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学科德育渗透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教育部统编教材学科德育渗透赛课

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

<p class="ql-block">  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课功能,探索课堂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同江市教育局工作部署,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组织开展了同江市中小学首届“教育部统编教材学科德育渗透赛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全市18所小学共选拔出47位选手参加决赛。这47节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具体明确。</p><p class="ql-block"> 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科学合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能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几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目标明确,难易适度。</span></p><p class="ql-block"> 周立艳执教的《青蛙卖泥塘》一课,教师自己扮作小青蛙,带领学生进入小青蛙卖泥塘的情境。能找准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在愉快地学习中懂得了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热爱劳动,爱动脑筋。</p> <p class="ql-block">  毕碧在教授《荷叶圆圆》一课时,极具亲和力,对学生循循善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很好地完成学科知识教学,也使学生懂得要热爱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  王光裕、张晨瑞、高云、张艳杰等几位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点拨引导适时到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陈晨、 李佩环、孙秀红、侯建玲、李莲华、韩淑玲、肖亚男、张秀杰等几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学段要求,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也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马哲、谢馨仪、徐冬玲、郭思佳、徐艳娥、刘广丽、费佳美、董福慧、李鑫、王海如等几位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陶冶。</p> <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学科参赛教师能以学生为活动核心,构建课堂教学,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黄敬凯执教的《我是一张纸》一课,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教师把自己比作一张纸,让学生在身边寻找纸张的应用,并指出纸张的来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韩爽、张勇、朱琳、麻丹凤、栗文霞、郭俊伟、孙成莲、曲鹏飞、刘也农、李文茹、李雪莉、张雪、王忠迪、王晶等几位教师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教师细心讲解,耐心引导,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p> <p class="ql-block">  周凤、孙秀红、肖亚男、张艳、李龙梅等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均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嵇艳平设计了学生现场采访;马哲、周立艳、肖亚男、李龙梅等几位教师设计了情景对话表演,凸显了课堂上学生的主地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参赛教师能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刘艳红执教的《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播放航天员进入太空的视频导入,既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也奠定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骄傲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德育渗透潜移默化。</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参赛教师能根据教法和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p><p class="ql-block"> 例如,石庆芳执教的《囊萤夜读》一课,教师根据学情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学习指导有实效。能找准德育渗透点,渗透适时、恰当。</p> <p class="ql-block">  李春红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在执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问题设计符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能指导学生做批注。</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会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例如,孙海玲执教的《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教师有预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说体验、谈感悟,课堂有生成,教师适时点拨引导。</p> <p class="ql-block">  教学产生思想,教育形成品格。我们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只要充分利用教材及课程资源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p> <p class="ql-block">  德育学科渗透赛课总结建议</p><p class="ql-block"> 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 韩晓军</p><p class="ql-block"> 首先,感谢积极组织本次主题为“用德育温暖课堂”的统编教材学科德育渗透赛课活动的各学校领导,你们的支持,是学校德育活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有力保障。也感谢积极参赛的各位老师,你们的参与,是德育浸润课堂更有实效实施的动力。也替学生们感谢你们,在较强的德育目标的驱动下,有目的的把德性凸显在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具有人性和温度。现仅对赛课课堂,谈一点自己的感悟,希望对教师今后的德育渗透课堂设计有所借鉴参考,对其思考有所促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感悟一:开展学科德育渗透赛课,旨在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使不同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影响、浸润孩子们的思想,守护孩子们的心灵。所以,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时刻牢记:1.“为谁培养人?”为党培养人,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爱党、爱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国情怀,符合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价值审美取向的人。3.“怎样培养人?”教师既要探索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途径,也要努力提升自己,使之具有崇高的情怀、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p> <p class="ql-block">有情怀的人,才能传递情怀。</p><p class="ql-block">有思想的人,才能宣传思想。</p><p class="ql-block">有道德的人,才能传播道德。</p><p class="ql-block">有理想的人,才能播撒理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感悟二:学科德育渗透赛课的宗旨,为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生不仅仅注重知识积累。德性的培养,简单来说是让学生去尝试、感悟德性实施过程中得到的肯定、赞扬的快乐体验。德育的渗透是润物无声的,是潜移默化的,重在引导。德育教育也需要分层次的,大爱精神,需要我们去培植敬仰、崇拜的意识;小爱,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践行,去做力所能及的。更多的应该看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怎么去做的,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优秀、欣赏优秀、崇敬优秀而走近优秀,为体验到自己不良而羞愧,内驱改正不良。</p> <p class="ql-block">感悟三:培养孩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教师的阅读引领力量是巨大的。重视并得到指导,明显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真情实感的流露。</p> <p class="ql-block">感悟四:想像力是梦想的摇篮,是创作思维品质形成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环节设计,触发孩子想像力锻炼的机关,瞬间打开了孩子想像力的闸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拓展思维的效果是我们期待的,但我们不建议先给出思维框架去限制想像的空间。这一点,值得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留意。</p> <p class="ql-block">感悟五:渗透的角度选择,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宜小、宜近,是在认知体验中获得,减少成人角度的说教。渗透的方式,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善恶美丑激情的展现,让孩子感受到有温度的德育浸润。我们既要从正面告诉孩子要做到什么,怎么去做,也要从反面明确内植德性的不足及违背是要付出代价的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感悟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不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系统性的知识,而是通过学习知道一件事,树立一个意识,掌握一项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不必面面俱到或大量扩充知识,力求事件的完整。</p>

德育

教师

学生

渗透

教学

学习

感悟

课堂

学科

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