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

一壶浊酒暖流年

<h3>总有一些梦想,在心底里暗流涌动。我要去西藏,一个与天空最近的地方,都说旅行者的心里有一个西藏梦,此生不去西藏人生就不够完整,就会有遗憾。那么就去感受那信仰的力量,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开启一次西藏之旅,实现那美好的梦想吧!此行没有选择邀约一、两个朋友同行,而是决定独自前往,有些路你不走,你就不知道它有多美;没有走过的,永远是路,独自走过的,才叫人生!说去旅行,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一个65岁的老头独自驾车以身犯险,很不值得。而我对于人生却有自己的看法:所有的生命都会老去,与其在家终老等死,莫如走在风景的路上。享受孤独的人,灵魂都有洁癖,不愿与卑鄙相伴,也不屑与丑陋同行……一路可以遇见不曾见过的美妙景色,经历不曾想过的充实人生,那么以这样的方式与西藏相遇,就是我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冒险。四月的初春,北方的大地绿色尽染,做了必要的物质准备后出发了。可天意弄人,在陕西宝鸡G244国道却遭遇了车祸,车辆受损严重,当下需要做的是:责任认定、尽快修理车辆。三天后责任认定书由交警部门出具:与对方油罐车相撞事故,对方全责。权衡之下还是决定到西安修车,但原计划赶林芝的野桃花盛开期也就这样泡汤了。在经历大半个月焦虑的等待,车辆终于在“五一”当天交付试车了,匆忙中第二天早上往此行的起点——四川雅安进发,由于正逢“五一”假期,一路上自驾游的车辆穿梭往来拥挤不堪,沿途的酒店也人满为患,为了赶路我懒得离开高速,因此晚上就停在服务区睡在车上,虽然没有宾馆舒适安逸,吃饭睡觉倒也方便省事。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此行的第一站——新都桥,这个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地方,新都桥地处沪聂公路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川西平原的美丽风光就绽放在此,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但这一切描述,都是新都桥为人称道的秋天景色,我来的时间并不合时宜。中铁工程局正在此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计划十年间修通川藏高速公路及高铁,五月的新都桥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型工地。到达新都桥已是华灯初上的夜晚,虽然国道G318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旅馆,但无一例外的是客房爆满,“五一”期间大量的川籍、渝籍游客集中在川西地区各个景区,这个时候想找到旅馆只能算是痴心妄想,这一晚烟雨霏霏,又是宿在车上。第二天一早雨停了,虽然阴云密布,但还是想去塔公草原碰碰运气,计划沿着雅拉雪山小环线绕一圈,期望能够看到日出时的雅拉雪山,也期望能在瓦泽乡有所收获。雅拉雪山位于康定、丹巴、道孚三县交界处,海拔高度5884米,是康巴地区著名的神山,由道孚县境内的环线可以看到雅拉雪山北坡,由丹巴县境内的环线可以看到雅拉雪山南坡,当然,只有天色放晴的日子里才能看到雅拉雪山,阴雨连绵或多云的天气就难觅雪山的真容了。在途径塔公寺、八美后的3个小时车程,终于到了雅拉雪山北坡景区,购票并乘坐景区的通行车方能到上山的步道口,这时的山上雨雪交加,道路泥泞湿滑,背着沉重的摄影背包一路艰难攀爬,约2个小时左右才到了雅拉雪山4000多米的山腰处,这里有两个相距不到300米的海子,他们的出水方向分别朝南北方向流入山脊的两面,形成了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雅拉雪山终年积雪,融化的雪水正是雅拉河的源头,举头仰望山顶的方向,依然是一片愁云惨雾,今天是看不到雪山了,作为一个匆忙的旅行者,与神山的缘分就是如此偶然。不甘心昨天的毫无收获,第二天决意再走小环线的南线,虽说天气预报连日小雨,但总希望会有个意外的晴天出现。由新都桥经塔公寺、江巴、再返回到瓦泽,竟毫无所获,午后骤然又下起了雨雪,引擎盖上堆满了很厚的一层雪,能见度只有十米左右,在叹息与遗憾中返回新都桥。已经待了两天的新都桥依然是阴雨天,不能这样困守一地,是该调整心情沿着G318一路向西了。随着“五一”假期的结束,路上的车辆明显减少,将新都桥的一切不顺利都抛置脑后,一路疾行穿过雅江、理塘、巴塘,离海通沟已经不远了,这时天色已晚,就宿在路边旅馆。有意思的是在这里遇到一件趣事,在停车时发现一辆长沙籍的轿车,店老板在感慨间告诉我:“今天来店的牛人不少,包括你有两个长沙的大哥独自驾车去西藏。”话音未落那位大哥已从二楼客房翩然而至,一番热情寒暄后竟诧异于我们是小区相邻的邻居!这位长沙大哥69岁了,真的比我更勇敢,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他已经由滇藏线一路走来,现在是取道G318返回长沙。清晨早起赶路,中午时分就要过金沙江大桥了,过了大桥的那一边就进入了西藏,要在进藏后的第一站——芒康县转道G214滇藏线去往云南的德钦,闻名藏区的四大神山之一的梅里雪山就坐落在德钦县境内东北约十公里的横断山脉。人类登上海拔8000多米的珠峰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海拔只有6740米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至今仍是处女峰。从1902年开始,多国登山队多次试图登顶,均无功而返,尤其1991年的中日联合登山队,更是遭遇雪崩而导致17名登山队员集体遇难,创造了世界第二大山难。1996年,中国政府明令禁止攀登这座雪山,给予神山永远的宁静。雪山小镇是因梅里雪山而得名的一个旅游小镇,飞来寺就坐落在这个镇子里,远眺梅里雪山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飞来寺观景台,另一个是雾浓顶观景台,飞来寺观景台由于地势较低,在这里拍梅里雪山是仰拍;雾浓顶观景台又叫十三白塔迎宾台,十三座整齐的白塔与梅里十三峰遥相对应,是拍摄梅里雪山全景的最佳位置,从此处看到的梅里雪山更加大气磅礴,拍摄前景更有人间烟火气。凌晨5点即起,雾浓顶观景台在距小镇大约20公里的山上,大约半小时就顺利地到达雾浓顶,这时天还没有亮。听网上很多人说冬季看到梅里雪山的概率会很大,其它季节的概率很小,此时正是五月初夏天,而气象预报这两天正是持续的阴雨天,我能幸运地看到雪山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期待着……在等待中天终于大亮了,遥望远方的飞来寺村及河谷方向,云雾缭绕笼罩在天地之间,村庄、房屋、树木若隐若现,再极目远眺,梅里雪山方向云烟浩渺、雾霾滔滔,根本看不到期待中的神山。大约等到上午九点多,神山依然没有露头的迹象。此时落寞、失望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回想这一路旅途诸多的坎坷与不顺利,这就是生活最真实的味道。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不尽最大的努力,断无成功希望,稍遇挫折岂能轻言放弃!?当即联系了旅馆老板:“今天房间再给我续一下,不见到梅里雪山我就不离开!”第二天还是5点起床,除了车灯照射下的曲折山路,周围是一片漆黑的暗夜,在距观景台大约还有1公里的路上,天色渐亮,远方的天际间赫然矗立着被称为“王者之尊”的银白色梅里雪山,在激动与慌乱中车竟然拐错了方向,跑到下山的岔路上了,心中默念冷静、冷静,原地掉头,找准通往雾浓顶观景台的路,终于上得昨天的停车位置。匆忙中架好了相机,拍了一张清雅如霜的雪山照片,放松激动的心情,静候那日照金山的美妙时刻。时间在流逝……突然周围响起一阵欢呼,卡瓦格博峰的尖顶开始变色了,由银白慢慢变成橘红色又变成金色,并且一点一点向下蔓延,刚刚还是银白的山峰,一下就变成了金色,金光璀璨,愈加耀眼。欢呼声此起彼伏,我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个来之不易的瞬间。“日照金山”大概持续了二十分钟,结束后山峰又恢复了银白的样子。经过两天的等待,终于看到期待中的神山。一路走来经历了车祸,从新都桥到这里一路阴霾,内心经历了孤寂、失落、困顿、沮丧,我太需要振奋精神了。在雪山小镇呆了一天两夜,难得一见的神山居然被我看到了,我算是幸运的人儿!这一刻感觉所有的苦难都算不得什么,下山的路上我鼻子一酸眼眶竟湿润了,我想,一个真正的男人是不会被苦难打倒的,激动之余却禁不住喜极而泣。梅里雪山</h3> <h3>梅里雪山全景图</h3> <h3>如果说有一个地方,能够将山、水、人完美结合,产生令人震撼的风景,那这个地方非芒康的盐井古盐田莫属。虽是慕名而来,但车到加达村,依旧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看到山腰间错落有致的盐棚,澜沧江岸边红白相间的盐田,盐田中劳作的妇女们,构成了一幅最美的风景画。据历史考证在唐朝时期这里的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独有的一座人文景观,也是世界上仍然完全保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约有3600块盐田。独一无二的晒盐方式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处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世界奇观。加达村迄今为止依旧民风淳朴,村里还有保存完好的盐民老宅。在村里吃加加面,是盐田的保留节目。在安顿好住处后和民宿老板约定在她家吃饭,面碗很小,女人三两口,男人一口就是一碗,能吃多少碗,全看你的胃口。女主人就站在身边笑眯眯的看着你,每每吃完一碗面,女主人就会迅速给你添上一碗。所谓主雅客来勤,多添了几碗面,我倒有些难为情了,而女主人依然笑容可掬十分殷勤。千年古盐田</h3> <h3>千年古盐田</h3> <h3>千年古盐田</h3> <h3>千年古盐田</h3> <h3>千年古盐田</h3> <h3>品尝加加面(手机拍摄)</h3> <h3>品尝酥油茶(手机拍摄)</h3> <h3>清晨早起,由加达村一路向北返回G318国道,过芒康、如美、左贡,没想到在下午六点多到了邦达镇,前方就要到达业拉山口——爬上业拉山口就是被称为川藏线仅存的天险“怒江七十二拐”了,今晚可以住宿的下一站只有八宿县,能否顺利拍摄怒江七十二拐的全景片就看今夜啦!看看时间心中不免有些紧张,踩油门踏板的脚更有力了,一定要在太阳落山前赶到怒江七十二拐观景台。观景台上人很多,有拍照留念的、拍视频的、现场直播的,想找到合适的机位殊为不便,此时的我内心却很平静,因为我知道当天的蓝调时刻还在9点以后呢,等到太阳落山他们早散了!嘿嘿……人群真的散了,偌大的观景台就我一个人,确定机位架好相机等待光线。拍摄这张照片需要近两个小时,看到公路对面小卖部里有人影晃动,晚上的我不会寂寞了。时间稍后开始拍摄,天空逐渐被黑色笼罩,时间在流逝,相机的红色指示灯在闪烁……这时的山上正是月黑风高夜,浑身觉得非常冷,赶紧到车里拿冲锋衣穿上。这才发现对面的小卖部打烊了,老板要驱车下山回八宿,而我的片子只拍摄了一半,这荒郊野岭的晚上,可真就剩我一个人了,此时的我被饥饿、寒冷、疲惫、恐惧所包裹,期盼着这一切赶紧结束,好不容易挨到拍摄完成,匆忙中收拾好摄影器材仓皇逃离,彷徨无助的我望着车窗外一团漆黑,丝毫感觉不到怒江七十二拐的险峻,到达八宿县城登好旅馆已经是午夜了。怒江七十二拐</h3> <h3>清晨时分抵达然乌镇,此刻的天空云层密布,不时飘着小雨,阳光艰难地寻找着云层间的裂隙,山峰积雪不像然乌镇的朋友发朋友圈的图片那样厚重,天空和雪峰一色的雪白,难以分辨天际线和峰峦。已近五月中旬,湖水依然闪现着微微的翠绿色,虽不透明,却也清澈迷人,就好像是雪水把漫山的碧玉抛入了水中,流入了湖里。然乌湖被称为“天堂坠落的眼泪”,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然乌湖不是“一个湖”,她由三个梯形的湖泊组成,分别是阳措(上湖)、傍措(中湖)和冷安佳布措(下湖)。每湖之间有大片农田、村庄,由窄窄的小河相连,湖泊虽一脉相承但又各有千秋。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绿草如茵的草甸、碧蓝的湖水、湖岸滩五颜六色的卵石、白雪皓皓的雪峰,湖水如一面镜子般平静无澜,映衬着湖边晶莹的冰川,构成了然乌湖丰富多彩的景致。然乌上湖</h3> <h3>然乌上湖</h3> <h3>然乌下湖</h3> <h3>然乌下湖</h3> <h3>一位诗人曾说过:比起珠峰的敦实厚重,更迷醉于南峰绝壁凌云的峻峭挺拔;比起希夏邦马的荒凉与干燥,更欣赏南峰的绿意婆娑与冰天雪地的有机融合;比起冈仁波齐的遗世独立,更眷恋南峰山间那流云百转的灵动和勃勃生机。这是对南迦巴瓦所有特质最完美的诠释。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在喜马拉雅山脉一众8000米以上的高山面前,显得名不见经传,然而这座山却又有着“西藏众山之父”和“十大名山之首”的称号。一直以来非常渴望能拍到绝美、神秘的南迦巴瓦峰,由于南迦巴瓦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除了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外,多被云雾遮挡,很少有露脸的机会,《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中,将南迦巴峰形容为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描绘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与不可征服的性格。入住索松村是正午时分,天气忽阴忽晴,还不时地下着小雨。看看时间还很充裕,索性在对面的网红餐厅点了一份牛肉汤锅,自酌自饮消磨这美好时光——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南迦巴瓦峰方向还是云雾深锁,提前登上了旅馆楼顶,已经有人在此等日落了,确定机位等待牵动人心的时刻。远方依然没有那羞于见人的山峰出现,正如诗句中描述的“峰高云自扰,雾重絮飘繁”。就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过黄昏,大片乌云阴沉沉地笼罩着天地,像一口巨大的黑锅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第二天清晨打开窗帘,远方的南迦巴瓦峰若隐若现,激动、开心中迎来了一个幸运的日子,昨天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地方,能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同时入镜的绝佳拍摄位置,因此匆忙驱车前往。此时桃花已残,桃果隐现,青稞吐绿,菜花绽黄,风中飘来的是湿漉漉的清甜味,南迦巴瓦如王者一般斜倚着喜马拉雅山,空中云朵似乎幻化做一头牦牛殷勤地舔着南迦巴瓦傲慢的额头,云飞风扬,南迦巴瓦傲然挺立,这是怎样的壮丽雄奇和美不胜收啊!多少人魂牵梦萦都难得一见的南迦巴瓦,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的索松村竟然整个下午都与我们亲切会面,在欢腾的雅鲁藏布江畔,山风撩云拨雾,落日再度蜻蜓点水似的将壮丽江山短暂渲染,从清晨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下午的腰缠纱帘,一场人神相约的多年夙愿终得以圆满!夜幕渐渐降临,南迦巴瓦褪下华贵的金色外套,回复到冷峻孤高、端庄肃穆的强势模样。南迦巴瓦峰</h3> <h3>南迦巴瓦与雅鲁藏布江</h3> <h3>雅鲁藏布江</h3> <h3>午后,来到了巴松错,山上积雪皑皑,山下绿草如茵,五彩经幡在蓝天下飘动,古寺在孤岛上守侯了千年。巴松措</h3> <h3>至今记得走近布达拉宫时,发自内心的那份新奇感,那是我到拉萨的当天下午,还来不及登记旅馆,看看时间还早,就特意驱车从北京中路绕一段路,原来整个宫殿就建造在一座山丘上,规模也比想象中的要更大。那红白相间的建筑,在落日的映衬之下,显得既雄伟,又神秘无比。去布达拉宫并不是抱着朝圣的心态,对游人而言,布达拉宫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承载着藏族的信仰和文化,承载着藏汉民族的和平愿望和发展诉求。布达拉宫本身又是一个博物馆,在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已经失传的建筑、壁画、文物和工艺,也可以感受传统的风土人情,感叹古人的智慧。布达拉宫正面</h3> <h3>布达拉宫背面</h3> <h3>羊卓雍措</h3> <h3>也许昨晚入住的酒店太惬意,起床时分已是日上三竿了,今天的计划是参观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早餐后徒步大约半小时就到了这座寺庙。抵达扎什伦布寺的时候,我觉得与其说它是一座寺院,不如说它是一座山城。因为寺院倚山势而建,重峦叠嶂,殿宇依次递接,十分的科学,十分的雄伟,十分的瑰丽,可谓让人赏心悦目。1447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后来被追封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在当时的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索朗白桑和琼杰巴·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开始兴建扎什伦布寺,最初寺院定名为“岗坚典培,”意为雪域兴佛寺,后被根敦珠巴改成现在的名字,历时12年建成。1600年,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扎什伦布寺主持时,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四世班禅是第一个被中央政府册封的班禅喇嘛,从此,扎什伦布寺成了历代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也是他们圆寂后肉身舍利的安葬之所。扎什伦布寺</h3> <h3>扎什伦布寺</h3> <h3>扎什伦布寺</h3> <h3>扎什伦布寺</h3> <h3>为了今天能赶到珠峰大本营,昨晚就宿在定日县的白坝镇,旅馆老板夫妻是甘肃天水人,当得知我是银川人时异常高兴,数千里之外的边陲之地遇到西北人也算是老乡。通过边防检查站,到达加乌拉山口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左右了,公路上立着一道拱门,横額上用藏、汉、英文写着三排醒目的文字“您已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雪山观景台,此时云淡风轻极目远眺,可以看到5座8000米级的雪峰,本来担心此行能否如愿看到珠峰,她们就这样突然横亘在你的面前,忐忑不安的心完全释然了。稍事休息,驱车继续前行,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艰难爬行,记不清拐了多少个回头弯,来到了一个游客停车场,所有的游客都要将车辆停在此处,并统一乘坐景区提供的大巴前往珠峰大本营。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母亲的意思,整体意思是“大地之母”、“天空之女神”。太阳渐渐升高,薄雾慢慢散去。透过车窗,可以看到珠峰的银色轮廓,心情又激动起来。海拔越来越高,空气愈加稀薄,车上有不少游客不停地用氧气瓶吸氧,我也感到头有点眩晕、脑袋发懵。慢行的车轮停在一大片藏式帐篷面前,终于到了珠峰大本营。已经是正午时分,没想到珠峰离我这么近,没有云雾遮挡,就在眼前矗立着,在蓝天的映照下晶莹透亮,冰清玉洁。它就像一座大型金字塔,耸立在天地间,俯瞰着整个世界。它又像弃绝尘埃的神人,将千年不化的冰雪,飘渺迷离的云雾,化作甘泉,滋润大地,汇入江海。我凝固了似的站在山脚下,刚才的高原反应也缓解了许多,此时心静如水,天地悠悠,过客匆匆,人的一生倏忽之间,人们终其一生追逐的名与利又是多么地微如草芥……</h3> <h3>珠穆朗玛峰(8848米)</h3> <h3>喜马拉雅的牧羊人</h3> <h3>岁月的围城</h3> <h3>卓奥友峰(8201米)</h3> <h3>汽车行驶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山谷里,路两边是连绵不绝的雪山,一望无垠的沙漠。公路的左边有一条岔道,道路狭窄逼仄仅可容一辆车单行,拐下去也许会别有洞天: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散落在沙漠中的湖泊,连片的草场,简陋的藏居择高地而建,牦牛或敏捷或缓慢地游弋在湖岸边,漫不经心地享受着高原的风和太阳。惬意地闭上眼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这自然的气息中,我感受到了城市没有的恬淡、安闲。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我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天地间的这份难得宁静。终于明白从来都不是西藏治愈了你,而是你艰难跋涉数千里,感受到阳光温暖,水波温柔,万物有灵,你吹着风看着美景,就选择放下了自己……<br></h3> <h3>为期一个多月的进藏自驾,乃夏村这座边境山村,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但因为行程缘故,我停留在这里的时间并不多,只是在几处代表性的景点上驻足,便匆匆去了下一个目的地。村子离吉隆镇不远,但驱车到这里却要爬一段令人惊心的山路。据吉隆镇的旅馆老板介绍,过去乃夏村没有像样的路,全靠藏民翻山越岭才能到镇上。实际上,乃夏村并不是一座最美丽的山村。由于交通不便,教育落后,这座小山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人们遗忘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但随着自驾游盛行,人们偶然间发现,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是观赏希夏邦马峰最佳的位置。这座雪山海拔超过8000米,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最著名的美丽雪山,尽管雪山与乃夏村有着不短的距离,但偌大的山体却好像近在咫尺。希夏邦马峰下的佛坛</h3> <h3>虔诚的转经人</h3> <h3>日出印象</h3> <h3>乃夏村的清晨</h3> <h3>愿在此处共清凉</h3> <h3>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我国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巨大敦实的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第二主峰冈仁波齐。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的藏传佛教、雍仲苯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指的是冈仁波齐。为什么冈仁波齐会成为整个南亚地区的精神中心呢?阿里地区素来被人称作四河地区,因为这里的人类据点主要是以下四条河的河谷地带:狮泉河(森格藏布)、象泉河(朗钦藏布)、孔雀河(马甲藏布)和马泉河(当却藏布)。冈仁波齐正好位于狮泉、象泉、孔雀、马泉四河上游的中间位置。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人胆敢冒犯这座世界的中心。旅行者把目光投向这块圣洁之地不过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不过人数依然不多,这或许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冈仁波齐虽然不允许攀登,但允许转山,全程约52公里,一般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而且转山路上有几个供给点,可以补给和住宿。我到达冈仁波齐镇的日子已是晚上,仍然可以看到不绝于路的朝圣者,没有仪式,没有口令,朝圣者就那么突兀又自然地扣上手掌的木板,身体直挺挺地扑出去,身躯贴在土地上,额头抵住地面,磕下了漫长朝圣路上的一个个等身长头,他们身躯虽然匍匐的很低,而灵魂却已高高地飞翔……影片《冈仁波齐》中的幕后花絮里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冈仁波齐</h3> <h3>冈仁波齐</h3> <h3>冈仁波齐</h3> <h3>冈仁波齐</h3> <h3>这一次,匍匐山路,只为与你相见。</h3> <h3>坐落在阿里的古格王朝,绵延600多年,跨越了五代、两宋、元及明朝多个朝代,在漫长的岁月中,古格王朝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西藏文化中最为璀璨的部分。绚烂的壁画雕刻,造像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但这样辉煌的王国,却在一夜之间走向崩溃,神秘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古格王朝遗址</h3> <h3>与王朝同时期的托林寺</h3> <h3>在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札达县,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从狮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进入象泉河谷,便可抵达阿里扎达县。札达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专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状与层高,数十万年风雨的侵蚀,犹如神工鬼斧不间断的雕琢打磨,更使他玲珑剔透出神入化。土林里的“树木” 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汽车行进其间,就像是在众多巨人的脚掌间绕行。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有的宛若一字排开的罗汉,有的酷似鳞次栉比的城堡,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生动富丽。县城边的狮泉河和土林绚丽异常,河边的尸陀林及附近废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秘而庄重。废圮的千年佛塔</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札达霞义沟土林</h3> <h3>消失的城邦</h3> <h3>阿里——位于青藏高原最西北部,羌塘无人区的核心地带,有遥远的&quot;地球第三极&quot;之称,有人说来西藏不去阿里等于没有到西藏,这里是万山之祖、百川之源,孕育了西藏最古老的象雄文明。来西藏,如果不走阿里,始终是一种遗憾,因为那里是人间天堂,美得让人心醉。通常人们所说的北线从狮泉河到达拉萨,走的是G317国道。而阿里自驾路线更加原始和艰辛的一段是在中北线,这中北线自驾可谓是:“眼睛在天堂、身体下地狱。”一路上的“一措再措”美不胜收;无人区中的自由驰骋让你尽情散发出男子汉的征服欲;一路上偶遇的各种野生动物不胜枚举。以上每一样都让人迷醉,而长时间持续4500米以上海拔,连续超过400公里的烂路中颠簸,以及阿里中线上的没有加油站、没有导航、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人烟、没有吃住地点、又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艰苦的阿里中线是从狮泉河镇开始的,沿途除了狮泉河到雄巴这段200多公里的柏油路外,剩下的就是土路、搓板路、砂石路、甚至没有路而只有车辙。第一日:狮泉河 ——革吉——雄巴(加满了油,离开了这里至到措勤,再也没有中石油加油站了。)——亚热——仁多;在雄巴县城匆匆吃了一碗面,从这里就开启了阿里中线的旅程,这一路基本都是沙石路、搓板路,车辆颠簸摇曳了近8小时于午后到了仁多,400多公里的路虽说辛苦,但还是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第二日:仁多——仁青休布措——帕江——扎布耶茶卡(有南湖和北湖两个部分,土路要从南湖的西北角向南绕行,再向北绕到南湖东北侧,才向东而去,这段形似反向Ω的路足足有50公里,近两个小时都会围着湖转圈。)——塔若错——帕玛—— 措勤 ;行程约270公里。阿里中线以第二日最为艰难,过了仁青休布措就是一段布满砾石的隆格尔山垭口,垭口坡度很陡,汽车在发动机的咆哮声中艰难爬行,过垭口后只能看到乱石向天的小路,沿着隐约可见的车辙一点点往前挪动,生怕轮胎侧面被锋利的石头切割,提心吊胆走完这段路后却迎来了我的噩梦:路上没有车辆,没有可以问路的人,路途中岔道丛生,导航提示的路线是一个700多公里未闭合的大圆环,而地图标注的路线却只有264公里,为什么会相差甚远呢?为什么无人区的道路信息没有被录入百度、高德地图呢?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在无人区兜了近两个小时圈子,依然找不到去措勤的路,燃油在不断地减少,惶恐不安的心情笼罩着心头。就在手足无措时对面有一辆汽车经过,司机是一位会说普通话的藏族同胞,他耐心地为我指示方向,告诫我单人单车去措勤可能存在的危险。正说话间远方来了一个丰田车队,他略显急切地告诉我:“如果车牌是藏AL****字样的你就果断拦车,他们一定是去措勤的,跟着他们走你就安全啦!”仓促中急忙拦车,车窗中我旅途中的贵人——何总出现了,他们的目的地真的是措勤,何总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当得知我的困境后当即表示愿意帮助我,同意我加入他们的车队,经过痛苦的求索和煎熬后,我终于在无人区得救了。第三日: 措勤 ——扎日南木措——当惹雍措——文布南村;行程大约270公里。从措勤出发,开1个多小时就进入旁边的土路,这个位置的路标设置不明显,很容易错过。从岔路往右拐,就是去往扎日南木措的土路,湖边木诺山孤峰上可看到扎日南木措全景。当惹雍措碧绿如妆,文布南村就坐落于湖的北岸,一路看到的美景多了,就形成了“雪山配圣湖”的标准审美模式,当惹雍措虽然妖娆妩媚,却少了雪山的陪衬,这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第四日:文布南村——当穹错(当穹错湖畔对面的村就是文布北村)——尼玛;大约110公里。汽车又回到了G317国道,艰苦的阿里中北线路段宣告结束。带着些许留恋告别这段荡气回肠的阿里中线穿越之行,面对这广袤荒蛮的羌塘无人区,我们不过是风中的一粒沙。真希望自己有一天还会回来,回到仁青休布措、回到扎日南木措、回到当惹雍措,把这段旅途再重新走一遍,这充满挑战的野性之旅值得再来!仁青休布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扎日南木措</h3> <h3>当惹雍措</h3> <h3>早晨由班戈出发,约200公里的柏油路,很快就到了圣象天门景区大门,圣象天门是个非常热门的景区,是来西藏的人们必去的打卡点,通常要提前三天才能预约到景区门票,因此景区的门票价格也比较高,采用内地很少见的捆绑式销售,即门票、午餐晚餐、夜宿帐篷费用一并包含,共计380元/人。不允许分拆销售,不接受游客对服务的投诉。由景区大门到圣象天门大约有几十公里坑坑洼洼的土石路,作为一个王牌景点,为什么不修一条像样的铺装路,着实让人费解。进去的路上还是晴天,等你到了圣象天门却骤然变天,漫天的铅灰色云雾遮住了天空,纳木错也失去了湛蓝灵动的光芒。心知高原的天气多变,那我就静待光线的变化吧。找一块石头,静静地坐在湖边,听着熟悉的音乐,远眺念青唐古拉山脉,看着湖水拍打着湖岸,深陷这独属于自己的岁月静好中,暂时忘却旅途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烦恼。浓重的云雾依然缭绕不散,而时间已经是傍晚了,作为一个旅行者,能否拍到满意的照片,全凭运气来当家,光线如果不好,单靠摄影技能是不够的。在同行的何总催促下,只好慢门拍摄了几张照片,草草收场。念青唐古拉山</h3> <h3>圣象天门</h3> <h3>圣象天门</h3> <h3>圣象天门</h3> <h3>藏东村落</h3> <h3>苯教,亦称为苯波教,在古藏文的记载中,“苯”是“颂咒”、“咏赞”之意。公元8世纪吐蕃彻底征服了象雄,但苯教却保留了下来,同时苯教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吸收并改良了部分佛教教义和教法,孜珠寺是现在苯教教学体系最为完备的寺庙,还保存了大量的苯教经书、宗教仪式和法具器物。 有别于藏传佛教的顺时针转经和转山,苯教的转经和转山都是逆时针方向;佛教有著名的六字真言,而苯教拥有自己的八字真言。目前苯教寺庙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日喀则、那曲、昌都、阿里几个地区。 是现存雍仲苯教规模较大、教徒最多的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 孜珠寺由于地处险峻的高山之地,远离世俗,所以一直保持着纯净的修法氛围。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之中,也经历了许多宗教打压和政治迫害,能保持至今实属不易。 孜珠神山</h3> <h3>孜珠神山</h3> <h3>孜珠寺全景</h3> <h3>类乌齐镇</h3> <h3>结束了藏东孜珠寺的游玩,很快就要到类乌齐了,由这里转道G214进入著名的唐蕃古道,经青海、甘肃、返回银川。为期两个多月西藏旅行就要画上句号了,感谢这一路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寻找和丰富生命的体验!我觉得是脚下的路,更是心中的路,目的地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能触发内心的某种感受。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欣赏多少美景,抑或是了解多少未知;旅行的意义在于寻找到“真正的自己”。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在探寻过那山、那水、那人之后,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把自己的生命真正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之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