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和苏联两党之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大论战。196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路过北京,向毛泽东提出希望停止苏中之间的公开争论。毛泽东的回答是:“论战就是打笔墨官司,也死不了人,原则争论还要继续下去,但国家关系应改善”。柯西金认真地问:“要争论多久?”毛泽东答:“一万年”。柯西金说:“太长了吧?”于是毛泽东说:“看在你的面子上。减少一千年”。实际上仅仅过了24年之后,中苏两党就正式恢复了关系,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提起这场中苏大论战时说:“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我重读了这场大论战中发表的一些文章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崔奇著《我所亲历的中苏大论战》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发现这个过程中的确充满了政治上的大话空话套话,但是也有若干文化趣话,值得玩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起草大论战文章有一个专门的写作班子,参与其中的大小秀才很多,包括陈伯达、王力、乔冠华、熊复、姚臻、范若愚、赵毅敏等。秀才起草了文章后交由写作负责人康生、吴冷西组织集体讨论,修改加工之后再送当时的总书记邓小平审阅。邓小平这一关过了以后,再送毛泽东和中央其他常委(刘少奇、周恩来)终审。别看这些文章经过层层审查的集体创作,最终发表的版本上还是看得出一些特有的个人风格。比如熟读马列经典的陈伯达就特别喜欢模仿经典作家的笔法和标题,1963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列宁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源自列宁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62年底发表的《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这篇文章在谈及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对纸老虎观点的歪曲时提到“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邓小平在审阅时专门来电话表示赞赏,询问是哪个“秀才”写的,接电话的人回答说是集体讨论时王力加上的。实际上王力只是恍惚记得这是马克思或者列宁的话,但是不知道具体出处。还是写作班子里的秀才之一崔奇查到这是列宁批判考茨基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乔冠华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中国的古代诗文、民间俗语,比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奇文共欣赏,疑议相与析”、“上穷碧落皆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使严肃的政论文章顿时生动活泼起来。毛泽东在审阅《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这篇文章时,信笔加了一大段引言,在谈到陶里亚蒂对中共的攻击时说,“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不行,不行,不行,我们一定要回答”。本来毛泽东还有一句:“只许老爷开腔,不许小的吭气,是不行的”,但也许考虑到翻译时的困难,再说也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那句重复,所以在发表去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苏论战中,中国秀才们不但经常借助国粹经典,而且还引用过俄罗斯的寓言。在《关于斯大林问题》这篇文章中就提到列宁曾经引用过的一个俄罗斯寓言:“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不能像鹰飞得那样高”,来说明斯大林功大于过。当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主人士章士钊读到这一段拍案叫绝,特致信毛泽东,抄录了唐人吴武陵借嘲山雀讽刺官吏诗一首:“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鹰与鸡,不能不提到1963年9月1日中国政府发言人声明。这个声明是乔冠华主持起草的,回答苏联政府8月21日的声明。当时,苏联政府的声明把中国对苏、美、英三国核不扩散条约批评说成是中国想要原子弹而不得,乔冠华为了回击苏联的指摘,建议在中国政府发言人声明中引用一篇《庄子》寓言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世界历史上,政府发言人的庄严声明讲这么一大段寓言故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这是乔冠华的神来之笔,但是是否能够通过毛泽东的终审也还是没有把握的。结果,毛泽东不但签字认可,还特别对文中的这一段庄子寓言表示了欣赏。当然,中国政府发言人不能用文言文说话,所以这个由毛泽东审定的政府发言人声明有关段落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觉得,苏联领导人的这种态度很好笑。这种态度,使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下引《庄子•秋水篇》一段文字,这里根据人民日报编者注释译为白话文: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来,是要夺你的宰相职位的。’惠施非常恐慌,赶忙下令在国内到处搜集庄子,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听说,就去见他。对他说:南方有种鸟,名叫凤凰,你知道吗?凤凰从南海飞往北海,不是梧桐不栖,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饮。猫头鹰抓着一只腐烂了的老鼠,洋洋得意,见凤凰飞过,抬起头来,盯着凤凰大叫一声:‘吓!不准抢我的死老鼠!’现在,你难道怕我来夺取你自以为了不起的宰相职务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