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岁月 时代的记忆, ——“化林精神”探寻之旅

青山芸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几个同学邀约一起参观了剑阁县鹤龄镇化林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午10点我们来到了化林大队的山门口,这个山门修的很有持色,上面“化林大队”镶嵌在三面红旗下面,门框左右两边分别刻有金光闪闪的一行大字“当年高举红旗学大寨”,“而今科学发展奔小康”。我们进山门后就来到了上世纪远近闻名的学大寨先进典型,传说中的“化林大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熟人介绍,曾担任化林村党支部书记的張书记把我们带到“化林村村史陈列室”,并用近1个小时给我们讲解了化林大队的发展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讲解中张书记掩饰不了那种自豪和兴奋(因为他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化林人),边讲边指着墙上的那些奖状和一排排数据以及那些老照片给我们看:1979年全大队粮食亩产由原来的两三百斤增加到1000多斤,皮棉亩产由几斤增加到200多斤,油茶籽亩产由三,四十斤增加到368斤,农副业总产值57.7万元。社员的劳动日由1960年的0.3元增加到2.26元,向国家交售粮食155万斤,比分配任务增加了5倍多,人均给国家交售粮食824斤,(全县人平128斤),当年还有储备粮40多万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了他的自信与自豪,并且在讲述中他还反复强调着一句话:那时我们越干越有劲,因为大家有饭吃了,再不饿肚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书记给我们讲,在上世纪农业学大寨的历史大潮中,化林为先进典范,被制作成模型代表四川省在全国展出,曾先后获得中央,省,市,县以及外省的锦旗48面,奖状145张。《人民曰报》曾多次在头版头条刊登过化林大队的典型事迹,197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南方山区棉花高产的一面旗帜》又一次报道了化林大队的先进事迹,由此周总理还把化林大队誉为“四川的大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张书记讲完了,我们就沿着弯弯曲曲的,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往前走了近10多米,公路右边的一排老式建筑吸引了我,于是我走近一看,那是当年化林大队可容纳三百人的“大礼堂”。大礼堂有三道门进岀,今天门锁紧闭,但那红色的门,红色的窗,红色的石条见证了那段辉煌岁月。曾经省,市,县各种大型会议就在这个大礼堂里召开过十一次,参加人员达19901人。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大礼堂远远超过了当时县电影院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观完大礼堂,前行了大概100多米,一根粗壮的泡桐树遮盖着一个红色的大门,是当年“化林接待站”。门的两边是“愚公移山”,和“改造中国”两行红色的大字。一进门左前方是当年化林大队的接待食堂和餐厅,在餐厅的墙上有两行已经脱了色的大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餐厅门匡上面有“农业学大寨”几个大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这个大餐厅里面还有一个小餐厅,再往前走在餐厅的末端就是大,小厨房。就是在这大,小餐厅里接待就餐的中央,省,市以及其他省市前来参观就餐人数先后共20万人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着食堂右边的台阶上去是当年的小卖部,话动室,工作人员办公楼和接待综合楼,曾经在这里接待过中央,省,市的领导及外省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达20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幢三层共26间,已非常破旧的接待综合楼,已有垮塌的痕迹,但砖墙上有醒目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牌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化林大队当年的 粮库,虽说早已不存粮了,但模样依存。就在这个粮库里那高大的粮屯到1979年已有储备粮40多万斤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存留下来的“化林大队机械房”验证了那个年代落后的尘封和对生产技术的渴望。墙上还请淅可见当年农机记载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不仅有粮油加工厂,农具修配厂,还建有砖瓦厂,缝纫社等工业企业,当时化林大队还有一辆汽车和一辆小车(供接待用),养猪,养鱼各种经济和文化事业也相应发展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心水库,1970年冬,化林大队组织基建专业队130余人,开山扎大坝,人们起早贪黑,晚上自已发电安装两盏大探明灯,日夜奋战,经过90多天,大坝建成。当时的支部书记张正桃写下了“中心水库”几个红色的大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10部队和7749部队来化林搞野营拉练,全体官兵参加劳动,同时在水库的石头岩上刻写了“向英雄的化林人民学习致敬”大幅标语。现在依然清晰可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1958年到1979年化林大队以支部书记张正桃为代表的一班人,带领英雄的化林人民共修水库2座,新修山湾塘9个,扩建山平塘46个,总蓄水量达8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400多亩,使化林大队的粮,棉,油全面增产得到了保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桃园陵,这是化林大队的人民为了纪念原大队支部书记张正桃建此陵园,并将其遗像和骨灰盒安放于此。陵园占地300平方米,院墙四周绘有化林大队治山治水,改土造田的历史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介绍,张正桃书记在担任化林大队支部书记的二十多年里,带领化林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土造田,植树造林,建厂办企业,彻底改变了山区生产面貌。因为化林大队对国家贡献大,国务院被誉为“南方山区的一面旗帜”,“四川的大寨”。张正桃同志多次岀席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历任中共中央后补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四川省委常委,中共剑阁县委第一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张正桃同志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是真正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国家的功臣,人民心中的英雄模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的化林大队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很多的记忆都被遗忘,但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已经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化林人的骨质里。化林村党支部一班人正带领英雄的化林人向现代化新农村迈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我们看到的化林处处青山绿水,人民安居乐业。化林的发展不光是一个时代的铭刻记忆,它更是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化林的的发展变化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化林村党支部正在用化林精神引领化林人民实践新的创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