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琐忆 一三二

柳韵=刘云

<p class="ql-block">  早上醒来翻看手机,QQ提示有五年前的今天,同学曲丹转来她姐姐的文字,不由引起了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回望过去,总有一些人让你动容。</p><p class="ql-block"> 2015年的时候,我还在电视台工作,为了带团队,我给同志们布置了任务,一个是《藩篱》,一个是《烽火中的豫陕中学》,目的是通过创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创优意识。其中《烽火中的豫陕中学》,揭开了一段蒙尘已久的历史往事。我把当时整理的资料在朋友圈发出去后,曲丹同学转来了她姐姐的文字,对我们的作为表示感谢。文字如下:</p><p class="ql-block"> 感谢陕州电视台编导刘云先生编辑发布关于豫陕中学的信息和文字!!!这曾经是父亲和他那一代校友们的心结,《我的母校――豫陕中学》这本书实在来之不易,这是一本由一群古稀、耄耋之年的尊者,克服身体和经济的各种困难,满怀深情回忆母校的纪念集,豫陕中学是日本入侵中国时期打到山西运城时,隔河相望的陕州地方乡绅和心系地方少年教育的民国官员为战时地方孩子的教育着想临时组建的私立中学,乡绅和若几官员自掏腰包合股立校,设有校董,当时,黄河北岸山西运城炮声隆隆,眼看日本要打过黄河,入侵河南豫西这座叫陕州的古城,国立中小学已全部解散或迁走,那么陕州境内这一茬少年教育怎么办?这就是这所学校的作用,39年建校,49年陕州解放学校随之解散,刚刚解放的陕州,识字的人少,有文化的人才奇缺,恰恰是豫陕中学这几届毕业的学子成为了解放后陕县教育界及各界的稀有的“知识分子”和中坚力量,由于建校者均是国民党治下心怀使命的先生,所以解放后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一直没有人敢提及、敢为其树碑立传,爸爸,我的心思缜密重情重义的父亲,一位一生致力乡村教育的老教师,对此事一直不能释怀,对学校感念在心,在他心里,如果在有生之年不能把这个学校的一切转告后人,他无法安心,于是,酝酿多年,终于提议、牵头召集全国所能知道的校友撰写回忆母校的文章,回忆者中有解放后一直在乡村务农者,其实这位老校友解放前是国民党部队的通讯技术人员,有像父亲一样的一生都在陕县地方中学致力教育的中学教师,有大学教授和大学管理者,有政府工作者,但相同的是,提起母校,每个人都满怀深情热泪盈眶!编书之初,父亲有顾虑,90年代末,为民国时期的大事唱颂歌这在地方上还是会遭地方官员回避和遭大家忌讳的,这时机缘巧合父亲遇到了同是豫陕中学毕业的张志功先生,张志功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秘书20年,人格刚正虔诚,当父亲说了想法和顾虑时他立即拍板支持并积极参与协调地方部门的支持以促成此事,功莫大焉,所以,在书编成之际,父亲郑重的写上,总编:张志功,之后他们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此书父亲总揽稿,但供稿的每一位叔叔伯伯,当然,里面还有我的舅舅,的文章都写得高格优美,字里行间,溢满深情与留恋,学校的一切已溶于血液,耄耋之人怎么会如此多的泪水?那是因为这个学校给他们青春岁月留下了太多的情愫,给他们的生命注入了一生想要感恩的东西,校歌、早饭歌、晚饭歌,档案里已经找寻不到,这一次能恢复印出,全依赖当年的风华正茂如今的古稀之人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哼唱拼凑起来的,再由其中懂简谱的伯伯记录下来,最终得到大家认可而付印。全书文章写的最好,而且懂音律善记谱的一位恰是解放后回村一直务农的李伯伯,当然,这是父亲在编辑审稿时我们这些在旁敲边鼓的小鬼们私下评论的,全书照片均由父亲摄影,时年父亲已经古稀之身,尤其拍学校旧址时,当年为躲避日寇,学校几易其址,均在山里,父亲为拍到最真切的照片,也为了缅怀母校,坚持让刚会开车的大姐开车走经山间羊肠之道去追寻多个校址,期间化险多次,应是母校在护佑着自己深情的学子,除了张伯伯的主编,父亲的执编,二舅的,当然也是校友,题写书名,对此书义务出力的,仅我知道的还有三舅绘制校园布置图,大妹曲丹排版,妹夫公司负责照片彩印,并找民间印刷厂文字印刷,我的朋友孔明小姐排版校歌简谱,妈妈帮着二审三审N审来稿,父亲是一位细心的人,要求一高再高,直至最后出书,出书后又在陕县境内为这所功高无名的民国私立战时学校立了碑,请张志功伯伯写了碑文,三舅的书法,而后刻碑,一切的一切,父亲从前到后亲力亲为,终于为这所被人有意无意淡忘的良心之处行了树碑立传之礼,爸爸终于可以释怀了,对陕县的前面之有功之士和后来之父老乡亲终于有了交代,对陕县教育史尽心的有了一点补白,而参与筹建学校的校董里,曲完善,时任民国陕州教育署官员,我的家乡陕县温塘村的乡绅,解放时党领导的土改运动定为地主,被人民政府镇压,这位乡绅的修养是,每晚休息时会把衣服叠装整齐,每月休假回村时是在进村前就会下马的;曲著勋,我的外公,先后历任民国多县县长,解放时定为地主,被人民政府镇压,我只记得,我外公给某一届豫陕中学的毕业生的毕业题词是――行己有耻,孔子的言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 谨记《我的母校豫陕中学》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曲大姐的文字,有助于我们了解豫陕中学事情的来龙去脉。2016年,我带领团队完成了专题片《烽火中的豫陕中学》,当年参加中国市县级电视台推优活动评比并获奖。之后陕县档案局的同志专程找到我,提出要把我们做的专题节目存档。同学的舅舅是曲尔旭,是我高中时候的化学老师。同学的哥哥很多都是博士,同学的哥哥姐姐集资了几千元,要对我们栏目组表示感谢,也被我婉言谢绝。当初我决定要做这个选题的时候,是经过慎密的研究论证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帮先贤为了地方教育事业,尽其所能出策出钱出力,尽管后来他们的命运遭遇出现了变故,但他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不应该被忘却,豫陕中学的名字和历史更应该为后人所知。作为媒体人,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公知和担当,也有责任来完成这件事。在专题片制作的过程中,豫陕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故事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灵魂深处得到一进步提升。曲著勋的题字“行己有耻”,校歌里面的“先着祖鞭”都让我读后感慨不已。我让同学找人把校歌唱出来,听着歌曲录音,仿佛看到岘山脚下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前年我湿疹去医院,曲兰医生给我开的药。后来同学告诉曲医生我的事情,曲医生几次给我拿药却不肯收费,让我也不好意思再去找她看病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拾起五年前的记忆,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回望过去,总有那一些人让你动容。</p><p class="ql-block"> 眺望未来,总有美好事物使你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