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行最打怵的就是梵净山,人间仙境,但是我从来没爬过山,连西山都没爬上过。今天的旅程总结下来:有惊无险,陶冶了情操,洗涤了心灵,磨练了意志!</p> <p class="ql-block">六点起床,自己带娃爬山,刚开始比较舒服,做索道上去,今天运气超棒,天气晴朗,看到了仙云绕顶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不善爬山的我,费劲巴拉,眼巴巴看着抬滑杆的,硬着头皮,陪着儿子往上爬。等到达目的地—蘑菇石后,感觉真是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看见了吗?儿子身后这个陡峭的山顶就是增进我们感情,爬完紧紧拥抱在一起,最有意义的那个红云金顶!</p> <p class="ql-block">是的,爬上身后这个网红金顶,吓得我紧紧抱住儿子偷偷抹眼泪。可是此时我们还是无所畏惧,信誓旦旦要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最困难的决定来了,爬上蘑菇石已经是我的极限,可以选择到普渡广场,逛一逛,然后下山;也可以向右爬老金顶,也可以向左爬红云金顶!我很想下山,但是儿子意犹未尽,一直想冒险的他,非常向往红云金顶。于是我买了两副手套,不知天高地厚,爬向了抖音最火的红云金顶。可是我低估了他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坡度在6 70度左右,我没有概念。我知道很险,但是没想到那么险,但是儿子说他想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最危险的一段,仅容一个人,很窄,双手拉着铁索,手脚并用,我都想哭,后悔领着儿子冒险。下下不去,上还得需要勇气!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给儿子带了一堆东西,儿子在前边爬,不放心我,一直在喊,妈妈,你可以吗?别害怕!我给你拿东西吧。有多陡,真的可以百度百科一下。儿子的关心,让我感觉他一下子长大了,知道疼人了。一路上,照顾自己,照顾我,喋喋不休提醒我。当时我就感觉以后再也不冒险了。我属于胆小如鼠的人,却做了目前为止最勇敢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这个地方很陡,没想到最陡的在后边。当然也没法拍照。</p> <p class="ql-block">爬到山顶,有感动,有如释重负,我们两人都惊叹相互的加油打气和锲而不舍!在海拔2336的红云金顶享受了简易的野餐,东西都是我从山下一步一步背上来的。</p> <p class="ql-block">上山体验了一把,下山不敢放肆,双手紧握铁链,一步一步,屏气凝神,安全到达普渡广场!一起品尝了梵净山雪糕,每只18,不如黄古树的大,也不如黄果树的坚固!</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时候晴空万里,白云悠然自得,下山时,云雾缭绕,阴天的景色。进一次山,体验两种美景,不虚此行!儿子对坐索道比我勇敢!上山的时候旁边的叔叔紧闭双眼,下山的时候又遇见另外一位恐高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真是心惊胆战,两腿发软,有惊无险,刺激畅快!</p><p class="ql-block">贵州之行圆满结束,这次旅行我选的路线不错,一次购物也没有,即便很累,感觉很值。儿子也给力,天公作美,天凉快,不晒,既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还了解了人文景观。最大的收获是儿子成长了很多。在家他爸教育了很多注意事项,去飞机场的路上他又给爸爸复述了一遍,然后到了景区果然很遵守。有时候我往前挤,他就熊我,义正言辞地说“你不是说要尊老爱幼吗?” 上学的时候,老师的话是圣旨;出来旅游,导游的话就是圣旨。这也不让我做,那也不让我碰,我摘了个野果,嫌我破坏生态环境,果断给我扔进山里,说是让 它回归大自然。在蘑菇石的时候,他说这就是课本中描述过的石头。并且一路上金句频频,配合很奥利给!守时观念太强,导游说几点集合,他就在返程的路上催我,好在导游很佛系,经过第一天的集合,他懂得了导游的套路,后期就不着急了。另外,孩子关注的点很奇特,当我气喘吁吁在木栈道上爬的时候,他还在悠闲自得地看那些花草树木、珍稀动物的介绍。爬完梵净山,我给自己取名李能能,给好大儿起名包唐僧,一路上把我管得太严格,并且太能叨叨,还有无数的问题问我,最后我只有装睡才能躲过一劫!最后给我自己点个赞!夏天我怕晒,倒贴钱我也不会出来旅游,要不是当妈的感觉对不住孩子,每年暑假忙得和陀螺似的,也不会顶着烈日陪他出来。我最不喜欢爬山,也没爬过山,结果第一次爬山就这么陡,真佩服自己的鲁莽和勇气。最主要的是,我应该是最能鼓励孩子的妈妈了,一个团里,其他妈妈都是这不行那不行,在我这里,就是这也试试那也试试。最后上海的那个小姑娘和我儿子说,我发现了,你妈妈是最厉害的!知道他的喜好,满足他的愿望,学会让他保护自己,学会自我碰壁,比干涉他、限制他更有说服力。不就是陪孩子出来吗?为什么还凌驾于他的想法之上?默默地守护他,教他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法,比唠叨更管用。在红云金顶准备下山的时候,我和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不管后边的人怎么催促,怎么说话,都不要回头,不要瞅山下,妈妈会在你的身后保护你,但是你必须注意力集中,前边的路靠你自己,一步一步要走扎实。”他又一字不落地复述了一遍,我们才下山。上山的时候,我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并把道理讲了讲,可是他一直在反驳,这就是说教的失败。经历了一次以后,他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下山需谨慎,大意失荆州。”这也是我不敢和家里老人说实话的原因,从来不爬山的大白领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爬山小白,估计只有我老公这样的鼓励型丈夫才敢同意这次旅行。老公每天都定位我们的位置,打视频电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买,使劲吃,多吃水果,钱够吗?不够我再给你。”看见他儿子,说得最多的就是“玩得很开心吧。爸爸很遗憾没捞着去。”导致儿子还替他爸爸可惜。我心想:你爸幸亏没来,要不然怕热的他,肯定这也不去那也不去。期间孩子姥姥姥爷多次打电话,说做了好吃的,让放假的外甥去吃。他们不知道我们出去玩儿了,我就说忙,下周再去。孩子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我都是嘱咐别露馅,要是问你在哪儿,就说在苏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