化</p><p class="ql-block">中原文化在汉代以农耕为主,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因而政治,文化,经济水平在全国范围之内的位置首屈一指,并且不可替代。</p><p class="ql-block">中原大地孕育了齐鲁文化,当中的儒学后来几经波折与发展,成为了汉朝的主流思想,并且当时中医药技术得到发展,例如东汉的张仲景就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就让当时疾病问诊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汉朝中原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在当时的中国有着一定的杰出成果。</p><p class="ql-block">二、陶瓷工艺</p><p class="ql-block">随着人们汉代人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瓷制陶的工艺也变得日趋完善,取土、筑模、制坯定型、烧制、上色。最终,一批批成套的瓷器,被送往全国各地。这些小的瓷器成为了几千年后研究现实生活的线索,也是连接古今的纽带。</p><p class="ql-block">陶瓷工艺的进步与发展见证了一个文明的进步 。同样,精美的瓷器茶杯,那些对称协调的图案花纹(包括柿蒂纹,云纹也是当时身份地位的象征),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飘摇后,仍带给人不乏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梁雁哲</p><p class="ql-block">2021.7.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