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古都 留迹西安

独行孤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直想用旅游方式看看我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了解华夏农耕文化,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为首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了多年跟团旅游的经验,我和朋友吴文松、马顺朝及老施四人随玉屏旅游团于2021年5月8日乘坐k2906次列车开始陕西全景之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于5月10日上午9点20分到达了西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及中华民族和华夏农耕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化文明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历史上先后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与意大利首都罗马、埃及首都开罗、希腊首都雅典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古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行程安排,今天是自由活动。我们听从导游的推荐,去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亊处和大明宮国家遗址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也称八路军驻陕西办事处,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贤庄,他的前身是“红军联络处”,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第八军”,“红军联络站”奉命改为“八路军驻陕驻陕办事处”。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抗日前线转运战争物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叶剑等同志曾多次来此处并指导工作。1946年9月撤往延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毁于唐末。大明宫是大唐皇朝最宏伟壮宏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宮殿建筑群,是大唐皇朝国家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行程第二天(5月11日),游览乾陵、法门寺、回民街、鐘楼。早餐后带上行李上了旅游大巴前往乾陵出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地。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帝王陵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乾陵在西安的西北方向,以八卦图来说,正好处在乾卦的位置,而西陵以乾名。乾陵的选择,有很多的传说。据说,唐代有名的两个阳阴术数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都为乾陵的选址出过力,二人分别勘定墓穴,一埋入一枚铜钱,一插入一支发簪,最后发现发簪竟然插入铜钱的方孔中,吉穴就这样定下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乾陵以“三个唯一”为世人所瞩目: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之陵;二是唯一的两个不同国号的皇帝合葬墓;三是关中十八座唐帝王陵中唯一未曾被盗掘的陵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乾陵大门就是司马道。司马道又称神道,是陵前俢建的道路,谓神行之道。司马道全长576米、宽8米。两旁置有120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型石刻群的首位是一对陵柱的石华表,高达8米有余。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农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神道两旁立有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翼马之北是一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紧接鸵鸟的是五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所谓仗马是指御用仪仗马。这石刻破损比较严重,有的驭手头颅不知所踪,石仗马也有破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延着司马道继续向前走,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十对高四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传说翁仲姓阮,是秦朝镇守临洮的大将军,威震夷狄。秦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司马道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的石像守卫陵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翁仲仲之北是两通石碑,道西是述圣纪碑,道东是无字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述圣纪碑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李治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碑高6.30米,宽1.86米。碑文约5600余字,武则天亲自撰写文,中宗李显书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2米的“升龙图”。碑座阴面线刻“狮马图”,长2.4米,宽0.66米。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无字碑唐时立,但不铭唐人一字。留下诸多待解之谜。目前有二种说法:其一,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其二,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这原来无字碑体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均为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观碑之后的有感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司马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称之为“六十一蕃臣像”。他们穿着打扮各不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都双脚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众说纷坛。一一种说法,这些石像的脑袋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还有一种说法,当年八国联軍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立着外国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他们的脸,于把其砍掉了,但这种说毫无根据,据历史考证,八国联军并未到过乾陵,哪来的砍石像一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也就是1556年的1月23日,在陕西华县一带发生强裂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丧生。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余公里,乾陵也因此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华县地震”。据专家推断,这场地震是造成61座头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拾阶而上,两只威武的巨型石狮蹲踞于平台两侧,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霸气十足。“高宗陵墓”,高2米,是陕西巡抚毕源为高宗而立,原碑己毁,此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棱柱石华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司马道两边的翼马和高浮石雕驼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司马道两旁的石仗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司马道两边的石翁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述圣纪碑、无字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六十一蕃臣石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石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唐高宗陵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帝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陕西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桓灵年间,素有“关中塔寺之祖”之称。因供奉佛指舍利而闻名于世。史书记载,唐朝先后有八位皇帝瞻礼或迎奉佛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其等级极高,绝无仅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7年,法门寺塔下地宮发现了四枚保存完好的佛指舍利和大批珍宝后,在国内外引起了震动,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其是国家AAAAA级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说西安最受欢迎的街区,回民街区当属第一。这里是吃货的天堂,毁灭身材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民街是西安著名小吃街区,回民街就象上海的城隍庙,重庆的好吃街,成都宽窄巷子一样,是以各类特色小吃为主的街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作为古都城“标配”的钟鼓楼自然少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于明太宗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沿着钟楼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便到钟楼楼身观景台,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可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这口钟名云“景云”。铸成于唐太宗景云二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关于钟楼迁址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明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址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向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鼓搂的第三檐下,南北各悬挂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北匾为“声闻天下”。“文武盛地”最初是重修鼓楼竣工之后,陕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380年)所题。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5年)鼓楼重修后,相传陕西巡抚张楷模乾隆皇帝的“御笔”为鼓楼书写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行程安排5月12日游览延安枣园、杨家岭和南泥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延安枣园又启“延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土地革命时候归人民所有。中共中央来延安后,于1941年开始修建,至1943年竣工。共修建了窑洞二十余孔,平瓦房八十余间,礼堂一座。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并名开“七大”,领导解放战争。1947年3月中共中央从这里撤离,转战陕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环境嘈杂,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的一些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1945年在此召开中央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杨家岭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的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情。诸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世人知哓的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期·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周恩来同志遇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9年7月,周恩来同志由杨家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泥湾位于陕西延安市宝塔区东南45公里处狭窄溪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要担负几万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件难事。正如毛泽东当时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办公楼下,亲手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了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织能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自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在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荊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量的物质财富。1943年自给率达到100%,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早牛羊”的陕北好江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3年3月,延安文艺界劳军团和鲁艺秧歌队八十余人赴南泥湾劳军,萧三、艾青、田方等致慰问词,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挑花篮》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鮮花开滿山,开滿(呀)山,学习南泥湾,处处是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从此脍炙人口的名歌《南泥湾》诞生。后经著名的歌唱家郭当英一唱,唱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都知道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月13日这天我们游览了壶口瀑布、黄帝陵、永兴坊和不夜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餐后驱车来到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得就是壶口瀑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壶囗瀑布是黄河中下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在陕西和山西之间,由壶口分割开来。东濒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河由鄂尔多斯高原一路呼啸,奔腾南下,势不可挡,壶口瀑布在数十米落差中翻滾倾涌,声势浩大,气势磅礴,是黄河之魄所在,集雄、奇、险、旷为一身。是黄河最壮观的一段。层层叠叠的黄河水飞流直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百米宽的河道,骤然收缩至四、五十米,河水一泻而下。如缓步前行的千军万马,一声令下,奋勇向前,以雷霆万钧之势,极速冲锋,势不可挡,所向披靡,粉身碎骨,浑然不惧,以大无畏气概,壮士赴死之决心,争先恐后,投入到滔滔洪流之中,这是真正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的民族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帝陵位于陕西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又称“天下第一陵”、“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历代皇帝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祀黄帝”。自汉武帝元封之年(公元前110年),自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2018年12月,黄帝陵入选2018年《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年度魅力文化景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版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共有古柏八万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柏有三万余株。“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轩辕庙,也称皇帝庙,坐北朝南,最早建于汉代,占地钓9.33公顷,庙院长140米,宽84米。主要建筑有庙门.诚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殿。庙址设在桥山之麓。唐代正式捋祭祀活动列为国祭,并开姓重修扩建黄帝陵庙。</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黄帝手植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圆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永兴坊美食文化街位于西安东新街第十八条胡同。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总面积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8米。在永兴坊可以感受“唐城108坊”的风貌,还能品尝到正宗的陕西民间小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永兴坊最著名的有“摔碗酒”,“摔碗酒”是陕南地区岚皋县接待尊贵客人的一种仪式,一般来说,双手将倒滿酒的酒碗端举过头顶,心中默许心愿,然后将酒一饮而尽。碗口向下用力一摔,口中大喊“岁岁(碎碎)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举世闻名的大雁塔脚下,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起慈恩东路,西到慈恩西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不夜城是陕西西安市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不夜城的中轴景观大道是一条长1500米横贯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其上分布着盛世帝王、历史人物的英雄故事,经典艺术作品等九组主题群雕。立体展现大唐帝在宗教、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至尊地位并彰显大国气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不夜城将炫美的盛唐天街,绝美的盛唐画卷壮丽铺呈、完美展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夜城煥发出“不夜”之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行程安排,5月14日整天登华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根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石体构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登上华山,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最复杂人恐怕也是倾刻失去了杂念。站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蒙,大有飘飘欲展翅凌云飞腾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空试比高”的豪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会当凌空绝顶,一览众山小”。黄山之美,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绝都引人入胜,但他们显然都不符合武林人的个性,只有华山的险峻与爽直,才是对武林人最好的诠释。站在华山之顶“当今世界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与博大胸怀便了然于心,这正是武林人所想要的的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来到“华山论剑”处,仿佛看见当年武林人在此翻云覆雨,奋力搏杀;听见山底松涛怒吼;仿佛听武林人气壮山河哨喊声;仿佛看见武林人飞檐走壁的敏捷身姿;遥望碧空蓝天,又仿佛感受到武林人的壮志凌云与男儿之情怀。华山因了武林人而倍显雄浑与亲切,武林人因了华山而彰显高大与伟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华山的美,是千姿百态的,他既有彰显北方气魄的豪迈气势,又有谱写出中华望魂的大气凜然,但又不失婉约柔美的少女情怀,和水默丹青般的清新淡雅······万丈山门依天开,浩瀚星辰手摘来,怀揣明月问古今,铮铮铁骨可有魂?云雾飘渺仙女衫,飒爽雄姿陕北汉,一峰一景皆是情,一山一韵在其中,脚踏南风俯群山,胸怀顿开纳百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行程第七天(5月15日)游览兵马俑和华清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秦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区城东,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赢政的陵园中一处大型陪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軍亊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秦兵马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在打井过程中发现的。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坑的最东端是面向东的武土,每排7个,共210个俑兵,他们是部队的先锋,前锋部队的后面是部队的主体,他们被排列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右翼和后卫。现在一号坑己出1000件陶俑。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后,仅一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1976年发掘,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其东西长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坑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位纽成,第一单元即东面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的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成的长方阵;第四个单位即俑坑北半部,由多骑兵俑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进可攻,退可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与一号坑相距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它东西宽17.6米,南北长21.4米,面积524平方米。仅相当于一号坑面积的3.6%,二号坑面积的6.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秦始皇兵马俑个个端庄,严肃,好一派靓丽的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以3000年的皇家园林史和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而享誉海内外。其位于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北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宮,周、秦、汉、隋、唐历代皇帝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宮别苑。更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驰名中外。华清宮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皇家园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2年华清池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华清池自古是温泉沐浴胜地,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宮。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是唐代皇家和王公大臣洗浴之地。其中“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当年杨贵妃在这里沐浴的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华清池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此,华清池景区内完整地保留着当年蒋介石行辕旧址“五间厅”,至今墙壁上还保留着兵谏发生激战的弹痕。后面骊山的半凶腰虎斑石处,便是“兵谏亭”,原名:“捉蒋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华清池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又有美丽风景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还有当年蒋介石狼狈逃跑躲在草丛中被人活捉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行程第八天(5月16日)游览西安城墙、张学良公馆、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尔后乘坐晚上九点二十分的K2098次列车返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建筑,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古城墙周长约13.74公里,骑行一周约需80分钟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城墙共有四座城门,分别为东为长乐门,南为永宁门,西为安定门,北为安远门。四门取名之意,寄托了镇守西北,安定边域,屏固帝国的厚望。四门的寓意也不同,比如,东长乐门代表紫气东来,南永宁门是迎接贵宾之门,显贵气,西安定门是斩首犯人的地方,也就是说是阴间报到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到十一年(公元1370年——1378年),在隋唐时城墙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同时扩大而建,平面形成长方形,墙体之上建有跺墙、敌楼、角楼等附属建筑。明清时期在城的四周开有四座带有瓮城的城门,其上建有城楼、箭楼和阁楼,城外有护城河环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学良公馆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0号,由三座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构成主体建筑。这里是将军张学良曾经的居住地,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亊变”的发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安事变纪念馆是在“西安亊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141平方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2年“西安事变”旧址被国家命名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爭变”五十周年之际,正式建成“西安事变”纪念馆并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1年12月11日张学良将军就是在西楼同爱国将领策划政变,“西安事变”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同时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改变了中国的命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雁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微三年(公元652年),玄装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大雁塔,最初为五层,后又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又有数次更变,最后固定为现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为64.51米,底层边长为25.5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俗话说:不到大雁塔,不算到长安。其实这俗话并没有错,大雁塔作为西安的著名景点,属4A级景区,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大雁塔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极为不错的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雁塔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元素的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馆的组成部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61年4月,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6月在卡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笫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遗“丝绸之路:长安一一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雁塔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无数风云故亊,而最有名的即为“三离三合”。在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裂一条一尺多宽的裂缝,然而就在时隔34年后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又在一次大地震中,那条裂缝竟然在一夜之间合拢了。这一奇怪的现象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觉得是神灵的神力,称这次小雁塔的裂缝合拢为“神合”。这样的“神合”亊件在后来的历史中又重复了两次。一次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大地中裂开,嘉靖四十三年“神合”。另一次在清康熙辛未年大地震中裂开,辛丑年再次“神合”。小雁塔在一次次的大地震中幸存,只是裂开而不倒塌,反而“神合”,不得不说是一件奇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新中国成立后修复小雁塔时,人们发现这所谓的“神合”,其实是“人合”。古时候的能工巧匠们根据西安的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经历数十次的地震,仍屹立不倒,中国古人的智慧真让人叹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的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水域面积300亩。大唐芙蓉园在2018年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并列为榜首。2011年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唐芙蓉园风光秀丽,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林木茂盛,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溪流潺潺流淌,飞瀑倾泻而下。园内建有紫衣阁、仕女馆、御宴宮、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在概括括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结论:三十年历史看深圳;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老外说:“没到西安,就不算是中国人。”那么我这个中国人,这次的陕西西安之旅,亲眼目睹她的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真是不虛此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