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学者,</p><p class="ql-block">非常荣幸和各位一起参加“纪念马烽诞辰99周年座谈会”。也非常庆幸聆听了,梁镇川,郭建荣,马明高,侯燕,霍锁昌、傅一清、王志东、武爱民,胡天建,李景耀等老师们对马烽先生的回忆,和对马烽文学作品研究的激情与热爱。我从中受益匪浅,马老那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或对家乡和家乡人的情怀、使得我更加由衷的敬佩马烽先生,更加的热爱马烽文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苏家庄人,马烽是居义村人,两村只相隔四五里地,从小耳闻目染相关马烽的故事,所以对马老并不陌生,而且两村属汾孝交界之处,说话口音或方言土语相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外地古玩市场碰到一本书《吕梁英雄传》。一看作者又是孝义人马烽,出于对家乡人的情怀,我毫不犹豫的把书买了回来。回家后打开书的第一页第一段里便有是我们孝义的方言俗语……。(查书后把这一方言俗语加进来)</p><p class="ql-block">看马烽小说作品通俗易懂,不费劲。而且文章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反应当地人文社会风情,使用方言俗语,明快、生动、形象有趣,老百姓能看得懂。</p><p class="ql-block">比如;在《光棍汉》一文中有,“他点了点头,说、”我思谋了几天几夜,咱这真是黄瓜苦到圪蒂上的人,今天众人这样一算账一开说,我也找到了受穷的根子了”。句子里使用了“思谋”方言来代替我思考了几天几夜。黄瓜苦到圪蒂上了,这句俗语是指苦的不能再苦了。</p><p class="ql-block">比如;民兵们大笑着,有的便围住张有义说,“小伙子,说吧,不说就筛喽你灰!”,张有义被拉到了,过来四个人抓住了腿胳膊就甩开了。句子中,“不说就筛喽你灰”这句方言土语恐怕只有汾阳孝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吧?</p><p class="ql-block">再比如《和陈永贵三次喝酒》原文是这样的,“我们三个人边抽烟喝茶、边闲聊,东沟里一犁、西沟里一粑,聊了好一阵子,说了些什么內容已经记不得了”。这句话一听就是咱孝义方言,是村里人随便倒息说话,没有主题,想起说甚就说甚,哈倒息嘞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连续收集了马烽原版小说作品《三年早知道》《第一次侦查》《刘胡兰》《韩梅梅》《饲养员赵大叔》《新来的县委书记》《我的第一个上级》《村仇》《光棍汉》,电影海报《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太阳刚刚出山》《泪痕》,还有小人书《结婚现场会》《吕梁英雄传》等百余种。我总觉得什么事情它都不是偶然的。几年来我有意无意的收集了那么多马烽小说作品,那能想到今天又坐在这里参加纪念马烽先生诞辰99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些天,可能是26号,我和李景耀、马明高、武爱民、胡天蒋四位老师一起去文水参观山药旦派作家孙谦纪念馆,其实也是孙谦故居,场地面积并不大,可人家办的有声有色,县里领导非常重视,参观后很有感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一段时间,孝义民间(李景耀、傅一清等老师们)筹备组织成立《吕梁马烽文学研究会》。举行(纪念马烽诞辰99周年坐谈会)。组织人员“重走马烽路”等一系列宣传马烽文化、传承马烽文学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此稿未完善,待修改。</p> <p class="ql-block">参观马烽故居</p> <p class="ql-block">7月3日参观马烽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