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烈士英雄埋骨地<br><br>陵园深处丰碑屹<br><br>那年他孑然一身来到“三害泛滥”的兰考<br><br>那年他在兰考人民的哭声中走了<br><br>那年泡桐花开,麦浪起伏<br><br>……<br><br> 以红色景点为课堂,以党史故事为教材。2021年7月5日临颍县北街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奔赴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追随先烈足迹,回忆焦裕禄故事,重温焦裕禄精神。<br><br> 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焦裕禄烈士纪念园,园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访贫问苦”、“查三害”,毛泽东手书的15个大字把大家带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首先,党支部书记成颍奇、副书记安丙欣向焦裕禄同志陵墓敬献花篮,扶正挽联,之后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并瞻仰焦裕禄烈士墓。<br><br><br>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大家走进展厅,在讲解员的解说下近距离参观焦裕禄生前使用的老物件。在这里参观了“四面红旗纪念馆”,一把把锈迹斑斑的镐头,一辆辆破旧的犁车,一幅幅当年生动的场景,还有一段段“焦裕禄与兰考人民”的小故事,仿佛都在讲述着那一段艰苦却又火热,饥肠辘辘却又干劲十足,物质贫穷却又精神富有的战天斗地的革命经历。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韩村的精神,双杨树的道路,就是当年的“四面红旗”。在每一处参观点,大家或驻足观看,或认真聆听,或低头沉思,或眼含热泪,深切感怀焦裕禄同志为人民利益而忘我奋斗、鞠躬尽瘁干革命、两袖清风人民公仆的一生。<br><br><br> 随后,在焦桐广场,大家参观了当年焦裕禄同志亲手植下的一棵泡桐——因纪念焦裕禄同志,被当地群众称作“焦桐”——高24.6米,合围5米。<br><br> 最后,大家到毛主席视察黄河处纪念亭下,学习焦裕禄同志深入了解兰考风、沙、碱“三害”形成原因和对群众的影响,学习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韩村的精神、双杨树的道路“四面红旗”,及其率领当地群众开展种植泡桐治理三害的英雄事迹。<br><br><br> 此次现场教育活动给党员教师们上了一堂生动难忘的党课,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近、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是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h3> <h3>人们都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但大自然并未眷顾这个豫东小县,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曾让兰考人饱受饥荒贫穷之苦,兰考也成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br><br>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他始终和老百姓一起奋战,即便是肝癌的剧痛,也击不垮他摘掉兰考穷帽子的信念。1964年,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却把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天地之间。<br><br><br>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情怀是什么——“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求实作风是什么——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奋斗精神是什么——“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是什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br><br>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报》一版登载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br><br>“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br><br>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br><br>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br><br>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br><br>焦裕禄永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榜样,给人以无穷的力量。50多年来,焦裕禄精神就像一团不熄的火焰,穿越时空,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党员领导干部的前行之路。</h3>