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在丽江

诚信一族

<p class="ql-block">  20日下午:下飞机就完成了“七仙女+党代表”的组合,会务安排了接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约16:30,入住古城区</span>“宾家客栈”,这是惜缘帮助联系好的,每天费用100元。客栈位置好,距古城北门入口三五百米,客栈环境不错,客房卫生良好,周边饮食方便,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  我们8人中,有的是初到丽江,有的曾经来过,但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总有些新鲜感。</p><p class="ql-block"> 约17:20,我们出了客栈。应该说,古城的疫情防疫还是比较严格的,要经过查看健康码、查看行程、体温测量方可进入。走进古城,首先看到的是两座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往右是写有江泽民题词的照壁;在古城入口的右边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建筑多为木质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这儿也是很多游人拍照留念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免俗,也是一通拍!拍!拍!</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玉龙桥,由江泽民题字的照壁右侧,沿着新华街由西向东而行。走着走着“七仙女”就走散了,我前面紫气东来、铃儿响叮当、张凌云,后面不见喃喃、小李大刀、叶子、空谷幽兰跟上来。心里想着,我居中就等一下吧!也许等人是最焦急的,感觉是左等不来、右等还是不来,不得已回过头来沿途寻找着。原来四位美女几乎在街口处没动地方,一个劲地拍拍拍。心想一间店铺、一面墙就能让美女们着迷如斯,这丽江古城处处都能嘚瑟,毕竟走在丽江古城每一条街巷、每一家店铺给人的印象都很文艺、浪漫、温馨、小资情调,这些足以让美女们挪不动脚步。</p> <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们在丽江”,也就成了我们永远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约18:40,我们走到了四方街,该街始建于宋末元初,是丽江古城的中心。四方街自古称为“大研”,这里四周青山,坝内碧野,泉水萦回,形同碧玉大砚,故有此命名。</p><p class="ql-block"> 相传因丽江世袭土司姓木,忌讳筑上城墙后变作“困”字,故不修城墙。城区以四方街为中心,放射出四条大道,每条主道都有巷弄相随,巷弄四通八达,无死胡同。大小路面均铺五色石板,经数百年走磨,石纹毕露,颇为别致。居民住宅多为瓦房,大多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宽敞,门窗雕饰花鸟图案,院内种植草木花卉。 </p><p class="ql-block">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心脏,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明清以来,四方街是各方商贾云集,“赶街”、“赶集”的地方,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而到现在它仍然是最热闹的地方,游人如织,四周小餐馆遍布、纪念品商店也是不计其数。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由四方街左转,走上大石桥。据说过去“大石桥”下溪水能倒映玉龙雪峰,所以又名“映雪桥”,只是现在由于周边建筑格局的变动,此景已不复存在,令人惋惜遐想。</span> </p><p class="ql-block"> 大石桥是密士巷、五一街与四方街的交汇点,承载了几百年古城的商旅往来、市井交流,热闹非凡。而今的大石桥依然繁华热闹,不长的街巷商铺林立、餐馆遍布;周边繁花锦簇风光无限;桥下潺潺流水低吟浅唱,江南小桥流水般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队友铃儿响叮当、张凌云为我们选择了一家网红餐厅——滇西王子。餐厅可谓环境优雅,服务周到,菜品美味,从装饰、设施、餐具到菜品极具民族特色。本来套餐含2杯“酸角汁”,服务员看我们人多,给上了2壶,酸酸甜甜的,如酸梅汁般清凉、可口 、解渴,一切的一切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出得门来还不忘立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  从餐厅出来,大家意向登高一望丽江古城夜景,经了解狮子山“万古楼”是观赏丽江夜景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四方街出来左转,沿着去狮子山的石阶上行,不远处便见狮子山大门紧闭,显然这一愿望落空,但大家仍然心有不甘。后经路人指点,我们直奔文昌宫观景台,说那里是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到了新华街,在新华街一弄堂口左拐,行不远,左首一不大的门楼上书“文昌宫”,门敞开着。据说这是古城内最大的庙宇公园,</span>电视剧《一米阳光》就主要拍摄于此。</p><p class="ql-block"> 大家幻想着灯光下的丽江古城,无暇去顾及文昌宫内的景色。前行十数米就到了观景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参天大树,观景台上设置有望远镜,没注意到是扫码还是投币。遗憾的是丽江的夜景与想象的大相径庭,斑斑点点的灯光并没有想象的那种辉煌。就在大家欣赏着夜景时,我独自走进了对面的院落,这儿应该也是文昌宫的一部分,进门才知原来被改造成了宾馆、客栈,出门时见院子左侧还有两棵几人才能合抱的大树。</p><p class="ql-block"> 但凡庙宇周边总有粗壮的古树存在,也许是僧人修行择地风水好,也许是庙里僧人勤劳的浇水、培土,也许是佛的护佑之功,无论什么原因,寺庙内外参天大树总是屹立在那儿。</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观景台下来不远,几个人见一家客栈装饰清新、别致,不由走进门厅拍起照来。从内心讲,我是怕打扰人家生意的,没想到偏偏被老板发现并走了出来。还好,老板是个年轻小伙,人很客气,邀请我们到里边看看、坐坐,说拍照也是宣传他的客栈,这么一说也让我释怀。我们几人也没客气,参观了客栈的房间和平台上设施,还像模像样地读书小坐、下下围棋,把这当景点似的玩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爱上丽江”,但凡来过丽江的朋友,应该都有此同感。</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丽江,有些梦幻般迷人,在悠长的巷子里、昏黄的灯光下我们走着、拍着。一家家颇有情调的酒吧里,依稀能看见歌手专注的神情;低吟浅唱的民谣、震耳发聩的摇滚更使人迷醉,声音打动了我们这些过客驻足停留。虽然我们因时间、兴趣的关系,未走进既喧嚣又宁谧的酒吧坐坐,但还是留下了那永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酒吧一条街,最著名、最火爆的应该属于“一米阳光”,既有总店、也有分号。但不能确定的,是电视剧《一米阳光》催生、培育了酒吧“一米阳光”,还是酒吧“一米阳光”给了电视剧一米阳光一个创作的遐想,当然,也许二者毫无牵连。</p> <p class="ql-block">  28日:结束了雨崩的活动,约15:30,我们由香格里拉回到了丽江,回到了“宾家客栈”。大家稍事休整,觉得在丽江的光阴不能浪费,几个人遂一拍即合,束河古镇走起!</p><p class="ql-block"> 束河古镇,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这次丽江之行才搞明白,原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是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span>不过这样算来,丽江古城我们只游览了三分之二,留下白沙古镇终将是一个重游丽江的诱惑。 </p><p class="ql-block"> 约16:40,我们由古镇南门进入,沿着中和路走着、看着、拍着。在我的印象里很多古镇是相像的,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就更相似了,街巷的道路,两旁的商铺、酒吧,屋前的小桥、流水,当地的土特产等,这些和丽江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这只队伍也不断减员,原本的“七仙女”成了“五朵金花”了。</p> <p class="ql-block">  约17:40,我们走进了束河古镇的四方街,这儿地处古城中心,是茶马古道沿线贸易活动的物资集散地。四方商客、村民云集于此,或进行商品交易,或开展茶马古道上各民族间文化交流,是当时“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而今四方街依然演绎者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走过四方街,我们沿着清泉路而行,约18:00,到了“三眼井”。</p> <p class="ql-block">  这里被称为“飞花触水”,原是一片蛙鼓鸣奏的乡村水塘,如今成为酒吧环绕、游客徜徉的酒吧休闲区。据说四月楸木花开、春风荡漾之时,可见无数花朵从空中幸福地飞坠柔波里。或者,夜半酒酣,如花的美女会飞身跳入池中,那是真正的飞花触水,不知现在还能否看到那“壮丽”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街巷风景极佳,潺潺溪水清澈透明,彩色的锦鲤自由地游着,天空漂浮的白云倒映水中,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特别是三角梅十分抢眼,这一切把这不大的地方点缀的非常漂亮,让人流连忘返,这应该也是束河最热闹的地方了。</p> <p class="ql-block">  见有人拍写真,便偷拍了一张,感觉效果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人说束河与之丽江商业化没那么严重,但是走上一趟你就不难发现,束河游人寥寥,而丽江街巷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要吃、要住、要玩、要购,没有了商业化又怎么能保证游人之需呢?我认为只要正常的公平交易、没有陷入无序的竞争、没有坑蒙拐骗就不能算“严重”啦。</span> </p><p class="ql-block"> 约19:00,我们回到了北门,在等公交车之机,留下了北门和路上牌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束河古镇回来,我们又一头扎进了古城,去寻找上次意犹未尽的“滇西王子”。不巧的是店里因故晚餐停业,服务员给我们介绍到滇西王子的另一个店。不知是厨师有别还是我们口味有变,感觉原有的那种味道“淡”了很多,应该说如果第一天是这么一种感觉就没有今天的回头。</p> <p class="ql-block">  29日:晚上就要离开丽江了,总是觉得来一次不易,还是多走一走、多看一看,甚至恨不得走遍丽江的角角落落,把丽江古城刻上记忆的芯片。</p><p class="ql-block"> 约05:10(相当于内地04:00左右),一个人独自走出客栈,天黑黑的,街上空无一人。走进古城,除了闪烁的灯光,没有了白天那种人流的熙熙攘攘,没有了晚上那种酒吧喧嚣、霓虹闪烁,唯有自已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清脆声响。一个人在新华街由西而东走着,也许是太静了,走着走着有种无名的“怕”,不由自主地由新华街转到了东大街折返,当到达玉河广场、拍下“祈福牌”第一张照片,时间约为05:30,不过天也就蒙蒙亮了。而且见环卫工人在那儿列队,应该是领导布置任务、提要求吧!</p> <p class="ql-block">  2005年10月我曾到过丽江,印象中从木府出来,不远处的街巷和大市场差不多。两侧摊位一家挨着一家,上面支起的布篷高低不同、颜色各异,店家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一个“乱”字了得。十五年过去了,现在走在街巷与之比较,真是天壤之别啊!</p><p class="ql-block"> 无论怎么说,天津也算大城市了,有朋友去完卫生间出来,感觉我们是从农村来的。再看看随处可见的“洗手台”,既可以洗洗手脸,也有直饮水可供,设施配置也够人性化。街巷干净有序,店面装点文艺清新。樱花餐厅周边装点的最为丰娆,茶马古道上马帮雕塑栩栩如生,屋檐下红灯笼随风摇曳,各种植物、花卉布满屋檐下、窗台上,给人以满眼生机,走在铺满彩色“桃心”石板路上那种温馨、浪漫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丽江的美与生俱来,在我看来,若没有后天的、方方面面的努力,丽江也不可能有今日之辉煌。</p> <p class="ql-block">  官门口古为“关门口”,是丽江城内一座古建筑桥,为丽江木氏土司所建。古时候这里是达官贵人与穷人的分界线,里面是富,外面是穷。这道门代表了权力、钱力和拳力,是不可侵犯的标志。2009年丽江市政府,把“关门口”改为“官门口”。</p> <p class="ql-block">  要想从灵魂深处感受丽江的绝代风华,木府必定是不可错过的一站,百年激荡的木府风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但我们的时间总是有限,不得不一大早到“木府”外围转一转,站立高处向木府望一望。远远看到木府内大殿“议事厅”三个大字,也算了却一桩心事吧!</p> <p class="ql-block">  北门出来,走进了大研花巷,走上了观景台,最后的“丽江古城”永远定格在07:20。</p> <p class="ql-block">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以北25公里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间积雪终年不化。在当地纳西人的眼里,玉龙雪山是一座神山,传说是纳西保护神“三多”的化身,一直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约08:50,我们到了玉龙雪山停车场。在司机师傅的指引下,我们完成了验票、排队、乘坐缆车。</span></p> <p class="ql-block">  浮雕为纳西象形文“玉龙雪山”,很形象地表现出古人对玉龙雪山的描述:从山脚望去,冰舌悬挂,在阳光的照射下,不白而绿,绿雪万仞,仿佛一块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怪石嶙峋之间,气势磅礴,造型玲珑秀丽。随着时间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雪山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叠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p> <p class="ql-block">  约09:50,我们下了缆车,此时海拔为4506米。见有海拔标志的大石头,很多人都想留下点念想,拍下照片便是永久的记忆。我们赶过去时,人也多了起来,有些人便坏了规矩,互不相让,实在大煞风景。我们急匆匆拍下照片离开了那标志性的石头。回来发现,这是我相机在这儿拍下的唯一一张带有标志性石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高海拔地区,70米(海拔4506到4576)的爬升也是艰难的,稍快一点就会气喘吁吁。爬升过程也不难发现,上上下下的人群中,总会有手拿氧气瓶的人,边走边“吸溜吸溜”地吸着氧气。</p><p class="ql-block"> 我是很意外的,2005年时,下了缆车,双脚如踩棉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是高反。而这次竟然一切如常,就算在后面的200米的爬升中,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同去的5人都一切正常,也许雨崩徒步大会是一个极好的适应呢。</p> <p class="ql-block">  约11:00,我首先爬到了最高一个观景台,海拔4680米。当时人还不是很多,偶尔在带有标志的地方尚能随意拍照。慢慢地游客一批一批涌了上来,不大的观景台上挤满了人,想拍下一张“干净”点的照片实在太难了。</p><p class="ql-block"> 队伍一天天“减员”,昨天还“五朵金花”呢,今天就剩“四大美女了”。偷拍的几位美女收进美篇,权当扩充“队伍”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传,玉龙雪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山洞,由于常年云雾缭绕,只有每年秋分这一天,才能有一米的阳光照进洞中,如果有情侣可以沐浴到这短暂而可贵的阳光,就可以得到永久的爱情。这一传说,如今演绎成令人心动的现代爱情剧《一米阳光》。</span>由此看来,酒吧“一米阳光”和电视剧“一米阳光”二者确实毫无牵连。 </p><p class="ql-block"> 返回时,在临近“4506”平台的栈道上,留下了最后的玉龙雪山照片。</p> <p class="ql-block">  约14:30,我们乘坐景区大巴车到了蓝月谷。蓝月谷的前身是“白水河”,晴天时,水的颜色是蓝色的,而且山谷呈月牙形,远看就像一轮蓝色的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所以名叫蓝月谷。而白水河这个名字是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所以又叫白水河。蓝月谷中的河水在流淌过程中因受山体阻挡,形成了四个较大的水面,人称“玉液湖”、“镜潭湖”、“蓝月湖”和“听涛湖”。</p><p class="ql-block"> 湖岸四周植被繁茂,远处雪峰映衬。湖水是透明的蓝,些许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映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管蓝月谷的介绍如何忽悠,蓝月谷的美实实在在,还是很让人留恋的。</p><p class="ql-block"> 约16:20,我们回到停车场,司机师傅接我们回到丽江。</p> <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约20:00,正是夕阳西下,我们跑去大研花巷,欣赏夕阳下的丽江古城。</p><p class="ql-block"> 约21:20,我们离开“宾家客栈”,直奔丽江机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