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西北段沿线的瓦当

平生行

<h3>  明朝初期大筑长城以御蒙古,自山海关到嘉峪关,设置九大边镇。在今天所定义的西北境内,有榆林(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h3> <h3>  西北边塞区域长城一线大致是中国400毫米降水量线,地貌特征主要是丘陵沟壑、沙地戈壁、河谷走廊。</h3> <h3> 朝廷规划设计,征调民夫,就地取材,筑墙造城。关隘、城楼、城内官衙、武庙文庙等建筑用瓦,讲究规制,瓦当是重要表现。</h3> <h3>  经历六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战火洗礼,今天展现于世人的城关遗迹里最为生动形象的物件,当属石刻、砖雕和瓦当了。</h3> <h3>  俗云:十古九残。虽为残件,管中窥豹,可以想象,材料的特殊使其与青灰墙砖搭配形成的观感。</h3> <h3>  北地瓦当动物纹样一般以猫科动物为造像原型,重其机敏威武特征,契合边关军镇的需要。</h3> <h3>  下面这只采集于神木县黄河畔的马镇,饱满大气。</h3> <h3>  下面的滴水瓦,波形起伏的瓦边,增加装饰性。</h3> <h3>  这只采集于榆林榆溪畔,双目暴凸,视觉震慑力强。</h3> <h3>  很有张力的滴水。</h3> <h3>  较前一只,柔和了点。</h3> <h3>  这一组采自宁夏一烽火台,鲜见的花卉纹。它们从视觉与心灵上为守关将士以安宁和美好。</h3> <h3>  这一组出自宁夏中卫,通过对比发现它上承宋夏时期,西夏故地的瓦当风格尽现。</h3> <h3>  军方和官方建筑会影响到民间,民用瓦当在近现代已与军方官方的界限模糊起来了。</h3> <h3>  不得不说一句,民居要用瓦当,家道得殷实些。不管啥时候,毕竟这算是比较贵的建材。</h3> <p class="ql-block">  古垒南北好战场,</p><p class="ql-block"> 边关犹闻鼓角鸣。 </p><p class="ql-block"> 昔日边塞高顶瓦,</p><p class="ql-block"> 捡取几块在我家。</p> <h3>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瓦,长城沿线还有什么新发现,于它,有什么好建议,欢迎下方留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