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在天路流浪

老树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西去的列车</p><p class="ql-block">拉萨街头</p><p class="ql-block">纳木错</p><p class="ql-block">珠峰大本营</p><p class="ql-block">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p class="ql-block">排龙温泉天体浴</p><p class="ql-block">徒步穿越原始森林迷路</p><p class="ql-block">亲吻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过72拐业拉山 南下云南</p><p class="ql-block">飞来寺遥望梅里</p><p class="ql-block">金沙江峡谷中秋夜</p><p class="ql-block">亚丁住工棚 徒步五色海</p><p class="ql-block">回家路上遇盗贼 勇者胜</p> <p class="ql-block">  这篇游记是我09年9—10月份独自前往西藏流浪30天,经历了念青唐古拉垭口救人、租摩托车行驶悬崖峭壁上珠峰大本营、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摔伤、波密原始森林迷路、米堆冰川遇冰裂缝、亚丁河畔睡工棚……</p><p class="ql-block"> 由于原游记贴是发在某户外论坛,而该论坛出资人后来因撤资而使得论坛撤下平台,好在做了备份,现在发美篇以给自己一个足迹印记。</p><p class="ql-block"> 原贴近十万字,800多幅照片,由于对计划去西藏的朋友有参考价值,阅读量超过了14万人次。发表游记的当年,曾经接到全国近几十个电话,大多是询问有关自由行去西藏的问题(因很多读者在游记里跟帖询问西藏的问题,于是我在游记里公布了电话号码)</p><p class="ql-block"> 由于美篇对照片只能发100张的限制,这里重新编辑删减了726张,而文字是拷贝过来,除了因删除照片而设及到的文字部分,其它基本是原文没动。整个游记按时间顺序写就,对于想自由西藏行、想了解西藏风情的朋友,还是可以参考的。</p><p class="ql-block">注:文中的“昏鸦”即是“老树”(老树昏鸦)。</p> <p class="ql-block">  写在游记前面的话</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天路流浪</p><p class="ql-block"> 踏上西去的列车,</p><p class="ql-block"> 独自去西域流浪;</p><p class="ql-block"> 旷古的原野</p><p class="ql-block"> 充满了灵气</p><p class="ql-block"> 圣洁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滋生出虔诚和友善。</p><p class="ql-block"> “身体在地狱、</p><p class="ql-block"> 眼睛在天堂”。</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p><p class="ql-block"> 伸向雪山、森林;</p><p class="ql-block"> 伸向河流、牧场....... </p><p class="ql-block"> 想去西藏已经是很久的事了。终于,有一天,我背上行囊(包括全套露营装备)独自在神奇的天路流浪。历时1个月、行程一万五千余里,费用3930元,其中拦便车总计350公里,徒步里程113公里 。</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二日出发,从九月十三日十四点三十六分收到第一封短信、至十月十日二十二点零五分的最后一封,共收到143封问候、关切、鼓励的短信。正因为有朋友、家人、户外驴友的关心,才使得昏鸦中秋之夜在金沙江峡谷堵车8小时没有寂寞。正因为有朋友、家人、户外驴友的鼓励,才使得昏鸦在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肌肉拉伤;在穿越波密冈乡原始森林保护区迷路打110报警没信号时,有了战胜恐惧的勇气。在这儿,昏鸦向各位表示深深地谢意。 </p><p class="ql-block"> 流浪轨迹:</p><p class="ql-block">武昌-拉萨{硬座45小时、375元,晚上铺开地垫睡在车厢过道)-纳木错(俺表现了一次英雄救美人)-拉萨-日喀则-白坝村-珠峰大本营(租摩托上海拔5250米)-日喀则-拉萨-林芝-派乡-雅鲁藏布江小拐弯(徒步雅鲁藏布江峡谷25公里,拉伤大腿肌肉、在藏民家养伤吃住免费)-派乡-林芝-鲁朗林海-排龙温泉(徒步3公里享受天体浴)-古乡(徒步2天穿越40公里冈乡原始森林迷路3小时报警110没信号)-波密-米堆(徒步15公里零距离接触米堆冰川,遇险冰裂缝)-然乌-八宿(怒江峡谷)-邦达(邦达草原)-芒康(东达山5008米,澜沧江峡谷)-飞来寺(梅里雪山)-德钦(徒步10公里)-香格里拉(金沙江峡谷堵车中秋夜)-稻城亚丁(徒步23公里珍珠海,牛奶海,五色海,三神山)---康定-成都-武汉(硬座24小时 86元 半夜三更与小偷对视 勇者胜)</p><p class="ql-block"> 物质清单</p><p class="ql-block"> 回来十来天了, 满脑子还是雪山、森林、河流、牧场;还有藏族姑娘脸上的高原红、醇厚的青稞酒、热腾腾的酥油茶、肥美的草地上的牛和羊.....</p><p class="ql-block">也有不少朋友问关于携带装备方面的问题,你如果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驴行西藏,在正常状态下,其实很简单:</p><p class="ql-block">1.地垫、250-350克左右的羽绒睡袋(不要相信温标)</p><p class="ql-block">2.高帮军胶,我在拉萨街头23元买一双,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走进米堆冰川,穿越冈乡原始森林.... 一直回到武汉,而且不穿袜子,极其受用。</p><p class="ql-block">3.带3条宽松的半头短裤,就像夏天在武汉街头穿的那种即可(千万不要穿 那种紧身的性感三角裤)。即使住青旅男女混住的大房间也不会感到不便,而且徒步、坐车都显舒服。</p><p class="ql-block">4.一件冲锋衣,一件抓绒,一条厚实的迷彩裤,即使上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也没关系,不会冻S你。</p><p class="ql-block">5.墨镜,登山杖,头巾,便帽一件不能少,有这些,基本上不用带防晒霜。</p><p class="ql-block">6.关于相机,如果你不喜欢跟团旅游,你不喜欢自驾,你是一个徒步、穿越、自助游爱好者而又不喜欢请背夫、向导,你还是不要上单反 ,那 动辄几千上万的烧钱机器,除了携带不方便,而且很可能给你带来其它的麻烦(摄影发烧友不在此列)。不过一般的4倍变焦的卡片机,对于 西藏那蓝天白云,远方的雪山,眼前的草地,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换一个长焦,还是挺实用的。临走前,我花1500 元,托被窝拍了一个 二手的松下ZF18(已经很落伍的机型),图像设置3.5M,数码+光学23倍变焦 ,基本能满足到此一游的感觉。在此谢谢被窝了。</p><p class="ql-block">沿路充电还算方便。其它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带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天路流浪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  西去的列车</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00九年的九月十二日二十三时四十分,264次列车离开武昌站,象一条巨龙不停地奔驶着,跨过了长江,越过了黄河,驶上了黄土高原,向着可可西里、向着天路开去……</p><p class="ql-block"> 白天,凝视窗外的河流、山川;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打开彩条地垫铺在车厢地板上,合衣而卧。</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也就在列车在运行30个小时后,于早上五点多停靠上了格尔木站。虽然夜色茫芒,但当我踏上小小的站台时,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天空,无际无云、星星似乎离我很近。黎明前的高原如梦幻一般地宁静。列车按时从格尔木站开出,驰上了可可西里、驶上了被誉为“天路”的世界屋脊.....、</p><p class="ql-block">我想起这首诗:</p><p class="ql-block">你是否听说过可可西里,</p><p class="ql-block">那里飘流着冰冷稀薄的空气。</p><p class="ql-block">你是否去过可可西里,</p><p class="ql-block">旷古的原野充满了灵气。</p><p class="ql-block">那里是人类生命的禁区,</p><p class="ql-block">千万年来顽强地演绎着大自然的奇迹。</p><p class="ql-block">那里是一片圣洁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原始的生态宛如纯洁美丽的少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可可西里 4</p><p class="ql-block">车过唐古拉,我又想起关于唐古拉的诗句</p><p class="ql-block">没见过天空这样高远</p><p class="ql-block">没见过胸怀这样博大</p><p class="ql-block">没见过白云这样圣洁</p><p class="ql-block">没见过积雪这样无暇</p><p class="ql-block">哦,神奇的唐古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雪山</p> <p class="ql-block">  拉萨街头</p><p class="ql-block">在火车上与武汉驴友猫猫、叶子、猪3人不期而遇。2天2夜的行程,因为有了同伴,也因为不时翻阅几万字的路书,也就不显寂寞。对面靠窗坐着一个帅哥小C,谈吐之余,知道他因为和LP分手,决定去西藏散散心,也想在拉萨找点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去西藏的驴友中流传着一句话:到西藏流浪的人,不外乎三种人:</p><p class="ql-block">1.失业;2.失恋;3.神精失常 ;小C大概属于1.2这两种类型,我自嘲理应属于第三种类型了。</p><p class="ql-block"> 264次列车,没有晚点。从武昌开出,经过45小时9分的运行,行驶3911公里,于14日晚20.35到达拉萨站.从格尔木开始,264次列车不断地向西追赶着太阳。晚8点半,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武汉,早已黑静;在青藏高原,晚霞却刚刚收去她的余晖。下车后,没有去坐的士,而是坐 79路公交直到布达拉宫,然后我们4人打的去了路书计划的“慕野客舍”。</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五日 第四天</p><p class="ql-block">“慕野客舍”坐落在色拉南路。老板是一个网名叫喜力的东北小伙,大起大落的经历让人惊异。而他的一个叫“鬼子”的伙计更让人匪夷所思。鬼子为人豪爽,辽宁葫芦岛人,34岁,光头、八字胡,略显老成。和老婆离婚后,变卖了家产,从葫芦岛徒步进藏,走到川北马尔康,因病修养一段时间后来到拉萨,在“慕野客舍”当了二掌柜。其实“慕野“就2人,老板喜力常带队伍走墨脱,鬼子就在家给驴友做饭,料理客舍了。呵呵,大凡到西藏的流浪人,一定在他内心深处,都深深地埋藏着不为别人所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初秋的拉萨,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海拔3600米并没有让我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反而让我觉得与喧闹的武汉没什么两样。街上不时有手摇转经筒的藏民匆匆而过。在拉萨的2天,除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特地去看看,我没有怎么逛街。和小C去了一趟八廓街。看见满街的珠宝首饰,小C一句调侃的话至今让我想起忍俊不住:这都是从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批发来滴水货!</p><p class="ql-block"> 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我没有买门票进去,因为不信佛,也不懂教,当然谈不上有兴趣了。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留一影子、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 不过,初见布达拉宫,还是被它那依山而筑、巧夺天工、布局协调、巍峨壮观,气势磅礴地坐落在拉萨的红山之颠而震撼。晚上,又约猫猫、叶子、猪一起去逛布达拉宫的夜景。景观灯中的宫殿更加光彩夺目,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巍峨壮观,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布达拉宫东南一隅有一片绿树成荫,清水映蓝天的地方。虔诚的藏民不停的对着宫殿顶礼膜拜。开始,我还不好意思正面拍摄,在慢慢地接近找角度的时候,才感觉到他们虔诚的心,在膜拜时根本就没感觉到你的存在。 </p><p class="ql-block"> 仍由路人围观 他们旁若无人 只有佛在心中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路人的指点,准备前往拉萨著名的大昭寺。走到广场的东南角,遇到一老者,倒着走向我的面前(想必是在锻炼身体)。我让过他,等到正面朝向我的时候,我立即上前问老者,哪条路是前往大昭寺的方向。老人用他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不厌其烦、反复给我讲解怎么去大昭寺,甚至于精确到走多少分钟向右拐,再多少分钟向前走到一十字路口过马路,再走多远就可看见大昭寺。我看着眼前和蔼可亲的老人,立即敏感地觉得在他身上一定有我感兴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急于赶往大昭寺,而是和老人攀谈起来。</p><p class="ql-block">“您到西藏多少年了”我问</p><p class="ql-block">“呵呵,我就是西藏人”</p><p class="ql-block">“您的普通话说的好标准呢,我以为您从内地援藏来的”</p><p class="ql-block">“我是地地道道的藏族人”</p><p class="ql-block">“那您......”</p><p class="ql-block">“我出生是日喀则乡下的一个农民.....,”</p><p class="ql-block"> 老人看看我,慢慢打开了他记忆的大门,娓娓道来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原来老人叫平措,出生在日喀则乡下,今年已经67岁。40多年来凭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呕心沥血的为党、为人民工作,也为党和人民所信赖,从一个日喀则乡下的农民,慢慢从乡到县、到日喀则地区、再到自治区,65岁退休时,已经是自治区副主席,副省部级。我也向他谈到我对西藏这块神奇热土的好奇和向往。并告诉他我将去珠峰大本营、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穿越冈乡原始森林等等。老人说,西藏治安很好,特别强调要我注意车祸的发生。平措副主席的一番话让我感动。的确,西藏自去年3.14事件后,治安有了很大变化。特别临近国庆期间,拉萨街头武警、公安、保安大联防,晚上走在街头常常可以看到装甲车巡逻的身影。安全的社会治安,和谐的社会秩序,让我完全打消了在西藏只身旅游对于人生安全的顾虑。和老人临别时,恰好在广场一角有个当地的摄影师认出了平措副主席,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我理所当然请摄影师用我的相机给我和副主席照了一张合影,我也另给老人单独照了一张以收藏纪念。临走给了老人一张自制的联系名片,并诚恳的邀请老人到武汉我家做客。</p><p class="ql-block"> 当地的摄影师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给我和平措副主席留下一张值得我永远珍藏和记忆的合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先后被称为惹刹”、“逻些”等,9世纪改称“大昭寺”,意为“存放经书的大殿”,清代(公元1644~1911年)又称其为“伊克昭庙”。它是西藏地区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汉藏结合木结构建筑。 历代的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就在这里举行。</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门前挤满了转经的信徒,他们有的不远千里,磕长头前来朝拜,为的是朝拜大昭寺里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 在拉萨,藏族人将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我和小C围着大昭寺信步转圈,发现大昭寺实际上是拉萨人生活的中心,周围人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膜拜转经涌动的人流、八廓街商店摊铺上喧闹的叫买声、摩肩擦踵的旅游者、休闲晒太阳的市民,不停的巡逻执勤的武警公安,这一切组成了拉萨生活的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在大昭寺门前挤满了虔诚的藏传佛教徒,有的是全家或川西、或滇北、或藏区各地“磕长头匍匐在山路”、历尽几个月甚至于几年艰辛,举毕生之财而来。 </p><p class="ql-block"> 手中数着佛珠,默默念着佛经,安心静养的教徒、顶礼膜拜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拉萨街头 到处可见摇动着经筒的藏民 </p> <p class="ql-block">  九月十六日 第五天 纳木错</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四日晚上到拉萨,十五日在拉萨逛了一天,除了吃饭和住宿,我没有花出去一分钱。游客常常光顾的珠宝首饰、纪念品、藏药、藏区小吃及土产,对于我,没丝毫兴趣。晚上在“慕野客舍”打听去纳木措的有关信息。</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下午2点出发去纳木措,第二天上午9点从纳木措回返,不包括吃住、费用180元”。老板喜力说。</p><p class="ql-block">“门票?”</p><p class="ql-block">“ 含在180元内,纳木措住宿约40元"</p><p class="ql-block">我默想一会,网上说在当雄租车过去单边不含门票还100元,由纳木措到当雄,及拉萨往返于当雄的车票,及时间考虑,还是喜力说的划算。而且在纳木错的时间段也好、即可看日落、亦可观日出。于是立即对猫猫说,可以接受,要喜力当即电话定了座位。</p><p class="ql-block"> 十六日下午两点,我们准时上车出发,同车的有一对北京过来的年轻情侣,问起,才知道他们是通过旅行社安排来的,费用每人260元,据说也有通过关系能拿到150元的 不过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汽车沿青藏公路向西北,不久,即驰离拉萨在空旷的荒野上疾驰。左侧是藏铁路。再向前行,进入草原,草原上散布着许多水洼,沿途既无房屋,也少人迹,只是偶然遇到一些正在啃食青草的羊和牦牛。天气时阴时晴,不久,青藏公路折向东北,沿着缓缓的坡度持续爬高,铁路线也转移到右侧。左侧出现绵延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公路与山脉并行,一座又一座的雪山,连成一线向遥远的天际延伸。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个多小时的行驶,沿路经过著名的羊八井,到达当雄后,汽车离开青藏线,向左拐入通往纳木错的专用公路。不久即到了攻略上提到过最难爬的山是去纳木错途中的那根拉山,虽然有点夸张,但那根拉山垭口海拔5190米,连续十几公里弯道陡坡,有时即使挂上一档、油门踩到底,车也慢的跟走路一样。</p><p class="ql-block"> 车终于停在那根拉山那块著名的标志性石碑前的坡下,同行的车基本都是装着去纳木错的游客,大家相继来的碑前留影纪念,人多,场面有点乱。加上5000多米的高原反应,与3600米的拉萨相比,明显感觉氧气不足、呼吸困难,走路都有点蹒跚。有个车上的美女就干脆躺在车上抱着氧气罐不下车了。我05年曾经去贡嘎雪山翻越过4700米的子梅垭口的经历,还能适应。</p><p class="ql-block"> 当我手拿相机,爬上小坡、来到那根拉山石碑前时,旅游者都在抢着拍照,这时正好看见同车的美女叶子站在了碑前。我看着她面朝我,背对着石碑,头和身子向她的右侧倾斜,手指张开指向地面,我正纳闷她怎么摆这样一个难看的POS,霎时感觉不对劲,叶子脸显得极其苍白,脑子马上反应出这是高原反应的症状,不等我做出反应,叶子侧身背朝上向地面倒下去。我立即向前在背后抱住她,努力向上想把她抱离地面,往车停的方向走去。无奈在这5190米的念青唐古拉垭口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用力过猛,自己也感到脑门血往上涌,两眼冒花。我努力不让自己倒下去,同时大声呼叫猪(同车驴友)上来背叶子,有几个好心的游客也手忙脚乱的上来帮忙抬,好不容易把叶子平放到车上的座位上,司机说要赶快往山下开,我要猪立即到别的车上找氧气罐,趁着叶子吸氧后明显好转,猪继续照料叶子,我赶快去石碑前“立此存照”。 </p> <p class="ql-block">  通过那根拉,就算翻过了念青唐古拉山脉,向前一路下坡就可以到达圣湖“纳木错”了。下山后,天色转晴,浓云消散,透出了湛蓝的天空。纳木错在远处的阳光下闪烁着眩目的光芒,仿佛是在热情地向我们召唤。 景区道路左侧是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 另一侧是美丽的纳木错草原,可惜由于刚才在那根拉救美人消耗体力过大,心胸均感沉闷、难受。无心观赏车窗外的风景,一直到车停扎西半岛宿营地,我才有所好转。安排好房间,放下行李,猪在房间照料叶子,大家都迫不及待来到湖边。</p><p class="ql-block"> 远眺之下,纳木错和其它的高原湖泊并无两样,只有来到它的身旁才能领略它的浩瀚和神圣。巨大的湖面,巨大的经幡,巨大的玛尼堆,纳木错沁人心脾的蓝色,念青唐古拉洁净无比的白色,还有那美丽的传说,这一切都在向你述说纳木错的不同凡响。“纳木错”藏语“天湖”的意思,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它在藏民心目中有非常神圣的地位,每到藏历羊年,朝圣者就不远千里来这里参加转湖节,据说最强壮的汉子徒步绕湖一周最少也要十多天。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大概只有武汉的一半,可能是大脑缺氧的缘故,思维比较迟缓,不过心神却极为宁静、安详,让你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你已经不是你,你已经和雪山、湖泊混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蓝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低低的白云紧贴着矮矮的雪山,周围万赖俱寂,宁静中又略带着几丝神秘,站在湖边遥望天际云水相接处,天苍苍,水茫茫,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天空与大地已浑然一体,自己离天已经很近、很近......</p><p class="ql-block"> 站在纳木错圣湖边,我举起了相机,对着圣湖、对着雪山、对着蓝天下的飞鸟.... </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湖边,周围万赖俱寂,宁静中又略带着几丝神秘 </p><p class="ql-block"> 天苍苍,水茫茫,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自己离天已经很近了 </p><p class="ql-block"> 晨曦中的纳木错显得那样雅儒而美丽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扎西半岛在纳木错的东北角,也是纳木错最美的地方:从这里向西眺望,清澈的湖水泛着蓝光,放远望去碧波浩渺,好像是大海;隔湖向南看,对岸念青唐古拉山的白色雪峰连绵起伏,与天边的白云相接,朦朦胧胧,分不清</p><p class="ql-block"> 那里是雪山,那里是白云。岸边有许多小小的玛尼堆,它们虽然只是几块叠放着的湖石,但却是藏胞向天神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造访圣湖的后来者都会对前人的虔诚怀着深深的敬意,从无人去触动这些石堆,因此,它们可以常年累月地伫立在湖边,日复一日地守望着雪山天湖,向神灵述说垒石人的虔诚祈愿和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纳木措湖等了我多少年,我便等了你多少年--《仓央嘉措情诗》,可见纳木错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心目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七日上午九点,拍过朝阳中的纳木错,我们准时上车。</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美丽的纳木错;再见了,美丽的扎西半岛。</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蓝天、白云、雪山、湖水----如诗如画的组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七日 第六天 去日喀则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离开纳木错,翻过那根拉山口,再次驶入当雄草原。一路的蓝天碧草,朵朵白云。经当雄县城重上青藏公路,返拉萨的路上再次远望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峰(7162米),连绵雪山、晴空万里。坐在车上,已无暇顾及窗外的美景,心里盘算着去珠峰大本营的事。本来我的计划里是没有安排珠峰的,我想把它留到下次去阿里的时候一起去。现在看见天气这般晴好,正是观珠峰的好机会,而且已经在家开好了边境证,也做了去珠峰大本营的攻略,岂有不去之理。</p><p class="ql-block"> 从网上搜索和朋友的介绍,除了自驾,从拉萨去大本营一般人们是在拉萨拼车,4天往返费用,租车费、车辆进山费(一个轮子100元,如果是4个轮子的小车就得400元)、门票、自己的吃喝拉撒睡以及需要A司机的所有开支,算下来每人都得2000元左右。我想自己坐班车进去。在家曾经听驴友说从日喀则有上珠峰大本营的班车,如果确有这趟车,那费用则可大大降低。盘算下来,觉得费用只需六、七百元。</p><p class="ql-block"> 打定主意后,决定当天(9月17日)到拉萨后即刻转车去日喀则。猫猫原打算拼车去大本营的,听我说要坐班车去的打算,也就决定跟我一起走了。哪知道错误的信息,导致后面吃尽了苦头,甚至于观珠峰美景的心情都打了折扣。</p><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多到达拉萨,和猫猫草草收拾行装,匆匆赶到拉萨客运西郊站,下午15.30点坐上了开往日喀则的班车。</p><p class="ql-block"> 返拉萨的路上再次远望著名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山脉 </p><p class="ql-block"> 拉萨到日喀则的车票,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54元。开车的是一个中年的汉族人,在我看来,和当地藏人倒没什么两样,我坐在前排靠司机右边的位置,和司机聊天,知道他出生在拉萨,后来回重庆老家生活过一段时间,终因不习惯老家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而又回到西藏工作。呵呵,我点头顺着他的话说,重庆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出奇的热;重庆又是中国有名的雾都,冬天潮冷严寒。他说。西藏气候好,夏天不热、冬天由于干燥也不是显得那么冷,除了藏北无人区外,河谷、盆地一带都是这样。蓝天白云,空气更没说的,没有一点污染。我不停的点头表示赞同。看来这位司机在藏区生活还是很滋润的,一面开车,一面大声地唱着我听不懂的藏族歌曲。他的嗓音很动听,而且高亢,有康巴汉子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拉萨—日喀则273公里,走318国道,路况很好,可是由于限速,每到一个限速登记点,司机都得下车登记时间,到日喀则已经接近晚8点半。不过由于时差,9月中旬的日喀则,要到晚9点才黑尽。</p><p class="ql-block">下车后。我们没有来得及安排住宿、吃饭,就首先来到日喀则客运中心站买第二天去珠峰大本营的车票,一问才傻了眼,日喀则根本就没有到珠峰大本营的营运班车。我想也可能是个体户开的线路,经多方打听均告没有这趟客车。有人告诉我可以租车,得到的答复是价格比在拉萨租车更贵,而且在日喀则很难找到拼车的人。这雷人的信息还真雷倒人。咋办?总不能返回拉萨吧,我决定再坐定日的班车到定日再说,我信奉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于是买了第二天上午唯一一趟开定日的班车。</p><p class="ql-block"> 坐在我身后的都是当地藏民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月十八日 第七天 珠峰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从日喀则到定日,要经过拉孜。拉孜县属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西藏后藏地区的粮仓,河谷地带是大片的青稞地。美丽的湖泊、河流、青稞地养育着拉孜世世代代藏民。 </p><p class="ql-block">河谷地带大片的青稞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八日上午,日喀则发往老定日班车8.30开。经过海拔5000米的优弄拉山口到拉孜,再翻过海拔5220米的加措拉山口,才能到达老定日。实际上怪我疏忽,带着攻略没有仔细再看看,当车翻过加措拉山口,进入谷地不久,到达一个小集镇时,我向车窗外望去,突然感觉有白坝2个字从眼前晃过,我马上告诉司机,就在这儿下车,不去老定日了。在我做攻略的时候已经知道在白坝村是进大本营的岔路口,只是在买票的时候忘记这一重要信息,买了日喀则到老定日的车票,多花了20来元,让我心痛了好一会。</p><p class="ql-block"> 在白坝村中挂着巨大的横排: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欢迎您 </p> <p class="ql-block">在白坝村下车后,打听去珠峰大本营的有关信息、当问到一个开金龙中巴 车司机的时候,他问我有几个人,我说2人,他说你等一会,日喀则朋友刚刚打来电话,说有6人去珠峰,你们8人一起坐我的车上去,我问多少钱来回,他说不能低于2500元,我算算,8人计,人平310元,加门票180,也不过490元,还是很划算的,觉得我的运气还不错。趁等人的功夫,我和猫猫一人去吃了一碗牛肉面。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那6人从日喀则过来,已经下午2点了,看见金龙车司机启动车子往新定日方向开去,我拦住问他往哪儿去,司机说去定日找找,恐怕他们6人不知道是在白坝下车,而进定日去了,直到这时,我才犯嘀咕,莫不是忽悠我吧,但是心里还是往好的方面想。</p><p class="ql-block"> 直到下午3点,我才感觉金龙车是彻底没希望了。再没有车,可能就失去看珠峰日落的景象,我坐在白坝村的十字路口心里暗暗着急起来。与此同时,不断有摩的司机来来回回问我们到哪儿去,当听说我们去大本营时,提出价格都在500元以上,我懒得理他们,倒是一些小孩子围着你转,有叫卖活化石的,也有讨要糖果之类的,心里喊烦,要知道这些小孩子都被来来往往的游客所惯坏了,连书都不读了,成天就打着游客的主意。看看时间,3点半,猫猫也着急起来,小声说,就租摩托车上大本营吧,我不置可否,但是心里活络起来,把租摩托的费用压到400元。打定主意后,我就有意无意的瞅瞅摩的司机,有注意我们的司机就过来问,我说去珠峰300元,你要去,我们就马上走,不去就不要多谈了。有司机出价到450元,后来又有要400的,对于要400的虽然是我能够接受的价码,但是我表面不动声色,一口咬定300元,司机看看我说,你出这个价格今天你就住白坝了。我不理会,也不看他们。司机逐渐散去,眼看着快4点,有个摩的司机估计下午不可能再找到雇主了,于是走过来对着我说,350元?我装着犹豫的样子说,坐摩的太累,他说负责开的很稳。 “那你还找个摩的,我们现在就走”。其实350元,司机只能得250元,还有100元是交进山费的,也就是我前面说的车轮费,汽车每个轮子100元,4个轮子的越野车的进山费就是400元,而摩的一个轮子50,2轮摩托就交100元。2天时间来回,全部是高海拔山路,着实也难为他们了。他又叫来一辆摩的,在白坝办好手续,我和猫猫每人门票加租车费用是530元。4点,我们向珠峰大本营进发,沿路吃了不少苦头。</p><p class="ql-block"> 白坝村海拔4200米,从这里开始,我们已经进入珠峰保护区了。沿着318国道往樟木(与尼泊尔交界的边境小镇)方向几公里处,就是一个边防检查站,所有过往的旅游者和乘客都得出示有效证件,不同的是,藏民只需查看身份证,而其他人除了身份证,还得查验边境证,(在户籍所在地公安局开边境证是免费的,外地身份证到拉萨也可以办理,不过得付100元手续费)。过了检查站,再行驶10多公里,顺着路边一块高大的珠峰方向指示牌,向左转就进入珠峰专用公路。继续前行不久,到一个村庄,这儿设有一个门楼,第二次查验身份证,边境证、不过多了一项查验门票。</p><p class="ql-block">在去大本营的路上,可以看见连绵不绝的雪山 </p><p class="ql-block"> 在海拔5210米的久诺拉山口放眼望去,有很多高耸的雪峰屹立。旖旎的景观 让你久久驻足,我的摩的司机叫达瓦次仁,四十岁上下,典型的藏族汉子。我问他那些雪峰的名字,他向远方一一指着,说出了5座8千米以上雪峰的名字。由于他的憋足汉话我不能完全听懂,除了他说的珠穆朗玛峰和卓奥友峰(因为这2座雪峰的名字我比较熟悉)听懂了外,其它就没听懂了,回来,对着有关资料仔细看看,标示了一下,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准确,还望高手指点。 </p><p class="ql-block"> 站在久诺拉山口(也有译为加乌拉山口),整个喜马拉雅山雪线一览无余,珠穆朗玛、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等8000米以上的山峰尽现眼前,那种大美、那种震撼难以用语言表达。一般旅游者赶到久诺拉山口多半都在中午以后,而熟悉高原的人都知道,中午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很难遇到好天气,也就很难看到这壮丽的景色。应该说,珠峰与我有缘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久诺拉山口,摩托开始下山,这时,极其使人惊恐的一幕出现了,在一个弯道的地方,摩托突然离开公路向山下冲去,我大叫正要准备跳车之际,摩托突然方向向右打,贴着陡峭的山坡壁上的一条人行小道斜插下去,我紧张的死死抱住达瓦次仁的腰,脸朝向山坡壁,不敢向右看。在这样高的海拔、这样陡的坡度、这样只容2人侧身而过的山路,天底下只有这些常年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才练就的一身胆量和车技。由于我紧贴着他,达瓦次仁可能感觉不舒服,不时用摇动背部或者用他的小腿部往后推我,我不管他怎样表示,就是不松。约20分钟或半小时后,下到一块地势平缓的地方,达瓦停下来,给我边说边连带做手势,显得很生气的样子,那意思是说我抱的太紧,操作都显不方便,我说这样不走公路太危险,他笑着向我伸出一个小指头,我笑笑,无言以对。不一会。猫猫坐另一摩托赶上来,我问她的感受,她说还行。不过明显感觉说话底气不足,后来她补一句:只是屁股有点痛。</p><p class="ql-block"> 车到扎西宗乡,已经六点多,村里有个小饭馆和2个小商店,达瓦问我吃饭不,我说不能错过珠峰晚霞的机会尽快赶路,看地图知道大本营在珠峰的正北稍偏西方向,晚霞照在珠峰上一定很壮观,达瓦也没多说,找熟识的朋友借了一顶头盔和一双摩托驾驶员长袖手套,继续上路。</p><p class="ql-block"> 再次翻过一座山后,到达地势平缓的巴松村。从白坝到大本营有100来公里,一路乘坐摩托车加搓板路走过来已经让我皮肉受苦之极难以忍受,天气也愈来愈冷,达瓦把摩托停下来等后面的同伴,借我的手机打了个电话。我趁这个时间把头巾放下、遮住整个脸;把长边帽檐往下、拉的很低;抓绒外套拉链向上拉满、遮住整个脖子;从腰包拿出抓绒手套,把自己武装地严严实实,仅仅露出双眼。</p><p class="ql-block"> 摩托再次上路,太阳渐渐向西落下,我用左手带住坐板的扎带,右手握紧并向下撑住车尾架,让屁股减轻一点所受的压力,不时地向上抬一抬,就舒服一些,眼睛盯着路边,一公里一公里的数着路碑,总感觉去珠峰的道路是那样的遥远。</p><p class="ql-block"> 在经过一座小桥后,路更难走,摩托一颠一颠地驶进一条小峡谷,两边山不高,太阳已经照不到我们身上,再拐过一道弯后,突然前面一亮,晚霞照在山口的雪山上巍巍壮观,整个山口一片红霞,旖旎的风光让人眼前生辉,我以为</p><p class="ql-block">快到大本营了,只希望赶快结束这颠簸的路程,到大本营拍日照金山。没有要求达瓦停车下来拍照,谁知道在这个极其正确的地方而产生的这个极其错误的想法,让我至今后悔不已,不,应该是后悔这一辈子了。摩托继续前行3分钟</p><p class="ql-block">左右,一个左拐弯,眼前只是无尽的碎石公路,大本营离我们还有一段路程。天色渐渐黑下来,前面隐隐约约看见路两边有房子,我问达瓦,回答说是绒布寺。知道还得近半小时才到,因为这样的搓板路加上天黑,摩托每小时不到20</p><p class="ql-block">公里,攻略上写的很清楚,绒布寺到大本营还有7.5公里。看来,我还得忍受这“不堪忍受”的30分钟。 </p><p class="ql-block"> 晚上快9点,终于到大本营,达瓦直接把我们带到他兄弟开的旅馆帐篷,又冷又饿、天又黑,我们进帐篷,打着手电,达瓦兄弟去打开只能延续2-3小时的太阳能照明灯,然后往炉子里添加牛粪(青藏高原地区民间做饭取暖的主要燃</p><p class="ql-block">料),火起来后,我们围着火炉,达瓦兄弟给我们端上热腾腾的酥油茶,这才使我们缓过劲来。他接着问我们吃什么,猫猫要了一碗鸡蛋面条,我想吃米饭了,就要了蛋炒饭,都是15元。也许太累,也许饿过头了,结果,猫猫吃了点点心,不想吃面条了,就给了达瓦,我的蛋炒饭,基本没做熟,吃着也没胃口(高海拔地区做面条和米饭都要用高压锅,而且很难做熟)。达瓦兄弟给我们烧了热水,洗把脸,泡泡脚就在藏式沙发兼睡床上进入了梦乡。哦,忘说</p><p class="ql-block">了,每床位40“大洋”咧。</p> <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九日 第八天 走近珠峰</p><p class="ql-block"> 早上从睡梦中醒来,打开手机,已快7点。迅速起床,走出哈呼帐篷旅馆,天还没亮,这儿的时差比武汉晚一、二小时。仰头向上望去,满天的星星,点点闪烁。流星划过天空,好像就落在前面不远处。天上人间、我感觉离天空这样的近,看到这么多美丽、明亮的星星,不容置疑,今天是个好天气。向前望去,隐约感觉有人影走动,好像还扛着三角架似的,我意识到是去守那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丽景观。我返身拿了相机,在抓绒外又套了一件冲锋衣 ,朝着人影走的方向过去。天,渐渐放亮,仔细看看周围,大本营是建在两山之间的一块很宽的平地上,靠右边山脚是珠穆朗玛峰雪山融化的积雪,形成涓涓细流、汇集成河。看过攻略,知道它就是有名的绒布河,这应该是最源头的水了!</p><p class="ql-block"> 天大亮,往北望去,在前面的山口,就是著名的珠穆朗玛峰,珠峰对我真是太厚爱了,她静静地躺卧在那儿,终于向我敞开了那神秘的面纱,没有一丝云彩遮住她,犹如一尊裸体的美女雕塑,冰清玉洁、剔透无暇。</p><p class="ql-block"> 当太阳从东升起,照射在珠峰的西侧,并没有使我看到像昨晚在行驶的摩托车上,看到晚霞中的日照金山的那种神韵。当侧身西望,远方不知名的雪峰,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p><p class="ql-block"> 大约七点半,我乘上珠峰大本营的环保车继续向珠峰靠近,在行驶4公里左右后,车停在边防哨所前,一位武警中尉检查了我的身份证和边境证,并将证件扣押在哨所里,说返回去时退给。然后由一位武警战士带领我们绕过一个小山包,哇,珠峰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她,地球的最高点,我们的珠峰!在宁静的高原里,她静静地矗立着。我不禁想到,在宁静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多少骚动和艰辛。在高原山峦林立中,就是这座山峰,却一直,还将永远,让许多不能自拔的登山者为之梦魂牵绕,为之倾家荡产,为之葬身于斯。平均每五个登顶的人中就有一个死亡的。</p><p class="ql-block"> 啊!我突然想到了今年5月18日,一个成功登顶珠峰的山友吴文洪下撤途中遇难....</p><p class="ql-block"> 面对自然,人终归是非常非常渺小的。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永远谈不上“挑战”,更谈不上“征、服”。如果我们一定要挑战,挑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挑战我们天生的极限。</p><p class="ql-block"> 为了挑战天生的极限,我登上小山包,从这儿看珠峰,世界最高峰没有想像中那样气势磅礴,直插云霄。惟有白雪披盖,像一尊女神。在这尊女神的世界里,每到登山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队在这里安营扎寨。于是,在这块平静的土地上,年年上演着多少梦圆梦碎的壮美故事。就因为她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点。</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所看见、所知道的珠穆朗玛峰!</p><p class="ql-block">一缕阳光照射在世界第一高峰 珠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本营侧身西望,远方不知名的雪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 </p> <p class="ql-block">我在珠峰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  珠峰对我真是太厚爱了,她静静地躺卧在那儿,终于向我敞开了那神秘的面纱,没有一丝云彩遮住.</p><p class="ql-block"> 她,犹如一尊裸体的美女雕塑,冰清玉洁、剔透无暇。 </p> <p class="ql-block">  从珠峰边防哨所(官方所能允许我所最接近珠峰的地方)拿回我的身份证及边境证后,原路返回大本营,按照预定计划,于上午9点离开大本营,再次忍受皮肉之苦——4个多小时的摩托下山。运气不错,在下山后接近白坝村的地方,拦到樟木开日喀则的班车,当晚投宿日喀则。</p><p class="ql-block"> 当再次上到久诺拉山口 我和藏族摩托车手照了一张合影 右边即是次仁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返回日喀则的途中,在一个山头休息,次仁指着山下的一处藏民住居,深情的对我说,那是他的家 </span></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日、第九天。</p><p class="ql-block">上午,从日喀则返回拉萨。吃过午饭,即刻上街购买了一件价值15元的轻便雨衣和一双23元的高帮解放鞋,为下一步只身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做准备。原在家准备带登山鞋和厚实的雨衣,但感觉携带显得笨拙,则放弃了。事实上,在拉萨军品店购买的雨衣和鞋子在徒步雅鲁藏布江峡谷时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高帮解放鞋,一路走下来,直至回到武汉,除了晚上睡觉换上一双干净的布鞋外,就是这双功不可没的高帮解放鞋了。</p><p class="ql-block">有驴友曾经问我在珠峰大本营的感受,我想在这里用我9.18日从大本营回到日喀则的晚上,在给一位牙医的手机短信来回答:“17日在海拔5200米珠峰大本营,吃着半生的硬米饭,牙经受了考验,而03年因中耳炎开刀的右耳却充血了,谢谢我们的牙医。”(在临到西藏之前,突然牙痛的厉害,这位牙医在最短时间里进行了根管治疗,并保证的说,不会影响我的西藏之行,特在此感谢美女牙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一日、第十天 从拉萨到八一</p><p class="ql-block"> “慕野客舍”的老板喜力,经常带队走墨脱,所以,投宿客舍的多以徒步墨脱的驴友为主,我前后呆了3个晚上,就遇有4个走墨脱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一日早上,我和同住“慕野”、准备徒步墨脱的武汉驴友猫猫、叶子、猪及浙江的2对小情侣一同离开拉萨,乘坐大巴前往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从八一到派镇(派镇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大峡谷的入口)我们还可以同路。而从派镇开始,我将只身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部分路段,而他们从派镇走墨脱线路。</p><p class="ql-block"> 对于走墨脱,我倒兴趣不大。一是因为近来走墨脱的人太多,二是有一次和走过墨脱的朋友向北喝酒,说到徒步墨脱的事,他说,只要天气好,徒步墨脱并不难。而更重要的是,我有自己的小九九,如果走墨脱,从林芝进、到达墨脱,再从波密出,则把林芝经过鲁朗到波密这段西藏最负盛名的自然景观甩开了——鲁朗林海、排龙温泉、通麦天险,还有我这次计划而且一定要实现的徒步穿越古乡至波密的冈乡原始森林(中国最美原始森林排名五)。 </p><p class="ql-block"> 从拉萨到八一镇,四百九十八公里, 票价100元。途经墨竹工卡、工布达、还要翻越米拉山口。早上8点发车,下午4点左右才到。一路比较轻松 因为海拔是从拉萨的3600米下降到八一镇的2900米,而且沿途的风光迤逦,从拉萨到米拉山一路拉萨河相伴,在翻过米拉山口后,又一直沿着美丽的尼洋河一路而去。</p><p class="ql-block"> 米拉山在西藏众多的雪山中海拨并不算很高,但由于米拉山同时孕育了二条比较有名的河流--拉萨河、尼洋河(米拉山是这两条河的分水岭),就有一点名气了。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随风飘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经文的纸条,在山口的最高处,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这里有个石碑标明米拉山海拔5020米。可惜,由于大巴不停,好多美丽的风景只能用心去领略了。</p><p class="ql-block"> 出了山口后,大巴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开始缓慢下山 随着海拔逐步下降,风景变换各异, 首先树木多起来, 尼洋河水也越流越大,一开始, 山上只是松树, 再往下有了其它杂树, 而树的颜色也开始有单一的绿色而变化, 有绿、有黄,再往下,紫色、红色掺杂近来, 有的一棵树甚至于两种色, 而在高高的山峰有白雪覆盖, 一座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大美啊! 车上的人几乎都在睡梦中,而我却显得有点兴奋,独享这天下美景。禁不住掏出手机给朋友小C发短信“ 眼前有景四季 冬秋春夏各异”。一路上伴着尼洋河,到达八一已是下午近4点。在八一镇,宾馆和招待所多,但是宾馆价格都比较高,而入住招待所的,各种人群都有,感觉不是很安全,我们拒绝了众多拉客着,径直来到网上极力推荐的八一大街的渡口客栈。这是八一镇唯一的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大房间每床25元。(注意:客运站附近挂着红色招牌的“青年旅舍”是假的,其实是一个招待所,住宿人员复杂,但是骗了不少背包客,千万不要上当,渡口客栈电话:0894—5831567)。</p><p class="ql-block"> 走在八一镇街头,感觉她完全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夹在雪山之间,立在尼洋河谷之畔。山顶白雪皑皑,山腰绿树繁茂、各项功能齐全,商业兴旺。其实以前林芝八一镇仅是林芝县的一个镇而已,但随着驻藏部队在此地的中转站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强,特别是近年来内地沿海一带省市政府的大力对口支援,使林芝八一镇实际成了林芝地区行署及林芝县的行政、文化、教育及商业中心。由于外来人口渐多,使林芝八一镇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林芝镇看上去更像一个四川的县城(四川在此经商、打工的人比当地藏族人还多),而不是西藏的县城。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藏民族的聚居地。</p><p class="ql-block"> 早上在拉萨喝一碗稀饭、2根油条3元。中午在一个小镇上停车吃饭,不知道为什么,自进入西藏以来,总是感觉肚子饱饱的、不觉得饿。我仅吃一个月饼权当中饭。(月饼是在拉萨平措旅馆遇朋友晴天和白杨送给我的,在这里说声谢谢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在八一镇青旅隔壁一家四川人开的小餐馆,一盘炒白菜,一碗米饭,7元。早、中、晚共计10元人民币。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费,嘻嘻,够省了吧。</p><p class="ql-block"> 从八一走通麦天险到波密和从八一走墨脱到波密不同走向对比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二日、第十一天 林芝——派镇</p><p class="ql-block"> 早上7点不到我们就起床,徒步约一公里,到了客运中心,有人看见我们的打扮模样及行头,不容分说就知道我们是去派镇的,很热情的告诉说不用进售票厅、而是直接上车购票,并指给我们去派镇的班车停车位就在客运中心门前广场的左边。</p><p class="ql-block"> 此时车还没到。向旁人打听的结果是:中巴车、票价50元,路程120来公里。在旅游旺季,每天有二班车,上午八点和中午一点左右各一班。时间不是很严格,一般坐满即走。看着时间还早,我过马路在对面的早摊点,买了2根油条边吃边等车到来。说到八一镇的油条,一元一根,炸的又大又脆,比武汉的好吃,嘿嘿,应该说,比我们小区的好吃。</p><p class="ql-block"> 约8.30我们离开八一镇,和攻略上不同,油渣路面已经修到了派镇,一路顺风。 </p><p class="ql-block"> 车行路上不久就遇见路边几个藏族妇女在洗衣服,我第一次看见还有这样洗法的:人扶在用木头扎的架子上,脚伸进装水的器具,器具里倒进刚刚煮热的水和衣服。然后不停地用两只脚上下揉踩。我拍照,那藏族妇女还朝我友好地笑笑。</p> <p class="ql-block">  中巴车一直沿着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河谷行进,开阔的河床旁均是大片碧绿的田园 整个河谷好似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安详、宁静、优美。 两岸时而山峰叠翠,危岩绝壁;时而林海浩瀚,郁郁葱葱。一路始终伴随着河谷风光,景色非常秀美。从八一镇出发去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途中有个尼洋河谷观景台,所谓观景台,不过就是在山路边的一块开阔地,建了个亭子,从旁边的小路可以一直走到河滩上。我们要求司机停车拍照,司机见惯不惯说:我知道的,往前面一点是最好的拍片位置,俩江交汇处,一清一黄两种水的颜色相当明显。司机说话不久,车停在了路边。我们下车放眼望去,景色着实迷人,只可惜不见一清一黄两种水的颜色。司机解释说要7-8月来就可以看见两色奇观。虽然有点遗憾,但我知道,不可能天下奇景都被你一个人独揽,看看远处的蓝天白云,眼前流淌的河流,也不禁让人陶醉在尼洋河谷的美色中。 </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尼洋河风光 </p> <p class="ql-block">俩江交汇处,一清一黄两种水的颜色,可惜在这个季节无缘见到。尼洋河的水在此汇入雅鲁藏布江后,逆流而上,形成倒流奇观。 </p><p class="ql-block"> 沿着河谷再走不远,途中看见有约1公里多长的巨型沙丘,事后问起说叫佛掌沙丘,因印度洋暖气流由大峡谷而上,与雅江水逆流摩擦的涡旋作用下形成。由此可见大自然的力量非同一般。 </p> <p class="ql-block">  转过沙丘以后,雅鲁藏布江河面逐渐宽阔起来,蓝天映着白云,那山、那水使得河谷成了一段画廊。 </p> <p class="ql-block">  车继续前行,途径林芝机场附近雅鲁藏布江上一座大桥的时候会检查身份证。桥的两头都有像电影镜头中常常看见的那种用沙袋堆积起来的半圆形的军事哨位。给人有点战争的气氛。检查也颇为严格,一位武警少尉查验了我的身份证,又要求我把相机从脖子上取下给他检查,我说没有在这儿拍照,他坚持拿过去翻看,其实司机在到达此地前几公里就告诫我们不要在大桥附近拍照,否则发现一张,将会把你的照片全部删除,哪怕与这儿无关的照片。因为这儿属于米林县,离中印边境不远,可见这座大桥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了。有了这次经历,我返回时,快到这桥不远地方,干脆就把相机放在包里了,少了些许检查相机的尴尬。</p><p class="ql-block"> 沿路绚丽的风光, 青山依依几渡白云 </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小N短信问我流浪的感受,我回复说:心随白云飘荡,忘掉了一切 !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林芝机场 </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巴车沿着雅鲁藏布江弯直曲行、走走停停,直到下午近2点左右才到达派镇,路过派镇街道的时候不用下车,再前行2-3里路,到达转运站再下车。派镇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方面它是墨脱县的重要休整地,和物质集散地;另一方面,它气候适宜,海拔仅2800多米,是雅鲁藏布江的入口和观察南迦巴瓦的重要地点。2008年上市公司“西藏旅游”投资3.5亿开发雅江大峡谷景区,我去的时候,已经要买门票了,每位150元。要想沿着大峡谷到直白村,还要坐旅游公司的环保车(派镇到直白村自驾车也不能进),才能到直白观景台看雅江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车费90元。我当然不会掏这90元,本来在家就做好了只身重装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攻略,也是我这次西域流浪的重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派镇转运站,我们住渝州大饭店。大饭店?招牌倒唬人,其实就是一个私家小旅馆。老板王平忠,重庆人,一个床位20元,我说吃住都在你这儿,还价到15元。</p><p class="ql-block"> 傍晚的时候,就在转运站的雅鲁藏布江边,见到了彩虹,见到了美丽的南迦巴瓦露出了她的真实面目,可惜天色已晚,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晰。林芝到派镇,约120多公里,全程油渣路面,公路沿着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河谷蜿蜒 </p><p class="ql-block"> 在派镇拍到的彩虹 </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时候,小镇淅淅沥沥下起了一阵小雨,不过十来分钟,雨过天晴,有人喊:南迦巴瓦雪山露脸了!</p><p class="ql-block"> 真美,在远方的云海中,露出一排雪峰,可惜,天色已晚,我的摄技也不到位,照的有点模糊。吃过晚饭,小镇也没有什么夜生活,早早入睡,准备为明天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养精蓄锐,储备体力。</p><p class="ql-block"> 派镇朝南面望上去 看见不知名的雪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三日、第十二天 只身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天蒙蒙亮,起床收拾好装备,洗漱完毕,和在吃早餐准备走墨脱的舍友们一一作别。太早,我吃不进去,在一片注意安全、祝福平安的感动声中,背起行囊,毅然跨出旅社大门,只身向雅鲁藏布江深处进发。</p><p class="ql-block"> 从旅社大门出来左拐,走不多远,到丁字路口,直走就是走往墨脱的上山的路。在丁字路口再左拐,即是通往直白村的必经之路。其实,从派镇到直白村已经修通了公路,路很好走。这条路一直沿着雅鲁藏布江右岸,在半山腰蜿蜒延伸。</p><p class="ql-block"> 对着小街那条上山的路,就是通往墨脱的徒步线路。左拐,则是进大峡谷的公路 </p><p class="ql-block"> 路上没有行人,没有车辆,也没有鸟鸣,出奇的安静,闻着树叶发出的清香,徒步的心情很是舒坦。走上一个小</p><p class="ql-block">坡,向江面望去,见横跨一座大桥,江面开始变的窄起来。从网上知道这就是进入大峡谷的入口。 在雪域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北麓,由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美丽的极地天河——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被地质学界看作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缝合线。如今,我即徒步在这条缝合线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过这个桥,江面开始窄起来,地理学家把这儿定为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起点 </p><p class="ql-block">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的小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派镇——雅鲁藏布江小拐弯线路图 </p> <p class="ql-block"> 天,阴沉沉的,走了约2公里多,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江面雨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开始雨不大,总觉得一会雨就会停的,可不尽人意,当雨愈来愈大,路上连躲雨的地方都找不到时,我不得不找一块大石头放下登山包,取出雨衣披在身上,与其等在这儿挨雨,还不如冒雨前行。登山包里面的帐篷、睡袋、衣物杂什都分门别类的用不同颜色的防水袋包裹着,相机也用一个小一点的防水袋装着放进腰包里。这是我多年户外的习惯,不能天晴阴雨,线路长短都扼守这个自己不成文的规定。所以,当我到达目的地时,包里的东西都是干的。 </p><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左右,雨过天晴,一切都变的清晰起来。植被经过细雨的沐浴,显得青翠欲滴。走到一块竖有大度卡观景台牌子的地方,放下包,四周看看,除了远处的雪山,江面变的更窄以外,四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感到茫然。回来后一查:大渡卡 意思就是放马处,以前是村民们放马的地方。从这里开始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渡卡江岸还有一座古堡遗迹,十分壮观,是昔日此地工布族(藏民族的一个分支)首领的庄园城堡,后来在与波密王的战争中,被摧毁。同时,大渡卡也是观察南迦巴瓦的佳地 ,只是我的运气不好,云遮雾盖,南迦巴瓦与我无缘。</p><p class="ql-block">大峡谷海拔2950米的大渡卡观景点 </p> <p class="ql-block">  差不多走了5公里左右的时候,奇怪地发现在崖边有几颗野生的类似于内地的桃树,上面挂满了果实,小小果实有红有青看起来像桃子(比内地略小)。不过想想,在这海拔3000米左右的峡谷,这个季节桃子挂果,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倒是吊起来的胃口,登时感到饥肠辘辘。我顺手摘下一个红红的,软软的,放在衣服上擦了擦,端详半天就是不敢咬,为啥?怕有毒呗,毕竟这是我非常阡陌的环境。但是,经不住美味的诱惑,我用舌尖轻轻舔了舔,没有麻的感觉、再用牙轻轻地咬咬、没有苦涩的味道。我猛然一口咬下去,大口嚼起来,真甜啊。随即放下登山包,边吃边摘,吃罢,还装进不少到腰包里,抹抹嘴,才背起登山包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崖边有几颗野生的类似于内地的桃树,枝头挂满了果实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徒步一个小时后,会路过一个门巴村庄,原来我们都知道墨脱那边有门巴人,并且还有很多关于门巴人的传说,比如巫术和投毒等等。这个村子是为了环境保护的原因,从进墨脱的山中整体迁出的,所以村子里的房屋都是新建,我仅仅只遇到一个在村中行走的门巴人,问他到直白村还有多远,他只是笑笑,不作答,继续走他的路,我知道他听不懂汉话,本想和他聊聊,也就罢了。</p><p class="ql-block"> 继续行走不久,就到了一个名为南迦巴瓦观景台的地方。据说站在平台上,南伽巴瓦系列山峰巨大的山体一览无余。 有人用GPS测量得知,这个地方离南伽巴瓦最高峰的距离不过14KM左右,确实是非常之接近了。而我,什么也没看见,朝江面看,雅鲁藏布江在这儿拐了个弯。</p><p class="ql-block"> 从派镇出来负重徒步已经十来公里,打湿了的登山包甭说有多重了,我放下大包、歇歇再走。掏出相机,走到悬崖边,拍照雅鲁藏布江。</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在这儿转了个弯 128</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拍过弯曲的江流,转转过身之际,看见一辆挂军用牌照的小车从我来的方向驶来,嘎然一声停在路边,车上下来一位武警上尉,向我走过来,边检查我的身份证和边境证,边问我是哪儿的,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一一作答。当问到我为什么一个人出来徒步的时候,我无言以对,是啊,该怎么回答呢,个人爱好、没找到伴?似乎都不确切。接着,这位上尉说我的边境证没有在派镇边防派出所登记,我说不知道要登记的,上尉看看我,一个孤独的负重徒步者,可能登生同情之心,说了句一个人行走要注意安全,就上车走了。</p><p class="ql-block"> 峡谷地区的天气有点像热带雨林,一会下雨一会烈日当空。大雨过后就会出现大片的云雾,这也直接的导致了我在观景台无法看到高达7765米的南迦巴瓦雪山主峰的真面目,此时它还牢牢的隐藏在白色的雾气当中,看见雪线附近露出的一点点山峰,也只能算是个安慰了。</p><p class="ql-block">雪线附近露出的一点点雪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雨过后就会出现大片的云雾,在观景台看见有关南迦巴瓦雪山的牌文:南迦巴瓦峰——云中天堂</p><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看见有关南迦巴瓦雪山的牌文:世界第一名山——南迦巴瓦峰 </p><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看见有关南迦巴瓦雪山的牌文:世界第一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休息了约30分钟,我再次背起登山包上路,随着江水转过一个山头,在半山腰看见远远的江边滩地上有一个村庄,而公路是绕着山转的,如果抄近道,估计可省一半的路程。于是我作出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下山走河滩。看见有下山路的痕迹,我收紧登山包的背带,往山下一步一步下去,当下山沿着河滩走了不到一公里,遇有一条小支流,用登山杖试试水深,估计中间也就没过大腿,用手试试水温,却冰冷刺骨,是万万不能下水的,我一下傻眼了,不得不原路返回,又一步一步爬上山腰,继续沿着公路徒步。</p><p class="ql-block">走过观景台后路过的一段大峡谷,转过2个山头 ,公路开始下山,下到江边的村庄,从攻略看,就是格嘎村,穿过村子 没有遇到一个行人,村舍之间的草地上有几头牦牛在吃草,一条狗守在主人家门前,看见我摇摇尾巴,没有嚷嚷,一只小香猪在我面前走过。悠闲、恬静、格嘎村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祥和。</p><p class="ql-block"> 路,在格嘎村转了个弯出来后,连着转了2个之字形的陡弯,走到山坡边缘,看见河谷里架着相隔不远的二座大桥,这就是很多有关大峡谷的路书中提到的格嘎大桥和直白大桥。看似近在眼前的大桥却由于之字形下山路,足足让我走了半个多小时。当我走过格嘎桥头的时候,又遇到那位边防武警上尉,他们在两桥之间设卡检查,见我过来,说了句,你还走的蛮快,就摆摆手,让我过去。再往前走过直白大桥,徒步一段很长的上坡路,转过一个山头,前面就是直白村了。</p><p class="ql-block"> 直白村就在南加巴瓦雪山脚下,紧靠着雅鲁藏布江,四面环山,有小牧场,进村路口,立有一块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标志牌。全村21户人家,是目前汽车能进入大峡谷的最后一个村庄。当我走到村头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是峡谷景区内从派镇到直白村的环保车停车的地方,公路也就到了尽头。从派镇坐车过来的游客,站在停车场内,向眼前的2座高山之间的空间向上望,当白云散尽的时候,南迦巴瓦就会露出她那美丽的面容,可惜这样的机会并不多。</p><p class="ql-block"> 由于离国庆长假还有10多天,现在没有什么游客。在停车场,遇到一个摆地摊向游客兜售绿松石的藏民,他看见我徒步过来的,就很热情的招呼我休息,聊天中知道他叫西罗,是工布族。西罗原来开过大货车,到过拉萨,能听懂也能说几句汉语,算是当地见过大世面的人。我问他到雅鲁藏布江小拐弯还有多远,他说还有2公里,看看天色还早,我决定继续向前徒步。西罗说,你把行李放在这儿,徒步过去轻松一些。我说准备到下一个村加拉投宿,他告诉我,加拉离这儿25公里,要有向导,而且路不好走,都是马道、要翻山的,今天你走不到就天黑了。想想,西罗说的有道理,于是放下包让西罗给照看,我带着装相机的腰包和登山杖在西罗指给的一条山道徒步去小拐弯。</p><p class="ql-block"> 山道弯弯,走过直白村最后一户人家,几头好斗的牦牛从山坡向我奔来,身旁有一株大树,我紧张的举起登山杖,如果牦牛再接近一点,我只有准备爬上大树躲避,好在离我30米左右,它们转变了方向,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定定神,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准备爬上这颗大树躲避凶悍的牦牛</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小拐弯途中,不经意的一回头,看见一座我叫不出名字的雪山 </p><p class="ql-block"> 在翻过一个不算高的缓坡后,终于又见到雅鲁藏布江了!我站在半山腰往下看,这就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小转弯,往对面看,山腰的小路清晰可见,于是,我绕过弯头,站在路边往下看,这里的江面,终于有些接近我想象中的她了。深深的峡谷里,绿色的江水转了一弯,水流湍急,阳光洒不进深谷,让江面更显得幽深。</p><p class="ql-block"> 在雅鲁藏布江小拐弯处,对面悬崖峭壁、半山腰的山路隐约可见,于是我继续向拐弯绕过去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想在这里给自己留下一张永恒的纪念,照片上应该出现这样的画面:我、的身后是峡谷,峡谷里是奔腾不息的江水。于是,我把相机背带缠在小树枝上,相机搁在树杈上,镜头对着峡谷里的雅江,自拍时间打在10秒,人迅速趴在树下路边的悬崖斜坡上,2手紧紧抓住岩石上的小树根,正当眼睛盯着镜头,心里数着...5、6、7的时候,看见相机向一边慢慢歪过去,我下意识的去抢相机,右脚一蹬地,左脚迈向前,啪的一下,人摔在石头上,突出的锋利石头将右大腿肌肉碰伤,人已经无法靠右腿站立起来,我努力翻身坐在地上,从腰包取出小急救包,拿出云南白药喷剂,喷在红肿的肌肉上,不停的揉搓。约20分钟后,我试着用登山杖撑住地面,左腿用力站起来,右腿点着地面,勉强立起。然后,收拾好相机,抖抖受伤的右腿,试着往回走。感觉骨头没有伤着,肌肉受伤应该无大碍,开始一步一步挪动,走了几十米感觉还行,就一颠一颠的走起来。约走半个多小时,我再次坐下喷涂白药喷剂揉搓,再行走就好很多了,这样走走停停,约3公里的路程走了2个小时,当走近西罗的时候已经下午6点多了(不过9月的西藏天黑得晚上8点多),我没有给西罗讲受伤的事,怕给他无形中增添麻烦,只是说走了一天好累。西罗说,走,上我家休息,说完,找来车,把他的石头,我的行李都扔到车上,坐着西罗的破吉普,来到他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和西罗</span></p> <p class="ql-block">  西罗的家,和直白村一样,被群山环抱,穿过他家好大一个院子,进到屋里是一个很大的客厅,中间靠左一点是做饭的火炉,靠墙是一排柜子,对着柜子的墙面是藏式沙发,这天正好西罗的2个亲弟弟也从外地来他家,碰巧的是,我原打算去的加拉村的村长也来了。西罗摆上黑桃等小吃,又现打的酥油茶,西罗老婆专门给我们做了米饭,西罗还亲自下厨抄辣土豆丝,同时取出酒坛,用碗给我们倒出青稞酒,可能实在是饿了,大口喝酒,大口吃土豆,大口嚼青稞面饼,边吃边聊起来,可别说多惬意 。</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和西罗的大弟弟和加拉村长3人就睡在沙发上,本想把脚用热水泡泡,但是,看见大家都不洗脸不洗脚,我也随乡入俗,免了这道程序,也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吧,只是睡觉还是用的我自己的羽绒睡袋。</p><p class="ql-block"> 当我躺下睡觉时,我看见他俩脱了衣服后,都在沙发床上磕3个头、口中念念有词后才翻过身躺下,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一种习俗和信仰。 </p><p class="ql-block"> 我的左边是大峡谷最后一个村庄(离直白村25公里)加拉村村长、右边是西罗的大弟(西罗给我们拍的) </p> <p class="ql-block">同时 我给西罗家人也拍了几张照片,回来后不久,就洗印了10多张给他挂号邮寄过去,不久前给他打电话,西罗接电话连声说,收到了,谢谢老树。同时告诉我说,现在他们在过工布节,希望我再过去做客,我笑答,好啊!</p><p class="ql-block"> 这是西罗夫妇,当我提出给他们2个照合影时,西罗打俏的和他老婆开玩笑说,这不是我老婆,西罗夫人见状,偷偷在下面给了西罗一脚,还笑骂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藏语,大家都开怀大笑。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罗夫人,她不懂汉话,我不懂藏语,我们只能手势交流,可能不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看见我时总是立刻低下头来,显得很不自然。当我指着相机、打着手势提出给她单独照相时(我只能用这种当时能够做到的方式来感激这家人),她看懂了,于是走到大门外,很规矩的站着,我说你自然一点,看山或者树。她却诚惶诚恐,我意识到她听不懂,于是我不再说话,立刻举起相机给她拍照。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  西罗夫妇的小儿子在家附近上小学,女儿在灵芝八一镇上初中 。 </p><p class="ql-block"> 这是西罗家房子的大门。拉左边的绳子,门就开了;拉右边的绳子,大门就可以在里面把插栓插上。这种机关是防牲畜不防人的。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走出西罗家大院门,左手邻居家院墙内的果树挂满了红红的苹果 </span></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四日、第十三天 守望南迦巴瓦 返回派镇</p><p class="ql-block"> 睡梦中,感觉有人走动,想看看, 可就是睁不开。我翻个身,听到叽里咕噜的说话声,才猛然意识到是睡在藏民家里。昨晚睡得真香啊,下意识柔柔眼,天已大亮。我一骨碌坐起来,看见西罗在做早餐,不好意思地和西罗打个招呼。迅速穿戴完毕,准备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哪知道,右脚一站立地面,就感觉钻心的疼痛,我一屁股又坐在床沿,柔柔肌肉、摆摆腿,不停地跺脚,这样勉强才能站立。我一颠一颠的走出门外,放眼望去,浓雾笼罩着群山。</p><p class="ql-block"> 吃过早饭,西罗家的客人都会朋友去了,西罗及家人都要出去忙活。我告诉西罗,等会我就慢慢往回走、返回派镇。西罗告诉我,不要急,下午让他的兄弟用微型双排座把我带回派镇。并说,你就端个凳子坐在门外,守着天空,只要有诚心,等云雾散去,神山南迦巴瓦就会向你露出来的。人们都走后,剩下我一人,这时有一段搞笑的插曲。在西罗家屋子外,用杂木板围圈着一个足有150平米的露天大院,在大院的右前角落里盖有一个简陋的茅房。茅房下面有4根立柱,使得茅房离地面约60公分,地面是平的,没有挖坑。也没有像南方农村那样在地上通常埋下一口茅缸,人必须迈上几级木制台梯才能进去。这时我去方便,立即有2头猪跟着跑过来 ,我心里直犯嘀咕。当我迈进茅房蹲下后,2头猪也在踏板下嗷嗷叫个不停,我登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你在上面方便,它们就在下面等着,使你感到非常别扭,怎么也无法启动排泄功能,不得已,只得起身到野外去解决了事。</p><p class="ql-block"> 直白村四周都是高山,雅鲁藏布江就在它的身边咆哮而去。1950年8月15日发生了一场震撼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地震。地震的震级为8.6级。震中位于墨脱与日戛之间。听当地人说直白村原来位于半山腰的位置,巨大的冰川被地震震塌,末端一个高台跳水从南迦巴瓦直冲雅鲁藏部江,汹涌的江水嘎然断流一夜,原来的直白村也被顺势夷为平地,除了一个当时在水魔房的女人,其他人全部遇难。现在的直白村是地震后重建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浓雾笼罩着群山 雅鲁藏布江与直白村擦肩而过</span></p> <p class="ql-block">  直白村西边就是被地理专家们誉为中国最美雪峰第一的南迦巴瓦雪峰。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我在院子外面不停地走来走去 ,守望者西边那浓云紧紧遮盖的天空。使人非常难受的是,成堆的小蚊虫总是围着你的头飞转,不停的用手驱赶都无济于事。换个地方,不过半分钟,蚊虫又跟着来了,仍然绕着你的头飞舞,不知道为什么只饶头,而不是绕着身子,很是烦人。</p><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织云雾为幔将自己深深地隐藏,有时露出一点面目,可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在我面前露出她的全部,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傻,傻到为了一些渺茫的机会仍然坚持下去。快到中午的时候,终于南迦巴瓦开始露出了一些山体,然而,未等到全现的那一刻,便消失了。接下来,女神,就这样一直和我躲着迷藏,当你完全失望的时候,她那美丽的白色曼莎又渐渐被风儿轻轻地吹开来,可不等你完全看见她那美丽的面庞却又被严严实实地遮盖。有多少次期待,就有多少次失望。不禁心里就开始骂那些专家们,南迦巴瓦怎么就评上中国最美的十大山峰第一呢?与其难得看见,还不如干脆不评。害的多少痴情男女为你魂牵梦萦,不远千里、万里来到你的身边,却不能一睹风采。</p><p class="ql-block">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迦巴瓦雪峰</span>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直白村,我终究没能目睹南迦巴瓦女神的全部,下午4点,坐上西罗兄弟的车,与西罗家依依道别,离开了直白村,离开了南迦巴瓦,返回途中拍了不少大峡谷照片,直到天黑再次到达派镇,终于圆了我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梦。虽然在直白村没有看见南迦巴瓦的全部,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雪山神韵还是让我感到震撼。</p><p class="ql-block">感谢你,我的西罗好兄弟;</p><p class="ql-block">再见了,南迦巴瓦!</p><p class="ql-block"> 返回派镇途中,因为是坐在西罗兄弟的车上,比较进去直白村负重徒步而言,要轻松了许多,怀着愉悦的心情拍下几张雅鲁藏布江的美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徒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共有六条探险线路,有些线路的艰险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而我走的一段是最容易,而且根本谈不上探险之说的一段。所以当湛江的美女驴友小霏短信问我从雅鲁藏布江小拐弯去不去大拐弯的时候,我回复短信说“从小拐弯直接去大拐弯其难度难以想象,除非举国力为之,俺知难而退。从排龙乡去大拐弯3天即可,路也修好了却商业化太浓,不想去。”</p><p class="ql-block">回到派镇王老板的“渝州饭店”,在剥落的墙壁上、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幅“雅鲁藏布大峡谷六条探险路线图”。贴出来,共大家分享。 </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五日、第十四天 派镇 —鲁朗—排龙</p><p class="ql-block"> 天刚放亮,起床。和旅社王老板寒暄,问及开八一镇的班车几点发车,王老板答话说,八点半左右开车。我返身上楼收拾好登山包,下得楼来,也就七点半差不多,看见王老板跑出去拦停一辆中巴车,并同时向我招手叫喊,是去八一的班车,今天提前了。上得车就我一个人,把包放在发动机罩上,为了拍照方便,选了右边车门边靠窗的位置、也靠雅鲁藏布江的一边坐下。</p><p class="ql-block">车开出到街口立即上来一些当地的藏民,把个中巴车挤的满满的。中巴车沿着来路返回八一镇,沿途不断有人上有人下,招手即停,比起城市的公交车更为方便。和来的时候不一样,由于离国庆60周年越来越临近,沿路经过一般的村镇,都设了哨卡,边防派出所的警察对过往人员,无论是当地藏民、外来打工者,还是像我一样的“闲人”,一律出示身份证并登记才能放行。重要一点的地方,还有武警设卡。在一个三叉路口,我们检查完毕,准备开出之际,一个</p><p class="ql-block">武警战士走过来,和司机打招呼,拜托司机把手机带到八一镇修理,通过他们互留电话和姓名,可以肯定他们互不认识,可见边境地区军民关系很是融洽。</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晴好,又坐在靠江的一边,沿途风光无限,远山近水、白云绕山,高原峡谷,美不胜收,心情格外愉悦,相机始终不离手,不停的记录下这难得的藏区风情。不过,当再次路过林芝机场附近那个雅鲁藏布江大桥要塞时,接受那天从八一过来的教训,我把相机放在包里,免除了检查相机的麻烦。</p><p class="ql-block"> 从派镇返回八一途中所拍雅鲁藏布江边的一个木材集散地 </p> <p class="ql-block">  天蓝、云白、水清、树绿 峡谷深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到达八一镇已经中午12点多。下车后,穿过马路,就在车站对面的餐馆,买了一碗菜稀饭,2根油条,权 当中午饭。那菜稀饭,我觉得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好的菜稀饭。稀饭很粘,菜煮得恰到好处,不硬不生也不稀乱。三下五除二的解决了。向老板打听清楚八一开鲁朗的班车停车站后,就背起行囊在大街上穿行,准备今天赶到鲁朗。</p><p class="ql-block"> 八一镇初具城市规模,有许多开店的小老板及外来打工者都来自四川或重庆。大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我的行头和硕大的登山包还是引起不少路人的关注。在经过一个旅社门口时,看见一个20多岁、系着紫色头巾、打扮入时的美女,站在门前,似在观街景,看见我的打扮,主动问我去哪儿,我开玩笑地说到处流浪,走到哪儿算哪儿。她操着很好听的吴越软语,估计是无锡苏州一带的学生游客,半似开玩笑、半似认真地说,要我带着她一起流浪。我笑着说,好啊,我们混帐咯,你有睡袋睡垫么?她很茫然的看着我,我说要去米堆冰川、要去古乡穿越原始森林,要在野外露宿睡帐篷,她感觉很是惊讶,摆头摆手、连声鸟语“NO、NO”。因要赶车,我没有再和她多聊,就继续走我的路。</p><p class="ql-block"> 当我转过2条街,沿路打听、直到找到开鲁朗的中巴车时已是下午2点多了。司机热情的帮我卸下登山包放好,并让我就坐副驾驶的位置,我问翻越色季拉山口观南迦巴瓦雪峰坐那边好,司机说就是这个位置,我接着又问观鲁朗林海呢,他努努嘴,意思说也是这位置。下午3点,中巴车才开始出发,本来就是一辆微型车,人不多,还有空位。路面很好,风景也不错,由于海拔不过3000米,路2边的植被茂盛,河流的水量也充沛,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携家带口、磕长头匍匐在山路去拉萨觐见或朝佛的藏人。每当看见这样的情景,我都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往往陷入沉思。也许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多么痛苦,而觉得是一种超度、一种修身。</p><p class="ql-block">植被茂盛,河流的水量也充沛 </p><p class="ql-block"> 205 206 207</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车沿着盘山公路,不断上升,不同的海拔高度又显出不同景色的四季。当中巴车吃力的上到色季拉山口,司机手指着东边的天空说,南峰在那个方向。顺眼望去,一片厚厚的云雾,我终究没有与南迦巴瓦雪峰再见。 驶过山口,车开始不停的转山下山,对于窗外的景色有点审美疲劳了,于是和司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起来。我们聊起南迦巴瓦很难现身的原因,司机非常在行的说道:南迦巴瓦峰所在的林芝地区空气湿润度高,终年云雾缭绕,春夏季节极不容易看到南迦巴瓦峰的尊容,只有在秋冬季节,西藏进入旱季,南迦巴瓦峰才会展现尊容,所以,即使在派乡,要想观赏到她,尽量要选择秋冬季节,另外,还要看个人的缘份,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听的我似懂非懂、连连点头称是。</p><p class="ql-block">翻越色季拉山口 之字形盘山路 208</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司机也是从四川过来打工的,40上下年纪,已在这条路上跑了3年多,于是我问他知道不知道排龙有个很有名的野温泉。这时,坐在司机后座上的一个女人接下我们的话说,她知道有,并说她就在排龙打工,餐馆带旅社,要我住她那儿,宿费15元,很便宜的。聊天中,知道这女人姓张,30出头,她原来在广东打工,和老公离异后,带着才4岁多的孩子回到四川老家。为了生计,才从四川乡下来藏区投靠朋友打工不久。她这次来八一镇是采购餐馆所需原料的。小张还告诉我,在鲁朗下车后,跟她一起找大货车去排龙。我当然求之不得,对她说定就跟着你小张了。当车从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下到3000来米的时候,就差不多进入景色逶迤的鲁朗林海。这里离八一镇80公里左右。整个景区弥漫着浓郁的“香巴拉”氛围。民间流传着“到了工布鲁朗,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的赞誉。主要景观有色季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杜鹃花海、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浓厚的藏民村。鲁朗林海也是地处藏南林芝地区中印边境的“人间境”。传说中的“东方小瑞士”。据网上流传说,国内著名影星孙海英、吕丽萍夫妇在鲁朗也有别墅。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观察鲁朗林海最佳的地方,中巴车司机把车停下来让我拍照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崇山峻岭、茫茫林海 </span></p> <p class="ql-block">  大约下午5点钟左右,到达鲁朗小镇,小张把她采购的餐馆原料搬到路边一个餐馆里。原来这个餐馆和排龙的那个餐馆是个连锁店,是一对50来岁来自四川一个小镇上的老年夫妇开的,老头子在鲁朗掌厨,老婆婆则在排龙那边当老板。由于差不多正好是吃晚饭期间,鲁朗又是个交通必经之地,还更因为鲁朗石锅鸡闻名天下,所以,不足100米长的鲁朗街道上竟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餐馆也是一家挨着一家。小店挤满了客人,小张帮忙去了,我则落得悠闲自在,拿着相机在鲁朗转悠。</p><p class="ql-block"> 关于石锅鸡,我在做攻略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很仔细的查阅过有关鲁朗石锅鸡的来由:炖鸡用的石锅是用一种叫做“皂石”的云母石砍凿而成,而这种石头仅产于墨脱,要靠背夫从墨脱把原始石材背出来后,再由门巴族人用整块石材手工细心凿制,而且据说富含镁铁等17种矿物微量元素。鸡是藏民放养的土鸡,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方鸡种,生长缓慢,适应于高原寒冷恶劣多变的气候环境,其实也就是藏族地区的野鸡,经训化后属于藏族地区的原始品种。炖鸡用的水,是雪山上流下的溪水,鸡汤里还放了手掌参(当地所产的一种特殊药材,形如极小的手掌,煮后变得透明)、党参等大补,经过长时间慢火炖煮,鸡肉不柴不老,鸡汤味道鲜美无比,入口余香深沉。相对平时我们常食用的鸡汤,石锅鸡更鲜、更稠。其实秘诀就在熬制的炖锅、藏鸡和手掌参里,这些都是西藏土产。在石锅中用文火煲2-3个小时而成的。</p><p class="ql-block"> 鲁朗石锅鸡虽然闻名天下,可一锅鸡180到200元,在家曾经考虑在鲁朗要好好享受一餐美味的,也因为一个人独自消费太不划算而只能咽一咽口水了。心里还来了一点阿Q精神,什么放养的土鸡,明明看见小张在八一背回的几十只鸡都是在集贸市场宰杀好的大肥鸡,正印证了“吃不着葡萄,葡萄是酸的”这句自嘲的俚语。</p><p class="ql-block"> 在小张打工的餐馆隔壁,紧挨着一间很不起眼的小店,没事转进去看看,一个穿戴很窘迫的藏族男人站在柜台里,看样子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那种男人。货架上没有什么值钱一点的商品,甚至于连方便面、饼干及不需要什么成本就可以赚钱的公用电话都没有,所以不断有游客进来,看看货架就转身离去。我试图和他聊聊天,感觉他能听懂汉话,而且能用汉语和我交流。通过交谈,知道他是从林芝一个什么矿(具体我记不清楚了)下岗的职工,我告诉他,尽量让所卖商品的品种丰富一些,安装一部公用电话,把门面再敞开一些(只有一个窄窄的门可进,门边也没像做生意的那样开一个大大的窗子),生意会更好一些。他很木讷地说,没有钱。我和他说着话,他的眼睛却一直紧看着对面发愣。我顺眼看过去,马路对面一个餐馆,那餐馆上面一个硕大的招牌,“鲁朗石锅大酒店”。只见进进出出的人们,一个个油光满面,我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而我却想起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p> <p class="ql-block">  和那下岗的藏族矿工告别出来,走出鲁朗街头,望着高山白云,望着森林牧场,一扫刚才阴郁的心情,一下子被鲁朗的田园风格所吸引。走过鲁朗一所学校,一对貌似老师的情侣,从学校走出来,顺着马路慢慢向不远的大山走去啊,好一幅画卷,在这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显陌生的青藏高原,不缺江南秀丽,不缺花前月夜。远处篱笆、小溪、雪山、草地,还有悠闲吃着草的牦牛,完全是世外桃源的景象。资料上说,鲁朗风光酷似瑞士,我看应该倒过来,把瑞士叫做“西方的鲁朗”才对。</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鲁朗 据说可与瑞士风光相媲美 </p> <p class="ql-block">  看看天色已晚,我渡回小张打工的餐馆,路遇一个还像小孩子的藏族大货车司机,他正准备上驾驶室,我连忙上前搭讪,问能不能带我去排龙,他回头打量我,看看还算眉慈脸善的我,就丢下一句:上车吧。我高声说谢谢,并要求等3分钟,让我去取我的行囊。回到餐馆,简单地对小张说声我先走了,然后坐大货车去排龙。</p><p class="ql-block"> 大货车开出不久,进入鲁朗河峡谷,驾驶室右边依山,我坐的一边靠鲁朗河,河对岸是长满松树的高山。慢慢的天完全黑尽,强烈的灯光照射在盘山的路面,当偶尔错车的时候,你从右边车窗往外望去,感觉车是擦着悬崖边而行,奔腾的鲁朗河水咆哮而下,不禁下意识的腿和身子往右靠。司机看我这窘相,笑着说,你一个人在外旅行都不怕,怎么害怕坐车。我说,这山路很险要,特别是晚上行车要注意。司机说他在这条路上跑多年了,没事。通过交谈,知道司机叫格列,13岁就学开车,现在19岁。已有6年驾龄,家住林芝,常年跑八一至波密路段。最近这段时间因为国家投入资金修筑波密到墨脱的公路,他每3天一个来回从八一水泥厂往波密拉水泥。我问到你今天赶到波密一定很晚了,“不,我就在排龙过去一个路边小镇过夜,明天早上在赶往波密”。原来,在排龙过去几十公里就是川藏线上著名的通麦天险和帕隆藏布大桥,为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由武警部队把守,晚上是不能通过的。</p><p class="ql-block">经过司机的同意,我坐在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给司机拍了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到达排龙已是晚上9点多了,车在窄窄的小街上停下,一个50上下的女人走过来,操着浓重的川音趴在车窗边问我是不是从鲁朗来的,说小张给她打电话了。我点点头、打开车门,跳下车,邀请司机格列一起吃晚饭,格列说还有同伴一起,到前面住宿吃饭,我没有多说,谢过司机,取下行李,在小张打工的这个餐馆,一个肉丝小炒带一碗米饭,要了一瓶2俩装的二锅头,连吃带住宿35元,整个餐馆带旅社就我一个旅客,草草洗了一下,呼呼入睡一直睡到第二天大亮。</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还未脱去稚气的藏族小司机——格列 </span></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六日、第十五天 排龙—通麦—古乡 </p><p class="ql-block"> 排龙天体浴(无关邪恶、无关亵渎)</p><p class="ql-block">早上醒来,一脚跨出旅社大门,只见四周都是高山。排龙处于排龙天险的中间地段,处在一个高山和河流夹裹着的峡谷之间。昨晚通过汽车灯光看见的吓人地方估计就是排龙天险的老虎嘴,好在是晚上经过。排龙原是排龙门巴族乡政府所在地,由于所处地狭小,无发展空间,于是乡政府就搬走了。小村不过50米长,中间很窄,仅能容2车慢慢开。 </p><p class="ql-block">排龙小村四周都是高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对于排龙,我的脑海并不陌生,早在零七年四月份我在川西4600米的子梅垭口看见美丽的贡嘎雪山后,就决心只身要走一趟西藏。在做攻略查阅有关资料时,鲁朗和排龙这2个不经意的小地方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鲁朗的石锅鱼和排龙的温泉却在我心底里打上深深地的烙印。之所以选在排龙过夜,也就是这个温泉所吸引。</p><p class="ql-block"> 清晨在村上溜达一圈,拍下几张照片,返回小餐馆,在门口遇见老板娘,就和老板娘谈起了温泉的事。老板娘指指街对面,把我拉进屋里,悄声对我说到,街对面的那户人家,在温泉那儿修了个池子,每洗一次,收费10元。不过那儿没人照管,不理他,直接去,也就不用交这10元。我心里想,10元虽然不算贵,但是这温泉郊荒野外,凭什么你修了池子就不能让别人泡了,公共资源,我去洗也无可非议,逃票也逃的理直气壮。不过,老板娘还是吩咐我把换洗衣物放腰包里,手拿相机权当装着拍照的样子慢慢走过去,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并告诉我,顺着公路往鲁朗方向,大概走3里路的样子,遇到第二根带水泥座的电线杆,往前再走10多米,下到江边即可看到。</p><p class="ql-block"> 我依计而行,向她叙述的地方度过去。在路边右手的一座山腰挂着一个瀑布,拍了几张照片,路的2边长满高大的树木,透过2边的高山之间的V型空间远看,还隐约有雪山显现,而在去温泉路上右边山腰高高滴挂着一个瀑布。</p><p class="ql-block"> 透过两边的高山之间的V型空间远看,还隐约有雪山显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差不多有20多分钟,当我走过第二根带水泥座的电线杆(注意,一定是要带水泥座,因为沿路有很多不带水泥座的电线杆)不远,看见右边被草丛遮盖一条小路,往山下延伸,顺路往山下走,只听见河水咆哮的声音,拨开篷盖的小树枝,就看见了奔腾的鲁朗河。一直向下走到江边不远,往右一拐便是那温泉了。温泉池大约有 5、6平方米,用石头和水泥围砌,山石中冒出的温泉水通过橡皮管道引入。这温泉可圈可点之处, 在于其环境,温泉之野趣,在于天然。</p><p class="ql-block"> 温泉水通过橡皮管道引入紧靠鲁朗河边的池子,这水泥池子看来就是老板娘所说人为修建用来圈钱的。</p><p class="ql-block"> 我脱掉长衣裤,赤着上身、穿着短裤跳进池子里,让那温泉水自肩背流下,觉得还不过瘾,于是用一件内衣堵住池子出水口, 蓄上20多分钟的水,差不多就半池子了,坐在池里,泡在水温45─60℃左右的温泉中,满眼是河谷的葱翠,耳边是隆隆的浪声,仰身看着2边的高山和森林;仰头看着蓝天和白云,我好想去退内裤,可在这毫无遮挡的野外赤裸全身,还是感到别扭,但又不甘心,于是我起身,跳出温泉池子,拿一条特别显示男性化的(前面开口的)迷彩裤,走到那条下到江边的小路上,挂在小树枝上、无声的语言——这儿有个爷们泡澡。返回温泉再次跳进池子,躺在池子里,一丝不挂——无关邪恶、无关亵渎。河水、森林、雪峰、蓝天、白云,融入我的天体,我闭上眼睛,泡在滑润的温泉水中,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什么荣华富贵、亿万富豪;什么股市跳水、楼市暴涨;什么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统统见鬼去吧,这唯美的大自然就老子一人。你亿万富翁不还是成天提心吊胆,享受不了这等天意的生活不是?一边Q精神、一边闭目养神,独自一人足足泡了3个小时。感觉天底下再没有这样受用的事了。美哉、排龙;美哉、排龙温泉!</p><p class="ql-block"> 大约12点多,我起身擦干全身,穿戴完毕,又将换下的内衣裤在温泉中揉搓,在石块上摔打,在清水里漂洗、拧干,然后坐在一块石头上,静静地看着,河中白色的浪涛翻滚而过、静静地听着奔腾的河水唱着歌儿奔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独自体会这天然之趣,突然间感觉到无我的真谛。躺在温泉里,仰望着森林、高山;凝视着白云、蓝天。</p><p class="ql-block"> 奔腾的鲁朗河 </p> <p class="ql-block">  “双赢”</p><p class="ql-block"> 回到小餐馆,老板娘问</p><p class="ql-block">“耍的怎样哦?”</p><p class="ql-block">“耍的蛮快活哟”</p><p class="ql-block"> 我学着老板娘的重庆口语算是回答。“中午吃啥子嘛?”我顺口说,就和你们一起吃吧(还有一个在当地开小卖部的重庆小老乡搭伙),给你10元,不用单独炒菜了。她欣然答应,立刻去厨房打理。 其实,我早就想好了,自己单独炒菜,抄一个菜也少不了15元,而和她们一起吃,至少2菜一汤吧,按武汉的说法就是多加一双筷子,她也高兴,我也划算。用现在赶时髦的官方俗语叫做“双赢”。果然,中饭是一盘小河鱼(我超喜欢的菜)、一个抄肉丝,一个炒白菜外加一个什么汤的,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我收拾登山包,老板娘留我再住一天,说明天负责给我找便车走,我想想点头就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巧遇</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一辆小车嘎然而止,停在餐馆门前,3、4个人簇拥一个领导模样的人,走进来,点过菜,老板娘去厨房张罗,我则替客人送茶倒水。随后,客人们聊天,我没事,就在另一张桌子坐下,拿出厚厚的2本攻略,查阅、熟悉下一步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排龙下一站是古乡。在古乡往波密方向有一条原始森林带。穿越这片原始森林是我这次西藏行的重点项目之一。我翻开那张穿越的线路图,仔细计算里程,努力记住几个重点地名,以便在问路时,别再手忙脚乱的去翻攻略、查地名。西藏的地名不像湖北乡下,什么张家湾、李家店的,好记。而诸如什么八哈、丹卡的,你看着攻略似记住了,关上资料又还给了攻略。</p><p class="ql-block"> 客人们用过餐,我又替老板给他们上茶,当我又坐回原地继续看我的攻略时,那个领导模样的人走过来,想和我说什么,可看见我桌上的那张关于原始森林的线路图,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看看我,拿起那张地图仔细看起来,然后问我是哪儿人、从哪儿来,对林芝有什么感觉,接着,又如数珍宝的板着指头讲述林芝地区的旅游景点,当我谈到准备穿越地图上的这片原始森林时,他嘱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并给我一张他自己的名片。为表示礼貌,我和他交换了我自己设计做图、通过打印机纸打印的简易名片,不过名片的名字写着“老树昏鸦”,我给他解释说,朋友都叫我老树。随后握手道别,客人走后,我仔细看看那名片,名片上印着王军,头衔是灵芝地区旅游局局长、党组副书记,还附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图片。我收藏好这张名片,心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得着这名片的。</p><p class="ql-block"> 小交警</p><p class="ql-block"> 老板娘知道过中午后,一段时间不会有什么生意,不知道是出去家长里短,还是进房间休息去了。这时走进一个当地藏族小伙子,问我去不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我很肯定地回答说不去。我知道在排龙有一条去大拐弯的路,从排龙过吊桥沿排隆藏布江下游直接进入大峡谷拐弯的顶端,但是我也同样知道,由此线进入,进山费加向导费(4天),即使不请背夫(当然我是从来没请过背夫滴)高达800元。而且据我所掌握的资料,除了大拐弯处,沿路风景比起我一路走来已经很逊色了。</p><p class="ql-block"> 小伙子见我态度十分坚决,也就起身离去。我随他走出门外,见不远有个交警在检查过往车辆。前面说过,国庆60周年大庆临近, 整个西藏安保严厉。凡是重要一点的村镇,都设有检查站,过往车辆,不能乘客还是司机,不能客车还是货车一律出示身份证并登记。我走过去,和他聊天。小交警很年轻,才20岁出头,他说是从兰州乡下投靠亲戚到西藏,又招聘到交警部门工作的。我笑着说,你的职业很神圣啊,又有权,又轻松。他立即回应说,你不干不知道,又辛苦又单调,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月薪才700元,除了养老和医保,什么补贴也没有。而从警校一毕业,参加西藏交警部门工作,月薪就可拿2、3千。最后还说,干满15年就不干了。“为什么呢,那时还年轻,不工作了?”我疑惑的问他。原来,他是合同工,所签合同条款有工作满15年且交足15年参保费的,即可享受退休待遇。我给他解释,交足15年养老保险费是可享受退休待遇,但是必须要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以后。他说领导给我们开会就是那样说的,我说,交满15年就可以不交了,不等于不到年龄就可以拿退休金,你理解错误了。他才恍然大悟,还有些忿忿不平。乘和小交警谈的还蛮投缘时机,我趁机说,给帮忙找个车,我现在去古乡。小交警满口答应,说话间,过来一辆挂广东牌照的丰田“霸道”,车上连司机3人,给司机说好,取出行囊,道别排龙,向古乡方向而去。</p><p class="ql-block"> 通麦天险</p><p class="ql-block"> 车行不久,即要通过川藏线上最为险要的“通麦”天险,是川藏线泥石流最严重和规模最大的一段。而且多是诸如Z ,L ,N字形的急转弯。每年的雨季都冲毁公路,往往造成车毁人亡。雨季结束后又提高路基重修,年年如此。所以“通麦”天险,又名“通麦坟场”。近年来,通麦天险经过整治后,已没有原先想像的那么可怕,仅有几处悬崖边坡度近60度。不过在某些险段,一边是悬崖峭壁,山体呈仰角;一边是急湍的帕隆藏布江水,而在靠江水一边悬空,只用几排的木桩架起路面,我们的车驶过时,都不敢往外看,更不要说拍照了。1967年8月29日,通麦附近的拉月发生了轰动世界的大塌方,当时一山突然崩倒,撞击公路对面山体,被撞山体也大面积反撞崩倒,两山总崩塌土石方约为2500万立方米,地形面貌为之骤变,河流为之改道。十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38年前的这儿:某汽车团三营副教导员李显文为了让车队尽快脱离险境,亲自带领9名同志前去探路,不幸遭遇特大山体崩塌,10名同志全部壮烈牺牲。在位于通麦天 险一侧山坡上就耸立着祭奠十英雄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英雄们,请接收一个旅行者的敬礼,我为你们默默地祈祷,愿你们的灵魂在天国安宁。通过通麦的一个急拐弯后,就是著名的通麦大桥。这是一座巨大的铁链吊桥,通体是钢架连接而成,上面铺着木板,桥下江水汹涌,不但“险”,更加一个“恶”字。不但不能同时两个方向走,就是一个方向也必须一辆一辆的走,总之,桥面不能同时出现两辆车。由武警战士把守指挥通过,不准拍照,2个方向轮流放行。所以,通常在大桥2边聚集着排着长龙的大小车辆,等着过桥。</p><p class="ql-block"> 坐车经过通麦天险,也是我人生中难以释怀的一次经历!</p><p class="ql-block">   古乡风光</p><p class="ql-block">在通过通麦天险的时候,司机全神贯注的开车,我们都紧张的不得了,无暇顾及也不允许拍照。车过通麦大桥后,一路平坦好走,在接近古乡的地方,风景绝佳,有森林、雪山。晚霞,司机特地停车,我们都下来拍照。不停的按动相机快门,好像要把前面那段时间补回来似的。</p><p class="ql-block"> 司机停下丰田“霸道” 我们都下车拍照。 </p><p class="ql-block">雪山顶上的雪由于气温升高而气化后上升的蘑菇状白云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于古乡湖</p><p class="ql-block">经过古乡湖到达古乡已经接近天黑,古乡之闻名于世,是因为古乡湖。而古乡湖是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 一场特大性冰川泥石流发生而形成。龙头高达几十米的泥石流似一条黑色的泥龙,裹挟着沿河扫荡下来的树木,奔腾下泄,无情地吞噬了来不及躲开的当地140余位居民的生命,冲埋了8户民房及大片耕地。直径一二十米的巨石夹杂在汹涌的泥石流里,就似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古乡这次泥石流冲出的泥沙石块达1100万立方米,淤埋了川藏公路,并形成了一个宽4公里的泥石流堆积扇形区,堵塞帕隆藏布江河道,形成堰塞湖——古乡湖。 </p><p class="ql-block"> 我以青旅会员资格,优惠5元住进古乡青旅,因为明天就要穿越冈乡原始森林,为防不测,考虑再三,还是给小R发了一条短信:“我已经到达古乡,明天开始只身穿越冈乡原始森林,2天后到达波密”。正吃饭时,手机铃声响了,看看是小R的来电,我没有接,我知道,这个电话一定会阻止我的穿越行动。电话固执的响着,我没有理会。吃罢晚饭回到卧室,见一个不到30岁的帅哥正在整理行囊。交谈中,知道帅哥姓Z 来自珠海,刚刚辞去工作,出来散散心,特地沿318国道玩过去,想错过十一高峰期到拉萨。偌大个2层楼的青旅,二十六日当晚就我们2人。由于我们是相向而行,因此各自谈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川西稻城、亚丁、米堆;我则谈纳木错、珠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他从我的攻略中扯去了我已经走过,而他将要走的部分。谈的兴起,我开始向他介绍我将要用2天时间穿越的原始森林,小Z开始感兴趣起来,仔细看了有关穿越的攻略及线路图,决定明天和我穿越一部分,然后原路返回古乡,再去林芝,我则继续一个人穿越出去,直到波密。估计2天的穿越沿路没有电源,睡前我们把相机,手机都进行充电,睡梦中,懵懵懂懂感觉有条短信的铃声 ,太困,翻个身,又睡去。</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七日、第十六天 穿越冈乡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 早上醒来,打开手机,是小R的短信:“我不认为一个老驴去独自穿越原始森林是一件英雄或令人尊重的事情,他让家人担心受惊!很自私的行为!行动前请三思。2009-9-27 00:04 ”。我很内疚,由于自己的行为,让他人担心无法入眠。这条短信至今在我写这篇游记的时候,还保存在我的手机里面没有删除。</p><p class="ql-block"> 关于 冈乡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 在古乡沿着318国道行驶40多公里,即可到波密,国道北边就是众多的雪山,南边紧靠波涛汹涌的帕龙藏布江,它穿行于崇山峻岭和茂密的林海之中,而这片茂密的林海就是被中国理杂志组织的专家评审为中国最美原始森林之排名第五的冈乡原始森林。我在“中国最美的地方”的帖子中介绍过。</p><p class="ql-block"> 1984年被划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区内山高树密,古木参天,珍稀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各类名贵中药材蕴藏丰富。</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著名作家黄宗英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小木屋】,得了大奖,其描写的地理环境, 就是写的那片原始森林。穿越冈乡原始森林,是我在家做攻略时着重考虑的线路,它虽然在“中国最美”之列,可鲜为人知,在出发去西藏之前,我在全国性的中年驴友群(4)中多次表明我要重装穿越这条线路,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群里不乏各地的户外高手,可知之甚少,在所查的游记中,记载穿越驴行的文章寥寥无几,有一篇游记中写道2个中年男人在穿越中迷路了(好像其中一个还当过侦察兵),结果我在穿越中也迷路了,这当然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简单的洗漱、收拾后,我和小Z出发了。小Z把稍重的行李都寄存在古乡青旅、他计划进森林体验一下就返回时再拿取。我因是往波密方向行走,则全副装备,包括帐篷、睡袋等全部家当都得背上。由于走得早,路过小买部都没营业,不得不敲开门,各自采购了水和食物,我因为要准备2天的物质,除带了3包饼干,还购了4块压缩饼干,另又买了一个大的手电筒以备在森林里需要。而小Z准备走一段就当天原路返回的,基本就买了一包饼干权作路餐,打算晚上回到古乡青旅晚餐。</p><p class="ql-block"> 约7.30左右,我们开始向冈乡出发,开始约2公里左右是沿着318国道行走,油渣路面向前延伸,早上的空气使人感到很精神,路上少有车辆,也没有行人。路2旁是高大的树木及高山,还有雪峰一直离不开我们的视线,这是我进西藏以来徒步走得最惬意的一段。</p><p class="ql-block"> 318国道两旁高大的树木 、路上没有行人、少有车辆,空气格外清新、抬眼就可看见雪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318国道前行约2公里,左边一座大桥横跨帕龙藏布江上,就是有名的八哈大桥。走过这座大桥,就是通往原始森林的小路,支撑大桥的,是碗口粗的钢缆。 </p><p class="ql-block">在挂满经幡、经文的桥面上,老树留下一张“倩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过八哈大桥,沿着江边走不到100米,有一条土路通向八哈村,顺着土路前行,逐渐进入森林,不远的山岗上有一个小木屋,我给同行的小Z讲著名作家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就是写的原南京林学院的一个女教授在冈乡原始森林考察、探险、科研而误食毒蘑菇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在原始森林的上方,总能观赏到高高的雪峰,通过雪峰可以粗略判断方向,走在不同的地段,雪山的模样看上去也不同。 </p><p class="ql-block"> 路,越来越窄,时而高山挡路,时而河水横流,但你总能从雪山找到方向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沿着林间小路,走到一个村庄,根据徒步时间和对照地图,我们应该是到了八哈村。西藏的村子,不像内地基本是坐北朝南、一排排那样集中,而是东一户、西一家的。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八哈村,迎面是一个山坡,翻过山,小路分叉,向2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延伸。没有行人,也无法问路,我们只得凭着感觉朝一个方向走,大约走了不到一华里,结果走到一个小小牧场就没路了,不得不沿路返回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们明显感觉树木越来越密。走不多久,遇有一小木头房子,房子外有一红衣喇嘛,我走上前,合十问路:扎西德勒,请问去冈乡是这边走吗?喇嘛很和气同样合掌回一句扎西德勒,并点头称是,看来他懂汉语,于是我们简单交谈几句,要小Z给我和这位和蔼的喇嘛照了一张合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密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满眼都是高大、浓密的云杉地上</span>已经无明显路径,满地是多年落叶掉落地上形成的腐殖质,脚下感觉像是踩着地毯,仅靠经验判断人踩踏的路迹 </p><p class="ql-block"> 从来还没见过近一尺长的大松塔,除了无尽的密林就是远处的雪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密林深处露个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顺着勉强可辨的路径,有时会走到帕龙藏布江边。</p><p class="ql-block"> 山脚下是滚滚的帕龙藏布江、山头上是不知名的雪峰,当顺着河流走到山脚时,路径又拐进森林,再次进入密林后,还伴随着爬一个不小的林中山坡,沿着陡峭的林中山道往上走 </p><p class="ql-block"> 走在山地的密林中,不断辨别路径,走到一片密林空地,遇有一户人家,在门前站着一个小年轻的藏族帅哥,语言的交流还算畅通。我们在比较详细的的打听去冈乡的方向以及沿路可能遇到的岔路应该怎么走时,小帅哥说就一条路,末了,又补一句,冈乡还有点远啦。本还想问问具体里程,转念一想,就没多问了。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藏民对于表示距离的里程并没有什么概念,他们判断的里程往往给人以很大的误导。</p><p class="ql-block"> 告别小帅哥,我们继续前行,当上到山坡后,有一条很陡的下山小道,小道凹下去,仅容下2脚并立。沿着陡峭的山路下山后是一个很大很平的河谷平原,约2公里长,一公里宽。宛如一个巨大的牧场,牧场周围是遮天的森林。牧场上有几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流淌,四周都是相对高度在700至1000多米的高山,山上长满了树木,在左边的山上还有雪峰。在同一个画面里可以拍到雪山、森林、河流、平地。真是一幅很写意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雪山、森林、河流、草地,而河谷草地 四周都是森林,草地上有几条弯弯曲曲的河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下到山脚,首先遇到一条小河,河里长满了不知名的水草。河面上横躺着一根带很多断枝的树干——独木桥。走过独木桥,是一块很大的草坪,我们在这儿稍事休整,欣赏四周迷人的风光。实际上这儿就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就像一个巨大的脸盆。不远处有马和牛仔悠闲的吃着草。约莫一刻钟,我们继续前行,遇到第二条河流,清清的河水两岸覆盖着枝条和杂树。有的小树还长在河里。小河上架着一座简易的木桥,说是桥其实就是在河上搁2根树干,然后再树干上铺上木板,再在木板上订上几根木条以固定木板即成。</p><p class="ql-block"> 约莫一刻钟,我们继续前行,遇到第二条河流,清清的河水2岸覆盖着枝条和杂树。有的小树还长在河里。小河上架着一座简易的木桥,说是桥其实就是在河上搁2根树干,然后再树干上铺上木板,再在木板上订上几根木条以固定木板即成。</p><p class="ql-block">一条小河上横躺着一根带很多断枝的树干——独木桥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过木板桥,原来的一条路分成2条岔路,小Z根据雪山和我们前进方向及线路图综合判断,遂走右边的小路,可是越走路越不明显,踏着杂草和荆棘走了不到20分钟,又遇一小河,同样通过树干搭就的独木桥过了河,可过河后由于林密树高,不仅没有了路的痕迹,连方向感也没有了,我收起相机放进腰包里,因为完全没了拍照的欲望。我们又返回河道,回过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来路,于是瞎闯。在树林里转圈,突然感觉回到了我们刚才小路分叉的起点,实际上是无功而返。又遇一小河,同样通过树干搭就的独木桥过了河,过河后林密树高,没有了路的痕迹 </p><p class="ql-block">回望雪山,试图辨别方向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迷路</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调整一下思路,不能依照惯性思维的方向,决定走左边另一条路。这时小Z因为还打算原路返回,所以每走几步就不断折断枯树枝横在走过的路上以便返回时不至于迷路。走不多时,同样遇到独木桥搭就的河流,过河后,同样失去了目标,总是觉得这儿有人踩踏的痕迹,那儿也有人走过的路径,可是走不了几步,又感觉什么都不是。在遇到第三条河流后,彻底是没辙了。这时候,我们已经走到一座山的脚下。在山脚下稍停,我们仔细打量着有无人或者牲畜走过的迹象,看见似乎有模糊的路型,我们就走过去,这样走不了多久,已经开始是很陡峭的上山了,完全不是路,也没有任何让我们感觉到人或牲畜踩过的树叶、折断的树枝。说明没有人或者动物到过这儿。我给小Z说,有篇游记上说,有2人穿行在这盆地迷路了,好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迂回过去找到一条路,我们望望四周,可都是大石头,不知所措。这时,小Z看看雪山,对着指南针,思考片刻后,对我说,上到山顶,便于观察,再寻找出路。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但是也没有更充分的理由提出不同意见,于是同意向山上攀爬。</p><p class="ql-block"> 报警无信号 恐惧</p><p class="ql-block"> 决定向山上爬,谈何容易,不说这山的相对高度在700-800米,其陡峭也在70度左右。由于是在密林中是你感觉不到,但是无法走,只能爬,手脚并用,陡峭程度可想而知。我又背着一个沉重的登山包,稍有横躺着的树干树枝,挤过去都很艰难。小Z由于轻装,爬在前面,有时被树枝树叶荆棘挡住不见身影,我立即叫住小Z停下来。我觉得要报警了,因为天黑之前走不出去很可能遇见黑熊之类的野兽。我首先想到的是灵芝地区旅游局长王军,因为我认为他一定在这边会有朋友,或者由他通过林业部门通知护林员寻找我们,这样不至于通过打110报警,闹的满城风雨,被媒体知道了,传到武汉,家里还不担心受赫?于是我掏出名片按出他的号码时,没有信号,我不得已给110报警,下意识认为110信号会强些(当时已经有点心慌了,出来后感觉当时想法太可笑),当然是同样的结果。这时,我要小Z看看他的手机有没信号,结果同样失望。当意识到孤立无援时,我突然感觉到了什么叫恐惧。小Z仍然坚持要继续往上爬到山顶,不行就翻过山去。他总是惯性思维,认为冈乡就在山那边。我实在是爬不动了,真想把登山包扔到山下去。他提出由他上顶,我在这儿等他,找到方向再来接我。我思考片刻,用很果敢而又不用质疑的语气,向小Z提出我的意见,而且必须立即行动。第一、马上关闭我们2个的手机,以免在有信号的地方而因为没有电无法发出求救信号。第二、任何时候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能单独行动,因为在密林里一旦分开,很可能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地方,2人在一起,一来可以相互商量,在心理上也是一种依靠,更重要的是抵御野兽的攻击2人更有力量。我一直认为,不用怕人,即使遇到抢劫,把钱及东西给他就是了,一般不会受到人生伤害。而野兽就不一样了,它是不要财而要你的命。第三、马上下山,不要贸然行事。我给小Z讲,这样漫无目标的在山上乱窜只能消耗体力和时间,在山顶或是翻过山去,同样找不到路,在这茫茫林海更加危险。下山我们还有可能找到出路,万一不行,寻找原路撤回古乡也不失一条生路。这时,小Z喃喃自语,好似有后悔之意,我说,如果目标明确,再累我也可以爬上去,毕竟求生的欲望可以支持不支的体力,问题是我对于到山顶找出路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不容他说什么,我毅然开始返身面朝山下拉着树干往山下滑。当我们滑到山脚后,方向已经不是原来上山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绝处逢生</p><p class="ql-block">跨过满地的荆棘,再从一根倒塌的古树返过小河,走出浓密的树林,看见一条不怎么明显的脚踩踏过的痕迹,顺着依稀可辨的路径望过去,小Z眼快,指着另一面山的山脚处,说那儿好像有路。于是我们走过去,看见有一条明显的山路,向着我们刚才翻的那座山完全相反的方向而去。这时,我已经筋疲力尽,我放下登山包,一屁股坐下,给小Z说,你往前走走,看看路明显不明显,但是一定不要走太远,有岔路或者路的痕迹消失,一定不要硬闯,立即返回,我再三嘱咐。因为我已经意识到我们刚才翻山是由于迷路心慌而失去理智,到处乱窜,盲目寻找出路的行为,遇事一定要冷静思考,理智行事。</p><p class="ql-block"> 小Z走不一会,即返回,说有牛粪。我立即兴奋起来,应该是出路了。于是我们坐下喝一口水,再启程行进,此时已经下午4点多了,我们整整迷路3个多小时。以为顺着这条山路走就可顺利走出去,哪知道高兴过早,一波三折,后面又走了不少冤枉路。</p><p class="ql-block"> 一波三折</p><p class="ql-block"> 路,是沿着山向山的左上方蜿蜒而上。树木比右边攀爬的那座山,稀松了许多。视野也当然相继开阔些。路上有几许人高的大石块不时挡着去路,绕过去也不算费事的。山虽然陡峭,但因为路是斜着盘上,比刚才陡着爬山找出路还是轻松许多,至少是直立走,而不是用四肢攀爬。</p><p class="ql-block">当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又遇到岔路。往右边走,继续向山上;往左边走,则是向山下。小Z望着我,稍作考虑,我说,按照常理是应该往上翻过山去。于是我们走右边继续往上走。</p><p class="ql-block"> 不多久,一个长长的陡坡,挡着去路。当气吁吁地翻上陡坡,却傻了眼。一栅栏门横档着去路,右边是直立的山岩,左边也是悬崖峭壁。宽约1米五的山口被栅栏挡的严严实实。刚才翻那个陡坡,实在是有点累了,看到眼前的情况,连登山包也懒得取下,气得一屁股坐下。片刻,我自言自语,也好似对着小Z说,如果这条路可以走出去,那又为什么用栅栏挡着,而且用碗口粗的木头横七竖八的封闭着。进一步推理下去,人命关天----那边肯是悬崖峭壁,为避免出事而此路不通。看来应该在经过岔路口时往左边走。有前段迷路的经历后,此时的小Z已经完全是言听计从。于是我们返身再下陡坡,到岔路后往山下那条路走去,走着走着,又看见了那个四周高山,水草丰茂,河流纵横的盆地,当走到山脚时,一条小河挡着去路,沿着河没有桥,也渐渐没有了路。小Z此时不甘心,还想沿着河流往前寻找出路,我制止他,不要再盲目了。望着草地上悠闲吃着草的牛和马,俨然一个天然的大牧场,我拍下一张照片,此时我已经懵懵懂懂地有所感觉,那个栅栏是不是防止这些动物穿越的呢.....,也许.....,稍纵即逝的感觉不是很明晰,但是也无其它路可走,于是我又提出返回山口,撤掉木头,翻过栅栏,如果此路的确不通也好彻底排除,再作打算。又看见了那个四 周高山,水草丰茂,河流纵横的盆地上悠闲吃着草的牛和马 。 </p><p class="ql-block"> 再次原路返回是完全较陡的山坡路了,唯一支持我向上走的勇气和毅力,来源于在天黑之前尽快走到冈乡,按照时间估算,不迷路,应该已经到达冈乡。按照距离估算,也应该不会太远了。我走10多米20来米就得停一停,喘一喘气。当再次回到山口栅栏时,小Z动手一根一根搬走碗口粗的木头,我却瘫坐在地上不想动弹了。扯开栅栏门后,有个半人高的岩石坎,小Z翻过去,走不多远,回头说有路下山,我提起精神,在小Z的帮助下,背着登山包翻过栅栏岩石坎,沿着向山下延伸的路,我们走到一个下陡坡前,坐下来补充能量,拿出一袋饼干就着凉水吃起来。吃着吃着,前面的山坡下冒出一个头来,渐渐地走上来一个藏族中年女人。我一下子兴奋起来,当那女人走近我们时,我礼貌的打招呼:扎西德勒,并问前面走多远是她们村庄,她茫然的望着我,我立即吐出冈乡、冈乡的字眼,她听懂了,只是指着山前方,也不说话。我连声说谢谢、谢谢。高兴之余,把剩下的半袋饼干给了她。因为我们终于从迷路的阴影中走过来了,心情一下激动起来,天无绝人之路、万幸万幸。</p><p class="ql-block"> 告别那藏族女人,当我们再次启程下山的时候,我的左脚小腿开始抽筋了,每走一步都必须靠登山杖支撑。我要小Z前面走,不要等我,我慢慢调整,这样走了大约一刻钟,逐渐恢复了状况,走到山脚后,遇到一个小牧场,二个藏族小女孩告诉我们穿过她们牧场走过去即是通向冈乡的路。穿过小牧场,走过一个木桥,路一直沿着河流走,看见路旁河边立着一块自然保护区的大石碑,我靠在石碑前。小Z给我摄下一张极其疲惫、极其狼狈不堪的照片。而现在每每看见这张照片,就引发我深深地沉思,回味。</p><p class="ql-block"> 河边立着一块自然保护区的石碑,我靠在石碑前。小Z给我摄下一张极其疲惫、极其狼狈不堪的照片(也无所谓丑和美了,看看就知道我们迷路的遭遇如此的狼狈)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路好走多了,也有了拍照的心情,又徒步了大概近1个半小时,到达了冈乡。其实冈乡原来叫岗村,就因为岗村和日本鬼子名字相似,就改叫冈乡了。</p><p class="ql-block"> 冈乡是从波密到古乡原始森林带的中间点,波密到冈乡偶尔会有游人坐面的进来,但到冈乡就不往前走了,像我们这样穿越过去古乡的游客基本没有。所以在冈乡有一个家庭旅馆。但基本没人住宿。</p><p class="ql-block"> 看来小Z决定当天返回古乡的计划是不能实现了,一来只身返回再害怕迷路,同时时间也不允许。当晚我们投宿到藏民达瓦西绕家。他决定第二天租老板达瓦的摩托车去波密,然后借道波密去古乡,我决定一人继续徒步,善始善终的走出冈乡原始森林。不过托小Z把我的装备顺便带到波密青旅,然后短信我到波密后找谁谁谁即可。所以,为表感谢,当晚吃饭时,我没有让小Z参与A饭钱。老板的儿子很健谈,磕着葵瓜子、喝着酥油茶、小帅哥和我们天南海北的聊的很晚才睡去,而对于我和小Z,噩梦般的二00九年九月二十七日终于过去,不,小Z说的对,难忘的经历、难忘的一天。这夜睡的很香,没有做梦。</p><p class="ql-block">在达瓦西绕家受到盛情款待: 瓜子、黑桃、藏糕、酥油茶 酸奶糕……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波密冈乡原始森林位置图及我作的原始森林穿越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八日 第十七天 独自走出冈乡森林</p><p class="ql-block"> 虽然昨天一天走得很累,晚上睡得也很晚,今天我们还是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睡在主人家的二楼的一个靠窗的房间,抬头就可以看见远处的雪山和森林。走出房间,就紧靠着二楼的后门,后门边有一个很陡的楼梯,顺着楼梯可以一直下到房子外的地面。我们顾不上洗漱,就在楼梯口远眺雪山、凝视翻滚的云、对着还处在阴影中的森林,举起了我的相机。</p><p class="ql-block">在主人家二楼远眺雪山、白云、森林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待洗漱过后,喝过次仁多吉小帅哥给我们端上的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在整理登山包时,主人达瓦西绕已经把摩托车停在大门外。小Z租主人的摩托去波密,达瓦把我的装备捆绑在摩托车的后架上,他对我说,就一条大路一直到波密,不要走小岔道,不会迷路的。我和小Z道别,小Z说这是他最难忘记的一次经历,希望看到我的游记,我说一定会写的,祝他去拉萨的路上一路顺风。我扣好腰包,一个人轻装向波密走去,也就一个多小时,小Z到达波密给我发来短信,说他马上转车去古乡,并告诉我到波密青旅后要找的人的电话号码。</p><p class="ql-block"> 告别冈乡 </p><p class="ql-block"> 离开冈乡大概七、八里路,在一个村庄的附近,遇见2个藏族美女,我举起相机刚要给她们拍照,她们却羞涩的侧过身子,我解释说,拍的照片我一定会给你们寄来。于是站在路边,2个姑娘让我给拍下这张照片,当我要她们说出邮寄地址时,由于语言障碍,始终无法说清楚,不,应该是我无法听清楚。我伸手问美女们要身份证看看地址,这时不远的地方有藏民总是朝我们这儿张望,发现那个张望的藏民汉子朝这边匆匆走来,我觉得他是不是把我当坏人在纠缠2个美女?哎、俗话说得对,瓜田李下,各避嫌疑,于是我也不想要地址了,就转身若无其事的走我的路,大概在要转弯的时候,我回过头,看见那个藏族汉子手指着我这儿,和2个美女比划着什么。</p><p class="ql-block">给 两个藏族美女拍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冈乡到波密,将近25公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时而穿过密林,时而靠近波涛滚滚的帕龙藏布江,时而又擦过山脚牧场。只身走在这美轮美奂的秘境中,远比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坐在电脑前,敲打出那些风花雪月的字句、无病呻吟地受用。一路走来,水随人走,人伴水游。山水相隔,忽隐忽现,极富游情。河水潺潺涓涓,忽而波光掩映,委婉含情;忽而波澜不兴、绿树红叶覆面。更有蓝天白云、密林高山,那山脚草场一头牛悠哉悠哉地吃着草儿。歌手陈楚生说,“一个人唱情歌,唱的失魂又落魄。”而我一个人走在这有山有水的原始森林,犹如一个人唱情歌,只是和歌手感伤的心情相反,情人就是这梦幻般的森林,让你失魂落魄、让你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种经历,而在森林秘境中徒步;在雪山河流间寻觅;在大自然的恩赐中无我;在艰辛与危险中忍受,使你永生难忘,终身受益。我是一个过客,面对眼前的一切,一下子让我对萨顶顶的“万物生" 理解了许多----人生的轮回!</p><p class="ql-block">下面的图片就是我从冈乡只身徒步到波密,沿着原始森林中的一条土路,边走边拍的。</p><p class="ql-block">路越来越宽 离波密越来越近,约摸下午2点多到波密,找到波密青旅(林业招待所),对过电话号码,老板早已将我的行囊放在安排我住的3楼房间里。我告诉老板,我是青旅会员,老板看看我是厚道之人,也没查验会员证,就优惠5元按会员价25元给了我一个单间。住下后,痛痛快快洗了一个热水淋浴,把几天来的疲倦,冲洗个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树丛中往下看就是滔滔不绝的帕龙藏布江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月二十九日 第十八天 走近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 在青旅过马路往西不远,有家早点铺,看见有油条稀饭,就进去早餐。实在是不敢恭维,稀饭可以当镜子使用,而油条且不说它小,好像还不能挺直就捞起来了,口感比起在灵芝吃得差了很 多。一碗稀饭、2根油条算是打发了馋油水的肚皮。</p><p class="ql-block"> 出得门来,开始满街的寻找去米堆或者然乌的车。因为去然乌也要经过去米堆冰川的路口,到路口徒步进去也就8公里左右,说不准能捡个便宜遇到免费的顺风车。</p><p class="ql-block"> 问了几台车,要么满座,要么包车,包车要价400元,对于我来说,一个人包车是极度的奢侈,根本不可能的事,可当时又去哪儿找人拼车呢,何况即使有人拼车也比坐班车到然乌贵了许多。我只好回到旅社,收拾好行囊,准备去波密汽车站乘坐长途班车。</p><p class="ql-block"> 下得楼来,向旅社老板打听汽车站的方向和班车时间,老板说,没有专门去米堆的班车,只能坐路过米堆路口的长途车,而且必须要买然乌以远的票,正说着,有一个20来岁的美眉进来,说她找到一个微面,不讲包车,一个人40元,大喜过望之余,有点不信。美眉说 ,她也是去米堆的。这时,又过来一个操着纯正北京口音的女孩,听说后,也说一块儿去。</p><p class="ql-block">相互自我介绍,知道那个说找到车的美眉来自深圳,姓T,刚刚从尼泊尔旅游归来;而那个 北京的美眉,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她的姓名,只是知道在北京一家外企从事文员工作,就姑且称她为北京女孩吧。于是我在楼下登记住宿的地方等她们两去收拾行李。后来才知道,那辆车是回头车,昨天送游客从八宿到波密,今天返回,而且司机还带有几个老乡,所以要价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在我看来,司机还是厚道之人,因为即使坐班车到米堆路口也要买然乌的票,那是少不了50元的。</p><p class="ql-block"> 当2个美眉收拾好行李从楼上下来时,看见小T的行头,我简直笑的要喷饭,只是出于刚刚接触的礼貌,我没有笑的太放肆。只见她前后各背着一个包,右手拎着2个装满杂物的大塑料袋,左手拎着一个尼泊尔手鼓和一个塑料小桶,要不是打扮入时,简直就是一个拾荒者。问她怎么这么多东西,她说都是换洗衣物、食品和沿路所购物品,问她从尼泊尔那远带一个手鼓何用,答曰喜欢。这哪是旅游,简直就是购物狂,我这次西藏30天,没有因购物花费一文。男女有别,不信不行。 </p><p class="ql-block"> 约9点半,小T联系的那辆车过来了,我们离开波密,前往米堆。米堆冰川是中国最美6大冰川之一。距波密县城(扎木镇)100多公里,其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是西藏最主要的海洋型冰川。</p><p class="ql-block"> 去米堆冰川的岔路在318国道南边.下318国道就是一座横跨帕龙藏布江的桥,过桥是一条蜿蜒于山谷的山路。从山谷中已经可以看到米堆冰川的倩影,车沿土路向山谷深处进发,一路缓坡上行.偶尔会有几头牦牛在路中间旁若无人地前行,一点也不害怕汽车.司机只得不停地按着喇叭催赶。转过几个山口,峰回路转,山谷豁然开阔,别有洞天,冰川雪峰越来越 清晰,逐渐展露出真容.山谷中流着一条湍急的河流,就是米堆冰川雪水融化所成。</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沿河而行,公路从冰水融化的河流上一座石桥上穿过.雪山好像就在我们面前.我急忙叫师傅停车拍照.司机说离冰川还很远.但还是停下来,让我们在小桥上拍下米堆雪山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上车继续前行不久,终于到达了中米堆村,在村头有一停车场,建在一片宽敞的河滩上。周围有宽敞的草原,草原上河流缓缓流淌,水流清澈.经人指点,我找到一家面对冰川的家庭旅馆,这时,那个北京女孩在停车场看看有没有去成都的车,因为她已经预定了10月3号成都飞北京的机票,想早点赶到成都,我和她握手道别。而小T提出骑马上去看冰川。</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是不会骑马上去的,要徒步上到冰川,与冰川来个零距离“亲吻”。我说话是有一定原因的,原来,我和小Z在穿越冈乡原始森林的时候,小Z曾经很仔细的给我讲过上米堆冰川的经过。他告诉我,游人到米堆村后,大部分人都是到达第一个冰湖,拍几张照片、到此一游,就选择撤退了。而这段路仅仅只有不到3公里,选择骑马上去,3公里的马匹费要100大洋而且仅仅只能到达第一个冰湖。而要走上冰川的冰舌,也就是与冰川零距离,那就得徒步继续前行,从第一个冰湖的左边绕过去,翻过一座小石头山,到达第二个冰湖,再从第二个冰湖的右边饶过去,翻过第二座石头山,才能到达冰川。</p><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沿河而上 初见米堆雪山的风采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进一个面对冰川的格桑家庭旅馆,放下行李后,小T去租马匹,我则喝口水,稍事休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向老板打听清楚,从米堆村出发,到达冰舌尖位置、往返得5个小时。于是我拿</span>着相机走出大门,正要上山时,小T骑着马由一个藏族男人牵着走过来,我给她拍下一张逆光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马队过去后,我独自一人走在小径,开始路还算好走,沿路风景也挺美,虽然行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轻装,而边走边拍边仰望雪峰,也就不觉得怎么累。特别是爬上那个小坡经过上米堆村时,令人眼前一亮:冰川下面的草原,大片的草地牧场,悠闲吃着草的牛群,成片的五彩森林,铁红色的大山,远处立面是肃穆的雪峰米堆冰川.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我看到了画册里的风光:蓝天白云下,雪山、冰川、湖泊、田园、森林、绿野、牛羊这么集中,很轻松地就能聚入镜头,比画册还美的境地……,那景色令人心胸大开.太漂亮了..米堆村的景色也非常漂亮而奇特。虽然身在冰川脚下,却感觉不到严寒,但在雪峰下那种肃穆、神圣的感觉却是藏区独有的。大自然是如此地神奇。</p><p class="ql-block"> 冰川下面成片的五彩森林衬托出美丽的雪山,穿过雪山下的森林,只见粗大古老的树木、自然生成而造型各异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上米堆村就开始上山,走不远就进入森林,这里有个指路牌,向右拐就到达冰川脚下的冰湖观景台。我向左沿着山坡小路向上走去。山坡下就是冰湖,我往冰湖望去,看见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孩离开冰湖观景台,沿着冰湖左岸和我向同一个方向徒步行进,我们同时看见了对方,是她,那个和我同车来的深圳女孩。骑马的行程已经到了终点,虽然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冰川,可毕竟离冰川还有一定距离,估计她准备徒步一程,想离冰川更近一点。 </p><p class="ql-block"> 我走过冰湖,遇到零散从冰川过来的几个年轻人,问及还有多远,告诉说,还远啦。</p><p class="ql-block"> 绕过冰湖,开始翻越一座小石山,这时小T也已经走上坡来。山上全是拳头大一点的石头, 没有明显的路径,只有巨大的冰川指引着方向。山越来越难走,在高海拔处一直爬山,累得够呛,一路喘气,出了几身汗,一歇下来又冰冷,索性慢慢的不停的走。小T虽是女性,到底还是年轻些,走在我前面,还不时对着雪峰做着各种POS用她那卡片机自拍,有时也让我给她拍几张。</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过一段距离 遇着一对情侣,坐在山坡歇息,那男的告诉我们,他们上午9点从米堆村出发,走到冰川边玩了不到半小时,往回走到这儿,我看看手机,已经接近下午4点了,看看他那疲倦的神态,定是没历经艰苦磨练的80后。同时,他们告诫说后面没有人了。你们还是注意安全,早点下山为好。</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冰湖,这地方离冰川看似近,其实还远着呢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时小T听说前面已经没有人了,就望着我,那意思是不是继续前行。我是打定主意, 铁定至少要双脚踏上冰川冰舌部分的,没有过多的话语,我只是向冰川方向摆摆手,小T心领神会,转身继续往上走。我谢过这对80后情侣,拄着登山杖,索性从腰包取出相机,挂在脖子上,随时可以拍照。我们走的这石头山坡,按照地理学的地貌分类,叫做终碛垅,是由冰川搬运、且在冰川停止运动时堆积下来的物质组成的弧形堤状地貌。而我们所说的冰湖,叫做冰碛湖,是冰川消退时,冰碛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碛物阻塞河床、冰川谷潴水而成的湖泊。</p><p class="ql-block"> 小T走的快,也许是缺乏耐力,也许是等我一会,每当离我大概六、七十米左右,就停下来或是休息,或是拍照,一直等到我走近她,我并不停下来歇息,继续慢慢往前再超过她,不停的往前走时,她会起身再行走,并再次超过我,直到再离我六、七十米左右的时候。这样,周而复始,一直走到第二个冰湖。 冰湖的另一端有一道宽达近百米、高达十数米的断裂的冰带,发出耀眼的光芒!因为没有路,完全踩着块石行走,我告诉小T饶冰湖右边行走,我牢记着小Z讲述上米堆冰川的经过。</p><p class="ql-block"> 美女小T在第一个终碛垅休息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绕过第二个冰湖后,接着是爬第二个终碛垅,地理学家也称之为终碛垅2。此时除了我们徒步上坡,因消耗体力而大口的喘气声,四周安静极了,甚至静的可怕。翻到终碛垅2的顶部,迎面就是巨大的米堆冰川,而走下终碛垅2、到达山脚就是冰川的冰舌,踏上冰舌,也就踩在冰面上。在下坡时,块石下面就是冰,有时还能听到脚下轻微的哗哗的流水声,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此时小T再也不敢像先前那样往前快步行进了,而是和我一前一后,一步一步往下挪动, 当要接近冰舌时,一条深不见底的地缝挡着去路,虽然不算很宽,但是由于不见底,四周空旷的没有人烟,跨过地缝时小腿肚还是有点打颤。接着小心翼翼的走上冰面。紧接着就是一条2边不到头、深不可测的冰裂缝。小T回头看看我,我把头向前一摆,小T稍作考虑,回手向我伸出手,我牵住,以便让她稳住身子,一步跨了过去,然后在她的帮助下,借着她的手的拉力也跨了过去。说实话,要是有几个游人在,其实也不会让人那样胆战心惊,就因为整个冰雪世界就我们2个人,如遇不测,是叫天天不应啊......</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们已经完全走上了冰舌,然后又向冰舌上部走出不远,我抬头静静地仰望着冰川,仰望着它那洁白的雪峰,思绪起伏:那雪结成冰、冰化成水、水汇集成米堆河,米堆河流进帕龙藏布江、帕龙藏布江涌进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汇入印度洋.... 呵呵,这就是自然,这就是规律。当小T怔怔地望着我时,我猛然收回我的思维,她往上望着冰川上部,那意思问我,是不是继续往上爬到冰川舌根,我望望天,很果敢地说,该下撤了,太晚会迷路的,小T看看我,对着我说出了一句赞许的话“您真行啊”,我不失事宜滴回奉了一句“你这样独行侠的美女也不多见呢”。我们不禁相视一笑。</p><p class="ql-block"> 小T告诉我,她原在深圳一家银行工作,不久前才辞职了,所以有大把的时间独自出来旅游。其实,在这个时候我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想起做攻略的时候,所了解的关于米堆冰川所发生的毁灭性的灾难:就是在我和小T所站立的地方,1988年7月15日深夜,这条冰川就曾经突然跃动,断裂的巨大冰川末端瞬间砸入冰湖之中,使冰湖水狂涌而出,成千上万立方水裹挟着泥石流翻滚而下,冲毁川藏线上很多桥梁和数十公里路基,使这条藏东唯一的生命线中断半年之久!因此,米堆冰川被地理学家们称作“世界级冰川奇观”,它有着近800米落差的冰瀑布,像这样会“突然跃动”的冰川,这在全世界的冰川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在我国境内的4万多条冰川中,只有两条冰川会做这种“特技动作”,米堆冰川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看着心情极好的小T,我不想把这个曾经发生在此地的灾难讲给她听,不管她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让她快乐、愉悦的心情保持到离开米堆。</p><p class="ql-block"> 我们踩踏着富有质感的冰层,仿佛感受到吱吱的声音。此时此刻我仰望着冰川,整座巍峨峻峭的雪山像一堵厚厚的雪墙,中间是晶莹闪烁的巨大冰盆绝壁,高达数百米的冰瀑布一泻而下。接近冰舌区那久远独特的冰“波浪”泛着幽幽的蓝光,与当今这个浮躁的经济社会相比,似乎让人感受到历史长河的宁静、古远和沧桑。</p><p class="ql-block"> 我在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多了,我们开始下撤。小T到底年轻,几步就走到离我好远的地方,然后又开 始做着各种POS自拍,等着我到了后,立刻收拾相机又往前面走。在接近第一个冰湖的地方,我看见有一个藏民在冰湖那边朝我们翘首以盼,我知道那是等小T的马夫,小T在马夫的埋怨中骑着马消失在我的视野中……</p><p class="ql-block"> 我径直朝我来的山路走过去,当走到接近上米堆村的时候,小T骑着马赶上来,我们相互挥挥手道别,我知道她今天会找车离开米堆村,赶往然乌,我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她一路平安。而我却选择留下,与冰川相伴一晚,然后在新的一天,在朝阳下再与米堆冰川挥手“再见”.....</p><p class="ql-block"> 回到格桑家庭旅馆几近天黑,老板格桑,高高的过头,30岁上下,浑身透出藏族年轻人的那种豪爽。我问他晚上吃什么,他说和他一起吃糌粑,因为在藏区已经历经半个月,知道糌粑就是把青稞面抄熟后放在碗中,到进酥油茶或者水,用手不停地和成团,然后直接放入口中,嚼咽。我实在不习惯,就泡了一包方便面,从包中取出2根火腿肠,4小袋榨菜,给格桑2袋,又找格桑买了一包花生米,一小瓶2两装的二锅头,美滋滋的喝起来。刚吃完不久,突然村中的小水电出了故障,一片漆黑,格桑出去水电房看修理,我感觉很无聊,就走出旅社大门,向冰川方向仰望,凭着微弱的月光,似乎雪山就在我的眼前,我突然感觉在外面扎帐篷露营一定很美,于是我立即回房间取出装备,很快就扎好帐篷,铺好睡袋,可是当我脱衣钻进睡袋后,才感觉在冰川下睡觉的寒冷,要知道我仅仅携带的是250克的羽绒小蚂蚁睡袋,坚持约半小时,实在难以忍受,只得收拾装备,回屋子,钻进被子了事。</p><p class="ql-block"> 回望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九月三十日 第十九天 米堆--八宿(沿米堆河徒步八公里 蹭车120公里到八宿)</p><p class="ql-block"> 早早醒来,走出格桑的藏族家庭旅馆,米堆村还处在晨曦中。北面高耸着的是洁白的米堆冰川,远处观看,人们形象的称谓它像一把古代的太师椅,有高背及两边的扶手。一朵白云漂浮在椅背中间。东西两边是高大的山体。山体下半部是茂密的森林,冰川融化形成的米堆河从村边蜿蜒向北沿着山谷走向约10来公里后,在318国道旁注入帕龙藏布江。</p><p class="ql-block">天逐渐大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些不知名的高原飞鸟在村中的草地上觅食,我总想拍下那些让人看见就生爱的鸟儿边蹦蹦边不停滴啄觅食物的可爱姿态,但总不能如愿以偿,每当你对好焦,就要按下快门的时候她们总是突然改变方向,要么尾巴对着你,要么忽地一下飞起,故意和你捉迷藏似的。周而复始、不得要领,始终无法准确对焦,回来看看都是模糊的鸟儿照片。</p><p class="ql-block"> 随着太阳升起有阳光映在冰川上,整个村庄开始有了生气,背背篓的藏族老大娘,遛马的藏族小妹帅哥,牧场里自由自在地吃着草儿的牛,这如诗如画的环境和善良的人们, 这冰川、河流、牧场、村庄、森林融会在一起,是一处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冰川融化形成的米堆河从村边蜿蜒向北。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遛马的藏族小妹帅哥</span> </p> <p class="ql-block">  大约9点半,我告别憨厚的主人格桑,背着登山包开始沿着米堆河、沿着山谷徒步北上。出了村子,来到一片空旷的草甸,秋天的森林已经披上了五彩的华衣。回头望着满是藏式木屋的村庄,房屋散落在一群群古树之间,村旁潺潺的溪水轻快地跳跃着。袅袅上升的炊烟,轻轻地在村庄上空散去,活脱脱一个人间仙境。 </p><p class="ql-block"> 走不多远,一个四十来岁的藏族女人和一个八、九的小男孩赶着一群羊,迎面过来,我合十向那位女人道:扎西德勒!她笑着回我一句扎西德勒。而那个小男孩则用普通话(至少比我的普通</p><p class="ql-block">话说的标准一些)问我:叔叔你不坐车呀。这时一辆越野驶过来,司机冲我点点头,轻轻打了两声电笛,友好的朝我笑笑。我感觉到素不相识的人们都是那样的友善,我总以为我是一个孤独的行</p><p class="ql-block">者,一路却并不感到孤独。</p><p class="ql-block"> 再次走过米堆河的那座桥后,路上不断遇到进来的小车,那些车上的游客纷纷与我打招呼,并向我伸出大拇指,人非草木,我的虚荣心此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过多了,也麻木了,再看见有</p><p class="ql-block">车过来,便转身背对着公路,既可以避免车轮掀起的尘土,也省了不停的和车上的人“点头哈腰”的麻烦。</p><p class="ql-block"> 重装八公里山路,大概走了近2个小时,到达318国道时已经十一点多了。我把登山包放在路边,吃了点干粮,喝口水,观赏起周围的风景及公路上来玩的车辆,有一个骑行车队过去,其中有一个是躺着,脚在前面蹬车轮,身子仰着,头朝前看的卧骑,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自行车。回来和路网老驴爵士兴奋地说到这种自行车,爵士说早就有了,见怪不怪,看来,俺是孤陋寡闻了。</p><p class="ql-block"> 休息一会儿,我开始注意拦截过往然乌方向的车,有的不停,有的说没座位,有一辆要50元,其实米堆318国道路口到然乌不过30公里,我说10元,他如果说20元我们就成交了,可惜司机一松刹车,一踩油门,留给我的只是车后轮扬起的一车屁股尘土。我回到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此时一个游客美女从进米堆村的车上下来,在路边溜达,我们聊起来,原来她也在深圳工作,先前去过米堆冰川,这次其他人去,她就不想再进去了,看来她对我的装备好奇,提起装备掂一掂量,坐下来问了我一些路上的情况,然后把她的手机用手伸向正前方,对着我们俩拍下一张合影。我们正聊着,过来一辆国产三菱,我立即起身拦下来,车上包括司机就2藏民,年龄差不多都在40多岁,各自带着那种好似墨西哥便衣警察的礼帽,块头粗壮,个头都应该在1米75左右。我把着车门问,就我一个人,能不能带我去然乌?坐在副驾位置上的那个人很爽快地说,可以,上车吧。我问要多少钱,他说不要钱。我转身拿起登山包,塞进后座,回头和美女挥挥手道别。</p><p class="ql-block"> 在车上和2位藏族朋友聊天,才得知,副驾上坐的藏族朋友因为腿受伤雇车去八宿一个有名的寺庙去看腿伤,据说那寺庙里有个喇嘛对看腿伤很有造诣,在路上凡是有玛尼堆,那个司机都下去,替雇主挂经幡,祈福腿伤早日康复。</p><p class="ql-block"> 我本来准备在然乌下车,然后去来古冰川,当路过然乌湖时,看见湖水并不是网上所宣称的那样清澈,让人很是失望,在加上明天是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八宿毕竟是县城,在八宿休整一天,好好看看阅兵式,我一下子没了去来古的兴趣,于是在车驶过然乌湖后,我告诉两位藏民朋友,我到八宿下,这样还可省120公里路费呢。</p><p class="ql-block"> 约下午4点到八宿,住交通旅社,单间还价30,有公共淋浴。在楼下旅社的小餐馆20元解决了晚餐,还喝了一瓶二两的二锅头。回到房间,看完新闻联播,于是去洗澡。在去淋浴和卫生间的走道和一个娱乐场所连通,楼下是舞厅,走道经过包房,从窗脚卷开的一点窗帘缝隙看过去,叫人咂舌的画面无异于进了红灯区。我匆忙洗毕,逃回房间,睡着看看电视,迷迷糊糊睡到天亮,电视开了一夜。</p><p class="ql-block"> 挂经幡的司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十月一日 第二十天 千山万壑到邦达 蹭车260公里到芒康 </p><p class="ql-block"> 早上醒来,本想休整一天,看看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电视实况转播的,可当我起来,出去早餐,看见在院内大门内停着一辆上写八宿——西昌的大巴、我知道八宿到西昌必须经过邦达,我下意识上前问问司机,几点开车,到邦达多少钱,还有座位没时,司机说,马上开车,你要是走,我把售票员的位置给你,视野好,40元到邦达。没有犹豫,我立即摔下一句“我去取行李”转身奔向二楼三下五除二的收拾好登山包,把一些零碎诸如洗漱、纸巾、饭盒凌乱的塞进一个塑料袋,拎起包就往下跑,司机已经启动发动机,当我上车还不等我坐稳,车就缓缓启动,向右拐出大门,车驶出街口,有2个藏民老乡在路边上车,这时有一个当兵的和一个藏民把装满蔬菜之类的一些塑料袋塞进后备箱,托司机顺带给沿路某驻军。</p><p class="ql-block"> 八宿-邦达97公里,84公里的上坡,13公里的下坡。通过噶玛沟后,穿过一个隧道,就要驶过由驻军把守的怒江大桥。据说天黑经过怒江大桥时,武警会命令司机关闭车灯。靠着大桥两头武警手电筒的微弱光,汽车慢慢爬过大桥,好在我们是白天经过大桥,但是绝对是不允许拍照的,司机说,如果拍大桥被守桥的战士发现,有可能连你的相机都会被扔到怒江里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司机吓唬我。在过怒江大桥后有,有一排建在悬崖上的房子,一边紧邻滔滔江水,一边紧靠318国道,这是守桥部队的营房,司机将车停靠在房子边,有战士过来拿走从八宿带过来的蔬菜,同时,也有个战士将一封信和一个装着一沓钱的信封交给司机带到西昌家里,司机接过钱和信封也不点数,也不问多少,就发动车子离开,看来这儿的驻军和外界的往来基本就靠过往的班车,军民鱼水情深,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在过怒江大桥后,有一段是在怒江大峡谷行驶,两边的山非常高,落差大约在2000米左右,车在狭窄的道路上行驶,一侧是峭壁,一侧是山崖,而山崖下则是奔腾的怒江水,真是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驶出峡谷,紧接着要翻越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海拔4618的业拉山。翻过山顶,下山就是著名的业拉山72拐,即使没有到过,而向往去西藏的驴友一定不会陌生。因为网上有72拐的很多照片,也有叫九十九道拐的。</p><p class="ql-block"> 刚走过72道拐后的一拐弯处,司机停车让我拍照,他也休息片刻抽一支烟,并告诉我说,就在我站着拍照的山崖边,在前半月一个雨天,一辆挂外地牌照的丰田车,连带4人,一头栽下山崖,车毁人亡。听的我倒抽口冷气,连连后退几步,定定神,换了个地方对着72到拐猛拍一气。</p><p class="ql-block"> 川藏线业拉山72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快接近邦达的时候,地势平坦起来,植被也开始由光秃秃的山岩变为大片大片的草地。邦达的海拔4300多米,虽然只是一个小镇,却是川藏南线和川藏北线的交点,而且也是北上西昌、西区八宿、南下芒康的三叉路口。</p><p class="ql-block">班车停在小镇上,我该下车了,班车往东南继续开往西昌,而我则南下沿着川藏线去芒康。</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我背上登山包,向一个十来岁的藏族小女孩打听去芒康的方向,于是按指点我来到路口,放下登山包开始注意过往的车辆,希望运气好,搭上一辆有空位的大货车,因为大货车顺带的话,即使收费,也是很便宜的。坐在登山包上,边喝着水边吃着干粮,过往的车辆都客满,这时过来一辆挂云南牌照的小车,因为在小镇出口,车速一般都比较慢,看见后排就2人,我拦下,司机问我干嘛,我说去芒康,能不能顺带一节,后面一个半老徐娘,脖子上挂着一根细细的铂金项链,说话底气很足的对司机说,这咋能挤啊,说罢,头朝窗外的天空望着,一派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我望着司机说,对不起,你好走!</p><p class="ql-block"> 看这徐娘的气势,估计其老公一定不亚于一个省辖市市长的级别,心里诅咒她老公出事早点下台。</p><p class="ql-block"> 大概又过了10来分钟,一辆越野过来,就司机一人。这时我起身,抬手拦车,车就缓缓停在我的面前,司机30多岁,很壮实的样子,我说去芒康,带上我吧,路上也好给你做伴呢,司机笑笑点点头,我拉开后门把包塞进去,然后打开前门,坐在司机的副驾驶位置,也不问要多少银子。车子驶离邦达,一自沿着邦达河行驶,到左贡后翻越东大山一直抵达芒康,260公里,5个来小时,我始终未提及费用问题,我怕他本来就没打算收费的,我一提及,反而会让他感觉收费是理所当然。司机就是芒康人,</p><p class="ql-block">一大早他送2位朋友去西昌,正好返回邦达遇到我。一直到芒康,我和司机拜拜,都没一个字提到钱字。</p><p class="ql-block"> 邦达草原位处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之高山深谷中,是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地势平坦,草原肥沃。过去曾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是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分水岭――他念他翁主脊上的一个宽坦山原盆地。那是一片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原野,是一片让人心醉的大草原,藏民们将这片原野称为邦达。邦达大草原究竟有多大?到现在恐怕谁也说不上来,马帮们只是把它叫做500里长草坝。</p><p class="ql-block"> 个人非常喜欢邦达到左贡到芒康这一段的景色,动物、牧场、河流、吊桥、农舍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一派藏区特有的乡村景象。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原野,遥远的地平线尽头,是一座连一座山势平缓而又云彩变幻无常的山岗。在湛蓝如洗的碧空下,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觅食 </p><p class="ql-block"> 还是很原始的耕作方式,用人拉犁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路风景到左贡,司机在左贡停车,邀我一起吃饭,因为在邦达等车时吃过干粮,就婉言谢绝了(后来上车后想到应该我请司机吃饭)。</p><p class="ql-block"> 这时,看路边一个摩托车修理店外有一个高脚凳子,就势坐下来观看小镇街景。一个中年汉族女人从修理铺里间走出来,于是我们聊了起来。她告诉我,说儿子学了门修理摩托车的手艺,内地开修理店的人太多,所以出来闯荡,也见见世面,于是在这儿开了个修理铺子,儿子年轻,刚刚出道,于是不放心的跟着儿子从老家四川一起过来,照顾儿子的衣食起居,开业不到半年,说这儿有点欺生,常常有修了不给钱,一走了之的。正说着,一个看来不到20岁、稚气未脱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停在门口,他望着我,那女人指着他给我说是他儿子。我和这小伙子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她妈给他说,我是从武汉到西藏来旅游的。</p><p class="ql-block"> “妈,你做饭啊,我去去就来”,说着,小伙子跨上摩托车,一溜烟的跑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10来分钟,小伙子提着4、5斤又大又红的左贡当地产的苹果回来了,硬是塞给我好几个,就进到店里面去了,实在不好拒绝小伙子的好意,我留下一个,其它的就放在凳子上,离开了修理铺,要不然,饭做好了,还会硬拉我坐下吃饭呢。好人啦!</p><p class="ql-block"> 车出左贡,驶向芒康,就开始不断翻山。两县之间横着东达山,脚巴山,拉乌山三座大山。路况不是很好,高高低低,连绵起伏 。和先前的邦达草原相比,完全不是一码事。一个秀秀气气,一个莽莽苍苍。当越野车爬到第一座大山山顶后,路边立着一块大牌子——东达山,海拔5008米。这也是川藏线上最高的山口。位于318国道的3554公里处。我请求司机布多把车停下,站在五色的风马旗下,望着远处皑皑的雪山,一览众山小。山上风很大,司机鸣笛催促上车, 我轻轻地往玛尼堆上放上一块石头,希望能祈福我一路平安、祈福我的家人幸福吉祥。</p><p class="ql-block"> 车开始向山下行驶,《沉默的玛尼堆》中的诗句,在我脑海中回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当我和任何一座玛尼堆</p><p class="ql-block">站在一起,就等于</p><p class="ql-block">站在大地的中央</p><p class="ql-block">只是轻轻放上去一块石头</p><p class="ql-block">却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翻越东大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了东达山不久,接着翻越脚巴山。脚巴山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海拔3900多米,穿越脚巴山的318国道,盘旋在大山、峡谷之间。</p><p class="ql-block"> 爬上山顶后朝来时的方向望去,蜿蜒在对面大山上那半山腰间的路,就是我们跑过的路 无数个“S”形弯道,像绸带一样环绕着脚巴山。 从车上往峡谷望去,虽然人有点眩晕,但景色却是极其独特。过脚巴山沿盘山公路下山,可见一片村寨,绕过山寨直奔澜沧江谷底。便是澜沧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在脚巴山堵车,我下车直奔山崖边,刚刚准备举起相机对着远方拍照,耳朵听见不远的地方有美女的声音叫老树,我不由得侧身张望,活见鬼,前面除停着一溜被堵的车和几个因堵车在山边拍照的人外,不见有熟识的人,是幻觉? 我刚回头准备继续拍照片,接着又一声“老—树——”,我回头仔细看一眼,原来是几天前在米堆冰川出来的318路口,遇见的那个深圳小丫头。她问我,你一个人租个车?</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可没那么多银子,对着她眨巴眼、笑笑算是作答,没等交谈两句,前面就喊路通啦,我们来不及拜拜,就各自上车,回来后,加了QQ好友,也许,小丫头看见这段文字会引起对雪域高原的深深地回忆.....</p><p class="ql-block"> 翻过脚巴山,跨过澜沧江大桥,就是夹在脚巴山和拉乌山这两座大山之间的著名如美小镇竹卡村。</p><p class="ql-block"> 过竹卡村后开始翻越横卧在西藏东南大门的拉乌山。站在海拔4538米的拉乌山口,可远眺宽阔的高山草原。西藏东南大门芒康就在所谓“两山夹一江,两江夹一山”的三江地区,澜沧江就是被“夹”在这两座山峰之间。过了拉乌山垭口一路下山,就到了西藏东南方向的最后一个县城—芒康。 </p><p class="ql-block">上山道路,狭窄、曲折、坎坷,脚巴山旁澜沧江,江水湍急。 崖壁直上直下,触目惊心! </p><p class="ql-block"> 过脚巴山沿盘公路下山,可见一片村寨,藏族民居星星点点地散落其间。</p><p class="ql-block">绕过山寨直奔澜沧江谷底。 </p><p class="ql-block">站在海拔4538米的拉乌山口,可远眺宽阔的高山草原。下车拍几张PP,尽情地愉悦欣赏着眼前这高原牧区风光。</p><p class="ql-block"> 天路,这就是天路,就是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路的天堑。</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自古以来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地势复杂,海拔相对也高,但景色却是极其独特难忘呵!这一生一天翻越了三座大山! </p><p class="ql-block"> 天黑之前,车到芒康。谢过司机,我在紧挨芒康汽车站的隔壁2家一个小旅馆住下,30元单人间,有公共淋浴及卫生间,放下行囊,先去汽车站看了一下班次。县城芒康是个交通三岔路口,国道318和国道214在这儿会合,往南经过小镇盐井就进入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往东进入川西到理塘、稻城。我是打算从云南进入怒江大峡谷的,后来因为中秋之夜在金沙江遇到车祸堵车,一下子心情坏了起来,而从香格里拉东走乡城,进入川西稻城、亚丁,这当然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在车站了解的情况是,芒康开迪庆州德钦县城一天只有一班车,早上八点30分开车,有一中年女人坐在车站院门口卖售第二天芒康到德钦的车票,我想,这儿人也不多,不至于第二天买不到票吧,就回旅社洗澡吃饭,准备晚上看看国庆阅兵式的重播。哪知道这一小小地决定,使得第二天没有买到车票坐上班车,确让我和一帮男男女女从邦达去梅里大转山的藏民有了一天同行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翻越觉巴山</p> <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十月二日 第二十一天 芒康---飞来寺 </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床已七点半了,顾不得洗漱,即刻去隔壁的汽车站买去云南德钦的票,窗口却挂着一个小牌子:芒康——德钦 售罄,气得我足足呆了5分钟,问车站工作人员,告知下午有过路班车,末了加一句,节假日期间不一定能坐上。</p><p class="ql-block"> 返回旅社边洗漱、收拾东西,边想着对策。经验告诉我,是万万不能S等下午的过路班车的,还是碰碰运气吧,说不</p><p class="ql-block">定又可以拦到免费的便车。</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背起行囊,出旅社,站在路边,看看是否有往云南方向的车。因天色尚早,过往的车辆并不多,偶尔有一辆车驶过,拦下一问,说就到城区,不走了。</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一辆载人的小面的过来,不等我去拦,他却离我很近的地方停了下来,司机问我去哪,我说去德钦,他说只到盐井,你可以到盐井后再找车去德钦。随着车门打开,从车上走下几个男女藏民,年龄都似乎在30岁上下,不过也不一定,藏民因为受强紫外线的照射,皮肤都比较显红黑,老成。他们是连夜赶车,刚刚到芒康,下车吃早饭的。</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答应司机坐他的车到盐井,一是坐这种营运车辆是不可能免费的,二是也不愿意和这几个人半天挤在一个窄小的空间里。于是,我决定背上登山包到芒康县城往云南方向的出口去拦车,因为车站这儿是在进芒康县城的地方,很多车辆仅仅只是到县城就不走了,拦停了也是白搭,即使是有去德钦的车,如果司机看你不顺眼或不是美女(嘻嘻),他就说是只到城里,那你也没辙。</p><p class="ql-block"> 开始以为芒康街道不会很长,几百米差不多吧,结果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走到出口不会少于5里地,在街上遇到车头朝前,停在路边的车就厚着脸皮问人家是不是去德钦的,除个别聊上几句,一般都是摇摇头算是回答,我怎么就感觉我象一个要饭的流浪汉。索性不问了。径直走向南街口。</p><p class="ql-block"> 走到街口靠着一棵大树把包放下,此时刚好旁边一户人家开门,从门里走出一个眉清目秀的藏族少妇,看见我莞尔一笑(藏族人见到陌生人都会礼貌的一笑),我有点惊呆了,我看见了一个进藏以来最美的一个藏族女人,脖颈很长,皮肤白嫩,眼睛很大,五官呈现标准的黄金分割,一对水汪汪的眸子,让你一眼难忘,等我想起要给她拍照,取出相机时,她已转身离去,那走路的姿态,阿娜多姿,不显妖娆,却很妩媚,我一声“哎”,她回头,仍然是那样地莞尔一笑,我刚刚举起相机,她摆摆手,稍稍加快了脚步离去,我呆站在那儿,看看她离去的背影,竟然有种莫名其妙的失落,唉,竟然连一张背影也忘记给拍下。</p><p class="ql-block"> 接连拦几辆车,都未遂愿,不是说就到前面,就是说要我包车,甚或干脆就不理不停。大概将近一个小时,过来一辆面的,我招手即停在我面前,原来就是那辆在汽车站附近遇到的载着藏民的车,司机看我犹豫,就主动要副驾位置上的藏民去后面坐,把位置让给我,并说到盐井再给我找车,收我50元车费,我想想比班车还是稍显划算,又是坐副驾位置可不用在后面和他们挤在一块,于是点头答应,司机立马下来帮我把行包放正后面,开始往盐井方向驶去。后来我才得知,车是藏民包下来的,他们去梅里大转山。</p><p class="ql-block"> 司机当然愿意带上我,额外赚50元,我想要是我们武汉那帮玩户外的哥们美女们,包车后一定不会让司机再带人,要不带人的收入就该是包车人的了(后来我和几个上海美女包车从康定到成都就遇到这事,算了,后面再讲了)。可见藏民的淳朴。</p><p class="ql-block"> 芒康-盐井110多公里,在车上还可以和藏民司机交流,而其他几位藏民就只能靠打手势和猜测来理解了。从司机口中得知他们要去梅里大转山,可不是一般驴友意义上的八、九天的大转山,而是绕着整个梅里雪山转一个月,他说的一些地名我也没法记住,只是记得要从云南的德钦这边绕道西藏的左贡,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的正面是面对左贡的,其最高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p><p class="ql-block"> 小面的藏族司机,家住千年的小镇—盐井,是一个技术不错的司机,可惜我没能记住他的名字 。 </p><p class="ql-block"> 十月初的藏东南,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从芒康出来不远,满目都是缤纷的色彩,扑鼻而来的是淡淡地花香,这景象在朝阳下的草原上恰似紫色的梦幻! </p><p class="ql-block"> 盐井到芒康也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那弯曲的道路,使人对古道演绎的故事产生无尽的遐想。 </p><p class="ql-block"> 翻越4200米的红拉山口,小面的感到力不从心,在比较陡峭的地方,我们不得不下了徒步一段,不过轻装徒步在高原上,欣赏着青藏高原的美景,是不会疲倦的。</p><p class="ql-block">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偶尔在两座山的背后隐隐约约会看到远一点的雪山,那时候觉得这风景真美啊, 可现在翻出来看照片远没有那种震撼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翻过红拉山 汽车沿着澜沧江干热河谷行进。 </p><p class="ql-block"> 坐在副驾位置,回头拍了一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车去梅里大转山的藏民 </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 车到盐井</p><p class="ql-block"> 盐井,因盐田而得名,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一座千年的古镇。当年杜甫入蜀经过此地,其还为盐井赋诗: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盐井,也是一个景区,东有金沙江,西有澜沧江,红拉山自然保护区隐藏着天然精灵--滇金丝猴;沿着澜沧江江岸而下不远,有着物华天宝的千年盐田。</p><p class="ql-block"> 沿着澜沧江江岸而下不远,我们车上准备梅里大转山的藏民与租另一辆车而先到的几个老乡回合,在路边生火烧水做糌粑吃午饭。司机到盐井就到家了,不过他兑现了他的承诺,打电话叫来另一辆面的,藏民和赶来的司机谈好350元包车到云南的德钦,他们4个300元,而要我只掏50元即可,好可爱的藏民。</p><p class="ql-block"> 在盐井,因转车在路边烧水、午饭、休息,我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机会。开始我还不好意思当着他们近距离拍照,偷偷在停在路边的车里拉近镜头拍,后来,我征求藏族司机的意见,得到可以近距离给他们拍照的肯定答复,于是我跳下车,给他们拍照,结果,大大出我所料,除一个女人始终低头外,当我告诉他们,照片我一定会给他们邮寄过来时,有的还主动摆PS要我给拍照,由于在要他们的邮寄地址,他们都不会写汉子,地址也吐词不清,我只得通过司机要他们其中一个,拿出身份证给我抄写地址:洛次仁 八宿县集中乡新贡村。</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把照片冲洗到尽量每人都有自己照片的张数,和我前面提到的我的、雅江大峡谷直白村的藏民朋友罗西的照片同一天寄出给了他们,我也兑现了我给藏民朋友的承诺。</p><p class="ql-block"> 我给去梅里大转山的藏民朋友拍照,藏民朋友都愿意在车旁摆PS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汽车继续沿着澜沧江峡谷往南向云南方向行进,偶尔在江边的平坝上,有散落的民居,滔滔不绝的澜沧江,千百年来来养育着两岸的各族人民。当车又开始爬山的时候,车也进入到云南境内,西藏这边的柏油路面开始变成云南境内的砂石路面,前面的车所扬起的沙尘,让你不但不能欣赏沿路美景,更是让人焦躁心烦,这时,闭目养神是最佳的选择了。</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青藏高原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上颠簸,疲倦了的视觉使人很容易就进入了梦香,梦中宛如我又回到了迷路时的冈乡原始森林,在梦中我没有找到出路,在那个天然牧场扎营,半夜突然感到帐篷外有动静,以为是黑熊,恐惧悠然而生,颤抖的手从气枕下摸出瑞士军刀,贴着帐篷想看看外面到底是什么,突然感觉背榜被人拍了一下:“快看,那就是卡瓦格博!”是旁边司机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惊醒,努力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皮,眼前一亮,白雪皑皑的山峰,耸立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当我确定眼前不是黑熊、不是幻觉后,立刻兴奋起来,掏出相机,对着雪峰拍照。可是汽车一个急转弯,雪峰消失在视线之中,当绕过一个山头后,美丽的雪山又进入了视野,而且让人感觉离得更近,也使人更震撼。</p><p class="ql-block"> 卡瓦格博为梅里雪山主峰,藏语是“白色雪山”,海拔6740米,也是云南省最高峰。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当地藏民称为“雪山之神”,是藏、川、青、甘等地众生藏传佛教朝觐圣地,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p><p class="ql-block"> 汽车绕着无名大山盘旋,雪山时而立在你的面前,时而渐渐离你而去。当转过山头,她又历历在目,更加妖娆夺目。 </p><p class="ql-block"> 汽车拐了N个弯道,绕过N个山头后,司机指着右前方的山岩下,澜沧江旁的一个坝上的村庄说,那就是西当村。一个雨崩深度徒步,梅里雪山内转、外转,等个性线路起点的小村庄,在徒步者中享有盛誉。虽然我没到过这块驴行者的热土,但是凭着我所做的功略,知道前面离著名的观察梅里雪山的观赏点——飞来寺不远了。果然,汽车继续向前行驶20多分钟,就到了飞来寺。</p><p class="ql-block"> 飞来寺位于距德钦县城9公里处的滇藏公路线上。它依山傍崖,建于明公元1614年,距今已近385年的历史。然而,使飞来寺大大出名的却不是寺庙本身,而是寺庙所处的地理环境,是观察梅里雪山群峰和卡瓦格博主峰的最佳位置。飞来寺正对卡瓦格博峰,许多游记资料及驴行攻略都有记载,在晴朗的早上,朝霞照射在白雪皑皑的雪峰上,雪峰霎时披上一层耀眼夺目的金黄色,灿烂辉煌、壮丽无比,是一种视觉感官的冲击,一种心灵的震撼。可惜因为第二天早上浓雾,我却终究没有这个观赏日照金山的福分,只好从网上下载一张,与各位一起分享。</p><p class="ql-block"> 大约下午4点多鈡,车停靠飞来寺,挥挥手,告别司机及同车的藏族朋友。当我背起登山包,举目四望,硕大的几个字映入眼前:飞来寺国际青年旅社。顺着箭头指引的方向,从一个巷道口进去,然后右拐,上一小坡,再左拐,一座2层的木楼虽然还在修缮中,但是已经初具规模。进得楼内,一男一女2个学生模样的人迎面走过来,问过铺位价格说40元,虽然我知道飞来寺的住宿价格一般都比这个贵,但是我还是嫌40贵了点,于是说我不要床铺,就住你还在装修的房间,我自己的睡垫睡袋,2个学生笑着说那就不要钱,我说那就这样定了,这时走过来几个游客,看看我这个年纪,背着个大的登山包,都赞叹不已,问我哪儿人,从什么地方过来,到过哪些地方,当我一一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时候,2个学生模样的工作人员也感到很惊讶和佩服,问我今年多大了,我如实禀告,于是旅社人员以我是老驴,并让我登记注明是青旅会员,这样他们让我以20元的价格给我一个铺位,其实这时我连20元也不想出了,因为有房间免费打地铺而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别人的好意我还是领了,于是在一个靠窗的铺位放下我的行李包。</p><p class="ql-block"> 出去转了一圈,10月初的飞来寺,是游客的天下,吃住都其贵无比,想了想,还是厚着脸皮去找旅社工作人员,晚上搭伙好了。回到青旅,正好青旅老板从德钦回来,2个学生模样的工作人员已经把我的情况告诉了老板,于是和老板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老板是位女性,北京人,30大几,是京城一家企业的业务精英,给人一副很干</p><p class="ql-block">练的样子。我问怎么称呼,女老板很爽直的要我称她小莉即可。她本年初随团旅游到达飞来寺,被梅里雪山所震撼,被明永冰川所折服,在一当地朋友的忽悠下,决定投资服务业,建一旅馆,由那位朋友就地筹建,然而那朋友在筹建过程中撤资,转而又和另外的一个当地人在飞来寺建了一个藏式甜茶馆,女老板只好在北京请了长假,匆匆赶来,接手筹建工作。</p><p class="ql-block"> 晚饭很丰盛,有抄青菜,麻辣豆腐,对了,那钵萝卜炖牦牛肉,味道实在好极了,至今想起还流口水。也许出来20多天比较艰苦的生活让人有点馋嘴了,才有这个感觉。我帮着做,和小莉及那2个学生模样的人一块吃饭,小莉指着那2个给我介绍说,那女生是在北京刚刚上班不久的大学生,到飞来寺看见了日照金山的梅里卡瓦格博峰,就再也不想回北京上班了,执意留下来在青旅打工,据老板对她赞赏的口气,好像很满意这个辞掉北京工作的打工者。而那个男生,就是刚刚大学毕业,走到飞来寺,死磨硬缠才被老板收留下。说的兴起,女老板提出一个大大的塑料壶,给我和她各倒上一碗青稞酒,趁着酒兴,我也提出在她手下打工,不要酬薪,管饭管住就行,小莉笑着说,请都请不来呢。</p><p class="ql-block"> 饭后,那女生打工者,收了我10元搭伙费,嘻嘻,10元酒足饭饱!一天坐车下来,青稞酒解乏,告别女老板和2位同学,早早呼呼入睡。</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行驶的汽车上拍到的卡瓦格博峰(梅里雪山)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十月三日 第二十二天 飞来寺徒步至德钦 中秋夜堵车金沙江</p><p class="ql-block"> 若欲观赏日照金山的奇观,切记不可贪睡,我所查到的有关飞来寺观梅里的攻略是这样写到:春夏6点40分、秋冬7点20分左右是在飞来寺观赏日照金山的最佳时间。</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睡早床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户外。这天早上4点多钟,几个走雨崩去梅里小转山的男女学生,就嚷嚷起来走了,我再也没有睡着,天微微亮,起床去方便,因青旅修建还没完善,卫生间在户外不远的一个野地搭建的,简陋地只能容下一人,不分男女,有一破门版勉强遮挡过往人们的视线。当我完事后从卫生间出来,在旅社的墙根外,堆着许多横七竖八的木头,一不留神,绊倒在横在路边的木头上,我倒没怎样,把个迎面走过来美女吓的惊叫一声,我坐在木头上伸伸腿,还好,没事,那美</p><p class="ql-block">女走过来说,你迷糊啊,你就在这先别走,我进去吧,劳驾你帮着站站岗,嘿嘿,摔一跤,捞着个为美女方便而站岗的美差。</p><p class="ql-block"> 很快,天色就大亮起来,飞来寺从黑夜中醒来,已经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开始寻找有利的观赏地形,架起了长枪短炮,只见山坡上,楼房的平顶上,人越聚越多,公路2边停满了小车,足足摆了2里多长。在公路一边的悬崖上正在修建的一个观景平台,几近完工,已经开始接待观赏者,不过门票咂舌,30元,唉,哪儿不能看,非要拿30元去进贡。</p><p class="ql-block"> 7点多了,我提着相机,就站在青旅对面的一个3层楼的平台上,等着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象,等着灿灿的金山来震撼我的心灵。然而,远方的浓雾和厚厚的云始终笼罩在梅里方向的上空,而其它三面,却湛蓝的天空下万里无云。不过,从不远千里万里赶来的中国人、外国人,总是抱着美好的愿望,觉得会有那一时刻出现的,哪怕一分钟、一瞬间也就心满意足了。所以站在各自的位置久久不肯离去。然而,太阳好似有意捉弄</p><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3日那天早晨在飞来寺观卡瓦格博雪峰的人们,当它刚刚露出一点吝啬的光芒,准备洒向卡瓦格博,即可就被漫散赶来的云雾遮盖,唉 人们不由自主的同时发出一声叹息。</p><p class="ql-block"> 时值七点半过了,虽然10月初青藏高原的早上,还是有点寒气逼人,但是僵硬的手端着相机,我始终不想放下。七点四十、七点五十,已经陆续有汽车的马达声渐渐远去,他们还要赶路,有的是去芒康、去西藏,去见识更多的雪山,有的则是反方向,去云南、去贵州....,带着满身的疲惫而又满足的心情赶回故土。</p><p class="ql-block"> 而我,一个只身流浪的游子,虽然没有看见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观,但是在这青藏高原的早晨,望着偶尔显露的梅里群峰,静静地沉思,仿佛忘记了人间的一切,唯有我和卡瓦格博之神站在一起。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对,“时间是用来浪费的,心情是用来沉淀的”。没有什么是完美,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我似乎领略到什么。</p><p class="ql-block">二00九年十月三日早晨,梅里群山被浓雾笼罩,吝啬的阳光,无法透射出卡瓦格博雪峰的雄姿,我无缘日照金山的美丽景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渐渐地周围没了人影,等我从自我陶醉中回过神来,以为这么多车,随便找一辆就到德钦了,哪知道该走的车都走了。德钦到飞来寺没有班车,要么是自驾,要么是拼车。好在飞来寺到德钦仅仅9公里,徒步是咱的嗜好,沿途慢慢走,领略下从青藏高原过渡到云贵高原沿路的风光。</p><p class="ql-block"> 约8点半,我返回青旅,背上登山包,开始向德钦徒步,走出不到一公里,路面就坑坑洼洼,全为土路,灰尘很大。难怪人们把滇藏公路戏称做“颠脏公路”,以形容这条路的颠簸以及尘土。由于长期缺少养护,道路早已变成了碎石路面,而且时常发生塌方或泥石流,导致道路阻断。一路徒步遇到不少施工车辆来来往往,卷起的尘土让我吃尽了苦头,好在公路是在半山腰绕山而行,两山所夹的峡谷,尽显葱葱郁郁,不时有村庄、河流映入你的眼帘。两岸的山坡起伏连绵,行走在只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还是让人心广神怡的。在行走中体会快乐,在行走中寻找真谛,在行走中感悟生命,在行走中追求完美,这也是众多驴友愿意徒步出行的原因所在吧。</p><p class="ql-block"> 不到十一点,走到德钦县城,在街口遇到早上从飞来寺过来办事的青旅老板小莉,她看见我说,你不是说给我打工的么,怎么偷偷跑了呢,我们相视一笑,接着很热情的带我转个街角,指着街那头,说去香格里拉的长途班车就在街中心的长途汽车站,并告诉我,中午可能有一班,赶快去买票。</p><p class="ql-block"> 开往香格里拉的班车是下午十二点半,车票43元,我没有要保险。买好票,在车站附近转转,所见来来往往的人群基本都是藏人,而做生意者却都是汉人。就近在街边吃点东西填饱肚皮,差不多也到了开车时间。班车等了一下人,十二点四十,我离开了德钦,前往香格里拉。 </p><p class="ql-block"> 从德钦县城出来,一路上山,这就是滇藏线上著名的白马雪山,也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主峰白马雪山海拔5430米,我们翻过的公路垭口海拔在4300米,相对于一路从青藏高原过来所翻越的大山来说,已经属于大巫见小巫了。但是美丽的风景各不相同。从德钦下来,一直到香格里拉(中甸),白马雪山群峰连绵、高山原始森林、茶马古镇奔子栏、金沙江大拐弯(月亮湾)、河谷、寺庙、白塔、湖泊、草甸、一景又一景,景景美丽经典。</p><p class="ql-block"> 当汽车驶过茶马古镇奔子栏,金沙江月亮湾后不久,下到金沙江峡谷地带,前面堵车了。下车走向前一看,出了车祸。这一段路很窄,而且就在一个小桥的一头,2边是高山,下午近5点,就在我们到达不久之前刚刚出事,一个伤者躺在那儿,只见一个帅哥老外背着医药包从一个被堵的车上走过来,给伤者进行检查,有一个年轻人主动上前在病人和老外医生之间翻译沟通,伤者还算清醒,山高路远,还带下点小雨,当老外医生建议立即送医院时,多辆堵车的司机都不愿意。唉,有白求恩再现、却没雷锋上前,时下的“杯具”啊。当医生进一步分析是否应立即送医院时,一些专业一点的医学术语却难倒了翻译者,又有一个小伙子上来翻译,看来还算专业。据说伤者没有生命大碍。</p><p class="ql-block"> 路边山脚下生长着比人高大的仙人掌,</p><p class="ql-block">随着雨点的增大,天也变的黑暗起来,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一会儿就让人受不了,我立即返回车上,加上一件抓绒外套,才稍稍暖和一点。坐在车上,无聊之际开启手机,刚刚打开,此时短信铃声响个不停,打开一看,哇,今天是中秋,好多朋友发来的中秋祝福的信,“中秋快乐,在外有月饼吃了么?”湛江美女丽霏的一句问候,让我心情一下子低落起来,是啊,在这中秋月圆的日子,家人或朋友都聚集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品着茶,吃着月饼,叙述着亲情,谈论着美好地人生,而我却被堵在这金沙江峡谷,没有明月,没有月饼,有的只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车身上的砰砰声,众多家人和朋友的面孔浮现在我的眼前。 </p><p class="ql-block"> 心,开始烦躁起来,事故现场不见人来处理,这儿不像内地,出事了,交警马上就会到现场。而在金沙江峡谷你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正乱七八糟想着,车下有了动静,原来是警察和救护车赶来了,伤员很快被送走,警察忙着拍照,当我上前问什么时候可以通车时,得到的回答尽一下子让人回不过神来,原来他们是派出所民警,无权处理交通事故,只是因为有人报警有人受伤,是本着人道主义赶来救治受伤者的,交警还在30公里外处理另一起交通事故,还得再耐心等待,怎么办,人家警察说的有道理,这就是人们常常调侃的一句话:铁路上的警察,各管一段。我回到车上,又冷又俄,情绪低落到极点。想家的思绪油然而生,我禁不住把“走过咖啡厅”的铃声,调换成萨克斯曲“回家”不停地播放,直到现在写这篇游记,我的手机铃声都还是这首“回家”的萨克斯曲,每每听到铃声,我都情不自禁的回到那晚金沙江堵车中秋夜的感觉中。我原本南下从丽江到大理进入怒江大峡谷,走秋娜桶一线的,在短信中知道朋友爵士在川西,我决定到香格里拉后,转道川西,从乡城到稻城,进入亚丁,然后返回稻城走理塘、新都桥,过折多山到康定,再从成都返回武汉。</p><p class="ql-block"> 我给爵士和小N回复短信说:“堵在金沙江峡谷4个多小时了,饥寒交加,可伶八月十五夜,不见佳肴不见月”。当时沮丧的心情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当交警赶来,把事故处理完,我赶到香格里拉已经是夜晚11点多了,不过,香格里拉的月亮不错,决定了回家,心情好了起来,我发给小N的短信中写到:</p><p class="ql-block">“ 葡萄美酒夜光杯,香格里拉月正圆。金沙江水东流去,我欲举杯空对月”。</p><p class="ql-block"> 堵车现场围观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十月四日 第二十三天 香格里拉(中甸)——稻城</p><p class="ql-block"> 昨晚打听到的香格里拉开稻城的班车每天一班,早上7.00发车,票价114元,而且知道10.1黄金周是先一天票即告罄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睡得很晚,但是今天还是起个大早,争取能碰碰运气,等到车站6.20开门,我冲进去在售票窗口排在第一名,但还是大失所望,不得已只好买五日早上开稻城的车票,站在我后面的是一个贵州遵义的小包工头。带着几个老乡在香格里拉和稻城之间的一个叫乡城的地方修路。这次是从贵州老家来,从香格里拉转车去乡城,和我一样,不得已推迟到第二天走,他和我无可奈何地说:正赶工期呢。</p><p class="ql-block"> 从车站出来,在附近转转,找到一家稀饭馒头的早点铺子,解决早餐后,我还是来到车站售票窗口附近转悠,希望能遇到退票或是顺风车。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时有个30多岁的藏族男人在后面把我肩膀拍一下,要我跟他出去,我退出人群,跟他走到门外,他说他的车现在就走,去稻城接人,我看看车,是三菱。看来他早已注意到我急于去稻城,而没有买到今天的票。我问他多少钱,“你一个人就200吧”,我知道包车从香格里拉到稻城视车而定,一般在800——1200之间,平心而论,我一个人坐车去,200元不算贵,他说要不是急于去稻城接人,绝不会只是200元带我一个人走的。我告诉他,第二天的车票已经买好了,如果你能再低些,我可以考虑退票跟你走。我掌握了他急于走而又想能带客把油费给摊掉,而且左右都有出租的小车在那儿等着。他说那就150元,不能再低了,我接着说,150元,再加上114元20%的退票费,也离200元差不多了,他愣着看看我,我立马接着说,我给你找一个去乡城的客人,让他掏50元(车站票价45元),我掏100元,司机有点耐不住了,说好吧,马上走。我立即找来早上排在我后面的、那个小包工头。又去旅社取回行李,上车就走。</p><p class="ql-block"> 从香格里拉出城不久,车过纳帕海,又称依拉草原。因为四周群山积雪溶化,有水的时候就是纳帕海;当旱季湖水退去,纳帕海又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草海。</p><p class="ql-block"> 到稻城的公路,出个别路段外,还算好走。开始是沿着金沙江、香格里拉峡谷,以后大部分时间车子均在山顶爬行。坐在车中,常常与对面山顶平齐,那些平日里高不可测,难得一见的雪山,如今也和我们一般高,矗立身旁,仿佛伸手可触。。由于是秋季,海拔相对低一点的山谷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当三菱车爬到山顶时候,却漫天飞雪,整一个白雪世界。身体打着寒颤,仿佛进入了隆冬时刻。</p><p class="ql-block">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甸县城西北部8公里,海拔3266米,保护区的面积约31.25平方公里。这里是中甸县最大的草原,也是最富于高原特色的风景区之一 </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峡谷月亮湾要站在山顶才有月亮湾的感觉,真正站在江边就什么也不是了,只是看见滔滔不绝的江水。 </p><p class="ql-block"> 当三菱车行驶到山顶时,飘着雪花,一片茫茫白雪覆盖着山头,能见度极差,</p><p class="ql-block">虽然 冷的直打哆嗦,还是禁不住按下车窗,镜头对着白茫茫的大地按下快门,当三菱车下到山腰时,却见繁花似锦、争相斗妍。 </p><p class="ql-block"> 从云南的香格里拉到川西的稻城,一路下来,让我看见了一年四季的景色,而且让我看到了两次春天。当然,我得善意地提醒你一下,如果从中甸至稻城坐车,最好坐左边靠窗处,能欣赏到很多美景。反之,就坐右边了(嘻嘻,罗嗦2句,纯属好心)。</p><p class="ql-block"> 到达稻城时已近天黑。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司机问我在哪儿下车,我回说,稻城我也没来过,随便把我扔在哪儿都无所谓,心想,稻城县城就巴掌大块地方,找旅社、找去亚丁的车不至于象武汉,去火车站、汽车站还得坐个把小时的车。司机在一个临街的小餐馆停下,我取过登山包,谢过司机,即一步跨进小餐馆堂庭里。有2个学生模样、看上去还显乳臭未干的小青年,正在看着菜谱,操着普通话商量着;一个50来岁的藏族胖老头立即凑上来拉我去他家住宿,他说的是藏式汉语;餐馆老板娘过来问我吃点什么,是说着哪种地道的川话。我首先打发那胖老头,“你等我把饭吃了也不急嘛”,那藏族老头还算懂规矩,连连说好、好,边说边退了出去。我回过头来,看看2个小青年,就说,我和你们一块吃,可以多点一道菜,增加点花色,大家AA就行了,2个小青年看</p><p class="ql-block">看我,觉得这老家伙说的新鲜词还是挺时髦的,2人对看一眼就很爽快的答应了,看来我的长相应该还算慈眉善眼。</p><p class="ql-block">吃饭中,知道他俩都大学刚毕业不久,同在成都一家外企工作,其中一个个大一点的我叫他小潘,另一个忘记了姓名,姑且称作小D吧,他们也带着户外露营装备,然而是第一次尝试这种出行方式,知道我有些户外经历后,他们也愿意和我同行,于是我们就有了亚丁徒步同住工棚的一段缘分。这餐饭,一荤两素一汤,每人A去12元,在国庆黄金周的稻城算是很便宜的了。你可能没有想到,在稻城,这几天,随便一个小旅馆住一晚都是100元,在亚丁村,一个家庭旅馆的通铺也要100元,特别是10.1——10.5日这几天,人们从全国各地,也有不少老外从世界各地,象疯了一样涌向稻城、涌向亚丁。</p><p class="ql-block"> 刚刚吃完晚饭,前面提到的那个藏族胖老头,不适时宜地又出现在我们面前,经过不断的讨价还价,并声明不要他的床铺,只是借他的客厅地面,铺上自己的地垫睡袋即可,并对他说,不是下雨,我们就在外面扎帐篷了,这样,才以每人30元的价格去他家住下。小潘他俩,为了体验一下住帐篷的感受,还特地在客厅地上搭起了帐篷。我铺开地垫,再铺上睡垫,钻进羽绒睡袋,没等和他们聊上两句,就呼呼入睡了。</p><p class="ql-block"> 胖老头是稻城一藏族乡村小学的退休校长,叫旺多。在旅游旺季就腾出几间房子做家庭旅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十月五日 第二十四天 稻城—亚丁</p><p class="ql-block"> 昨晚一直没睡好,因为睡在客厅地板上,不时有人走过来走过去的,迷迷糊糊、似醒非醒,当那些起早去亚丁或是往回去成都的人陆陆续续走后,我又迷糊了一会。再醒,知道旁边的小潘俩正在收拾帐篷,我也落得多睡十来分钟。 </p><p class="ql-block"> 起床后,三下五除二,把暂时不用的衣物杂什清一小包,寄放在老板家,提起登山包试试,负重至少轻了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3人走出家庭旅馆,来到大街上时候,去亚丁的旅游者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奇怪的是,稻城到世界都闻名的亚丁景区,100来公里,却没有班车开行。出租车按照当地旅游部门规定,到亚丁360元。可在黄金周,400元还不定能找到车。我们3人在街上逛悠,遇到出租车就上前谈价,开口400元不让一分。这时,我给2位小同伴说,我来谈价,你们不出声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走的都走了,看来剩下为数不多的几辆车的价格联盟开始有所松动,要不然,最后就揽不到游客了,有380愿意走的的车,我不为所动。其实,我还知道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司机都急于早点到亚丁,以便回头带上从亚丁回稻城的客人。同时我还打着另一个算盘,就是我们也还得拣一个人,这样4人拼车不浪费资源。边找车,边谈价、边找人,嘿嘿,司机急,我不急。</p><p class="ql-block"> 不多久,就有司机主动过来和我谈,说350元到亚丁,还故弄玄虚地说,这个价格还不能让其他司机知道,不让都要骂他的。正谈时,一个放单的上海男子(我称之阿拉),凑过来要和我们拼车,看来时间不早了,人也齐了,于是同意司机的价格。那个上海“阿拉”说马上去取行李,司机说要他快一点,于是趁这机会,我们各自去采购食品,一致的说法是,亚丁物价超贵,一包方便面要10元,住宿前面说了,通铺每人也得100元。</p><p class="ql-block"> 当一切准备就绪,司机催着开路,可那个“阿拉”还不见踪影。我回头去找,无果。等我回头来到车停的地方,司机却不干了,原来有人400包下了他的车,我没有说什么,做生意么,谁不想多赚点?却对那个“阿拉”感到不快。</p><p class="ql-block"> 当“阿拉”气吁吁过来时,我告诉他,因为他的迟来,而谈好的车泡汤的事,他连连说对不起。哎,怪他也好,给我说对不起也好,都无济于事。要紧的是,再等一会,可能今天就走不了。我告诉他们3人,都在原地不动,我再碰碰运气。</p><p class="ql-block"> 我特地背着登山包在街上左右走动,以便引起出租车司机的注意,果然不久,一辆车驶过来,在我面前停下,问我是不是去亚丁,我点头问价,司机也爽快地说,我是去亚丁接我昨天送过去的人,360元不欺你,我接着司机的话说,刚才350元我还没坐呢,要不320元,我们马上走,司机没加考虑:上吧上吧,于是,在9点多了,我们前往亚丁。</p><p class="ql-block"> 从稻城到亚丁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但沿路的风景太美,有时要求司机停车拍照,走走停停,结果耽误了不少时间。</p><p class="ql-block"> 驶出稻城县城,翻越海拔4500多米的波瓦山,沿着赤土河观赏原始的高山、峡谷、河流、森林、经幡、玛昵堆……匆匆掠过傍河和万亩杨树林窗外的风景吸引我们不停的下车拍照(只可惜,由于重新编辑受美篇app限制,大量美景照片无法贴上来)</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上的茫茫雪原,飘动着藏民心中无限希望的经幡,他们(她们)可以不吃不喝不穿,却不能不让经幡在这海拔4500多米的冰天雪地飘扬。 </p><p class="ql-block"> 翻过波瓦山,一条幽碧的溪流,始终陪伴着我们沿路而行,我们忍不住让司机停下车来,跑到溪边去亲近她 </p><p class="ql-block"> 融雪性溪流,河水冰凉;正是秋季,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满山苍翠中的一片金</p><p class="ql-block">黄更显得耀眼夺目。 </p><p class="ql-block"> 车行至离亚丁还有20来公里的距离,有个叫日瓦的地方。游客需要在这儿购买门票。</p><p class="ql-block"> 过日瓦后不久,路上热闹起来,除了当地跑运输的拖拉机,还不断的遇到有牦牛群啊、羊群啊什么的在路上挡道,它们根本就不把车来车往的鸣笛声当回事,我行我素,一副慢悠悠的样子,也着实让人看见可爱。 </p><p class="ql-block"> 当车行至一个山头,眼看下山就要到亚丁时,车却排起了长龙。黄金周自驾车N多,把个亚丁景区的停车场塞的满满当当。以至于后来的车不得不靠路右边停下,一直向后摆开好几公里。我们下车开始对着亚丁村、对着景区拍照。这时,先前我在亚丁以350元谈妥的那个司机看见我后,就走过来打招呼。我笑着和他说,多赚50元你就可以出卖朋友,不够意思,我认识的藏族朋友都不象你。他笑着拍着我的肩膀说,好了好了,亚丁住宿太贵,我在景区内给你找个免费的工棚住如何?我大喜过望,连连拱手作揖。</p><p class="ql-block"> 从山上向下可以看到群山山谷中的漂亮的亚丁村,这个只有一百多人口,二十几户人家的村落,每年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它所处环境之美是没法用言语表达的。 </p><p class="ql-block"> 俯瞰亚丁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0.1黄金周,亚丁车太多,然而次序井然,很多交警在维持现场。当车一直排在离亚丁村几公里外时,景区管理者,不失时宜地定时派出中巴车,沿路免费接转游客。不一会,景区转接客人的中巴车到来,我们与所乘车的司机结清车费,和那个先前的司机一起乘景区车去亚丁。</p><p class="ql-block"> 中巴车一直开到亚丁村,其他游客都下车,先去找住宿地方并吃过中饭后再进景区。而我们3人和那个先前的司机决定先进景区,由他带我们去找工棚的主人,这时,那个“阿拉”也要求和我们一起去住免费的工棚。车继续前行不久,停在了景区大门口,验过门票,走进景区,只看见紧靠大门左侧,立有一半人高、长七、八十米的护栏,护栏内一长溜藏民牵着马匹排队,等着租马匹的游客。大约往景区里走约300米,路边堆着一大堆各种诸如水泥预制块啊、木料什么的,旁边一小工棚,一个小青年坐在门口,无所事事。看见我们过来,起身和那藏族司机打招呼,经过一番寒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主人叫小W,并很热情的让开身子,让我们进去看看睡觉的地方,工棚很暗,没有窗户,不过透过板缝,我们还是能看清里面大致情况:用木板搭的60公分左右高,长约1米7的统铺,铺上乱七八糟堆着工友的被子,看来是好久没洗过的,在余下很有限的空间里,有一个烧木材的灶具,还放有一张断了一条腿的小桌。</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情景,我们面面相觑,我问小W,景区可以扎帐篷么,回答是否定的。说晚上有保安巡逻,为安全起见,10.1期间是不允许的。我回头问,我们住通铺,那工友收工回来怎么住,他说工人都在景区深处施工,晚上回不来,就在工地住了。想想在村里住通铺还要100元,决定就在这儿住下了,我对小潘2人说,反正我们睡自己的睡袋就无所谓了,他俩也没提出反对意见,而“阿拉”却扭头去了亚丁村。</p><p class="ql-block"> 放下行李,和小W问了些景区的情况,决定马上去离这儿约4公里的冲古寺,然后再徒步到珍珠海(卓玛拉错)仰望仙乃日雪山,来回10多公里,下午时间应该够了。然后明天再去洛绒牛场,徒步上山去牛奶海和五色海,仰望央迈勇、夏洛多吉雪峰。我们轻装,只带上各自的腰包,腰包里只有干粮、水及相机。 临走,不忘和小W说好,要他买点肉,蔬菜、酒之类的,晚上回来大快朵颐,可小W说买不到蔬菜的,只有土豆,</p><p class="ql-block">我回一句,有酒有肉就行,早把3500米以上高海拔禁酒的告诫扔到脑后了。</p><p class="ql-block">亚丁的景色非常之美,美的让你难以想象。由于网上很多关于亚丁游览示意图要么太复杂,要么有些地方标错了,根据本人的感觉,亚丁主要有三山三湖一庙,可满足一般旅游者的观赏需求,所以,我专门鼠绘了一张简化了的示意图,以答谢各位关注这篇帖子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三山,即指稻城三神山(雪峰) 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迈勇5958米和东峰夏诺多吉5958米;三湖,即珍珠海、牛奶海和五色海;一庙,即冲古寺。</p><p class="ql-block">亚丁景区示意图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小工棚,看见不少游客骑马上山,徒步的人反而要稀少一些。实际上,从亚丁村景区大门到冲古寺不过4公里而已,只是由于海拔较高,又一路上坡,略显吃力。但是一路小溪伴随,边走边拍也就不觉得怎么累了。</p><p class="ql-block"> 沿路都是骑马上山的人,4公里路程,骑马要100大洋, 去冲古寺的路上,一路小溪伴随;伴随着小溪的是沐浴在秋色中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水 在斑斓秋色的映衬下,流出金黄秋色斑斓 </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拍边玩,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当看到不远的松林中一栋白色红瓦的房子时,那就是冲古寺。有句话叫做“天下名山僧多占”,冲古寺的位置实在是好。这座小小的喇嘛庙是这里的标志物,它处在亚丁自然保护区的中心,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仙乃日圣山,周围是一块小小的平地。四周是茂密的高山植被,高大的松树环绕其间,冲古寺意为在海子上面修建的寺庙,传说高人在此填海修建而成,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800多年。</p><p class="ql-block"> 丰厚的草甸,其间多条湾湾的小溪穿行其间,小溪清澈见底,溪底各种植物在阳光和水的作用下呈各种绚丽的色彩 </p><p class="ql-block"> 冲古寺山腰下的草甸、溪流、森林,那远处白色的建筑物就是冲古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亚丁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景区,在冲古寺下面修有木制长廊,在通向卓玛拉错(珍珠海)和仙乃日神山(雪山)方向的长廊路口,插有一路标。我们从冲古寺出来,顺着路标所指方向向珍珠海徒步,沿路美不胜收的景观总让人“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的感觉。说它一步一景,一景一诗绝不为过。徒步约2公里,遇见一遛马的藏族帅哥,顺眼望去,雪山、森林、草甸、枣红马、康巴汉子,组成一幅养眼的写意图画,我央求那汉子让我给拍几张照片,他很大方而且潇洒地配合我拍了几张PP。</p><p class="ql-block"> 和康巴汉子道谢,目送远去的康巴汉子和他的枣红马,逐渐消失在仙乃日神山脚下。</p><p class="ql-block"> 仙乃日,藏语观世音菩萨,海拔6032米,顶峰终年积雪,其山形酷似一个身体后仰的大佛,他的怀里抱着一个巨大的佛塔(一座稍小,金字塔状的雪山)。 </p><p class="ql-block"> 从冲古寺到珍珠海一路缓缓上山,徒步走过来,边走边玩边拍照,充其量也就一个小时。来到仙乃日脚下,看到一块平地上长满了灌木,上有一条干枯的小河,平地的两边是高大的树木。穿过高大的树林,在密林深处,珍珠海如同一面镜子,湖面映出周边的树林和雪山的倒影,湖边有一座玛尼堆,周围一切都显得那样安详,和谐。凝视这神奇景观,仿佛置身于天堂瑶池般。看见有人拱手对着湖面上映射出的仙乃日圣山虔诚礼拜,受到了感染,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佛的怀抱之中,不觉也作揖默想,观世音菩萨(仙乃日神山)佛量无限啊!</p><p class="ql-block">观赏珍珠海的最佳时间为清晨和傍晚,此时多无风,湖面如镜,倒影犹如海市蜃楼。 </p><p class="ql-block"> 在密林深处,珍珠海如同一面镜子,照映着仙乃日神山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的离开美丽的珍珠海,开始往回走,一路下山。返回冲古寺后再折返我们投宿的工棚,与来时沿着小溪上溯不同,这时是沿着小溪往山下行,轻松、外带抄一点小路,也快捷了许多,差不多个把小时就到了工棚。W已经买回了肉、土豆和一瓶沱牌白酒。因为简单,不过20分钟就做好了晚餐,一个土豆片烧肉片,还有一个什么咸菜之类的。天已黑尽,我们在太阳能电灯的照亮下,就着3支腿的小桌,“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喝着一口白酒,随即往口中送进一块大半是肥腻的肉块或土豆片。</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无所事事,这早睡觉是无法入睡的。这时,W提出去藏民的帐篷家去玩玩,他认识一家从日瓦过来,在黄金周的亚丁出租马匹的人家,在半山搭着帐篷的临时住所。3人都立马表示赞同。我们打开头灯照路,在W的引领下,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半山一片帐篷区,W说,这儿都住着从几十公里外来到亚丁从事出租马匹活儿的,他轻车熟路地带我们走进一顶帐篷,主人见我们进来,立即热情的打招呼,看来,W和这家藏民很熟识的了。</p><p class="ql-block"> 进得帐篷,主人让我们对着帐篷门上座,没有沙发,也没有靠椅,随便找个什么能垫屁股的东西坐下,我仔细打量帐篷,可比我们一般驴行的帐篷大多了,睡个5个、6个的没问题。随即女主人打起酥油茶,男主人拿出花生米和青稞酒,热情的邀请我们同饮。<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趣的是,当主人寻找装食品的器皿,以便拿出招待客人的果品时,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东西,原来我把它当板凳垫在我的屁股下坐着,我好显狼狈,主人却很大度的说,没关系,没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主人家的闺女很漂亮,在甘孜州首府康定读高中,据W说,西藏民族舞蹈跳得非常棒,本来我们欢迎漂亮美眉跳一曲藏民族舞蹈的,结果,由于进来一大批串门的藏民亲籍、朋友,我们忙于寒暄,并2手作揖、口中不断地“扎西德勒”,把个帐篷挤得满满当当。</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我们和藏民朋友聊得很晚,因为靠着著名的亚丁景区,这儿的藏民虽然还保持着藏民族的习俗,可用汉话和我们交流,已经很自如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我们住的工棚,已经快夜晚12点......</p><p class="ql-block"> 主人家在康定上学读书的漂亮女儿、高原红的脸庞突显藏民族的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00九年十月六日 第二十五天 徒步 洛绒牛场-牛奶海-珍珠海-洛绒牛场</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小潘2人要8号赶回成都上班,昨晚就统一思想,争取今天上到牛奶海再上到4600米的五色海,于是决定起早赶上景区内从冲古寺开往洛绒牛场的第一班电瓶车,然后徒步上山(可租马匹上山,但是一匹马的租金300元)。再从五色海折返回到洛绒牛场,争取当晚能赶回到稻城。这样才能7号到康定、8号到达成都。</p><p class="ql-block"> 因为心里一直惦记着早点起床,还没等手机闹铃响起,我就醒了,差不多5点,我把身旁的小潘俩推醒,打开头灯50米的强光档,人一下子就清醒许多,快速穿戴洗漱后,启程时天还没亮。好在我们昨天已经从冲古寺走了个来回,能够找到方向感,而且青藏高原的天空特别通透,所以并不感到周边特别的黑暗。有头灯照射着上山的小路,速度还是挺快的。</p><p class="ql-block"> 在地面还处于黑暗中,仰望远方的天空,仙乃日雪峰犹如一尊雕塑、静静地耸立在蔚蓝的天空下,展示它那6032米至尊无上的雄姿。地面上还处于黑暗中,天空却显得通透,一团云雾在亚丁的峡谷中翻动,离地面很低很低。 </p><p class="ql-block">仙乃日雪峰犹如一尊雕塑、静静地耸立在蔚蓝的天空下,展示它那6032米至尊无上的雄姿,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逐渐大亮,小溪上飘荡着经幡 ,一团白云尾随雪峰漂泊,</span>一缕阳光不经意的洒在仙乃日雪峰上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上到冲古寺景区电瓶车站时,天已大亮。已经有10多人在等车了,看来也是要去牛奶海,并且准备当天返回稻城的,而且大都是跟团旅游者。因为,旅行团一般当天中午到亚丁,第二天下午就返回稻城的。</p><p class="ql-block"> 冲古寺至洛绒牛场,全部是水泥路面,乘景区电瓶车往返80元。离开车时间还有20来分钟,举目四望,眼前是高山草甸,冲古寺群山环抱,绿树缭绕。草甸上一湾溪流缓缓地流淌。远处稻城三神山之一的央迈勇雪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镜头向右偏30度左右,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雕塑般洁白的仙乃日圣山。</p><p class="ql-block"> 稻城三神山之一的央迈勇雪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吧,在央迈勇身旁卧睡着一个裸体少女她有鼻子 有嘴 还有特明显的女性特征的双峰...</p><p class="ql-block"> 你想象那个黑色的连绵山体是不是这样:一个仰卧着的睡美人伴随着央迈勇!</p><p class="ql-block"> 拍到这样一张内涵如此丰富的照片,我已经很满足了。当然,它不是一幅摄影作品,谈不上摄影技巧,但瞬间,在我心里留下的却是永久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镜头向右偏30度左右,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雕塑般洁白的仙乃日圣山。 </span></p><p class="ql-block"> 央迈勇雪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放眼洛绒牛场,眼前的景色使人从内心感到震撼,不远处是一大片草甸,抬头向上望去,央迈勇雪山是那样昂起高贵的头,耸立在蓝天之下。难怪藏民把这座雪峰取名央迈勇,藏语意为:“文殊菩萨”海拔高度为5958米,排在亚丁三神山之首。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的化身,雪峰像文殊师利手中的智慧之剑直指苍穹,冰晶玉洁的央迈勇傲然于天地之间。</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八年,一位叫做洛克的外国人在云南与稻城毗邻的群山重岭中,遥望见了央迈勇,被她的圣洁,高贵的气质折服,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她(央迈勇)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美的山峰”。</p><p class="ql-block"> 镜头再转向左边约90度,向蓝天仰望,夏诺多吉,洁白的身躯,海拔5958米,十分壮观美丽。夏诺多吉藏语意为“金刚手菩萨”,是亚丁三神山的东峰。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圣山分布呈品字形。夏诺多吉山峰耸立在天地之间,在佛教中除暴安良的神甚,他勇猛的刚烈,神采奕奕,还是那位外国人洛克先生,把它形容为展开巨翅蓄抛待飞的蝙蝠,将它比喻成西腊神话中的雷神。</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实现了亲眼目睹亚丁三座圣山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亚丁是人类最后的一片净土,所以它又被称作最后的香格里拉或者香巴拉。也不知道是谁曾经说过:天堂的颜色在稻城亚丁!</p><p class="ql-block"> 的确,在蔚蓝的天空下,当秋天的斑斓色彩衬托着山顶的皑皑白雪,是怎样的一幅国粹画,以至于,让我感觉到,在人生的旅途上,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灵魂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p><p class="ql-block"> 当我再次把镜头对着夏诺多吉的时候,云雾从它的右侧山头升起,缓缓向左漫过山尖,好似要给神山披上一件薄薄的轻纱。那腰下分明是围着一件斑斓的虎皮,那身躯,任你去想象:是战神,还是披着纱肩轻舞的女神? </p><p class="ql-block"> 洛绒牛场海拔4150米,风景异常的秀美,亚丁的核心景区就在这里。牛场在一块开阔的山谷里,为附近村民放牧的高山牧场。周围被三座雪峰环绕,它的北面有仙乃日意观音菩萨,南面有央迈勇意文殊菩萨,东面有夏诺多吉意金刚手菩萨。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神山”。央迈勇雪山溶解的雪水顺着山谷蜿蜒而下,流过牛场。牛场周围林木郁郁葱葱、姹紫嫣红。雪峰、森林、草场、溪流、湖泊、相应成趣。10月的牛场草甸已经泛黄,秋天的高原阳光照射充足,整个牛场沐浴在一片红黄绿相间的色彩</p><p class="ql-block">中......</p><p class="ql-block"> 洛绒牛场上的草甸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洛绒牛场去牛奶海,相距七、八公里,一直是上坡,只能骑马或徒步。骑马费用来回300元/人。可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徒步,而且一直是上山,在高海拔的高原徒步过的人都知道,与在低海拔的平地徒步完全是2个概念。开始穿过草甸时还见陆续有三三两两的徒步者,可开始上山后,却发现徒步者越来越少,那些牵着马的藏民都有了经验,知道路上会有许多人因为缺氧而无法坚持徒步上山,半途而废,而选择骑马。然而,这段路,有的地方很窄,路基下沉形成一个槽型,仅容一双脚踏过去,而且由于马匹的踩踏,路都成了泥浆,这时候,如遇较陡的坡度,藏民都会爱惜马匹,而让骑马者下马徒步一段。</p><p class="ql-block"> 开始我和小潘3人一路紧随前行,但是我的肺扩量不够,走不多远,就得嘘嘘喘气。</p><p class="ql-block"> 我不得不改变我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开始行进,这时小潘他俩,继续保持一定速度,我掉离他们很远,有时转过一个山头都看不见他们的踪影。大约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看见他们在一个树林里休息,我说走啊,他们说太累,要坐一会,看来体力已经有些透支,由于我控制着节奏,加上沿路风光秀丽,央迈勇一直伴随着我的视野,对高海拔徒步的</p><p class="ql-block">畏难心理已经调整过来,所以,不怎么感到特别的累。我没有必要坐下休息,继续向山上走去,偶尔有骑马者从身边走过,都会情不自禁向我伸出大拇指,还不停地对着我喊,加油加油。在路过一片树林的时候,我看见了一只小鸟再树林里觅食,我好奇地慢慢接近它,给它拍了几张照片,看来高原上的小鸟并不怎么怕人,能够和人类和睦相处。</p><p class="ql-block"> 在前往牛奶海的途中经过一片森林,</p><p class="ql-block">当走出这片森林后,我突然感觉周围是那样的安静,没有同行者,前后也看不见马匹,心里感到一丝不安,我稍稍加快一点步伐,不时抬头仰望那央迈勇雪峰,感觉他越来越近,甚至觉得有了伸手可触的感觉。 当走到离央迈勇很近的时候,我看见雪峰顶尖上飘荡的白云,地理学上叫着“旗云”、很美……</p><p class="ql-block"> “旗云”本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我在</p><p class="ql-block">珠峰大本营观赏到珠峰的雄姿,可惜却没有见到旗云奇观。反而在康巴藏区的亚丁,在藏民心中的神山——央迈勇 见到了央迈勇旗云。这是我在零九年十月六日上午八点五十七分拍摄到的。 </p><p class="ql-block"> 小资料</p><p class="ql-block">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洛克是怎样发现亚丁的?</p><p class="ql-block"> 约瑟夫.洛克先生从1923年至1935年在中国西南部及川、滇、藏的结合部的崇山峻岭中,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科学考察和探险寻访活动。</p><p class="ql-block"> 1928年3月,洛克和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员来到木里,请求木里王帮助他到稻城贡嘎岭那片雄伟的山脉进行考察。当时,洛克给木里王秘书赠送了一枚两美元的金币,还告诉他,他们为木里王准备了珍贵的礼物。当谈到考察亚丁的计划时,木里王解释说,那一地区全名叫贡嘎日松贡布,根椐藏族的宗教,夏诺多吉(金刚手菩萨)、央迈勇(文殊菩萨)、仙乃日(观音菩萨)分别住在那里的三座雄伟的雪峰之上。</p><p class="ql-block">这三座雪山是贡嘎岭周围山民的山神。如果哪个外乡人胆敢进入这个地区,在被抢掠一空后会被杀掉。当时贡嘎岭地区的匪首叫德拉什松彭。由于木里王允许他经过自己的地盘去攻击四川境内的其他部落,因而他们关系较好。所以他很快亲笔给贡嘎岭匪首德拉什松彭写了信,信中措辞强硬,声明一支美国考察队要到贡嘎日松贡布周围科考探险。他要求并命令所有的土匪都不得打扰他们。不久德拉什松彭回信,同意洛克一行前来考察,并保证他们的安全。</p><p class="ql-block">6月13日,洛克一行带着36匹骡子和马,还有21个随从,离开木里,经米译嘎山至苏曲河翻越稻城海拔4985米西沙山脉走进了亚丁境地。在亚丁境内呆了十几天。对境内的三座雪峰在原文里都一一进行了描述:“夜幕降临了,我坐在帐蓬前面,面对着藏民们称为夏诺多吉的巨大的山恋。此时云己散去了,雷神的光彩呈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削去了尖顶的金字塔形的山峰,它的两翼伸展着宽阔的山脊,象是一只巨型蝙蝠的翅膀……”“谢热日峰(即仙乃日-老树昏鸦注)这座外形象是一个巨大</p><p class="ql-block">宝座,好像是供活佛坐在上面沉思用的---它真象是藏族神话中天神的椅子”……</p><p class="ql-block">“在我面前的晴朗的天空衬托下面,耸立着举世无双的央迈勇雪峰,它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雪山。”……</p><p class="ql-block"> 同年8月洛克先生第二次进入亚丁,又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考察。先后两次进入亚丁境地,洛克搜集了当地许多不知名的动、植物标本,绘制地图,还撰写了《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一文长达65页,有76张图片。其中彩照有43幅,他在文章开头激动地写道:“在整个世界里,有什么地方还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者和探险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1928年下半年,他打算再次探访亚丁贡嘎岭山脉。又一次寻求木里王的帮助。木里王欣然答应,并为他们第三次考察作了全部准备,还派了一名嗽嘛陪同他们。当他们尚未步入稻城境地的途中,一个信使带着木里王的一封信赶来了,而且还附有德拉什松彭写给木里王的信。木里王劝他取消计划,因为贡嘎岭首匪说他已经得知洛克到达木里的消息,如果洛克胆敢再次踏进他的地盘,他就不会听从木里王的意见,执意对他们进行抢劫,并杀死他们。他的理由是洛克一行惹恕了神山。就在他们两次对雪山进行考察不久以后,神山发怒了,大量巨大的冰雹打坏了地里的青稞。洛克深知强匪们的凶残和野蛮,便接受了木里王劝告。这样,贡嘎岭地区再一次关闭了。后来回到美国,洛克一直到临终时都有第三次到亚丁考察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为此,洛克成为历史第一个到亚丁境内进行探险的西方人,第一个在亚丁境内采集动植物标本、绘制地图、用彩色胶片和纪实文章将亚丁境内记载下来介绍给全世界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亚丁的照片和文章,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难得的素材。</p><p class="ql-block"> 我拍到的央迈勇“旗云”</p> <p class="ql-block">  穿过树林,再往前走,沿着央迈勇雪峰融化的雪水所形成的溪流上行,马路又变成了溪水流淌的碎石路,路况极其稀乱,无从下脚。山谷也开始变得陡峭,周围都是光怪陆离的石头大山。不一会,看见藏民牵着一匹马迎面快步走过来。马上托着一个20来岁的带着紫色头巾的美女,头向前扑在一个圈着的毛毯之类的物品上,脸侧向一边,惨白的面容,痛苦的表情,无助的眼神,至今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一个穿着黑色运动衫的年轻人,跟在马后面不断说着坚持、坚持一会、下山就好了的话。</p><p class="ql-block">看来这位美眉高反严重。我立即上前和那年轻人说,我带有肌苷片,你让她吃2片,也许能缓解一下,那年轻人,摇摇头说,药带的不少,只是她吃什么吐什么。据说,在去牛奶海的路上曾经出过几次事故,可以肯定地是,已经有人走在此路上再也没有醒过来的事例。很多旅行者,到此就退了回去,终究与牛奶海、五色海无缘。</p><p class="ql-block"> 我目送着他们下山远去的背影,真替那素不相识的美女担心。转过身,继续我的行程,我拄着登山杖,一步一步往上挪动着双腿,不断的喘着粗气,好似进气赶不上出气,心里数着步数,强迫自己必须迈出50步后原地站着休息2分钟,再向上行走。周而复始,当上到一个坡顶后,远远望去,一片蓝中略带泛白的湖水,我知道那就是一直缠绕在我脑海中的牛奶海了。</p><p class="ql-block"> 牛奶海,又叫俄绒措,古冰川湖,状如水滴,四周雪山环绕,湖水清莹碧蓝,以其玲珑秀雅水色翠蓝而著名。牛奶海在央迈勇的山坳里,呈扇贝形,中间是碧蓝的雪水,周边则是一圈乳白色环绕,这圈乳白色大致就是牛奶海名称的由来。近岸边的水略有些黑色,下面都是远久植物的沉积,往里面是浅绿色的一带,再深处便是碧蓝色的水面,蓝得透亮。海子微微有些流动,阳光透过云层在上面不停地掠过,于是它也如宝石般变幻着光彩,时而黯然,时而耀眼,时而又飘忽不定。海子边是片片草甸和碎叶丛,软软的,像块绿色的绒布,小心地呵护着这块宝石。草甸上面是坚硬石壁,还有沙石滩,显得格外冷峻。牛奶海是美丽的,远远望去,仿佛碧玉镶嵌在雪山之中,纯净安详。大自然是那么偏爱这块土地,把圣洁的雪山藏在如此美丽的地方,不经历艰辛你就看不到它。拍过几张照片,找到一块水边的石头,坐下。把手伸向水中,拔凉拔凉的,用嘴吸吮食指,有股甘甜的味道透过心田,于是,我取出已经见底的水壶,提着水壶的绳子,水壶带点倾斜,牛奶海甘甜而洁净的水慢慢浸末我的水壶,不,那分明是央迈勇神山赐予我的圣水,保佑着我。果然,有着神灵的保佑,接下来都有着不少的巧合,让我顺风顺水、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 环顾海子岸边,有10多个观光者,七、八匹卸了马鞍的马匹在岸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肥美的青草。我走过去合十向一位离我较近的藏族马夫打探去五色海的方向,那马夫回头指着临近的一座大山说,从那山腰斜插上去,转过山头,走不多远就可看见五色海了。谢过马夫,正准备启程去五色海,却见小潘远远地朝我走过来,他不停的摇摇头、口中喃喃地说,好累好累!我朝他笑笑问,还有一位呢?他说不知道。我说要去五色海,如果愿意去,我可以等你休息一会儿。小潘问在哪儿,我指指临近的一座大山,说从山腰过去就可以看见,他无力的摇摇头说,你去吧.....</p><p class="ql-block"> 牛奶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告别小潘,我转身凝视着俄绒措(牛奶海),面对中央那碧蓝的湖水,虔诚地弯下腰,深深地鞠一躬,便回头向那座深藏着五色海的大山的山脚迈去。经过刚才近半小时的休息,吃过干粮,补充水分,精神得以舒缓,体力得以恢复,所以走起来也还算轻快。</p><p class="ql-block"> 上山的小路,虽然很窄,但不算崎岖,因为海拔已经超过4300米,路两旁已经不见树木,连常见的灌木也鲜见,有的只是稀稀拉拉的野草,偶尔看见野草中也会开出不知名的野花。从山脚上到山腰,垂直距离估计也就100来米。然后,山路会向右转向另一面山体,斜着往上延伸。山体不是悬崖峭壁,而是平滑过渡到山脚,但是坡度还是在50度以上,也有资料说60度的。由于没有遮挡,望着山下,隐约可见从洛绒牛场到牛奶海的崎岖山路,不时可以看见人和马匹象蚂蚁大小移动。也因为没有遮挡,你会感觉重心不稳,身子尽量靠近左边的山体一边,登山杖则拄着身体的右边,有种稍不留意,就会滚下山去的感觉。在上山的过程中,我会不时环顾四周,停下来拍几张照片,也是趁欣赏、拍照时机休息一会,虽然路好走,但毕竟是在高海拔向山上徒步,体力消耗,比在低海拔平地徒步多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垂直距离向上再约有100多米时,翻过一个斜坡时,终于一个透明的、深浅不一的蓝色的海子展现在眼前。在这儿,遇见了小潘的那位同事,原来他直接先上了五色海,再去牛奶海。</p><p class="ql-block"> 在五色海的上面不远就是美丽的仙乃日。高原上一湾湖水,宁静的躺在群山环抱之中。在那里,你会情不自禁将所有蹉跎人世全部抛弃,去接受那圣山圣湖的神喻,看着斑斓色彩的海子,鼻子突然有点发酸,感觉眼睛有些湿润。有谁说来着,一山一圣景,一水一天堂。还真是,央迈勇造就了牛奶海,仙乃日成全了五色海。</p><p class="ql-block">五色海 高原上一湾湖水,宁静的躺在群山环抱之中,由于光的折射,产生多种不同颜色而得名:其真名为“单增措”,也有人称其为舍利海、吉祥海,总之,人们都愿意把美好吉祥的名字都赋予这美丽的海子。五色海由仙乃日的雪融化而成。现代冰谷下伸至湖畔,雪山倒影湖面,呈现奇幻的色彩。是藏区著名的圣湖,它的海拔,我查了不少资料,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说4500的,也有说4800的,不过4500米的海拔是应该没什么问题的。据说该湖与西藏羊卓雍措齐名,相传能“返演历史,预测未来”。纯净的湖水给人以平和安宁的心境,五色海的湖底有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花纹,每年秋季,湖底各种植物茂盛,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不同颜色,也有人叫它“七色海”。所以要想看见最美丽的海子,还需要挑选合适的时间。 </p><p class="ql-block"> 人在画中,画在人心中。有人说这两个海子分别是央迈勇和仙乃日的梳妆镜,我认为再贴切的比喻如此不过,让我也留在画中吧!</p><p class="ql-block"> 让我也留在画中吧 74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肥美的草甸、清澈的溪流、连绵的雪山,美丽的海子,养育了一个神奇的民族!难怪康巴藏人,男人彪悍,顶天立地,犹如雪山;女人清纯腼腆,温柔虔诚,犹如海子。</p><p class="ql-block"> 由于计划今天赶回稻城,不能不说和五色海再见了。回头再仰望一眼雪山,低头再凝视一会海子,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p><p class="ql-block"> 我决定抄近道下山,小潘的同事坚决反对我的决定,力劝我返回牛奶海,再原路返回洛绒牛场。他说他抄近道先到五色海,是因为上山,人的身子是朝前倾斜,比较好掌握重心,言外之意,下山是仰着身体,难以控制。的确,这山没有树木,没有凸凹分明的岩石,没有明显的路径,也就是没有遮挡,圆滑地过渡到山脚,稍不留神,就会象石磙一样滚下山去。我仔细顺着山沿看,觉得依稀还是可以看见有人走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心里有了底,相信自己的平衡能力还是不错的,应该没有大的问题,没有足够的信心,我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说一句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毕竟,生命是宝贵的!</p><p class="ql-block"> 小潘的同事要去牛奶海,看看不能说服我,于是嘱咐要我注意的一些地方,握握手,我们互道平安,挥手再见。</p><p class="ql-block"> 开始下山,沿着依稀还可辨认的有人踩踏的路径行走,方向不是直接朝向山脚的,而是朝向前下方,这样,不至于坡度太陡,难以掌握身体的重心。可走了不到一会儿,就没有可辨的脚印了,我只能靠自己的判断一步一步往下走。至此,我才感觉登山杖是我现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我把它调节到比走平路时稍长一点的高度,以便在前行时,用它撑住右边稍低的山体,以防身体重心向山下倾斜。每当累了,需要休息几分钟,我会拄着登山杖,举目四望。整个山体,在我的肉眼可及的范围内,没有一个人影。空寂的世界,就连一点风声也没有,心理上的空灵,给人一种飘然出世,身在世外的超然的感觉。就这样,休息约5分钟,再小心翼翼地往前行走,当走到离山脚还有几十米远的地方时,却傻了眼,20多米高的绝壁把我和回洛绒牛场的山路隔开,近在咫尺,却不能下去,我不得不饶过去,继续往前寻找下山的地方,也不知走了多远,在一个离地面3米多高的地方,我贴着山体,忽溜一下,滑到山脚的地面上。紧张的心情,在落地的瞬间,松懈了,解脱了,这时,我才顾上喝一口水,啊,真甜润啊,牛奶海的琼浆玉液,通过我的由于紧张而干裂的嗓子,浸润着似火的心肺,那个爽啊,不是坐在家里品着西湖龙井所能相比的。央迈勇的雪,融化成一滴一滴的水珠,水珠汇成了一条小溪流。顺着溪流往洛绒牛场走去,因为是下山,比来时轻松了许多,我的步伐也加快起来。 </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我看见前面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姑娘和一个带着红帽子的男人的背影,那小姑娘蹒跚的行走姿态,足见体力不支。我很快赶上他们,大家不约而同地、礼貌地相视笑笑。大凡在这种环境中,不管相识还是不相识的人们,都会以一种微笑的方式表示友善,表示彼此之间打个招呼。</p><p class="ql-block"> 遇见伴儿真好,于是我们边走边聊,得知小姑娘是骑马上山的,回程徒步,马匹费半价150元。进而得知,她是宁波人,我因为在宁波的北仑打过工,所以有了话题。</p><p class="ql-block"> 从眼前的央迈勇雪山,聊到宁波隔海相望的舟山群岛,从藏民对圣山圣湖的虔诚佛心聊到宁波的闻名世界的私人藏书楼,小姑娘徒步也感觉轻松了许多。当得知她和我一样,是只身出门准备去西藏时,我由衷地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主、自强的超独立的意识。一人从宁波飞到成都,想去拉萨,于是在成都旅社的墙贴上相互约伴(成都的青旅,一般都在进出醒目的地方划出一块墙壁,供驴友贴上相互约伴拼车出行的纸条),她们有2女一男,另一个女的是江西人,还有一个帅哥是辽宁锦州人。3人从成都包一辆越野三菱,12000元到拉萨,路过理塘,特地进来亚丁玩玩。另2个走散了,陪着宁波小姑娘的那个带着红帽子的就是出租车的司机,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思想随之也活络起来,她们返回稻城不正好多出一个位置?于是,我转过头和司机套近乎,通过交谈,司机叫洛绒次仁,是藏族,陈年跑在318国道的川藏线路段,以载客为生,对川藏线熟悉的如数家珍,当我提出能不能做他的车回稻城时,宁波小姑娘说话了,我们包下的车,多一个位置,没问题的,当我对小姑娘说,亚丁到稻城这一段我和你们一起A费用时,小姑娘说,还A什么呀,你坐就是了。我大喜过望,嘿嘿,这是不是前面所说,因了圣水,所赐予我的一个巧合!</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边走边聊着,突然在我的左前很远的地方,出现几只动物,次仁说那是野鹿,不容易见到呢,我赶快端起相机,焦距近拉,拍下几张难得一见的野鹿。</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回洛绒牛场,遇到小姑娘的江西同伴,我们一起坐景区电瓶车(80元包来回)返回冲古寺,天气晴朗,冲古寺下的草甸显得格外妩媚、漂亮。回望仙乃日雪峰,犹如坐立在高原原始森林之上的金字塔;四周光秃秃的山体岩石,脉络清晰,那简直就象男士的肌肉,大块大块地展示着雄性的魅力。继续沿着亚丁河下山,当走到快接近景区大门时,看见成堆的马匹,由藏民牵着,走在收工回家的路上,颇为壮观。商业社会的洪流,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回到工棚,收拾好行包,和工棚主人小W打招呼,我问需要给多少钱,他说朋友嘛,不要钱,我还是硬塞给他20元,权着酒钱,住宿费就半推半就的免了。当走到景区大门时,看见十好几个背着硕大登山包的男男女女,被门岗拦下,补交门票费,原来他们是从泸沽湖那边,徒步洛克线路,进入亚丁的.</p><p class="ql-block"> 天气晴朗,在大门处,当那个锦州小伙子赶出来时,景区大门已经停止验票往里放行。我们立即上车回稻城。在路上,司机把车停在山头上,让我们下车看看夕阳余晖下的亚丁,在司机的提议下,我给他们4人拍下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 好事多磨,在离稻城还有20多公里的地方,天已经黑尽,三菱车没了油,司机不得不拦车去稻城买油,我们留在车上,锦州小伙子打开笔记本,欣赏着刚刚拍下的亚丁风光,那江西美女不失时宜的拿出U盘,提出要拷贝我的全部亚丁的照片,当然我得很爽快地答应,虽然心底稍稍有点不太情愿,毕竟是他们包的车,让我省了90元的路费。</p><p class="ql-block"> 好人啊 我们一路同行! </p><p class="ql-block"> 路的前方,依然是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 到了稻城,又遇到一点麻烦,因为,天已很晚,也不知道车停在什么地方,前天是晚上进的那家家庭旅馆,而且是在一个小巷的背面,我也没记住主人家的名字,也没主人家的电话,东走西窜,就是感觉不对,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因为我还有东西放在他家里,也许我就放弃寻找了,后来在一家夜宵摊主人的帮助下才算找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藏族司机洛绒次仁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00九年十月七日 第二十六天 稻城-康定 翻越5座4千米以上大山</p><p class="ql-block"> 稻城距成都810公里,每天一班,早上6.00发车,在康定住一晚,第二天下午到达成都。知道这趟车在黄金周一票难求,索性睡个安稳觉,直到早上8.00才从睡梦中醒来,梦中满脑子还是雪山,还是草甸、还是海子。</p><p class="ql-block"> 收拾完毕,背上行装,走在大街上。前天晚上到稻城那种摩肩擦踵,满街游人的景象完全不见了,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偶尔会有2、3个背包客在街上晃悠。物以类聚,背包客容易搭讪、容易相互交流。知道有往西去云南方向的,也有和我一样往成都方向的。遇到昨天下午走洛克线路从亚丁出来的3个上海姑娘,也是去成都,于是我们结伴拼车。找到一个7+1座的面的,我们仅4人,这时有2男1女的3个成都人过来,正好凑够7人,司机提出每人180元到康定,我和司机经讨价还价,每人120元。司机不</p><p class="ql-block">干,说每人不能少于160元,我说多于150元,宁可在稻城在呆一天,去买班车票(班车到康定124元),正在僵持着,一个上海美女对司机说,这样吧,我们6人每人160元,这老驴150元可以吧,这才打破僵局,其实我还是有点忿忿不平,但是她们都愿意160元,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要是我带队,磨合磨合,每人150元拿下应该没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 9.00多了,离开稻城,沿着稻城河向北驶去,车过桑堆不久,路右边,一座蔚为壮观,依山而筑的寺庙进入眼帘,这就是建在桑堆乡境内一个大草原边缘的神山下的奔波寺,寺庙前就是稻城河,其寺海拔3943米,距稻城30公里,建于南宋,奔波系藏语译音,草坝之边的意思,创建人是佛学大师噶玛巴·都松钦巴(1110——1193)。</p><p class="ql-block"> 它与风景秀美的桑堆小镇毗邻。</p><p class="ql-block"> 奔波寺不仅宗教文化厚重,而且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有山、有水、有森林、草地,更有一绝的河中的小鱼,使你流连忘返。 </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进入海子山脉。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位于理塘与稻城两县之间,是青藏高原最大古冰体遗迹。共有1000个大小海子。故名海子山。当你一眼望去,犹如自己走进了月球表面。这里一望无垠、寂寞苍凉,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桑田,水枯石烂,走进去,便触摸到它那远古的脉搏:旷野洪荒,顽石累累 感受到时间以及宇宙的浩渺空旷。捧着你的心灵,走进海子山,将心灵贴近天空,感到宇宙自然的神秘和不可思议。岁月流逝,草青草黄,古老与新生,永恒不变。</p><p class="ql-block"> 众多的湖泊如天空不经意滴下的眼泪,散落于嶙嶙乱石间,碧蓝如玉,晶莹剔透。</p><p class="ql-block"> 有水就有灵气,湖边石隙不时露出岌岌小草、小花,在接近海拔4500米高的土</p><p class="ql-block">地上摇曳出生命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站在海子山,极目远眺,天地无止无境,景象壮观,憾人心魄—— 这就是海子山。 </p><p class="ql-block"> 翻过海子山,进入理塘地界,小面的就行驶在广垠的毛垭大草原。而高原城市理塘,就坐落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的毛垭大草原的东部,人们是用这样美丽的词藻赞誉大草原:夏日,湛蓝的晴空下,牛羊成群,绿草连天,盛开的野花姹紫嫣红,打一个滚就是一身花香;秋天,晴空高远,云朵洁白,草木金黄;冬日则是白雪皑皑,原驰蜡像。</p><p class="ql-block"> 色彩的变化让大草原显示出无比的神韵与绰绰风姿。每年的6——10月,是观赏毛垭草原风光的最佳时机。 </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理塘,坐落在大草原东部,洁白的云彩像哈达在湛蓝的天空下漂荡,金黄色的草原上点缀着盛开的红色小花,黑白相间的牛群,悠闲地在草地上觅食。 </p><p class="ql-block"> 理塘,藏语的音译,意为:铜镜般平坦的广袤草原. 海拔4014米,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因此,被人们誉为“中华高城、雪域圣地、草原明珠”。</p><p class="ql-block"> 理塘素有“世界高城”之称。东距州府康定285公里,318国道横穿县城, 亘古</p><p class="ql-block">至令,养育了世代最优秀的康巴儿女。</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行驶到理塘不远的地方,看见路边有20来个盛装藏民族服装的男女青年,在草原上翩翩起舞,我们立即要求司机停车,观摩拍照。司机没有丝毫停车的意识,并回头和我们说,拍照,观看都是要给钱的,看来,经济的大潮已经渗透到高原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理塘城内街道清洁宽阔,市容整洁,城外有辽阔的草原,夏秋季节,绿草茵茵,百花盛开,溪水弯曲流经草原。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是理塘乃至康巴藏区最具藏民族特色的活动。可惜,我却失之交臂。90年代初,我曾经在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虎旗的草原上看见过那达慕的赛马,知道那场面如何的壮观,心想,有机会,一定要来广袤无垠的毛垭大草原,看看彪悍的康巴汉子,是如何跃马扬鞭横驰草原的。</p><p class="ql-block"> 在县城的一个三叉路口,有一个加油站,司机把车停在站内,说一声去去就来,结果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司机才带着另一辆面的赶来,要我们把行李换到那辆车上,当即明白,我们被转卖了,大家虽然在嘀咕,可也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理塘的居民95%都是藏民,繁华的大街上络绎不绝的行人。 </p><p class="ql-block"> 车过理塘,开始翻越4718米的卡子拉山,有人用“群山起伏,重峦叠嶂,逶迤莽苍”来形容卡子拉山。</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远处延绵的群山,蓝的幽深的天空与翻飞的五彩经幡相互辉映,会给你强烈的震撼。因海拔较高,树木就更加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这里白色、墨绿色、深蓝色、黄色(较少)等不同的颜色相间。真的很奇怪,一块一块的,那是树木的</p><p class="ql-block">颜色,还是石头的颜色,我至今都还没闹明白。举目四望,一片空旷......</p><p class="ql-block"> 山风很急,很凉,一派苍凉. </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色彩不知道是不是光的折射所致,人很伟大,在大自然中却显得那样渺小,生活在高山草甸上的藏民却显得那样伟岸。</p><p class="ql-block"> 翻过卡子拉山,下行不久,接着就是剪子弯山(4659米)。两山海拔高差不超过100米,给人感觉迥然不同。剪子弯山,顾名思义,就是说像剪刀剪出来的山路,到处乱弯,它不同于前面所见过的任何一座山,没有绝壁、悬崖、怪石,没有汹涌奔腾的河流。草木交错的植被和色块不一的坡顶,让人感觉又回到了平原丘陵。它群山颠连起伏、坡顶雄浑圆壮、那山顶天然树木、细草和苔鲜等植物构成漂亮的弧线,在山顶划出一块块深浅不一的色块。</p><p class="ql-block"> 从剪子弯山一路下来,海拔下降到2000多米的雅砻江大峡谷,进入具有“茶马古道第一渡”之称的雅江县城。这是一个依江傍山的“小山城”,是联系康区与藏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县城夹在两座大山深深地切下去的峡谷中,西边是4659米的剪子弯山,东边是4412米的高尔寺山,山城海拔仅仅2640米。 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的过渡带,受其复杂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又因雅江县位于康巴地区腹地,立于茶马古道上,积淀下了丰富的康巴人文景观。有着独特的语言、奇异的饮食和独树一帜的服饰。雅砻江鲜水河大峡谷中生活着几千扎坝人,至今还保留着比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更原始的走婚制度。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小面的驶进山城,停在一个设在小院落里的停车场,司机说停车吃饭,就把我们扔在那儿走了,我坐长途一般都没有食欲。上海美眉和成都朋友也都不想去外面吃,纷纷拿出随身的干粮就着水壶的水权当中午饭。看见院落的大门处,有几个司机模样的人坐在那儿聊天,我即走过去,找个空着的凳子坐下。本来他们用当地的藏语聊着,见</p><p class="ql-block">我过来,其中一人用我还能听懂的汉话问我从哪儿来,当我告诉他我是从拉萨来时,他显然来了兴趣,于是问我诸多的问题,诸如拉萨大昭寺、梅里大转山等等,看着和几位司机聊得还投机,我就提出有关雅江走婚风俗的问题,其中一个看似穿着汉化,汉话口语却明显带有藏腔,后来得知是当地一位小学老师的人接过我的话说,走婚只是雅江县鲜水河大峡谷中生活着几千扎坝人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比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更原始的走婚制。当我进一步和他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侃侃而说,扎坝人 与同属雅砻江流域的泸沽湖摩梭人一样,男女之间没有自己的家庭,长大成人就可以自由选择走婚对象,白天在各自母亲家里干活,晚上,男子到女方家中过夜,往往要翻山越岭,但天还未亮时,</p><p class="ql-block">他们又踏上归途。各自住在自己的母亲家,男子不管自己的孩子,只在家里照顾自己姐妹的孩子,舅舅承担父亲的义务和责任,大家齐心协力维持大家庭。 这样的婚姻形式完全不受权力、金钱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老师反问我,这样是不是更符合人类崇尚自由的天性。他接着说,有关专家在考证后得出结论:“走婚是人类婚姻的未来”。我笑着,不置可否。</p><p class="ql-block"> 正聊着,我们的司机带一辆面的过来,停在我们那辆车旁,不用说,我们再次被转卖了,</p><p class="ql-block"> 而且大家都被转卖的没有了一点脾气,两个司机之间算着车费钱,雅江的司机怕算错,还要我帮他再算一遍。大家则默默地把行包和随身物品转移到另一辆车上,没有了怨言,有的只是承受。</p><p class="ql-block">雅江县城街景 </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见到了美丽的彩虹,高尔寺山顶远眺——雅拉神山。 在藏族古老的传说里,远古时期雪域有九座神山,被合称为“世界形成之九神山”,这九座神山又以雅拉香波神山(即雅拉神山)为首。我是在高尔寺山顶用长焦拍到的雅拉神山。 </p><p class="ql-block"> 在变焦中,清晰可见彩虹下风姿绰约的美丽贡嘎。海拔7556米的贡嘎雪山为四川第一高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它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贡嘎山”,藏语“贡”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意为“白色冰山”,也为“最高的雪山”。</p><p class="ql-block"> 零七年4月,我曾经到过贡嘎雪山的子梅垭口,仅仅目睹了几分钟雪山的雄姿,就噼里啪啦下起了冰雹,回来后,写过一篇帖子“魂系贡嘎”,发在路网游记栏目里。</p><p class="ql-block"> 从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一路下来,当到达3300米的新都桥时,山上山下,简直是两重天。人们用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来形容和赞美新都桥。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起伏的山峦,藏寨散落其间,一条浅浅的小河绕着村前缓缓流过。再远处,晚霞侧射大地,山峦呈金黄的暖色。碧空如洗,美妙无比的光影世界,令人舍不得离去。</p><p class="ql-block"> 新都桥的小街,显得如此宁静,偶尔有喇嘛缓缓走过街面,也是一道风景。而色彩是光与影的新都桥 。 </p><p class="ql-block"> 驶过新都桥,已是下午6点多,在翻阅4298米的折多山时,浓雾和晚霞同时出现在天空,还不到山顶,天完全黑下来。折多山在修路,走走停停,直到夜晚12点才到达康定。</p> <p class="ql-block"> 十月八日 第二十七天 康定-成都</p><p class="ql-block"> 一觉醒来,已经错过康定到成都的班车,不过即使晚上不睡,也乘坐不了康定到成都的定时出发的长途车。因为,黄金周期间、特别是象川西这样的热门景区,一票难求是众所周知的。</p><p class="ql-block"> 在街边磨蹭的过程中,终于让我找到一辆急于去成都的丰田越野,车的主人不是开出租的,因此开价也不高,我和3个上海小妞(从稻城一起过来的3个成都人不知道去哪儿了),以每人140元的价格谈妥去成都。结果临行前,司机又塞进他的一个亲戚,我们以事先司机未告知实情为由,拒绝上车,在僵持一会后,每人130元和司机达成妥协,而康定到成都的班车也要120元左右。司机边发动车、边唠叨地说,包这样的出租车到成都少于700元是没人跑的,你们的出价只够来回的油费“。为了不使7个小时的旅途尴尬,我不时地和司机聊天,聊西藏的人文地理,聊各自的经历见闻,气氛</p><p class="ql-block">渐渐地缓和,原来,司机的曾祖父是成都平原的汉族人,后来为生计来到康巴藏区,和藏族女人结婚定居下来,繁衍后代,也就随乡入俗,成了藏民族一员。</p><p class="ql-block"> 康定到成都,刚开始沿着大渡河前进,经过泸定县的泸定桥。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是人人皆知的红军长征中的传奇故事。具司机说,泸定桥对面半山上是一座观音庙,当年国民党军监守的碉堡仍在。因我零七年来过泸定桥,并有留影,故没要求司机停车观光,倒是3个美女在车过去1公里后,得知泸定桥已过,遂责怪我不仗义,悔之晚矣。</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穿过著名的二郎山隧道,经过雅安,才于下午3点多到达成都。 </p><p class="ql-block"> 到达成都,在我们的要求下,车直接开到武侯祠成都梦之旅青年旅社,3个美眉和我都被安排在一个大房间,她们每晚30元,我则以青旅会员资格25元优惠价格入住。</p><p class="ql-block"> 收拾完毕,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淋浴,美眉因为我租车有功,邀我一起去吃饭,我好意谢绝,一个人在旅社隔壁餐馆要了2两酒,一荤一素一汤,30多元,</p><p class="ql-block">美美地享受着、滋润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够奢侈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 吃罢饭,立即去附近火车票代售点买了第二天回武汉的车票,86元,够便宜了,我知道这趟车过广安后就没有什么乘客了,可以在硬座车厢睡觉的,10月份了,没有空调也无所谓。</p><p class="ql-block"> 回到梦之旅,坐在自助茶吧里,泡上一杯茶,茶吧一曲“蓝色的多瑙河”,声音很低很低,旋律却轻快,三步圆舞曲的节奏让我的思绪回到了雅鲁藏布江旋流中.....</p><p class="ql-block"> 给在成都的朋友爵士发了个短信,晚上他过来聊天,聊在川西骑行,聊在新都河漂流,我则聊原始森林迷路,聊米堆冰川的冰裂缝....</p><p class="ql-block"> 聊得很晚很晚,不觉到了9号的凌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00九年十月九日-十日 成都-武汉 </p><p class="ql-block"> 火车上与小偷遭遇</p><p class="ql-block"> 下午上车,基本都坐满了,还有零星站着的乘客。当车过广元后,车厢已经空空如野 ,足够每人躺着睡觉。夜半凌晨,我和广元上的一个旅客对座而卧 在昏暗的灯光中,我恍惚感觉有人影在眼前晃动,努力睁开双眼,发现一个小偷在对方的裤兜捣鼓,我立即坐起来,看着、对方,小偷也立马站起来,看着我,这时另一个打掩护的小偷从我背后的座椅过来,2人看着我,我们对视了约5秒左右,然后我打着不屑一顾的手势,让他们离开。</p><p class="ql-block">此时列车已经驶入灯火辉煌的汉中,他们左右看看,估计是在汉中下车, 2分钟后车到汉中车站,他们掉头就跑 。我立马叫醒还在睡梦中的朋友 让他看看裤兜,裤子已经被刀片划破了,钱包还在。</p><p class="ql-block">我之所以没有叫喊,我不想逼得小偷走投无路,为的是给小偷留一点后路,以免狗急跳墙伤害于我,阿门 .......</p><p class="ql-block">天,渐渐地亮起,车过安康,离十堰渐行渐近,我给小 N发一短信:列车由汉水河谷驶入湖北境内,我闻到了故土的泥香......</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