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幼儿园——“正确认识疱疹性咽峡炎”

长春六一幼儿园万科园保健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接下来让我们共同了解和认识疱疹性咽峡炎,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span></p> <p class="ql-block">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所致,与手足口病一样属于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夏季,高发期为4—7月,7岁以下的小孩是高发人群。</p> <p class="ql-block">一、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有什么症状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发烧、厌食、流口水:如果孩子突然高烧,体温在24—28小时之内一下子窜到了39—41℃,并伴随有咽痛、流口水、厌食的症状,有的小孩还伴有呕吐甚至抽搐,那家长就要注意了。</p><p class="ql-block"> 疱疹、溃疡:孩子发烧1—2天之内,咽喉部会出现灰白色小疱疹、随后破溃形成溃疡、化脓性白斑。</p><p class="ql-block">  除了咽喉部、软腭、舌头等其他口腔部位也会出现这些疱疹、溃疡。因为这些病症非常疼痛,孩子会觉得嘴里很痛,不愿意吃饭,进而呕吐、厌食。</p><p class="ql-block">  虽然手足口病的症状和疱疹性咽峡炎相似,但是疱疹性咽颊炎的疱疹、溃疡只出现在咽颊部位,一旦孩子的手脚部位出现疱疹,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p> 二、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br><br>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传染性很强,主要在儿童之间传播,大人携带病毒也可导致孩子感染。因此,家长不能放松,不要随意亲吻孩子的手或嘴,99%的成人都携带有疱疹病毒,而这种病毒就潜伏在唾液腺中。孩子免疫能力弱,一旦疱疹病毒通过亲吻进入孩子体内,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外出回家后应更换衣物,洗手后在接触幼儿。<br> 朋友圈消息说“不要对着孩子喘气,不要试图吹凉孩子的食物”,虽然言过其实但也不是毫无道理。喘气、吹凉食物都会不小心将唾沫喷出,导致孩子患病。<br>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疫苗,主要应以预防为主。<br>  首先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可以有效预防此种疾病。孩子饭前、便后、进门等都要养成洗净手的好习惯。孩子的日常用品、玩具、衣裤包括餐具都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br>  其次在疾病高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儿童很多的地方。孩子越多,接触患儿的几率就越高,也就越容易交叉感染。 三、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br><br>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的患儿通过对症治疗可在1—2周内愈合,只是孩子在此过程中因溃疡疼痛难以喝水、进食,非常痛苦,所以很让人头疼,家长不用太过紧张。如果发现孩子得了该病,家长们该怎么做呢?<br>  首先,是要让孩子在家休息、退烧,暂时不要来幼儿园;如果家中不止一个孩子,则应该做好隔离。<br>  其次是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因为疱疹性咽颊炎的突出特征高烧,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比如温湿敷、温水澡、少穿衣服等等。一旦孩子的体温超过38.5℃,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以防孩子高热惊厥。 其次是补水,高温的孩子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少量多次地喂孩子喝凉白开。<br>  如果孩子持续高烧超过48小时,呼吸困难、频繁呕吐、抽搐、浑身发软或者嗜睡,还请家长们及时带孩子就医。 现在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那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睡眠,以增强自身抵抗力。让我们家园共育,共同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生活环境。

疱疹

孩子

咽峡炎

家长

性咽

小儿

溃疡

高发期

口病

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