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公花园中的一组雕塑6个人, 代表半部中国近代史。

生逢盛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锡公花园中的一组雕塑6个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代表半部中国近代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无锡城中公花园里,在里面的崇安阁和拱北楼的中间的平台上,有一组很有意义的雕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雕塑的主体,是4个“无锡人”在喝茶聊天;旁边另有两个人,一个是茶馆的“大茶壶”,另一个是正在专心看书的小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向南主座上的这个人,叫钱基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西边的人叫吴稚晖,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密友、蒋经国古文老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东面的人叫钱玄同,他有个儿子,叫钱三强。坐在下首相陪的,是当时的无锡首富周舜卿,他成名的时候,无锡荣家还只个普通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提大茶壶的人,是拱北楼的小二叫蔡阿水,也有人说他是个国民党特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正在专心读书的黄口小儿长大了后写过一部书,叫《围城》,对了他就是钱钟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4个年龄相差巨大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坐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舜卿生于1852年,吴稚晖生于1865年,钱基博和钱玄同都1887年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也就是说,无锡首富周舜卿比钱基博他们大了35岁、比吴稚晖大了13岁,吴稚晖比钱基博和钱玄同又大了22岁</b><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应该说,共同的爱好让他们坐到了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四个人中特别是二钱一吴,都是国学大师,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注 : 钱基博(1887—1957),男,汉族,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钱钟书之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早年参加革命。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23年后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现苏州大学)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南岳抗日干部训练班教员。1944年,倭寇犯湘,钱基博大义留守师范学院,王耀武苦劝无果,不得不强行将钱老转移。1946年抗战胜利后,任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11月30日去世。近代整理出版《钱基博国学必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吴稚辉是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据说他“为了”教自己不识字的老婆识字,专门发明了一组“豆芽文”,这就是现在都还有人在用的“注音符号”;而钱玄同则和赵元任、黎锦熙等人一起,发明了影响深远的现代“汉语拼音”字母,让更多的中国人从而可以更快更好地识字读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钱一吴三个人都被赞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和先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舜卿虽然在国学上没有什么建树,但他的文化素养也是很深厚的,这就是他们能坐在一起的根本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四人都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革命也是大家共同的语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钱基博★和吴稚晖都是同盟会员,钱基博还当过一段时间的革命军中校(加上校荣誉衔);吴稚晖则是孙中山和蒋介石非常倚重的人物;钱玄同则是那里有革命就往往那里跑去掺和的人;周舜卿在辛亥革命中,对无锡的革命军是给人给枪给银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钱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名钱夏,字德潜,又号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前夕改名玄同。汉族,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1887年9月12日(农历清光绪十三年丁亥月十二日)出生,吴越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0世纪初在日本留学。三十年代还为《世界日报》副刊《世界语之光》题写刊名。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在北京的德国医院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四人的座位来看,也很有意思,坐在上坐的竟然是年龄最小却学问最大的人,而不是无锡的首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一个尊重知识和尊重文化的社会,钱在人们的眼中,并不是最主要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舜卿★在上海、无锡、镇江等中国各地开办了近二十家当时中国规模巨大的公司工厂,有“煤铁大王、“缫丝大王”、“银行大亨”的称号;他还与清朝政府的商部尚书载振是把兄弟,被清政府特赏二品顶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钱基博曾兼任无锡县图书馆的馆长,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教授,创办了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对国学的研究,首屈一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对他这样评价:以毕生精力治国学、安身立命于国学、熔铸生命于国学,为后世提供了丰硕而极有价值的国学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钱玄同当时是北大的教授,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积极为陈独秀的《新青年》撰稿,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在鲁迅家里的餐桌上逼着鲁迅写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也有人有异议:“你知道不知道钱玄同是浙江吴兴人不是无锡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我当然知道,但奈何钱玄同常常自认是无锡人,不仅是他,就连他的儿子钱三强,也从不否认别人说他是无锡钱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周舜卿(1852年—1923年)无锡县东绛小园里人。11岁入私塾读书,16岁由族叔介绍进上海利昌铁号当学徒。后升为店员,已粗通英语,在与外商洽谈业务中,结识英商大明洋行大班帅初,(1878年),大班帅初以5000两银子在上海开设升昌五金煤铁号,任周舜卿为经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年后帅初在英病故,其子来上海料理遗产,除提取升昌盈余3万两外,其余资财悉数赠予周舜卿。周舜卿后又在升昌隔壁开设震昌铁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后又发展成了“煤铁大王”、“缫丝大王”、“银行大亨”、“善举大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吴稚晖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不过吴稚晖这个人也有个“怪毛病”,无论是孙中 山请他做教育总长,还是蒋介石请他做国民政府主席,都被他一口回绝,他终生不当官,但却可以随时不用通报就去见蒋介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什么叫并重知识和尊重人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舜卿非常谦虚地坐在了下首的位置,还早已经把单买好了。他的这个看似卑微的行为,却也实在让人起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说一下那个大茶壶和看书的小孩。上世纪20年代,正是社会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各方势力在无锡交织,所以有人说那个大茶壶蔡阿水,是国民党的一个特务,他在拱北楼这个地方,就是要监视各方人物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小孩子叫钱钟书是钱基博的儿子,长大后他不仅外文学得好,国学更是不下于他老子。他还有个老婆,叫杨绛,而且钱钟书和钱玄同的儿子钱三强,也是好朋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四个人的这次喝茶聊天,时间应该是在1915年到1923年之间,因为无锡县图书馆于1913年开建1915年开馆,而周舜卿病逝于1923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无锡公园内随便的一组雕像,都是如此大有来头,无锡之文化底蕴之深,可见一斑,令人叹服;说他们代表着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一点都不为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注 : 吴稚晖.从政治上讲,生于 1865 年的吴稚晖是反对满清王朝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03 年他在伦敦结识了孙中山后,一直是孙中山的信徒,坚决支持孙中山反清的革命斗争,因此成为国民党四位元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稚晖参加过“公车上书”,大骂慈禧太后。日本侵华后,吴稚晖与大汉奸汪精卫誓不两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次吴稚晖私德甚佳——不谋官,不贪财,不好色,不讲排场,衣、食、住、行都很简朴,不以寒酸为耻,且以节俭为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吴稚晖的资历和名望,他完全可以弄到万贯家产,过上富豪的生活,然而他两袖清风,从不贪财,不收礼,更不纳妾。他是大书法家,其篆书精妙,有时靠卖字换几个钱用,别无其他收入,“世界文化学术名人”唯一中国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