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耸立在徽州大地上群雕(史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走在徽州大地,就像走进了没有围墙的徽州文化博物馆。走进徽州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徽州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并称为“徽州古建三绝”。徽州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我们讲的是其中最具特色和传奇色彩的古牌坊,犹如凝固在徽州大地上的史书。承载了徽州历史文化和徽商发展的历史。牌坊体现着社会历史文化的价值。遍布徽州大地的牌坊是徽州文化的缩影,是徽州文化的一种物化群雕耸立在徽州大地。从古牌坊建筑上看,有砖的、木的,更多的还是石质的。牌坊类别虽多但其内涵也不同,有为科第金榜而建的功名坊,有为仕途得意而建的恩荣坊,有为表彰尚义、孝友、百岁、贞节而建的善行坊。</p> <p class="ql-block">从建筑风格上看,有冲天柱式,也有门楼式,徽州牌坊种类多式样繁。用等级划分下,依次为御赐、恩荣、圣旨、敕建四种。这些风格各式的牌坊,不仅造型雄伟,构造精巧,而且雕刻华丽,甚称传统徽派艺术之精华,中华艺术之国宝。</p> <p class="ql-block">有着"东方凯旋门"之称的许国石坊,俗称“八角牌楼”就座落在徽州府衙边上。徽州古城中心。是徽州牌坊的标志性建筑,徽州文化的载体和缩影。</p> <p class="ql-block">徽州牌坊中有“东方凯旋门”之称的许国石坊也称八脚牌楼——“大学士坊”,也有“龙兴独对坊”,则是明正德年间朝廷为槐塘儒生、紫阳书院山长唐仲实所立,并将唐仲实与朱元璋对话的文字镌刻在牌坊横枋上方的龙凤牌上,至于遍及歙县各地的科举功名牌坊,如曹氏“四世一品坊”、“吴氏世科坊”和“江氏世科坊”等所谓科第功名牌坊的大量兴建,正是古徽州文化教育发达的真实写照。它实际也是一座座“科举功名纪念碑”,象征着在官本位的传统社会中读书入仕的崇高地位和科举成功为家族带来的无上荣誉。更有“规模最大的牌坊”――棠樾牌坊群;有“最早的牌坊”――“贞白里坊”;有“最小的牌坊”――“双孝节坊”;有“最后一座牌坊”――孝贞节烈坊。立牌坊是为了颂美奖善,晓谕后人。牌坊,并非徽州特色,只是徽州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现在保存尚好;加之徽州明清较为富裕,十分重视社会道德规范的教育,“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学”。大立牌坊自然是“光宗耀祖”“晓谕后人”的自然之举。</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内涵极为丰富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历史,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牌坊的主人鲍氏家族,称其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p> <p class="ql-block">纵观整个徽州文化,客观来看牌坊在其间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不单单是统治者为了禁锢思想巩固地位,更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每座牌坊好似一枚枚勋章,它既是对徽州人的督促又是最高奖赏。每座都有着道德宣教的功能,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儒家的忠孝、贞节、慈爱等观念传递下去。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拥有一个动人或者辛酸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所隐藏的深刻内涵,岂止是反映了徽州文化,它折射出了中国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牌坊是徽州文化的缩影,是徽州文化的一种物化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