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2021教育帮扶:云南怒江州兰坪县支教纪实(一百一拾七)

行走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名师是如何应对公开课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师公开课技巧系列(十四)</p><p class="ql-block"><b>导语</b></p><p class="ql-block"><b> </b>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一文中告诉我们,教师的迅速成长,是上公开课使然。她说:“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的确如此,想要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一定要树立每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宋运来:公开课也就那么回事(五)</b></p><p class="ql-block"> <b>11、未雨绸缪,成功应在细节处</b></p><p class="ql-block"> 2010年江西“滕王阁之秋”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研讨会上,教学正酣之时,扩音器传来“咕咚咚,咕咚咚,咕隆隆咕隆隆”的声响,时隐时现,细辨听,声音不见了,不注意时又冒了出来。搜索一下,一位学生正在桌面上摆动无线话筒呢。原来学生发言后没有关掉声音按钮,也没有把话筒放在桌上铺垫的毛巾处,难怪扩音器里会不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来。自那以后,每次上公开课前,我都会请学生试用一下无线话筒,并交待专人负责话筒的传递。</p><p class="ql-block"> 上公开课,手里会握有无线话筒(还可能是两支话筒)、粉笔、ppt无线演示器。一旦进入忘我境界,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咋了?翻页笔把下面的教学内容提前翻了出来,或把刚上过的内容又呈现了出来,既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教学的新颖度也大打折扣。事件虽小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怎么解决?把用过的东西,该及时放到口袋里的放到口袋里,该放到讲台上的放到讲台上。对于关键的教学内容,在ppt设置时,可以插入空白页,即使不小心下翻一页两页,也不会把最为重要的内容提前暴露出来。</p><p class="ql-block"> 最夸张的事件,是在板书课题时,找不到粉笔了。原来会议主办方什么都考虑到了,唯独小小的粉笔遗漏了。只好临场用抹布蘸上纯净水在黑板上板书。后来外出上公开课,都会提上一个包走进会场,在这包里有粉笔,有作业纸,有复印的教材,有胶带,有小磁铁,有手提电脑,有水杯等,总之只要与本堂课有关的教学用具一应俱全,确保全天候上好公开课,即使突然停电了,都不会影响教学,因为我有应急方案。</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三年前在东北某省会城市上公开课,上课时间已经过去15分钟了,学生还没到讲课的会场,大家以为学生在路上堵车,可是30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没有到来。这时主持人抱歉地说,“对不起各位老师,学校来电话,今天来上课的班级,班主任记错了时间,错记成下午来上课,现在短信通知学生也来不及了。”望着400余位教师的会场,怎么办?按计划是先上示范课,再做讲座。现在没有了学生,就不能上示范课吗?要知道一线老师最喜欢看课了。我转过身请老师们往前排就坐,把学生的座位坐满。恳请老师们客串一回小学生吧。这两年暑假,为国培班学员老师培训,创新了一种培训形式,让教师转换角色做小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得到了师大教授们的交口称赞。</p><p class="ql-block"> <b>12、要求低一些,淡化规范要求</b></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你会经常遇到拿腔拿调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干净利索地予以现场应变,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学生。在江苏省“真语文”高端教学暨名师论坛研讨会上课时,不断提醒学生要说话轻一点,清爽利索一点,不要拖腔拿调,中间还插入我的示范话语,可是学生发言渐渐畏缩起来,并没有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试想一下,学生已经形成了顽固的课堂发言习惯,怎能指望一两节课就能扭转呢?要温水煮青蛙,先宽容再在赞美中慢慢规范,如此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湖北宜昌小学语文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现场教学时,师生问候话语一落,马上知道学生有拖音的习惯,怎么办?忽略他们,直接进入教学主题,不再进行课始的纠正 ,而是在回答问题时,慢慢地予以解决,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如今,公开教学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探讨。每次公开课前从不和学生见面,便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收获了失败,收获了喜悦,收获了临场教学经验,提升了公开课堂应变力。这十余条“乌鸦衔石子喝水”式的点滴经验,会随着实际教学情形的变化而有所增益与减损。每个人的教学起点不同,教学的方式不同,教学理念不同,必定会有适合自己的公开课教学经验,也会创新出更多的公开教学经验。</p>

公开课

教学

学生

话筒

粉笔

名师

老师

无线

教师

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